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津安二郎周游》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小津安二郎周游》读后感摘抄

2020-09-20 16:2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小津安二郎周游》读后感摘抄

  《小津安二郎周游》是一本由[日] 田中真澄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7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小津安二郎周游》精选点评

  ●学术八卦

  ●跟黑泽明和小林比小津更为细腻二战时的军旅生涯让他关注更多的是百姓生活点滴书写略显杂乱完全影响对这位导演认识,最后。。。还是喜欢小林多一点!!╮(╯▽╰)╭

  ●深文周納,史料翔實。不過不是電影分析,而是類似人物週邊一類的東西。

  ●内容丰富了解OZU必吧,不过还是“外部周游”。

  ●总算读完了

  ●对比《导演小津安二郎》,这本“周游”尝试并不分析导演的作品美学给予了小津一生的大量史料与日本有关小津时代的所有事件的多角度解读,看过之后在心目中会产生属于自己理解之下的小津形象。书的信息量过大,适合看过电影史之后了解小津作品后再来阅读,与前述之书各为两种写法极端然喜欢小津导演的作品的影迷当然会更喜欢这本吧。

  ●研究方法很好,可惜电影本身着墨不多;以及,小津在毒气部队的一段,尤为好看

  ●小津周游,周游小津。这个书的写法还是挺对我胃口

  ●排版有些問題,字太小.

  ●如果想全面地了解小津,这本书恐怕是最详尽的了。

  《小津安二郎周游》读后感(一):当历史书看

  书是好书,不过不以文字取胜,行文虽然罗嗦可恨信息可观。 与中国现代史对照阅读,很多地方会让人唏嘘循环往复人类历史。

  小津拍了很多关注都市小人物伦理的好片;导演生涯中参加了侵华战争,上过战场杀过人,亲历毒气战,在中国还有很多粉丝

  这本书的翻译质量相当不错

  《小津安二郎周游》读后感(二):周游之处时间逆停止

  从2月21日开始读,拖拖拉拉到今天3月21日读完,合上书的一刻中一惊。惊的是时间线,经由作者整理才发现,小津的电影中我们熟知的那些,多数都是他最后几年的作品。换言之,如果他长寿一些的话,真是太有想象空间的一件事了。

  一部分也是由于作者采用了真实时间线(而不是像寻常传记一般挑出读者感兴趣的部分大书特书),忠实地将小津入行、转正、参军……每一人生阶段均匀地剖开与我们一同观察,才在最后惊觉他的死亡是如此突然

  正如作者与译者所言,这本书是一本特别的传记。引用作者的原话:“本书作者的意图既不是小津安二郎论,也不是小津安二郎传。这是由小津(电影)所刺激、所触发而产生的一系列运动记录。”虽然作者不会这样写,但我以为作者的的确确在书写历史,至少是把小津的历史放入电影史和日本电影工业史中去观察,从而浮现出了独特的人生历程。

  日本爱情动作片中有个“时间停止系列”,主人公可以让时间停止,这一技能发动时其他人物便只能静止不动,任主人公摆布。本书的周游则像是一种“时间逆停止”,让读者们穿越回几十年前的东京,穿梭在忙碌的松竹大船,读书、看报、听采访、念日记,在精心挑选的十七个时间片段中静静看着电影的世代变迁,人物的年华老去。

  如果影像资料足够的话,就着本书拍一部十七集的纪录片绝非难事。

  《小津安二郎周游》读后感(三):"土豪津"的高尔夫缘

  导而优或演而优则打高尔夫球,这是近年内地影坛一批土豪的时尚。太阳底下无新事,早在八十年前,小津早已经打高尔夫球了,他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土豪津”。在晚年的日记里,小津曾经数次提到和朋友打高尔夫球的事,情形就如他的影片《秋日和》中佐分利等几个老头一样,在聚伙饮酌、张罗朋友的女儿婚事之余,也不忘在余暇时到高尔球球场挥上两杆。水平不见得有多高,图的是友朋在一起玩乐的那种乐子。

  事实上,小津和沟口健二一样,一直是新奇事物的爱好者。在很早以前,他就开始打高尔夫球了。原来,在他早年还是大久保忠素的摄影助理时候,他就开始接触是到这项运动。当年松竹蒲田片厂门前大道的一个拐角处,有一家高尔夫球场,名叫蒲田高尔夫球场,是一个非常小型的球场,简直可以说是一个小孩球场。小津经常来这里打球,这里有时也能看到田中绢代、花冈菊子等当红女明星的身影。不过据反映,小津的技术并不高明,马马虎虎,即是如此,他似乎也玩得很尽兴,可能因为在那个时候,打高尔夫球和拍电影一样,属于一项新的摩登玩意儿。而对身材高大有运动天赋的小津来说,这样新奇的运动当然是不可能错过的。1937年6月21日,小津在与荒田正男、中西文吾一起商讨在新宿建立剧场一事。中西是追求时尚的地主家的儿子,真正的土豪,其家在新宿开有舶来品专卖店,他喜爱运动,是一个花花公子式的知识分子,后来成为银座田屋老板,小津曾受其邀请一起打过高尔夫,去过赤坂。

  小津是一个极具“丑角精神”和幽默感的人,他将自己球技不高以及和土豪打高尔夫球的情形都巧妙地融入到了他的影片中。很可能是自己拙劣的球技和中西文吾这个土豪的行止,给了拍《淑女忘记了什么?》的灵感。看过这部影片的人都知道,故事的一开始,就围绕着高尔夫球而起:东京高台地区的住宅街上住着一个怕太太的大学教授。星期天,太太叫他出去打高尔夫球。教授遵命离家,然而他其实并不喜欢打高尔夫,可是又没有坚决按自己的喜好行事的勇气,只好在高尔夫球场的旅馆里宿夜,并邀在大学的亲戚陪自己住一晚。教授的摩登侄女刚好由大阪来到东京,她怂恿叔叔对抗夫人,于是一出喜剧开始了……这可以说是因为高尔夫而引起的一出中产阶级喜剧。高尔夫成为小津这部具西洋风格的喜剧的一个道具,上流社会的一个象征,一种符号,也充满了小津式的诙谐的善意讽刺。而在《秋日和》中,高尔夫则不再具有这些含义,而成为影片中几个初老男人生活的一种背景和氛围。

  《小津安二郎周游》读后感(四):长袖善舞的超级大玩家小津

  很幸运的是,经过田中真澄和贵田庄等人的全力挖掘,我们得以窥视到电影之外的一个丰满的小津安二郎。在日本,小津除了是个著名的导演,还有个称呼:大生活家。而检视过他的生活后,我们不得不说,小津确实是个超级玩家。

  小津家境殷实,不需像成濑一样,要帮补家计,因此他工作后,不但不用给家里钱,有时甚至还会向家里要钱。因此,对于自己的爱好,他可以理直气壮地大手大脚花钱。例如,小津是日本电影人中最早拥用莱卡相机的人之一。据说早在1930或1931年就买了,他写道:我的照片也都相当陈旧了,最早玩弄相机是在上中学时,先是“贝斯单”,再是“布朗尼”,我是在昭和五、六年的时候摆弄莱卡的,前两者是柯达产品。他又写道:“我买埃尔马3.5的A型莱卡时,只需三个滤光镜就需要三百日元左右,对自己来说这很贵,但的确拍得很好。兴趣高涨起来之后,又买了放大仪,真是令人高兴。”(《彩色是盖浇饭,黑白是茶泡饭》)三百多日元相当于他当时月薪的两倍多吧。小津的A型莱卡机的制造编号是第四万台,经查的确是1930年生产的。小津的莱卡热和清水和五所一样,一直没有减退,甚至连出征中国时也带着。因为他是电影界名人,因此这个特权得到许可。然而他很少发表摄影作品,仅在《月刊莱卡》上发表《兵器》和《静物》,以及1941年在《写真文化》上拍了八幅《小津安二郎战线写真集》。木村伊兵卫评价《兵器》说:不仅构图完整,而且从这张照片中渗透出军队生活的某种东西。……我看到了这个作品之后,认为他是一个即便抓捕一般照片也有着出色技巧的人。

  在日本最早流行拳击、棒球和滑雪热时,小津当然是尝头啖汤的人之一。蒲田滑雪热的病原体是由大久保忠素引进的,他自称得到把滑雪传到日本的莱尔希少校的亲传。小津在加盟大久保剧组的同时,也参与了他们正在休假的滑雪旅行。而且,后来担任小津导演的茂原英雄的老家就是滑雪场的发源地——赤仓——的一个旅馆。小津和大久保都穿着蒙泰滑雪板,专注于速度。其实这副滑雪板是夏天的时候两人从挪威订购来的,为的是和其他伙伴拉开距离。1933年,小津还教大明星栗岛澄子滑雪。1929年中由小津导演、茂原摄影的《年轻的日子》,可以说就是他们在游玩时制作出来的影片。

  至于小津对摔跤、相扑、棒球的热爱,更是无需多言,小津研究家田中真澄《早安》实际上是小津热衷于在电视上观看相扑比赛的产物,而《秋日和》提到的摔跤,《秋刀鱼之味》中的棒球比赛场景,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1950年代随着电视的兴起而涌现的相扑、棒球热,他也热心地投入进去。对于新兴的电视,他不但用来看运动直播,甚至也透过它来观看《公民凯恩》等电影,甚至,他生前的最后作品,竟是为NHK写电视剧剧本,这就是《青春放学后》。他显然想不到新兴的电视将对电影形成致命的打击。在他逝世的1963年的时候,日本电影观众人数和影院数量经历了急剧的下跌。如果小津多活几年,面对电影的寒冬,他会不会像木下惠介那样,放弃电影拍摄,投入电视剧的创作中去?这是一个我们永远无法证实的话题。

  《小津安二郎周游》读后感(五):夜夜小津

  这段时间来,每天晚上,和上下班的路上,都会看一会儿《小津安二郎周游》。

  刚在地铁站下了车,站在扶梯边把最后一章看完。苦于手中没有铅笔,有一句回家后才补划上。“与其强调不如沉下心来,与其情绪化不如认识它”。作者田中真澄这里所谈的是小津对待他生平最后一部电影《秋刀鱼之味》的态度。我在看这本书时,也常有类似的心境。

  本书的作者是一名日本电影史专家,也是小津生平的研究者,此前出版过多部相关著作。在《周游》一书中,作者并没有将目光局限在传主身上,而是把他放到了更为广阔的日本电影发展史中,以及,日本近现代历史的大背景中,加以素描。

  书中采纳了许多当事人的书信,也常常配合当时的报摘。我本人看过的小津电影中的主角,如笠智众,原节子,佐分利信,田中娟代等人的神情相貌也不时浮现在眼前。读起来不仅可信,也很生动。小津的剧本,往往是选定演员后,根据演员的特征来撰写的,而非相反。

  小津是一个跨越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的人,换句话说,他跨越了日本明治维新末期,军国主义兴起,战败,以及战后复兴的全部历史。从历史的层面来看,这本书也着力分析了这些岁月在日本电影界,知识分子,以及一般民众身上形成的轨印。

  浪漫与民主气氛表面之下的大正时代,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日本,是怎样做起了“融入世界”的幻梦?幻梦的破灭根源是什么?从知识界到政界,以及整个社会在法西斯主义的压制下,如何颓废,陷入万劫不复的境界?作者都有很引人入胜的探讨角度。

  民族的血,流在个人的体内,这一点从来就不能回避,然而,正如一开始所说的那样,“与其强调不如沉下心来,与其情绪化不如认识它”。既然田中真澄可以去研究小津所参与的侵华历史,我也没有借口不去看这两章。作者在这个阶段用了非常强烈的对比手法,“在异国的战场上”章从报章报道,小津书信等各个方面将当时日本民众眼里的战争摆出来,展示“舞台”而不是战场上的小津;紧接着的“开天窗战争”,则用严谨的学术笔触,证明了小津所在的日本军队在侵华战场上使用毒气战的事实。之所以说是开天窗,是因为无论是战后的军事法庭,日本官方战史,还是小津自己,都对这段历史缄默不语。

  看书时,常常很惊奇的发现,日本人很能活,那些导演啊,演员啊,作家啊,只要没有战死,大部分都活了八九十岁。也许跟他们后来内耗的比较少有关系。我胡联想,整个社会精神财富的传递与变化,也正因为没有把根彻底打断,才会相对平稳的进行。当然,也可以认为,那么多老人,也会导致空前的保守气氛。

  参战的两年时间,是小津历史的一个段落。杀人机器的一个零件,而且是会思考的零件,懂得美的零件。当他离开了这台机器后,又继续进行着艺术创作的道路。有一点是肯定的,在经历了战争的“非人化”之后,小津导演的电影继续铺陈日常生活的永恒价值,以及掩盖在普通人家琐屑家事中的重大主题。今后,再次欣赏小津的电影时,也许会多一条看不见的历史纵深。

  作者在92页写道“他的日常生活并不能反映他的内心世界。创造是非日常的工作,作者只生活在其中。反映出他内心世界的只有他的作品。”也许应当抛开作者看电影,然而,随着这本书的阅读,终究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和他本人混为一体。时代的絮叨,原节子的“哎”,风景画一般的山寺云天,家兄酷似老父亲/一对沉默寡言人/可曾闲来愁沽酒/偶尔相对饮几盅。

  也许我们叫做时代精神的东西,只是个别人的精神,而这些人的精神以不同表达方式反映了时代。

  @陈灼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