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制造》读后感1000字
《哈佛制造》是一本由菲利普·德尔夫斯·布劳顿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哈佛制造》精选点评:
●“不要带来你愤世嫉俗的人生态度,务必带来你性格中丰富多彩的每一面。”
●132. 閱讀成本 [次數:2次; 用時: 4時41分: 做筆記: 45分; 天數: 2天]
●商业是一种更原始的追求,需要有性格,勇气,直觉,领导力和最简单常识的运用,最后涉及的就是思维框架。
●没看完
●201312,so true.
●~
●这本书的封面写着是经济读物,但和经济或者管理有关的,其实也只有作者简明地对哈佛MBA所设的课程作了些简单的综述,谈不上深刻,但确实是这些课程所谓的核心了,作者之前作为记者的经历,不难理解这点。
●看时很难过啊
●100722
●管中窥豹的感觉被平淡的翻译搞得人无以是从,不过确实不心灵鸡汤也算不错。
《哈佛制造》读后感(一):曾几何时,读个mba,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曾几何时,读个mba,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我这种工作几年就有厌工情绪,想出去开两年小差的人。正好看到这本书,哈佛,够鲜亮了,虽然知道自己这辈子能去读书的机会渺茫,看看咱哈佛校友写的书也不错嘛。书挺有意思的,感兴趣的可以来读一读,但是,正如作者说的,读mba适不适合自己,还得各自斟酌一下。
《哈佛制造》读后感(二):无法预知结果的转变性经历
书籍的主要内容讲述了作者在哈佛商学院两年的工商管理硕士求学经历,对于读者来说,这是一个难得了解神秘的哈佛商学院学生学习生活的机会。但是,看完这本书以后有几个问题引起自己思考:
第一,作者为了哈佛商学院的求学机会,放弃了自己已有的非常稳定的工作和舒适的生活。为的就是进行改变,原因在于自己对于目前的生活感到疲惫;
第二,疯狂的课程学习。哈佛的教学方式非常实际,并不是一味进行理论说教和灌输,而是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一个个现实的案例,引起同学们全方面的思考和关注。但是,繁重的课业负担和近乎疯狂的状态,让学生喘不过气;
第三,哈佛商学院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完全被商业化模式替代的环境,对于学生来说,金融业、银行业似乎成为了进入哈佛商学院的终极目标。即使多少悲剧的前人经历也无法将来们从这种狂热中解脱出来。
第四,从书中可以看到的是,由内而外的商业化改造,导致学生对于利益更加推崇、对于生活更加冷淡、看待问题更加理性。但是,这些在他人眼中的天之骄子、社会精英,经过商学院的两年学习,反而变成了不通人情世故的机器人。
最后,我很佩服作者的那种追求自己理想和热爱的坚持,纵使在毕业前夕有过纠结、有过彷徨、有过失落,但是作者最终还是利用所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条路,并为之努力和奋斗。
《哈佛制造》读后感(三):哈佛制造
看着会有一点吃力, 主要是里面涉及了大量的会计学,金融学,宏观经济学的专业术语。以及不太能适应英式(or美式)幽默的语言。
果然应了大家评价我的那句话,智商是硬伤,唉……
个人不崇拜成功学。作者很客观的讲述了在哈佛商学院攻读MBA的经历。不浮夸,不愤世。
又是一位从事过记者工作的人的作品,很喜欢这些人的语言,虽然对英式幽默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有时候不明白作者是在讽刺还是在暗示什么。
犀利的文字,字字句句都有根句据。
作者并没有顺应羊群效益,毕业后参与华尔街那些收入高,却没有与家人团聚的时间的工作。
MBA给我的感觉像是富人们的游戏,修个MBA需要大约100万人民币的资金基础。当然,在里面,你也的确能学到很多东西,无论是课堂,还是你的人际关系网。
或许“做正确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哈佛制造》读后感(四):美国MBA申请必读
这些年来,哈佛特别是哈佛商学院在中国学子心中像个巨大而熠熠生辉的气球,《哈佛制造》让我心中的那个气球消退到它原本的形状和亮度。作者Philip Broughton的客观和怀疑主义让此书说出了关于哈佛商学院非主流的声音。
就像老生写给新生以及有意申请哈佛商学院的人的“哈佛指南”一样,此书只不过更加详细,并涵盖作者独特的见解。从学期前的“数学夏令营”讲起,到第一学年小班的每一堂课及印象深刻的案例,经过了暑期找实习后,又是第二学年的选修课程,最后是周围人毕业去向。我仿佛在几天之内跟着philip领略了哈佛MBA之路。
hilip和他的同学们从这些案例分析课中受益匪浅,特别是毕业之后。Philip本人虽然对商业有所排斥,毕业之前甚至成了及其少数没有工作机会的人,但从他的后记看,他“颇有著述,每年还花三四个月的时间做媒体和金融方面的商业开发项目”,而哈佛MBA“使得我可以不需要给老板打工仍然能够生存”。
他的来自中东的同学哈桑评论哈佛商学院的一段话掷地有声。“他发现哈佛商学院的视角比许诺的更狭隘。‘哈佛商学院是东海岸的一所保守的教育机构,并不是真正国际化的学院……如果高盛公司和其他美国大公司不是大规模向中国发展,学校也不会对此这么感兴趣。’他也觉得伦理学的每个案例都打上了美式烙印。”
对于他同学在毕业去向的选择方面,他说到:“直到哈佛商学院读书之前,我一直低估了资本主义让人——甚至是可以运用自己的技巧在生活中做任何喜欢做的事情的人——不安的能量。我的同学们为什么要费劲心机去争取明知会让他们痛苦的工作机会呢?那不仅仅是金钱方面的原因。他们相信有捷径可以通往世人眼中的成功,如果他们忍受痛苦的时间够长,这种成功会让他们幸福。迟来的幸福感要好过根本没有的满足感。我对自己如此轻而易举地受到这种心理定势的影响感到震惊。”而这也是中国职场的现象,但没有人对这种现象怀疑过。
看完此书,我对美国商学院的作用和局限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想几年之后我仍会争取美国优秀商学院的学习机会,但这次的目的性会更强,而不是单纯的想改变。我心中也有了一些想法。
《哈佛制造》读后感(五):笔记
摘要及点评:
“如果有商人告诉你在过去30年间他在一些地区的商业活动中道德方面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事情,那纯粹是撒谎。……道德空挡有时候对生存而言是必须的……商业活动中符合道德更多的是尽可能体面的方式适应变化的环境,而不是遵循僵化死板的原则。”
“不要愤世嫉俗。”
“向强有力的事物挑战,去争夺辉煌的胜利,即使遭受挫折,也远远胜过与苟安之辈为伍。因为他们生活在暗淡的暮光之中,既没有经历过胜利的喜悦,也没有品味过失败的苦涩。”
“在极其有品位的环境中生活朴素,情操高尚。”很棒的人生追求。
作者对荣格理论的部分概括:“积极思维总是在感知,摄入信息,或者判断、处理信息。两种不同感知:感觉和直觉。感觉是与现实事物相关的,指直接的事实,十分明显。直觉是关于想象和灵感的,是浩渺的蓝色远方。判断的两种形式:理性的思考和基于直觉的感觉。……通过外部世界的人和经历,或者通过内部世界的想法、记忆、情绪,人们都可以受到激励。这两种倾向被标记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任何个体都是规律的意外……根据第一印象给人贴标签是幼稚的游戏。”
“性格类型不能解释一起,人的性格要复杂得多。”“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公司来说,员工是单独的个体这种观念非常可怕。”简而言之,公司并不在意员工的个性,他们只想提高效率。书中作者对心理测试的论述非常有意思。
“金融学其实就只与一件事有关:价值判断。……确定一笔资产唯一真正的方式就是搞清楚它能带来多少现金。”现金至关重要,库存在商界不是什么好词。
”资产是一种能够带来可以衡量的可靠现金收益的经济资源。""开支更像把钱扔掉却还希望能够再收回来。资产存在的不确定性越多,它就越像开支。”“账簿本身并非真相。”
“任何时候都不要牺牲自己诚实正直的品质。”
关于谈判“谈判者的作用经常是去误导对手,至少是被动地误导对方,同时还要不违反道德规范……谈判者没有义务保持诚信,但是欺诈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虚张声势是可以的,故意歪曲事实伤害另一方则是不可以的。”协议外最佳方案、可达成协议的空间(你和对手可以达成一致的范围)”有才华的谈判者会选择一个三维的视角,在谈判桌上和桌下都认真工作,理解谈判人员的性格。客观调查,抓住各方面的利益范围,然后运用谈判技巧,包括时间、地点等各个方面直至经济金融的计算。如果谈判暂停,谈判者应该‘走上阳台’获得视角,然后试图重新构造各种争端,从防御性位置到共同利益,从互相敌视的态度转为解决问题的态度“说了那么一堆,总之就是谈判需要准备周全,考虑周到,转变视角,以全局为重。
”要避免向年轻人宣讲传统意义上的成功是人生的主要目标。学校和生活中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的乐趣,工作成功的乐趣,以及知道自己对社会其他人的价值——爱因斯坦“
”像明天即将离世那样生活,像会永生那样学习——甘地“
quot;人们都乐于接受各种酬薪和奖金,并因此付出劳动、向别人提供支持或者服务。但是谁也没有计算过时间的价值:大家都随意挥霍时间,好像时间一文不值一样——塞内加《论生命之短暂》"
个人体会:
之前接触到这本书,是因为中财的巴特勒案例分析,这本书里有提到相关内容。巴特勒木材公司这个案例,主要还是想说明现金的重要性,抄了一 些书中的内容,感觉对理解这个案例很有帮助。
这本书主要还是讲了作者在哈佛攻读MBA学位时学到的一些东西,包括课堂内容,哈佛商学院的生活,以及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受。还有书中对商业的论述,可能处在这个行业会有很多无奈,包括道德层面,高薪也极有可能是以时间、生活为代价的。然后读到最后两章,似乎像一本反转结局的小说,前面所有的内容都被深深地打脸。”浮华盛宴“非常贴切,一场经济危机让前书所有内容显得相当讽刺,哈佛商学院——培养不快乐人士的工厂,作者最后似乎是在抨击哈佛。书中提到一个是永恒的话题:事业和家庭,如何抉择?看完书依然没有答案,作者似乎做得不错。
还有,作者文笔诙谐幽默,其实这本书相当有趣,收获是对于商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警醒自己不要成为那种只是为了追求某一数字的,冷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