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和子 整容逃亡15年》经典观后感有感
《福田和子 整容逃亡15年》是一部由藤岡浩二郎执导,寺岛忍 / 松冈茉优 / 安田显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福田和子 整容逃亡15年》精选点评:
●流水账一样半点也不精彩
●这个题材吸引人,为了mayu看的。很厉害的一个女人啊。
●这一辈子没白来
●情商逆天,演技满点,一次作恶可以毁了一切。
●这是一部传记似的纪录片,平铺直叙的故事,不平凡的人生。她罪不可恕却又令人动容,这才是人,没有纯粹的好与坏……
●寺岛大姐演技一直很上手。。
●寺岛阿姨貌似演过很多次罪犯~~松冈妹妹真好看~~
●很压抑
●“既然生也是地狱,死也是地狱,那我选择活着,就算吃土也会活下去”
●这案件好像松本清张会写的那种故事啊,杀人、逃亡、被捕,寺岛忍的眼神,吓死人。
《福田和子 整容逃亡15年》观后感(一):松冈小天使
这些年看新闻,发现我们这些庸人,还不如一些逃犯活的精彩。国内这边,有的当上了寺庙的方丈,有的成了大老板,还有的甚至见义勇为上了新闻(然后被认出来[流汗])。今天看的这个日剧,某女性杀人夺财,整容逃亡15年,时效要到了却被逮捕了,感觉编剧好像特别惋惜的样子,最后还用“波澜壮阔”评价此人的一生,这三观真是……要不是有松冈妹子参演,这剧看一眼都是不可能的。她可真是个天使啊。
《福田和子 整容逃亡15年》观后感(二):一个丑女的作死人生
颜值一般的福田和子,居然在完美主妇、风情万种的情妇与不怎么红的女招待这相差很大的身份中周旋自如,想来一定非常勤勉;在逃亡途中还能收服无数男人心、当上百年老店的老板娘更证明了她的才智。回诉期限之前二十一天才归案是最后一次作死,大概她也累了。这个女人前半辈子作死,后半辈子拼命求生;还换了二十个以上的假名,有过两任丈夫无数情史,也算没白活。片子节奏稍快,好像为了搏收视率,太多的时间放在她在金泽的风光生活,金泽之后的颠沛流离只是一段一段的背影(松冈茉优演的女记者就是一路追随着和子的背影完成采访的,为大众呈现了一个立体的和子),显得有点潦草(也许是因为受时间限制),只能算基本交代完整。要仔细呈现恐怕不是90多分钟能容得下的,应该排成连续剧(拍过,大竹忍演的)。寺岛忍真心长相一般甚至还有点丑,她所有看起来风情万种的形象都是通过精心搭配的服装、合适的发型和精致又不抹煞她个人气质的化妆堆积出来的,又一次证明了天下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
《福田和子 整容逃亡15年》观后感(三):避雷!
远离这部电影,珍爱生命,珍惜宝贵的时间。
真实故事超级带感,想了解的可以去听听日谈,不仅很详尽地讲了福田和子传奇的一生,还给我们拓展了日本的法律常识和部分历史背景,时间线理得明明白白的.... 电影比广播最具优势的一点就是有画面,因为不太了解日本各城市的布局,她逃亡的路线一直在我脑海里形不成体系,原本想要看这部电影来详细了解一下,结果地图只给一半....还是歪的..... 我搞不懂创作者到底是想做成一个纪录片还是电影,maya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引入这个故事就证明是个电影,可到具体的表现手法又是纪录片的形式......
如果只是电影能不能学会刻画人物啊,福田和子不单单有着逃亡的天赋,她的沟通能力,经营能力,创新精神都是高于常人的,而影片就是随便用几句旁白,轻描淡写就过去了,她除了当过甜品店的老板娘,还接手过一个老友的酒馆,可不知道为啥在影片里没交代。重要的事情一笔带过,琐碎的事情罗里吧嗦。
还有整容,不要求演员真的整容,化特效妆可不可以?太费钱稍微修改一下妆容可不可以?影片里的人是瞎子不代表观众是瞎子啊!虽然真实故事里就是每次只微整一个地方,只有小小的变动,但这它喵的连发型都没变呀!别再吐槽国产剧的丑女烫个狮子卷戴个龅牙点几个麻点是忽悠观众了,这更把观众当傻子!
如果它只是纪录片,用福田和子自述犯罪过程的真实影像所带给人的震撼都比这种设定要多得多,而且就应该把她小时候的遭遇提早告知观众,又不是故事片,铺垫什么,情节安排太不合理了!
更别说扭曲事实了,据我所知,福田是在小酒馆跟酒友们喝酒喝多了,看着电视里的通缉新闻,才大声地自爆:“我就是福田和子!”被一旁独自喝酒的顾客留意,再和老板一起举报的。还有很多细节的忽略就不讲了,太多了.....
本来想为了颜值,一分给maya,一分给中村,一分给木村佳乃,但这个改编简直太令我生气!一分都嫌多!
(我头一回体会到类似书粉的愤怒hhh)
还有六分.....是不是都是冲着颜给的分hhh
《福田和子 整容逃亡15年》观后感(四):逃不开真实的自己
不知道每周一篇影评算不算自己努力想要维持的一个好习惯,但因为自己在看片时的类型化偏好,所以很多时候写影评又会很头疼。上周看的好像写的也是这种类型片,这周又重复会不会不太好,如果我又粉丝的话会不会嫌我无聊?当然这纯属无聊的YY,不过这YY现在也在很大程度上我在看片的时候的选择,现在我会选择一些不怎么会接触的类型片,算是拓展自己的眼界,也算是给自己的影评增加空间吧。
本来这周选的作品是《盗钥匙的方法》,雅人叔,香川大叔还有凉子阿姨一本正经的搞笑也是蛮有意思,蛮有特点的。但是昨天刷B站的时候偏偏就刷到了《整容逃亡十五年》,刷就点进去看了,撸完之后就就决定这周的影评就是它了!“整容”是日本的福田和子事件改编的电视剧实录,“整容”也不算第一个接触这个题材的日本影视化作品了。《自恋刑警》中有一个单元,也是从福田和子事件改编而来,虽然应该叫做不完全改编,因为其中还加入了《感官世界》还有某部我不记得名字的作品的部分,一起融合改编。
《自恋刑警》因为本身的喜剧风格,所以对于福田和子事件处理得比较柔和,并没有高度去还原事件始末,也加入了很多喜剧和煽情的部分。而这部“整容”,题材选的很好,演员选的很好,可惜啊,败在了编剧和导演的手上。
以前我总爱说,一部戏剧作品的失败,百分八十都是导演的失败,但“整容”的翻船,更多的部分还是得归结于编剧。虽然说电视实录SP的剧本写作更多的时候需要尊重甚至迎合事实写作,但是编剧给出来的东西,就是雷声大雨点小。片中一再强调福田和子是魔性之女,在逃亡过程中一再引诱男人为自己做保护伞,并且在中间很有一段时间,福田和子的逃亡过程历经艰辛、贫穷和苦难,但是最后呈现给观众的东西,几乎都是福田和子闪闪发光的部分,至于那些苦难,那些磨难,那些艰辛,竟然只用几个快剪就一带而过。甚至在福田和子就要被抓住前夕,还要让福田和子重新过上闪闪发光的生活,甚至可能还要再迎接一次婚姻。我都忍不住要去怀疑编剧和导演,亲,你们做这部作品是为什么,难道是这是给福田和子的赞歌吗?
从对于福田和子杀害自己同事部分的处理来看,导演和编剧是把福田和子摆在了一个极恶之女的位置,只是因为同事拒绝借钱给自己,只是因为嫉妒同事的富有,只是为了继续维持病态但自己乐在其中的生活,于是就对同事痛下杀手,甚至没有一丝犹豫,没有一丝踟蹰。就连下手的时候被醒来的同事突然吓得一愣神,也没有放开手中的绳子,下一秒就扼住了同事的咽喉。甚至在同事死后,都没有犹豫去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办,只是坚定了自己绝对不能被抓到的心思;紧接着就继续巧舌如簧对自己的丈夫和情人撒谎,甚至还让丈夫帮自己把一切从同事那儿掠夺来的财富都转移到情人那里去。这样的女人,毫无疑问是内心极为强大,极为自私自我,并且能量满满的女人,最重要的,这是一个恶女,并且是一个根本就不会去考虑后果的恶女,所以她才能做出抛夫弃子,逃亡十五年这样的举动来。
但作品中给我们呈现出来的部分怎么说呢?福田和子前半部分人设还是饱满的,但这很大程度还是归结于寺岛忍精湛的演技,可从踏上逃亡之路开始,直到福田和子被捕前夕,这么长一段时间里,福田和子陡然变得面目模糊,甚至人设崩坏了。花了大篇幅来讲的逃亡金泽的部分,除了展现出福田和子作为一个母亲的犹豫,和她勾引男人的本事之外,根本就没有任何对于福田和子本人的剖析,唯一一次对于过往的回忆,竟然也只用了不到五秒的镜头就猛然跳过,然后就再绝口不提。这样感觉就是为了迎合观众的猎奇心理而刻意写就一个逃亡女人灿烂的逃亡猎艳之旅,给人看到的就只是简单的色与性,而造就这一切的那个女人,还有那些赋予她这些魔力的那些细枝末节全都被无视了。这样的话,那这一长段还有什么意义,放在日本任何一个有点姿色的逃家的女人身上都是可以成立的吧!那还关福田和子什么事啊?
还有后面被杂志主编称作福田和子的地狱悲歌的部分,疯狂的快剪镜头,刻意筛选了几个看上去可以给人巨大冲击力的镜头,可问题是这些镜头没有前后的逻辑啊!全部都是割裂的,不与作品,不与福田和子本人产生任何联系啊!那么无论这些镜头的视觉冲击力多么大,在看过之后,也就看过了,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也不会有什么人记得。所以真的不得不疯狂吐槽编剧和导演,这毕竟是属于那个人的逃亡之旅,那么一切的根源作品的核心也依然还是在人身上吧!拜托用点心好吗?虽然把逃亡做得这么炫目,好像真的很有噱头,吸引人的眼球,可是戏剧作品是统一的东西,当你把那些单纯的元素堆积进作品,却不考虑元素本身与作品核心的联系的时候,作品还有什么意义呢?
整部片值得称道的也就是寺岛忍的演技了,尤其是最后在福田和子被捕前夕在小酒馆的部分,足见寺岛忍的功力。一挥手,一别头,满是一个风情又沧桑满怀的女子的故事感,还有最后在小酒馆唱的那首日语版《红日》,眼神中满是委屈、期待与坚定,再加上最后看似喝醉酒后与小酒馆老板娘和冈田先生最后的对峙与完美谎言,这样的驾轻就熟,这样的炉火纯青,没有几十年的功力根本就锤炼不出来。而最后她走出来小酒馆被刑警包围,刑警质问她是不是福田和子的时候,寺岛忍立刻再次优雅从容起来,甚至刻意收起之前一直在片中使用的松山口音,换了北海道口音,这种演技的优雅与从容,也只有寺岛忍这样的经验的老演员才能够做得出来。
但是不管寺岛忍怎么刷尽演技,也救不了“整容”翻了船的事实,这全部都是编剧和导演的责任。在作品的最初创作就只想着用满是噱头的元素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导致即使有寺岛阿姨压阵,也挽救不了本片中间部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颓势。
不过小夏觉得,这样的作品放到更有心,更有能力的编剧和导演手中,必定又能成就一部经典之作。15年的逃亡之旅,虽然看上去没有中国一些逃犯逃了几十年都没有落网,甚至成了百万富翁,最后为了自己的儿子能够有个合法身份,能够上学而自首这样的新闻来得更耸人听闻。但福田和子这个人本身实在太特别,所以如果能有名导名编重新操刀这个主题,必定能有全新的视野。
福田和子,陪酒小姐,完美的贤妻良母,听话温柔的情人,这是她在杀人逃亡之前的身份。杀人逃亡之后,她的身份更加是在各种世界中不断切换,并且能够不断诱惑男人为自己所用。虽然身份的切换还不能称作游刃有余,但绝对是驾轻就熟,就像松冈茉优演的小编辑在片尾说的,或许福田和子就是把自己当做一个演员,而所有人就是她演出的观众。我觉得有些对,却又有些不对。
其实或许我跟福田和子在某些程度上是很相像的,都是内心强大,都是能量满满,都是站在人群中就要自动让自己成为焦点,还有很重要的,我们都很贪心。我们都很贪心,所以想要很多很多的爱,很多很多不同的感受与生活,所以我说福田和子是个演员是不对的,因为其实对她而言,每一种生活,都是她想要的生活,也是她努力去经营的一切,不是谢幕之后就可以抽离的部分。这就是我跟福田和子的区别吧!我也贪心,但我只是个演员,很多感受和生活体验过就可以了,我深知适合自己,所能拥有的只有一种而已。但松冈茉优说的对的部分又是,福田和子的确是把所有人都当做观众,因为她就是那种缺了别人的注视就不能活的女人,这也是她说什么也不肯选择隐居,或者说逃亡过程中不肯选择自杀的原因。有些人生来就有这种要在人群中被人注视的动力,也有这种能够吸引别人的目光的能力,这正是本片导演想到了却没有去表现的部分。还有就是,其实无论一个人多么贪心,多么能量满满,真正的她的自己也只有那一个,也只能拥有一种生活。而那个真正的自己,才是促使福田和子十五年不断逃亡的原动力,绝对不仅仅是对于监狱的恐惧这样简单甚至BUG,只要福田和子自己动点心思就能解决的原因。而让她最后被捕获的,也是那个最真实她自己而已,没有其他原因。她逃不开对儿子的牵挂,逃不开对在人群中享受注视的快感,逃不开对于闪闪发光的生活的执念与牵挂,所以才会在最后,只差一点点的时候被捕入狱。人,逃得开一切,唯独逃不开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