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比时间更短,比爱情更长》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比时间更短,比爱情更长》的读后感10篇

2018-08-05 05:56: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比时间更短,比爱情更长》的读后感10篇

  《比时间更短,比爱情更长》是一本由孙晓迪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80元,页数:2013-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比时间更短,比爱情更长》读后感(一):爱情是种病

  爱情是一种灵魂上的病,找对人才药到病除。有的人是常见病,轻易就能找对人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有的人是疑难杂症,不管尝试多少次最终还是要再次启程

  作家,尤其是成就经典的作家,他们的敏感让他们比一般人更敏感,更容易感受到灵魂上的病痛,但他们一般又都是疑难杂症,一般人治不好他们。偶尔有人似乎能治愈他们,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许是人心易变,也许是治愈的只是表面——总之,经典作家的爱情罕见凄凉

  每个爱情故事都在打动人心后,来个凄凉的结局,看得真心难受

  《比时间更短,比爱情更长》读后感(二):爱是颓废生活中英雄梦想

  《缓慢但到来》的评是一篇篇写的于是后面写不动就跳票了,然后说过要写短评的,所以这次没有分短篇而是就这整一本书来评。觉得书评就是应该评书嘛,一篇篇写的话我肯定忍不住感叹那些才子佳人的爱情去了。

  废话少说,开始

  封面

  如果没有看宣传只是在书店(好几年没去书店的人还好意思说书店咳咳…)看到这本书,没法知道它是长篇还是短篇是写作家的爱情还是友情亲情巴拉巴拉,除了打字机和钢笔隐喻了写作。封面简洁漂亮气质而且当时我还说了“就是奔着好看的封面也要买啊”没错但是作为特殊题材故事在封面上写个“作家们的爱情故事”更靠谱吧……

  标题

  谁告诉我“比时间更短,比爱情更长”是个什么意思……文字流传的时间比爱情更长么,我怎么怎么读就觉得别扭相比之下“more than love”就好理解多了。

  文风

  据说连载的时候散文而这本书的出版页写着“短篇小说集”。姑且当做小说看过去又觉得好多地方加了作者的感叹评价之类的特别第三人称写到后面越来越像散文,可又不是散文,因为它无疑作为小说加入了艺术加工。这些故事必然是出于流传的野史,于是想问的是作者是在书上看到了他们的故事回来用自己的文风重新叙述还是凭自己推断补足桥段呢。

  以及叙述真的很跳跃。一会第一人称一会第三人称有时从作家的视角写有时从被爱者的视角写再一篇中国一篇外国一会古代一会民国……作者可能分开写于是没感觉,但我真的觉得穿越来穿越去……

  故事。

  就故事本身来说作者查资料应该很用心,在这样(…)的跳跃中作者的描写环境服饰语言之类)都很符合那个地点那个年代,包括叙述的语气,有随着人物性格不同变化

  选材都是悲剧,作家的故事好像也都是悲剧来着。然后都是处于时代变迁阶段的人,抗争封建向往自由,他们爱的人都和他们在文字上追求精神相似热情聪慧,当然长得也好。阻碍因素最多的是贫困家人同意也是造成贫困的因素之一。于是我们不得不感叹,这些跨越了国界与时间的爱情居然以如此相似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而作者却用完全不同的笔触为我们描述了这十五个殊途同归的爱情故事。

  写这类故事的缺点就是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所以没法高潮迭起引人入胜,而要把故事变得好看,作者就需要用心的去写一些语句对话,把读者脑子里对作家们的印象变成一个具体的,动人的故事。

  对……所以我最后还是没忍住来说一下作家们……

  杜拉斯。

  杜拉斯对我来说一直是个神秘的人,早年在小四的散文里反复出现她的句子各种戳心,找她的书来看却什么也没看出来。她先后交往了无数的男子,爱情可以说是她生命中重要东西,(莫名想起甜酱- -)她一生渴望爱情追逐爱情即使年近古稀,没有了青春容颜与撩人的风韵她变得乖戾起来。作者选择的扬是杜拉斯的情人中有意思的,我觉得他们的感情不仅是或者还不是爱情,总所周知扬爱的是男人,他为杜拉斯的文字着迷迁就与包容她,他们的感情是一种不容言明的相互依赖

  柳如是。

  作者的态度貌似柳如是并不爱钱谦益,觉得陈子龙走了她就不会爱了,其实谁没有个初恋啊,有什么大不了的。正是因为有了陈子龙她看人才更谨慎,那些幕她才貌而来附庸风雅的人她自然看不上,最后却嫁给了钱谦益,为的就是一个情投意合诗文上是情投意合了,对清朝入关的态度两人却截然不同无奈落得个投湖自尽的结局。

  伊丽莎白•巴莱特•白朗宁

  我想说我不知道这个人以及她的故事真的好传奇

  徐志摩

  晓迪不喜欢林徽因嘛,可是周迅演过她然后周迅又是我女神所以没法讨厌她> <从陆小曼下笔是很少见的,在惯性思维里陆小曼是个花天酒地抽烟喝酒败坏家门女子,是害死徐志摩的凶手,而在此作者为我们点出了一个事实,论样貌才学家世陆小曼都不输林徽因,却单单因为离婚再嫁背上了骂名,她比林徽因多的是勇气,林徽因比她多的是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说起徐志摩我真的超级讨厌他!完全辜负三个女人还不带走一片云彩什么啊……

  沈从文。&安徒生。

  他两都是出身低微年轻时已经颇有成就,却喜欢上更上层社会的女子,一喜欢就是一辈子,然后死缠烂打拼命追求,方式都是写情书。他们无疑才华横溢却爱上了一个不懂自己的女人,就算沈从文追到了他的三三,可是人家真的读懂他,已经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作家的灵魂并不是高深不可琢磨,他们只是有一个点,能读懂,一下子就懂了,比如卡夫卡和简•奥斯汀。

  莫泊桑。

  这故事和我的爱情观有点(好多点!)出人,第一觉得因为感动的爱不是爱,第二觉得因为愧疚的爱不是爱,第三觉得因为得不到而念念不忘就是……!

  雪莱。&太宰治。

  他们和沈从文、安徒生是个反面,这些人爱的是爱情不是一个人,雪莱需要不断地拯救别人彰显自己对世界救赎,太宰治则是不断地找人一起自杀让那个人证明爱自己顺便表现自己对世界多绝望,(肿么觉得这句话读起来好讽刺……他是真的绝望,我没讽刺他死了四次都没死成,他是真的想死的没玩……

  萧红。

  萧红和萧军就是放不开,她因为之前的经历,所以萧军对他来说是拯救者,但性格不合就是不合,她只是舍不得,所以不愿意承认他们真的不适合在一起。

  陆游。

  真的超级喜欢这一对的 > < ! ! 说多了都是泪!

  《比时间更短,比爱情更长》读后感(三):非常美丽

  没想到这么快就看完了 完全没看够 不是小说一样靠着情节的铺设来让人忍不住地往下读看看有什么新发展 而是 隔一段时间闲下来就读一篇 过一会可以再读一篇 就这样 一点点的 竟然比看一本小说的速度还要快起来

  书的封面真的是非常美丽 而且外面的黒套套和棕色部分不一样的纸质 手感特别好 每次看完一篇感怀的时候都忍不住摸上几摸 而且内页的排版也非常简洁 纸质很好 总之就是整体上就很符合这本书的感觉 很有质感

  讲述了很多作家的爱情 看到他们除了他们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以外的爱恨挣扎 他们大多早慧却英年早逝 却留下不朽的文字 他们生活思想困苦矛盾 我想 他们大概是生下来就是青春 就在以青春的方式挥霍着放肆上帝给了他们一生挥霍的时间却让这时间无比之短 他们渴望平淡可却轰轰烈烈 他们痛苦孤独 他们想要又得不到不想要的却被逼迫 他们的爱情大多残破 受制于时代 而他们的思想将在自由的天空驰骋 带给人类文学的进步

  每看一篇 都会觉得怅然若失 当剥去他们神一般的外衣 看到赤城的内心 会为他们叹惋又无可奈何 而很感谢的是 有孙晓迪的这本书 真实而美丽地描述他们的生活与情感 对这些名家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别样尊重 很想把那些书都买来看一看他们当时创作深情

  是不喜欢看人物传记的人 当初在 最小说 上看的时候 买回来看的第一篇文章就是 zui Writer 记得最清楚的是 太宰治的哀我凄惶少年时光 安徒生的牧神只住在森林里和奥斯丁的比时间短比爱情长 书里的这些应该是有所增添有所改动的罢 而且 每一篇的名字都起得非常好听 连贯起来像一首诗 而关于语言文字什么的 我觉得这不是语文阅读题 我不能也做不到去品论是怎样 我只是觉得 非常美丽

  所以 这本书的每一个地方 都是 非常美丽 很喜欢这本书 感谢孙晓迪 还想看更多的关于这些作家的爱恨 很希望你再写

  谢谢 加油

  2013.6.20

  《比时间更短,比爱情更长》读后感(四):自古文人风流,而文人的爱情多凄凉

  两周前的一个周末去图书馆,看到一本书叫《比时间更短,比爱情更长》。当时以为是一本言情小说扉页上却说“世间唯有文字,比时间更短,比爱情更长”。书中到底说的是什么,一个好奇借回家来,于是十几位作家的爱情故事走进了我的生活

  我花了两周的时间断断续续看完了,看过之后仍然不忍丢弃。孙晓迪的文字虽不热闹,也不寂寞,就是那样淡淡地将发生在作家身上的爱情娓娓道来

  杜拉斯、安徒生、雪莱、莫泊桑、徐志摩、沈从文、萧红……每位作家都留下了为世人所熟知的名篇,然而他们的爱情,却痴缠悲凉凄美动人。

  我记得雪莱一生纠缠在四个女人之中,三个随他私奔,两个为他赴死,而他的四个孩子只有一个活了下来,他自己也被他崇拜迷恋大海夺去生命。就好像来自伦敦的诅咒诗人多情而敏感,这些女人不过是他写诗的源泉很难说他爱她们,他爱的是女性丰满身体圣洁的灵魂、悲惨的身体。

  安徒生的童话历经两百多年长盛不衰失恋三次,终身未婚。爱情让他变成一个痴汉,尽管他的童话故事当时已经传遍整个欧洲,连国王都对他刮目相看,但他爱的人——一名被称为“瑞典夜莺”的女歌唱家,对他却丝毫没有情意。爱情当然不能勉强,可我们可怜的安徒生花了很久才明白这个道理。在她面前他是低到尘埃的,是极其自卑的,他不是什么大作家,他只是一个鞋匠和洗衣妇的儿子

  人人都道陆游的《钗头凤》才思敏捷,读之如杜鹃泣血,十分动人,只有他知道,那泣血的不是杜鹃,而是他碎裂的心!陆游与唐婉,本是青梅竹马门当户对,婚后更是相敬如宾,琴瑟和鸣,却因陆游贪恋儿女情长不去考取功名,唐婉一年不孕被陆母生生拆散,休妻另娶!唐婉再嫁赵士程,对陆游仍旧情难却,二十几岁的年纪就早早病逝,一代佳人就此香消玉殒。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钗头凤》

  秦淮八艳之首是“我见青山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柳如是,美艳绝代,才气过人,一生中遇过成百个男人。数不清的男人接近她、讨好她,但她只是逢场作戏,她想要的不是男人,而是一颗真心。直到十六岁那年,她遇到风流倜傥的陈子龙,她以为上苍垂怜,便把一颗心欢腾腾交给他,他竟不敢收——他不能娶她,连纳妾都不敢。柳如是离开了让她梦一场的金陵,几经周折,她嫁给了时年六十岁的钱谦益,和钱谦益在一起,没有受过一点委屈,二人对书论诗相对甚欢,一时传为佳话。看似十分美好的爱情,其实在陈子龙拒绝她时就已经死了,柳如是也在明亡时投缳自尽。

爱情的花期不长,时间是她致命的伤。他们始终选择徜徉、寄托于文字。

  四十三岁的莫泊桑在疯人院喊了一整夜“瑞德辛娜”,痛苦地离开人世;徐志摩召唤陆小曼走出痛苦的婚姻藩篱,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最后却死在了去听林徽因的演讲飞机上;沈从文的情诗“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感动了无数人,但直到他死后,也没能得到张兆和的理解……

  纵使他们有无数传世名作,但爱情世界里支离破碎的纠缠与永失所爱的遗憾,才是最动人最凄美的诗篇

  停笔的时候,我望向窗外,初夏是南京最好的季节雨水浸透过的空气飘着青草气息,天空像被谁擦过一样,蓝得令人晕眩,是那种很容易喜欢上一个人的天气!可是我忍不住地想,你们的春天在哪里?

  《比时间更短,比爱情更长》读后感(五):[more than love 书评/孙晓迪]哪怕爱是万劫不复灰烬,我们也要前往

  [more than love 书评/孙晓迪]哪怕爱是万劫不复的灰烬,我们也要前往

  之前“ZUI WRITER”这个栏目在最小说上出现的时候我就很感兴趣,或许是因为我对于文学的喜爱,虽然其中很多作者对于我来说都很陌生,他们的很多经典的作品我都不曾阅读过,但我想不妨借这个机会认识作品背后的他们

  后来随着最小说的改版,"ZUI WRITER"也消失不见,好像也有过“能够集结出版”的想法

  所以这一次的“比时间更短,比爱情更长”算是一个惊喜的存在,除却之前的部分,每一篇的篇幅都有扩增

  首先名字我第一次在最小说的宣传页上看到时就觉得很喜欢,就好像在喝着一杯咖啡,味道浓郁,唇齿之间留下的余香久久不能散去的感觉

  我想不仅仅是图书的名字让我喜欢,每一篇文章富有诗意的短句标题也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之处

  前几天有位朋友问我,《比时间更短,比爱情更长》这个题目应该怎么理解,我想在书中的题目页已经给出了很鲜明的答案,也是我很喜欢的一段话,在这里摘录一下

  爱情的花期不长,时间是她致命的伤。

  他们始终选择徜徉、寄托于文字,

  因为世间唯有文字,比时间更短,比爱情更长。

  唯有爱情是孤独的解药,唯有书写能弥补爱情的伤

  所谓有质感的文字,在我看来,就是整本书的设计包括内页的版式都和这本书的主题很贴切,不管是封面拿着笔正在进行着的“书写”动作,还是大大小小的钟表,都传达出了一种复古的感觉

  文字让光阴尘封,让时间停步

  后记

  心情的转变也一样发生在了我身上。刚刚读了第一篇心情就开始变差,读到“悲”的部分更是几次掉下眼泪。因为我从未想过,他们的身上的爱情,会比他们书写的爱情故事更加悲凉,更让人感到痛心

  每一次的创作都是对于自己的折磨,那些动情文字的背后埋藏了如此之深的苦楚心情

  不知从哪里看来了这样一句话:“作家都是短命的”。我想这大概就是天妒英才,让他们在最美的年华死去,不留下一点遗憾,就和他们精湛的作品一样,难以从优美的字句中挑出一点诟病。

  感谢晓迪这位有心人的创作,让我走近了作家们的内心世界,为才情背后的真相而叹息

  对于晓迪的的第一本书《鸵鸟座》我也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关于大致内容的一点点印象了(过了一年了诶)所以我没有办法去评判作者的文字相较于从前是否更加成熟,但是从书写这样一本书的难度,和作者为了写好这本书的努力的痕迹和用心之处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

  同样希望你们也能够在这本书中看到作者的用心之处

  缠

  我先前有过这样的担心,因为这些作者大部分我都不熟悉,阅读起来会不会有困难,读完第一篇后我完全打消了我这多余的顾虑。或许有很多埋藏的伏笔会因为不了解作者或是没有阅读过作者的代表作而不被发觉,但当作一个完整的故事来阅读我想也不会有什么不通顺的地方啊

  整本书除了一个一个关于作家的小故事还分成了三个部分“缠”“悲”“散“。写书评的时候我只读了悲的大半部分,大概也明白了作者的用意。这大概说的是爱情里的三种结局吧,第一种是厮守到老,第二种是得到了却不能够走到最后,第三种是从来就不曾得到过。(第一次)(之所以在这里标明第一次是担心之后会修改自己的想法)

  第一部分是缠,开篇节选的两句话相较起杜拉斯我更喜欢徐志摩的“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我说不清缠这个词到底是好还是坏,这一部分里面,都挺契合“缠”这个主题的,除了徐志摩的那一篇我觉得和缠没有多大关系。

  只有对爱一直抱着坚定的信念,相爱的人才能携手走到人生的尽头。

  杜拉斯

  世间万物归于沉寂

  第一篇是杜拉斯,我翻到作者简介页时才把杜拉斯和久负盛名的《情人》画上对等号。

  这本书的很多故事是用第三人称写的,也有部分是用第一或第二人称写的,这恰恰我喜欢这本书的一个原因,能够很好地还原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的气息,把读者更好地代入到这样的环境中

  开篇杜拉斯的独处时的无助和悲哀就让我感到很心疼。尤其是诸如“空空如也”“静悄悄”这样的词汇出现的时候我感觉有什么东西重重地在心里敲了一下

  一个人孤独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当你开始学会依赖,当你开始害怕孤独的时候,孤独就像是从窗口呼啸而至的风,一点一点地占领着你的全部

  所以我害怕爱上一个人,我害怕我真的到了,要通过依赖才能生存下去的地步

  一旦失去,生不如死

  我们都有过对爱情的美好憧憬,身处其中时却一次又一次给所爱的人带来伤害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失去理智,对爱我们的人说出不应该说出的话语,哪怕事后可能还会和好,但那确确实实地,是在他们心里面,留下了深深浅浅的伤痕。

  我很难相信,为什么相爱的两个人前一刻还在说着最甜蜜的情话,下一刻就在争吵的时候说出最狠毒的气话。是得到了心理上的慰藉,还是为伤到了对方的伤口而高兴?我想都不是吧。

  爱是包容,就好像扬对待杜拉斯一样,哪怕他们年龄差距那么大,哪怕扬之前还是个同性恋,哪怕杜拉斯不止一次地对他说狠毒的话,驱赶他,他都只是走远而没有离开,理由不用思考就知道只有一个,那就是爱

  我不想去探讨他们是否适合在一起,或许有很多的阻碍摆在他们的面前,但爱,胜过世间的一切。

  爱情的存在,从来就不是建立在年龄之上的。我虽然是这么说着,但是自己却做不到,我做不到接受一个比自己小的男生,或许是因为世俗的观念的存在吧,哪怕他很优秀,我也对他有好感,但是我克服不了自己心里的障碍。

  我甚至一度怀疑过杜拉斯对于扬的感情,或许只是依赖,没有爱,可以你又能够保证扬的爱中没有掺杂着对杜拉斯才情的仰慕吗?

  谁也说不清,这建立在爱之上的厮守,应该叫做什么。

  杜拉斯在扬回来之后的转变让我震惊,或许这是文字的力量,但是如果这是获得创作灵感的唯一途径,我不仅为扬,而且还为杜拉斯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通过折磨自己的幸福才能换取优秀的作品,这在外人眼里看起来是得不偿失了,但在每个作家眼里,没有什么能够比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更让人欣慰了。

  在现在,相比起“随便找个人嫁了”这件事,我更害怕的是“孤独终老”吧,宁愿不相信爱情,也不要在沉浸在爱情的幻想中度过余下的人生

  很多人明明就知道伤到了他人的心,却不愿意低下高傲的头道歉来祈求他人的原谅

  对啊,对不起有用的话要警察来做什么

  但我很多时候还是相信着,道歉是获得谅解的最佳良药

  我很难理解杜拉斯这样的心理,虽然我可以把这样的心理当作对一个人的爱,对一个人的占有欲,在爱情里面,从来就不存在无私这样的说法,每个人都是自私的生物。但我觉得杜拉斯的占有欲有些过头了,思想也更是过激了,或许是因为作家天生的敏感心理,但我想啊,归根结底是杜拉斯离不开扬了,因为杜拉斯不再是花季的少女,而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了,她已经没有力气再去奋不顾身地为一段感情而付出一切的代价,因为她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付出的了

  你能够把一个人留在身边,但是你却留不住他的心啊。

  每个人都有过青春,青春这个词总是让人怀念,不例外的,我也会喜欢穿着白衬衫的,骑着单车的少年,只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已经不会再有,成为那个少年单车后座上,穿着格子裙的少女的想法了

  相爱从来就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彼此的依赖和眷恋。

  读到这儿我真怕扬真的就会这样一走了之,那份焦急的心情不知不觉也感染到了我的身上。我明白那种多需要一个人,多离不开他的感觉。但所幸的是,最后扬还是回来了。

  孤独的时候,只要一点爱的慰藉就够了,只要知道有一个人一直陪在你身边就满足了

  最后的部分我去搜素了一下“扬 安德烈亚”的资料,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没有关于扬的简介,以至于最后结尾的部分的“再也没有回来”到底是扬与杜拉斯一起去了别的地方旅行还是如何我也不知而知了。

  我不知道杜拉斯竟然有儿子,在这之前我以为《情人》这部作品是为了扬而创作。可我得知了答案之后我为扬默默的付出而感到不值得。

  爱上一个人,就没有值得与不值得了

  世间万物因爱而生,因爱而变得绚丽

  世间万物归于沉寂的时候,爱的心跳听得这样清晰。

  柳如是

  何人可见青山妩媚

  写到第二篇的时候不小心生了病,卧病在家了好几天,一个人都没有写,这种心力憔悴的姿态恰恰和第二篇的柳如是有几分相像。

  不避讳的说,阅读了大半的篇章,最喜欢的和钦佩的还是柳如是。喜欢她的才情,又为她能够不轻易为情所动而感到钦佩。读过之后终是明白了什么,学会了什么,领悟了什么。(乱入:看破红尘嘤)

  我先前并没有听说过柳如是这个名字,但是作者的文字功底是极好的,真实地还原了当时的场景和柳如是的才情及情感方面的纠葛,或许是因为我特别喜欢古风类型的题材,遣词造句方面我尤为喜欢,读起来有一种笔墨味浓重,每一句话都以吟诗作画的力求完美的标准去修饰和点缀的感觉,所以我会喜欢柳如是,作者可是功不可没的。

  以至于在写这一篇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几次不敢落笔,落笔了之后又做了几次大的修改,就有一种“不负一个人的真心”的感觉

  柳如是名字的来源我特别喜欢,辛弃疾的《贺新郎》,后来我去搜索时才发现贺新郎原来只是一个词牌名,那首诗完整的名字叫《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柳如是喜扮青白衣小生,我不免想到了一个人,当年《新白娘子传奇》里扮演许仙的叶童老师又何尝不是“男扮女装”在观众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呢。

  一身素衣,一杯清茶,一首妙词,一位旧知。

  一身素衣游江南,却难觅得真心人。

  这一生尽是你玩男人,不要叫男人占到你心里半分。

  哪怕是被凌辱了也不能低头,哪怕是死也要保留着自己的风骨,我喜欢的正是柳如是身上的这份正气

  柳如是与周家终是无缘,过分地渴望离开归家院,殊不知归家院外的世界,比她想象中还要乱。柳如是这份注定曲折和凄凉的人生,就是从周家受到的欺辱开始的。

  柳如是在遇到钱谦益之前的漂泊,都是为了寻找一个真心真意待自己好的人,说柳如是还不如说我们,我们又何不是期待在茫茫人海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他呢。

  她想要的不是男人,而是一颗真心。

  柳如是这样的女子,才情了得,在感情上拿捏的尺度不多不少,男人怎能不爱,女人若不是钦佩之前,便就只剩下嫉妒了。

  十六岁时柳如是与陈子龙朦胧而不能说破的情愫,在我看来就只是少女心事,我愿把真心交给你,而你却不敢收下我的这份真心。因为你说真心太重,你担不起。

  就好像青春年少时的恋人,哪怕许诺你会一直陪在你身边,但有谁能够陪你走到人生的尽头。

  现实太过残酷,年少的梦就留给年少去做好了。

  天青色烟雨朦胧下,离岸拂袖不留一丝情。

  千古知音最难觅,人生难得一知己

  想要找到一个懂你的人比找一个爱你的人要难,所以啊,想要找到一个既懂你和爱你又愿意真心待你的人,怕是一生都不会有一个了。所以汪然明这位蓝颜,是柳如是先前人生中诸多不幸中不多的幸运了。比友情多,比爱情少。这句话用来形容他们的关系再合适不过了。

  正好最近看到了一句话,摘录一下

  我心里挂着一个人,能说出来的都是能释怀的,真真念念不忘的,总是绝口不提。

  为什么有些人最后能找到自己的幸福,有些人却没有呢。我想有一个原因是能够找幸福的人都是能够放下从前的,而没有找到幸福的人都是无法释怀放在心尖上的某个人,恰恰敏感的人都属于后者,所以这应该是作家们大多为什么不能如平常人一样收获一份幸福的一个理由啊。

  有些人的伤,只是几天就好了,因为爱得不深,有些人的伤,几个月也好了,因为遇到了下一个他,有些人的伤,一辈子也好不了,因为就是释怀不了忘不掉。

  其实谢三宾我不想多提,怕坏了气氛。但我是真的很讨厌谢三宾这样的人,没有自知之明,却又不懂得放手的死皮赖脸,到最后反倒生出报复的心理,像是在这份交情中是我亏欠了你一般的人,我基本上就是避之不见,放任他把所有不好听的话说出来,我也始终相信公道自在人心,世间总会留青白给我

  但是不得不说,恰好是为了躲避纠缠,柳如是才遇到了这一世的幸福呢。我还是相信着,很多事情就是命定的,注定要相遇的事或是人,你一个都逃不掉。

  垂杨小院秀帘东,莺阁残枝未相逢。

  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柳如是不是不食人间烟火,只是不敢在把真心轻易地交出了。直到遇到了钱谦益,一个既爱她又能够欣赏她的才情还愿意好好待她并且能够让她放心让他成为自己的一生的归宿的人。

  突然觉得柳如是更适合生活在现代,可能身上的那份才情不及那个时代那么鲜明,但是最起码不用和一大堆的妾在一个男人面前争宠,能够让一个人只爱你一个人,在现在来说这是多么普通的一件事啊,可是在当时的柳如是眼中,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青山妩媚,只为一人留

  伊丽莎白·巴莱特·白朗宁

  请再说一遍 我爱你

  在缠这一部分中,最让我觉得圆满的是伊丽莎白的故事。

  回绝一个人的爱,或许不是难事,但是假如你深爱着这个人,或许这件事比得不到一个人的爱更痛苦

  得知自己爱的人也爱着自己的喜悦和想爱却不能去爱的痛苦心情叠加在一起,才让伊丽莎白笔下的文字如此美丽

  我想伊丽莎白之所以不敢接受这份爱,除了自身的残疾,弟弟爱德华的死给她留下的阴影让她不敢再去选择美好,只怕最后落得的下场也是一场空

  在你失去希望的时候,会不会渴望,有这样的一个人,一直坚定地陪着你,让你相信这个世界还有美好的事物存在。

  爱是两个人的坚持和不放弃,唯有相信爱,才会有奇迹发生

  “得不到祝福的感情,最终都不会长久”的说法伊丽莎白身上并没有得到印证,却真实地发生在了下一篇的徐志摩身上。

  所以有些时候,我也会想这样的一个问题,自己喜欢的人父母会喜欢吗?好像在这一点上,我们所处的时代的观念要比伊丽莎白存在的时代的观念要开明多了,所以我们或许不会在顺从父母心意和爱情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但这是否又告诉我们,得到一些东西,始终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呢?

  我想伊丽莎白此生最大的遗憾应该是父亲不肯接纳自己新的家庭吧。

  最近碰到了许多烦心事,但是我在心里不停地告诉自己

  人生不可能事事顺心,总有一些事你要面对,总有一些坎你要跨过

  现在我把这句话送给你,也送给带着遗憾离去的伊丽莎白

  拥有一份长相厮守的爱情便已是世间美好的事。

  徐志摩

  烟花易冷 彩云易散

  写第三篇已经离写第二篇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因为拖延症的缘故以及忙其他书评的关系什么的……别找借口)我特别喜欢喜欢这个标题,当然了写书评的时候我是没有在听烟花易冷啦(……)

  “缠”这一部分的扉页上的两句话中我最喜欢徐志摩的这一句:在茫茫人海中,访我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得到的就应该珍惜,得不到的就不要去纠结。这或许说着很容易,但是能够真正做到的人却很少。

  关于徐志摩的讨论有很多,因为徐志摩算是这本书中最为人熟知的作家了,再加上学习《再别康桥》时语文老师八卦了一下(……)徐志摩的情感生活,导致我阅读这一篇文章的兴趣十分的浓厚。

  有讨论,那么讨论的结果肯定有很多不同,大体上都是围绕着“徐志摩到底爱谁”展开的

  通过他人的视角来描写主要人物是我们最近正在学习“传记”文体时的一种手法,这种手法写好有一个很困难的地方,就是描写仅局限于他人所及之处而不能很好地体悟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导致文章空乏而缺乏情感,但这一点在晓迪的文章里面是找不到的,恰恰是参杂了陆小曼的情感才让这篇文章比以往读过的描写徐志摩的传记更为生动,因为陆小曼才是徐志摩生前最了解他的人。

  回到刚才前面提到的“徐志摩到底爱谁”的问题上,我所持的态度和大多数人都不一样,我并不认为徐志摩爱的是陆小曼,我始终觉得徐志摩爱的一直都是林徽因。

  虽然前面也有提到徐志摩是“得不到的就不会纠结”的人,但是我觉得陆小曼只是林徽因的替身,因为徐志摩不能爱林徽因,所以他选择了陆小曼。

  好像冥冥之中就注定了这份一开始就得不到祝福的爱情最后留给陆小曼的就是遍地的伤痕,这是必然的结果,或许爱上徐志摩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徐志摩和陆小曼都是为爱奋不顾身的人,我欣赏这样的态度,但是轰轰烈烈的感情始终不能长久,唯有细水才能够长流的道理已经重复上演了好多次,所以一辈子的情,在他们身上,不过就是换来几年的厮守罢了啊。

  生活的全部终究不是爱,但是唯有爱的勇气支撑着我们走下去。

  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这样了啊,再也不会为了一个人奋不顾身的去做疯狂的事情了,是自知早已过了青春的年纪没有力气也不应该去做幼稚的事情了,还是明白了太多看过了太多次这样的结局而选择不再相信了呢。

  哪怕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被青春的故事打动依然证明着我还是愿意在确定了他就是那个对的人最后一次为了他而奋不顾身哪怕换来的是心如死灰的结局那也足够了

  当然除了林徽因和陆小曼,张幼仪我也想提一下,语文老师在课上八卦地说(……)“张幼仪这样的女人哪怕与徐志摩离了婚,徐志摩与父母断绝关系后还依然照顾着徐志摩的父母,这才是男生真正应该喜欢的好女人(……)”我不否定语文老师的说法,抛下从小就结为夫妻的张幼仪在我看来徐志摩就是一个负心的男人,可没有爱的感情就从来就不存在开始这一说法。或许结束的不只是这段不明不白的婚姻。

  他不爱你,为他苦心死守一辈子又有何用。

  林徽因我不愿意多提,除了才情让人佩服,用情上也显得高明。这篇文章的重点不是林徽因,是徐志摩。

  如果相识 不能相恋 是不是还不如擦肩

  无爱之伤 终究冰凉

  沈从文

  在阅读这一篇文章和写这一篇书评的时候我都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对于这样的感情不是说无法接受,而是不能找到一些确切的语句或是词语来形容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在这段感情中,我感觉两个人都是很勉强的。在沈从文追张兆和的时候,两个人的关系已经不是师生关系那么正常了,而是有些见不得人的追求者与被追求者的勉强关系。再到后来,张兆和或许不是出于爱而是被沈从文不曾间断的追求而打动的勉强答应,加上他们在一起后沈从文因为年龄和身世而放低身段的勉强,导致了后来他们在一起甚至这段感情收尾时的勉强和悲凉。

  他们从未理解彼此,只是丈量着对爱的渴望,彼此携手走了一段路,没有恋人的甜蜜,没有亲人的默契,倒像是两个不小心走错路的陌生人走到了一起,这都是命运开的玩笑啊。

  但有一点不可置否,沈从文一直都是爱着张兆和的,只是张兆和不能接受他那份过重的爱和爱的方式罢了。

  有一处细节,让我觉得胡适先生特别小家子气(喂整篇书评的文风那么沉郁怎么突然就变这样了啊)虽然知道胡适是惜才,但是感情这种事情从来都不能能够勉强的啊,喜欢一个人也不是喜欢一个人的才华,如果喜欢一个人只是喜欢一个人的才华,那直接与他的书作伴到老就好了啊(喂)果断胡适先生是喜欢沈从文的啊(喂)

  我们很多时候总是打着“感同身受”的旗号为他人着想,可我们终究不是他人,他人不能接受的,我们又何必去强求呢

  喜欢一个人是因为什么呢?

  答案应该是五花八门的吧,但我只想用一个词概括,全部,对一个长久的喜欢是建立在喜欢他的全部上面的啊

  “喜欢一个人容易,忘记一个人却很难”原因大抵就是这样吧,抹去全部曾经存在的痕迹已是不可能的事,人生不可能重来,所以已经过去就把它放下,再次出发就好啦。

  和朋友闲聊时,话题大多是围绕着自己喜欢的人。喜欢的人这个范围太宽广了,他可以是被众人簇拥着的一颗明亮的星,也可以楼上穿着校服的学长。

  这应该就是所谓“男神和男朋友”的区别啦,划分的唯一标准就是,男朋友或许可以独属于你一个人,但是男神却是可以张望却始终不会幻想和奢求有一天他会爱上你的人啊。

  所以男神和女神是爱不到的。沈从文一直把张兆和当做女神而不是妻子,爱的方式不同,张兆和承受不了,沈从文也一直认为自己配不上张兆和,所以总是显得卑微和勉强。

  你一直以为你给的是最好的爱,但其实不是啊,真正的爱是建立在平等的相处上的似水流年。

  或许很多人都以为这段感情是已遗憾收尾的,但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张兆和在沈从文死后才明白了他的真心,沈从文由始至终都带着这份爱离去,也算是完满了吧

  沈从文拥有一份对一个人不曾间断的爱恋。张兆和拥有一份被一直当做挚爱的爱恋,张兆和是沈从文的一个梦,张兆和一直活在沈从文的梦里,幸好这个梦从未破碎,永远散发着爱的光芒

  最让我感到痛心是两个人都不知道他们有多爱对方,直到失去了方才明白

  但也比永远不知道要好

  最近好朋友在暗恋或是不再喜欢一个人上挣扎着

  我们劝说她往一个方向看

  若是多年后你知道你喜欢的那个人也喜欢着你,而两个人没有一个人勇敢去直面这份感情,那应该是非常遗憾的事情啊。

  从来没有后悔过爱过谁,哪怕是付出了没有回报,也不会有一丝遗憾

  青春最美的不过徒劳

  悲

  或许是因为时间太久的缘故,大体部分的分类都记得不是很清楚了,所以也不会像第一部分那样过多的提及,当然也有时间的关系,这个部分的书评也是显得少之又少(要留一些到后记里面说啊)

  我曾错过一个姑娘

  居伊·德·莫泊桑

  莫泊桑的这一篇第一次读就感到很疑惑,完全没有明白整个故事的发展关系

  撇开莫泊桑在文学上的才华,我不喜欢莫泊桑,贴一个标签给他,那一定是轻浮。我觉得一个人最要不得的就是这一点,有了一点成就就开始夸夸其谈,安于现状,写作最需要的东西是那颗不为世俗而沾染的本心,一旦失去本心,很多东西都会消失不见的。

  而另外一位故事的主角瑞德辛娜为了莫泊桑而受到的伤害,但是最后莫泊桑想要弥补他的过错的时候瑞德辛娜还一直把莫泊桑当作心中的太阳而拒绝了莫泊桑让我感动。就好像上面我提到的那样,哪怕受了再多痛苦,只要本心还在,一切都值得被珍惜。

  虽然我不是很明白为什么为什么莫泊桑会因此而请求瑞德辛娜嫁给他,仅仅是因为这样的一个故事吗,他们之间从未见过面,或许连爱都谈不上啊,这正是我疑惑的原因。

  后面才注意到文章细节,我从未考虑过是什么让莫泊桑变得风流,对爱不再认真。

  但后来我想,应该是真心负真心吧

  他在心里还渴望着一份真心的爱情,所以他才觉得瑞德辛娜的爱那么珍贵啊

  他错过的不是一个姑娘,是一份从未得到的真心

  写在书评后

  最后一篇文章的书评草草收尾就和当时读完这本书的心情是一样的,不太开心

  书评经过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才断断续续地写完,中间经历了一篇散文和其他一本书的书评以及拖延症发作,但所幸的是,我从来就没有想过放弃

  书评总题目在短篇集子的书评中是最难把握的。至于最后为什么是这样的一句话,我自己也说不清楚,爱从来就不是那么可怕的事情,可是你也不要把它想得太过美好,或许想要表达就是这个吧。

  我能够给你就是这些了,希望你能够喜欢,谢谢阅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