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元本琵琶记校注 南柯梦记校注》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元本琵琶记校注 南柯梦记校注》读后感锦集

2020-09-09 16:2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元本琵琶记校注 南柯梦记校注》读后感锦集

  《元本琵琶记校注 南柯梦记校注》是一本由元]高明 [明]汤显祖著 / 钱南扬校注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18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元本琵琶记校注 南柯梦记校注》精选点评:

  ●看得快吐血了。。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好吧我是现代人。。

  ●我真是不喜欢琵琶记的故事,酸儒的意淫而已——书生一举中了状元做了官,宰相死活要嫁女,两位妻子一个贤惠忠贞为公婆养老送终,一个貌可倾城富可倾国,三人琴瑟和谐幸福美满……真不用嘲笑有些小姑娘玛丽苏= = / 南柯梦,大概是我所读过的古代戏曲中最为悲凉、最为消极的作品了。

  ●除了对五娘和张太公,每个人都喜欢不起来……矛盾的蔡伯喈,内心有小九九的牛小姐,还有死要面子使劲作的牛丞相。曲辞是真美,天然本色又不失典雅之美。

  ●2013.12 閱讀《琵琶記》。

  ●好啊,一部红楼梦都给你作了注了。

  ●男主不是恶棍,女主容貌占优势,剧情没有张协状元狗血,熬死我吧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要分析蔡邕的人物形象

  ●经典读物,必须一读!

  ●到底如一梦耳

  《元本琵琶记校注 南柯梦记校注》读后感(一):经典读物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要读书,首先应该有读书的习惯,然后要知道读什么,不是随便从网上下载一些猎奇艳色的小说来看,那样只能耽误我们的时间。

  这本书就是我们应该读的,我们应该读经典,将古今中外的经典都读上一些,然后才知道什么好,什么不好,才有个基本的识别能力,才有个基本的判断能力,这样这个进步的阶梯才是笔直向上的。

  《元本琵琶记校注 南柯梦记校注》读后感(二):读书要读经典

  《南柯梦记》是汤显祖根据《南柯太守传》改变的一出戏剧,通过淳于棼的一个梦诠释了人生如梦,一切权势名利富贵皆是过眼云烟这样一个道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属于同时代人士,汤显祖比莎士比亚早出生14年,但在同一年逝世。两位戏剧大师在同一个时代的地球上,为东西方的人们准备着同样的戏剧盛宴。

  《南柯梦记》较之前读过的《琵琶记》成书要晚一些,在情节设计和整个的语言方面都显得更加成熟,文字更加优美,韵律也更加美妙,戏剧冲突也更加明显一些了。尤其是最后几出戏,讲淳于棼悟透人生这一节,从大槐安国登时回到现实,看那城楼渐行渐远,繁华在眼前逐渐消失,强烈的失落感涌上心头,为后边的顿悟做了很好的铺垫。还有一出讲檀萝国的王子来进攻南柯郡,要抢公主回去续弦,这一出写的是诙谐幽默,很有意思。汤显祖这位戏剧大师,完全不亚于同时代的莎士比亚,只是我们都忘记了我们自己的文化宝库。

  《元本琵琶记校注 南柯梦记校注》读后感(三):人生天地间

  读《琵琶记》,如果你在乎情节的真假,人物的道德,那就错过了经典。就像你过度追求皮肤的白皙,无法欣赏脸上有雀斑的美女一样,那是你的损失。

  经典的著作都是没有什么永恒的道德可言的。每个人,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道德标准。所以我们读经典,不管道德的。虽然《琵琶记》的作者觉得“无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作者在戏剧创作上也做到了,影响了那个时代以至后些代,人们被里边人物的至孝感动了。

  至于为什么会感动。不是因为情节有多真实,故事有多虐人。你说,赵五娘吃糠,卖发,等等场景,哪个能引起共鸣?能感动现代人?只有语言没过时。她说的话。所以就算知道大结局是大团圆,你也想慢慢看,细细品,看到张太公送别赵五娘上京的时候,那说的衷心话,真的感动。“你去时仍有张太公送你,你回来时张太公不知身在何处?”古人千里万里都是远离,一生别离可能就是永别离,此生梦中见了。

  语言情感太真实,感情含在语言里,就让人忽略情节了。所以,看完不要思考了情节了。为什么赵五娘没有娘家可以接济她?为什么蔡家八十岁才有二十多岁的独子娃?为什么蔡伯喈一中状元就不马上跟皇帝先讲好自家有老婆,马上要接过父母妻子来了?为什么不通情达理的牛丞相被女儿一段话就劝好了,感动了,就马上一百八十度转变了?

  没有那么多为什么。无巧不成书。我们看戏就好了。戏里就是表演艺术,书里就是语言艺术。

  所以以后还有时间,还会再看这本《琵琶记》。

  或许,再过几年,再经沉浮,感悟更多。

  《元本琵琶记校注 南柯梦记校注》读后感(四):浅析《琵琶记》的艺术特色

  《琵琶记》,由元朝末年高明所著,主要讲述了书生蔡伯喈与其妻赵五娘之间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古典戏剧,也是我国南戏的代表著作。本文通过对全书整体部分和局部重点部分的细致把握及分析,浅要评析《琵琶记》在情节布局、人物心理描写、语言风格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一部成功的戏剧作品,或是其他文学作品,都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必须有能够引人入胜的情节、有细腻真实的人物描写以及精致经典的语言台词。观之《琵琶记》,在情节上颇具特色,独树一帜;在人物刻画上,活灵活现,鲜活逼真;在语言风格上,精彩绝伦,字字珠玑。那么,我将在后文对这三个方面展开详细的分析。

  首先,在情节布局上,采用双线结构。一条写蔡伯喈离家后在京城中的遭遇,一条写赵五娘在家遭遇饥荒的苦难生活。两条线索又是平行交互发展,相互补充,最后重合在一起。作者采用这种双线结构的情节布局,有利于拓宽作品的情节面,更加突出的展现故事的主要情节发展;有利于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使得更多的人物有登场的机会;有利于对比,强化戏剧冲突,突出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以及人物不同命运之间的相互对比,从而深化主题。

  一条写蔡伯喈离家后在京城中的遭遇,一条写赵五娘在家遭遇饥荒的苦难生活。蔡伯喈在离家后,在京城中高中状元,娶到丞相的女儿,事业婚姻都可谓是圆满,享受着荣华富贵,坐拥着娇妻豪宅,过着人人称羡的生活。反观赵五娘,一个大家闺秀的小姐与丈夫新婚不到两个月,就和丈夫分离,自此一个柔弱的女子独自承担照顾年老多病公婆的责任。屋漏牌逢连夜雨,家中本就贫寒,还遇上了三年灾荒,而此时的赵五娘还得独自一人养活公婆,让公婆不在饥荒中挨饿,为此她遭受了县长的欺负差点投井自尽;为了让生病的婆婆吃上好一点的食物,她不惜自己只吃粗糙的糟糠,好忍受婆婆的怀疑。在公婆相继去世之后,一人靠琵琶卖艺上京寻夫,这一路的心酸坎坷,让人为之落泪。对比之下,深刻揭露了封建道德社会女性社会的低下和缺少独立意识,反映了封建皇权的不可逆,以及功名利禄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

  再者,在人物心理描写上,人物心理刻画细致突出,多角度展示。好的戏剧作品在各个方面都是很有讲究的,尤其是人物的描写上,而人物的描写中心理描写尤为重要。心理描写有利于从深层次、多角度挖掘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塑造出更加丰满的人物形象,最终使戏剧作品更加的成熟生动。有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强化戏剧的冲突效果,不同人物的心理描写,促进人物命运不断向前推进,在某一点上有相互影响,从而推动了戏剧高潮,强化了戏剧冲突。

  虽然蔡伯喈在京城过着富贵的生活,但我们可以根据他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活动知道他并不是甘心娶牛小姐为妻,也是内心经受着煎熬和折磨。如文中对他在丞相府生活的描写,他虽娶了牛小姐为妻但是却不是自愿的,终日受着煎熬,他思念年迈的父母,在家无人照应,思念柔弱的妻子,独自承担家中的一切,他的生活过得并不愉快。从这些心理方面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封建社会中对孝道的重视,却也讽刺了“百无一用是书生”,自古忠孝难以两全,在文中得到完美的体现,为了求取功名,实现对国家的贡献,就没法侍奉父母,忠孝两难为。而对赵五娘的心理描写作者也着墨甚多,如在遭遇灾荒那一段,婆婆怀疑赵五娘偷吃,而在赵五娘的心理并没有怨恨她的婆婆,反而是默默忍受着这一切,她在心里想着只要婆婆能吃上好的事物就足够了。从这些方面,我们看到一个贤良、坚强的女性,反映了赵五娘无私奉献的善良品质,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后文赵五娘与丈夫团聚埋下了伏笔,从而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女性的同情。

  最后,在语言风格上,不同人物使用不同风格语言,语言符合人物身份,雅俗共赏。语言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说话风格不一样,二者相辅相成。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是本文的另一大特色,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有利于阅读,从而加大了阅读量,扩大了本文的影响范围;语言是够吃人物形象的基本要素,有利于突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从而促进主题的深化。

  文中蔡伯喈、牛小姐等都是属于知识阶层人物,他们是受过知识教育的有文化的人,因此他们说话就具有非常具有文雅的特点,经常是出口成诗、引经据典。相比赵五娘,她只是小户人家小姐,嫁与蔡伯喈为妻,在乡下照顾公婆,说话就具有生活化的特点,不讲究。不同阶级层面的人物使用不同语言风格,而不同风格的语言又反映了人物的身份地位。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的仔细推敲拿捏,非常直观的向我们广大读者展现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深刻揭露了封建等价制度的森严,封建等级制度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之大。

  综合来讲,《琵琶记》是我国南戏的代表著作,是我国戏剧作品的巅峰之作。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是戏剧界不可多得佳作,从情节结果的双线布局,到人物语言、心理等各方面不同的拿捏推敲,再到声律、表演,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刻画,都深深地体现了作者的深厚功力,以及《琵琶记》这一作品的精彩之处。通过这些细节的精妙处理,表现了对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孝道的推崇,以及对中华文化中善良、坚强、吃苦耐劳等一系列品质道德的称颂,从而给后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元本琵琶记校注 南柯梦记校注》读后感(五):琵琶记》中赵五娘与牛小姐的人物形象分析

  《琵琶记》是元代戏曲家高明根据民间流传的《赵贞女,蔡二郎》故事改编而成的一个优秀剧本,它被日本青木正儿称为“南戏中兴之祖”,它的出现,振兴了南戏,也为中国戏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琵琶记》全剧有两条线索,一条是蔡邕经州县举荐上京考取功名,后入赘相府;另一条是留守在家的蔡邕原配妻子赵五娘尽心侍奉公婆,因饥荒公婆相继离世,赵五娘便乔装成道姑上京寻夫,最终夫妇团圆。全剧的最终是蔡邕携二妻回老家陈郡为父母守孝,经牛丞相上奏皇上对其一家孝行进行表彰。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在那个时代,女子往往依附着男子生存,一种与生俱来的定理。“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以及“女子无才便是德”,都是当时女子所遵从的社会规范。这些都深深地影响着她们,在她们的人物性格的形成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琵琶记》中的赵五娘与牛丞相之女牛小姐就成长在那样的环境中,一个小家碧玉,一个大家闺秀,都是蔡邕的妻子,在她们身上有时代赋予的相似之处,也有各自性格的不同,她们两个是《琵琶记》中两个重要的角色。

  赵五娘,牛小姐这两个人物分别在剧中的两条线索中活动,直到五娘假扮道姑上相府寻夫,两人方才见面,同为蔡邕妻,一富一贫,家境虽不同,但时代社会赋予她们的封建色彩却同样强烈。该剧着重“忠孝”的赞扬,最后的结局虽是“子欲孝而亲不在”的家庭悲剧,但赵五娘、牛小姐、蔡邕等人物形象的深刻描写淡化了这一家庭悲剧,反而将其身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进行了颂扬,突出了作品的社会性,由此也可以发现赵五娘、牛小姐这两个人物在该剧中的重要性。

  赵五娘是陈留郡中赵家五姑娘,剧中对其容貌描绘为“姿容秀雅,德性贤淑”。在当时的封建色彩极其浓厚的情况下,赵五娘与蔡邕依父母之命完婚,“门当户对”是古代父母为子女挑选对象十分看重的一点。蔡家家境普通因而蔡公希望儿子考取功名光耀门楣,而剧中蔡公蔡婆皆因饥荒相继离世,而作者除了在全剧开始为了引出赵五娘这一个人物而简要地提及了下赵家,其余篇幅并未提及。经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赵五娘家境普通。有关赵五娘的才能方面,作者采用的是间接描写,假借她人之口。剧中有一场景,牛小姐想寻访一二个精细诚心的丫头回来侍奉即将被接入相府的蔡邕父母与娘子,赵五娘恰好假扮道姑前往抄化,问及其本领时,五娘答曰:“大则琴棋书画,小则针线工夫,次则饮食方面颇谙一二”,并且回答时不卑不亢,由此可见赵五娘才能也突出,再加之其妻贤妇孝的身份使之形象丰满突出。赵五娘家境平凡但才能突出,并不逊于牛小姐,从这一侧面也可以看出当时整个社会对女子才德方面的教化方面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封建礼教色彩极其浓厚。全剧对赵五娘的定义是“贤妻孝妇”,在蔡邕未考取功名前,五娘最主要的角色是“贤妻”,之后在“孝”方面更为突出。五娘的孝表现在蔡邕离家后全心全意侍奉公婆上,在家乡遭遇饥荒她独自吞食糠做的窝窝头却被误解偷吃好吃的鱼菜,在这种猜疑下仍忍受,尽心照顾公婆;在朝廷发放粮食时不顾“妇人”形象,抛头露面取粮,当取得的粮食被里正抢走后欲投井自尽,但想起无人照顾的公婆又放弃自杀;在婆婆离世,公公劝其改嫁下坚决反对;在公公死后剪短青发欲卖之为其下葬;用罗裙为公婆的坟墓培土;公婆死后欲上京寻夫,为的是怕夫家绝后等等。赵五娘的形象高大鲜活,从她身上体现了古代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意义深远。而在剧末寻得蔡邕后也并未责怪其娶丞相之女,两人最后以姐妹相称,此情难得可贵,五娘之大度也。

  牛小姐自幼丧母,其父管教甚严。她出身在富贵人家,作者对其外貌描写为“仪容娇媚动人,如仙姝玉女”。牛小姐之父为当朝宰相,对她的诗画词赋及封建礼教方面的才德教育十分重视,因而牛小姐的才能也十分突出,大家闺秀实至名归。牛小姐所处的环境封建色彩较之五娘更为浓厚,牛小姐厌弃繁华,喜欢淡雅,造就这样的性格的原因是其出自富贵之家,家境优良,见惯了奢华场面,习惯了荣华富贵,久而久之便也对其失去了兴趣;同时牛丞相常以《女戒》教导她,“不出闺门”的教育使她与外界的联系变少,终日在闺房中度过,便喜欢淡雅。牛小姐不但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对丫头惜春和老姥姥加以约束。惜春年幼,老姥姥年长,二人十分向往自由,爱玩闹,无奈在相府这种自由被束缚。通过这组对比,可以看出当时封建礼教对牛小姐毒害之深。将本应朝气蓬勃的少女变为了缺乏活力,不出闺门的大小姐,连丫头都比她懂得享受自由,感受美好的生活。封建伦理观念的畸形教化,可悲可叹!

  牛小姐虽贵为大小姐,但却没有被塑造成脾气暴躁,爱摆架子的类型。牛小姐本性善良,通情达理。当牛丞相责罚惜春,老姥姥时,心中不忍,为其求情,心之善也。当牛丞相硬要招状元郎蔡邕为女婿时,她知道“强扭的瓜不甜”,试图让父亲打消这种念头,说明其明事理。然而她转念一想,自己一个女孩子家的婚事怎么向爹爹开口?内心十分地矛盾,虽有自己的想法但迫于根深蒂固的礼教观念不敢表达。在成亲之后见夫闷闷不乐,略施小计使其说出困扰,得知夫家中有年迈双亲,贤惠妻子时,试图劝说父亲让他们夫妇回乡省亲,体谅夫君,善解人意。在得知赵五娘为蔡邕的原配妻子时,献计让其夫妇团聚,同样的大度。后来又不顾身体柔弱,执意随夫回乡守孝,知书达理,孝心感人。

  总观赵五娘、牛小姐二人,其身上都带有封建礼教赋予的强烈色彩。封建礼教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琵琶记》着重表现好的这一面,将她们善良,孝顺的美好品德着重表现,这些也淡化了蔡邕未在双亲前尽孝的行为,可以说蔡邕的全忠全孝形象与其二人密不可分。《琵琶记》因赵五娘和牛小姐而大放光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