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是我的仇人》的读后感大全
《经济学家是我的仇人》是一本由周洛华著作,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1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学家是我的仇人》精选点评:
●戴墨镜坐桌子上上课的老师此生难忘
●金融普及读物,需要一定基础.
●赞
●举的一些例子很受启发
●观点有趣,立意新颖!
●有意思的思考角度,从对冲角度来思考中国的发展和大家普遍关心的房子和股市。但如果从理论性上就要差很多了,因为这个毕竟是本大众消费书籍。 关键的差异可能在于对于全球化下资产价格的态度,作者认为资产有涨有跌,采用对冲的方式可以应对多种情况;而现在的政策往往是单向控制,情况略有变化政策就可能失效或者弊大于利。
●时寒冰 博客推荐的书 只是觉得自己理论知识欠缺 没有看出什么特别眼前一亮的东西
●通胀率的倒数决定股指的价值中枢(市盈率应与之适应)。
●怎么说呢,多看看不一样的观点,这是本不错的书.
●固有思维是意识的瓶颈。
《经济学家是我的仇人》读后感(一):浅显的读第一遍
原来金融学可以很简单,如果你看了周教授关于国债的解释,你就明白了。真正的大家就应该用很浅显的道理来讲理论,而目前的金融学的教材,大部分是以绕混你的头为目的的,要不,你什么都懂,怎么会尊敬这些“经济学家”呢?
《经济学家是我的仇人》读后感(二):不错的书和人
好书:
全过程全对冲、矢量性头寸、预期和风险决定收益,这些现代金融概念能够在深入浅出的被描述出来,看过的人都会相当幸运。
幽默的好文笔,敏锐的观察,对人的怜悯,在后面两篇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好人:
能成为时寒冰的好友,必定既有超人的才华,又有忧国忧民的心,读罢此书,感受颇深。
结论:此书必读,此人值得认识。
《经济学家是我的仇人》读后感(三):科学发展观是现代金融学的精髓
很久没有读到过这么有趣的书了,畅快淋漓。想起以前我还讨论过他的文章,真是不知高低。网上有传周老湿可能是唯一一个在课堂上讲怎么和女生上床的人。
本书痛批经济学家,和上书一脉相承。我有个强烈的感觉:周老师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如果他是对的,那么我们现在所学则是错的,又是一个非主流,呵呵。
以前读书时也会想想:金融工具能带来多大益处?大多数到后来往往用错了意图。对于实体经济而言,管他股市作甚,提升自己的生产率才是最重要的事,这才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可惜一直没人认同,今次方有找到组织之感。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周老师坚信科学发展观是现代金融学的精髓,我们要学会用科学发展观研究股市。看他过去几年的文章,大部分被事实证明是对的,令人惊讶。
感受最深的一点:引入矢量性头寸,对冲交易的思维,最终发展到了“骇人听闻”的对冲时间,我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可惜他导师等着拿诺奖已经把头发全部对冲掉了。哈哈!
《经济学家是我的仇人》读后感(四):洛哥
“进大学我最幸运的事情就是能当您的学生了。”这句话已经不知道和洛哥说了多少次了,一直没有更好地词汇去表示自己对他的感激,只能一而再地重复。
周洛华,称其洛哥是因为某次他发了一张光头照给我,下面写着大大的两个字:“洛哥”,想来那必是暗示。高像素的照片将他脸部各个特征放大的十分清晰,看着满屏的中年男子,我脑海只浮现一个词语:革命烈士。
要说洛哥外表,他那些出版书籍中的面容简直不敢让我相信那是他。自己对洛哥的第一印象也不记得了,或者说是没有吧,他算是人群中望过去就淹没了的人,除了那超过一米八的个头。但当你和他面对面时,他那浑身的劲儿就马上传过来了,特别自信,舍我其谁的架势。
当年选他的课也是十分凑巧的事情,金融工程本是由他和另一名教授一起上的(后来才知道原因是学校不放心他一个人上课,因为之前他有教学事故,给了所有参加考试的学生90分,具体故事看他书吧),本是冲着院长教授去的,不料却遇到了最美的意外。
第一堂课是在图书馆面前的阶梯上开始的,班级人不算多,三十左右。一堆人聚在一起,上课铃响还不在教室,对学生来说真是一件新鲜事。不过,遇见他,这新鲜只是开始。他怂恿我们在台阶上吃零食,在讲米勒定理的时候带披萨,下课后和我们一同吃饭。他说“上课的时候就该女生把头靠在男生肩上”,“我们下次上课要考虑去学校游泳馆,喝着酒上”,“波动率和利率是一个女人的上半身和下半身”。他还挺特立独行的。
不过,听他上课是件挺痛苦的事情,他从不会跟你讲概念与课本上的东西,只会突然冒出个词语,提个问题,学生只能不幸地被点到。与其说听他上课,不如说两个多小时都在等待提问。上洛哥课的那段日子,整本书都是自己啃下来的。一本书其实也没什么,可恶的是,他的作业你都不知从何下手,于是又不得不把其他好几本书读了,这样一来,也没好多少,每次的作业都是自己的发散性思维。
距离上他的课已有两年时间,什么BDT,什么波动率,什么二叉树,忘得都差不多了。要说记得什么,只有他一直重复的诚实。他以身作则的诚实。洛哥教的具体学术知识虽然忘了,但那个感觉还在。唯物主义思想观,MM定理,实物期权,波动率这些一直都是我看问题的角度,洛哥教的不是书,是实践,是做人。
不上他课以后,偶尔地会和他网上聊个天。他很少和我说金融方面的故事,他经常会让我早点结婚,早点安定下来,他说,与其倾毕生功业与武侯权轻重,不若注一世爱恋伴莫愁相厮守。
半年多前曾和他讨论要继续读书的事情,被他坚决否定了,与他争辩起来,他说,“我对你的教育已经失败了,你相信的还是文凭”。事到如今,我还是不同意这句让我当初落泪的话,事到如今,我还是要走,想来在过去,是不是要被他逐出师门了。
洛哥现在已经不教书了,也不写博客了。可每当读起他的书时,我又回到了那一年,他在图书馆台阶前指点江山的时候。
《经济学家是我的仇人》读后感(五):用马克思主义反主流——周洛华的“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
本文作者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izhihua1
联系邮箱:lizhihua163@126.com
关注周洛华,是前不久的事情,很大原因在于时寒冰在博客中的推荐和周洛华本人“金融斗士”的头号。读他的文章,能给人一种既跳出传统,却又脚踏实地的感觉。即使你不懂经济学和金融工具,但只要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同样可以扑捉其思想的精华。周洛华的主要观点,我将其总结为“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周洛华所有思想的基点,也是他始终坚持独立思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生搬硬套西方理论的根本原因。他的所有论断都以解放生产力,实现“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对中投、国航、东航在资本市场上的巨额损失,他虽然也批评过,但和郎咸平、时寒冰、刘军洛等人不同,他不太赞成“阴谋论”,而是根据唯物论来思考问题。
基本点一: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不是货币现象,而是生产力现象。通货膨胀,资本将涌向原材料,市场对企业的估值下降,资本市场对那些打算创业、打算应用新技术的人,给出了负面的激励,而新技术应用乏力,经济下滑将导致原材料价格下跌更快,通货膨胀结束,经济运行重新回到正常状态。而通货紧缩则刚好相反。基于这样的认识,几年前他就提出通胀无牛市、通缩造牛的论断。并坚信,只有改善经济结构,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才能利用通缩机遇,才能克服通胀危害,发展生产力。这种认识和那些花里胡哨的主流观点最大的不同应在于它剥离了人为附着在通胀和通缩上面那些感性的东西,运用马克思唯物论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分析经济现象。
基本点二: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格,风险和预期收益决定资产价格。供求关系是经济现象,资产价格是金融问题,用经济学观点去分析金融问题,是非常幼稚的。房地产和股票都是资产,因此决定他们价格的只能是本身的风险和收益预期,而不是流动性和需求,并在多年前就提出“加息将推高房价”、“人民币升值将抑制房价”、“油价接轨,房价下跌”、“通胀无牛市”等观点。周洛华的这一观点可以说是对我们传统思维的颠覆,也是对主流经济学家的“宣战”。但2008年股市暴跌的事实视乎证明了他的论断。
基本点三:股市的基本功能不是融资,而是创造一种通过正向激励机制来提高公司效益,解放生产力。因此,他反对国企在股市上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反对降低上市公司门槛,反对粗放式的增发股票做大股市,提出应该从股市本质出发,改善公司治理,坚强监管,保护中小股民的利益,并建议由专业结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弱化商业银行的投行功能从而降低风险。
周洛华对马克思主义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支持者与捍卫者。他在中国股市灾难性下跌的时候多次呼吁企业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提高劳动生产率当作核心工作来做,以抵御通胀;并创造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当代金融学的思想精华这一观点。如果有人将此解读为他迎合上层的献媚,有辱“金融斗士”称号的话,我相信这是一种误读,我们不妨体味他在《科学发展观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根本出路》中的这段话,我相信答案不言自明:真正的市场经济是以人为本的,只有当人变得有价值了,人的衍生品才有价值。如果在一个经济体中,人不具有很高的价值,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一定是依赖出口和投资的。这个经济体不是“以人为本”的,而是“以外汇为本”的。这个经济体会尽量压低国内的消费需求,通过在国内征税的办法补贴海外消费者,尽可能地压低国内出口企业的成本,包括工人的工资,环保和能源等等,最终通过出口获得了外汇收入。这样的一个经济体,是不可能实现内需主导的服务业发展的,因为这个经济体中的人是没有价值的。我特别不希望中国成为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代表,在我看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内需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统一整体的分别表现。
周洛华最近提出的,“新一轮大牛市已经启动”,“全国楼市已进入头部区域”的论断则有待考验。我是一个对经济、金融问题知之甚少的普通人,对炒股票,买房子,既没有兴趣,也没有实力,只是平时比较喜欢关注宏观经济学。近年来,通过对包括周洛华在内的时下主流与非主流专家学者们的了解,突然发现,我们所处的时代,确实是一个巨变的大时代,巨变不仅仅是技术进步,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中国本来就盛产聪明人,但却不擅用聪明人的国家,在今天这样一个巨变的大时代里更是如此。我也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本身既缺乏常识,又不愿意独立思考,在对别人的观点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只热衷于他人对某项资产在“某年某月”是涨还是跌,乃至于涨跌各多少这样低级的问题。其实,预言本身是没有任何经济价值的,有价值的是预言背后所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因为,经济学没有对错,只有结果。但是预言错误并不代表预言者水平低,因为,预言未来本身就是一项只有赌徒和占卜大师才可胜任的艰巨任务。我希望所有人在验证别人对未来预言的时候,能够在深刻理解他人理论精髓,并关注相关预言实现的前提条件下再来发表看法,而不是只关注“涨跌”本身。我相信,一个有真知灼见,而且对公众负责任的学者,是不会事前模棱两可,事后沽名钓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