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演》读后感摘抄
《诗经演》是一本由木心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诗经演》精选点评:
●无祀与戎,文字游戏
●讀了一過,我以為《詩經演》(《會吾中》)的嘗試基本是失敗的,但凡《詩經》中的名篇,經他“演繹”一番之後,往往不成樣子,原詩意趣凈失,而他的打亂重排,也未見組織出什麼更新更有意味的境況來。倒是基本推翻重寫的幾首,有些樣子,可惜依然覺得隔,遣詞造句頗為彆扭。
●作为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学生,会慢慢写一些简单分析的文章。值得去读和写。
●太奇怪了,竟然还有注
●密码之上的密码。
●诗歌
●国文功力真的太夸张了
●没有诗经原底,自己读起来架空,修补古文底子再来
●也许是知识差距看不懂游戏
●功力深厚。
《诗经演》读后感(一):看来褒贬不一,我来为木心申辩一下
我读了木心先生大部分的作品,虽然反复细读的只有几本,但算有一定发言权了,木心的现代诗不是我钟爱的那类型,但是它很有格调,尤其爱《从前慢》。其实个人最欣赏的还是他的随笔,借他本人的一句话,是“灵性的性感”。而《诗经演》之所以争议太大,说道底我觉得是看书的人没有细心品味,或者文学素养不够,但举一例诗经的经典之作《绿衣》,由木心先生精微地改动其中几个字后,诗的内里风景就完全换了个样,绿衣不在是凄风苦雨的哀怜等待,而是清风细雨的矜持对峙。
《诗经演》读后感(二):这本书适宜的读法
在书拿到手以前,好奇是一本怎样的书,以为是因诗经而引发的现代诗,拿到手后,翻开,恍然大悟。
我没有逐篇去读,选了我所喜欢的一些诗经名篇,找到题目往内翻,这本书给我很大启发:原来还可以这样!
自幼喜欢《诗经》,然而如今睽违已久,看到这样既陌生又熟悉的形式,难免从心里感觉到震动。如果对诗经完全不懂和不感兴趣,可能不会喜欢这本书,这是一种巧妙的化用,然而如果没有深厚的功底,没有办法进行。吴思读《道德经》,进行重新分类,这也是读透的表现,并非简单的模仿就行。
它不是简单的“述”或者“作”,是“述”和“作”合一的方式。
这本书适宜的读法就是找一本《诗经》来,两本书对照着细细看,《诗经》原义如何,木心演绎成如何,这样会更加有趣味,而且可以同时加深对《诗经》和《诗经演》的理解。
我因为目前时间不足,难以做到这样,所以读了几篇之后先行放下,等有时间时再这样做。
这个形式让我觉得耳目一新,是读这本书的最大收获。
《诗经演》读后感(三):情之柔至,烬垺煨粥。
既坚既好,㴷乐津津。
楼亦有阁,衾裯如壑。
袒裼君子,如云之覆。
沃桑交枝,嘉禾双穗,
颠之倒之,乐不可支。
情之柔至,烬垺煨粥。
情积如砥,情来如矢。
葑菲郁勃,宜其下体。
尔身如磬,扣之扬清。
凯风自南,思子为酲。
除舒裳服,悠哉悠哉。
之耽女兮,犹可脱也,
之耽士兮,不可脱也。
与子偕隐,肌肤相敬。
播厥道谷,既庭且硕。
藏情于渊,美厥灵根,
兄弟既翕,如鼓琴瑟。
我鱼尔水,我水尔鱼,鱼水不离。
子之眸矣,浏其清矣。
终忘恩义,谓他人婚。
终忘道义,谓他人父。
伫候君子,心如悬钟。
击目君子,洪澈五中。
今夕尽欢,发肤相奉。
终乐兄弟,倾身相成。
切肤切椎,纯以之粹。
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公拥媚子,乃入帷帏。
搂而堆作,覆而合脐。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诗经演》读后感(四):“演诗经”,有点装,有点意思
我并不是一个木心的忠实阅读者,也并不很喜欢他的文字。
从知道木心到现在,就是“演诗经”这事让我喜欢。
数年前我是认真看了《诗经演》的,文字作的高古,意念却是现代。对《诗经》的原篇和字词做了化用,好比给一个尘封的宝箱加了一道锁。还请他人像模像样地作了注释。看起来唬人得紧,但是认真读下来,也就是那样了。
所以我说,“演诗经”这事“有意思”,而不是说这书多好。
我在2010年前写过这么一小段,是在特定情境下对一首诗有了感想。
在纽大看了中国学生学者中秋晚会回来,脑子里就钻出来了《诗经演》这本书里,这首《肃肃》的最后两句。
但在国内的时候这两句从来没有过从脑子里蹦出来的时候,是因为在纽约了?
这是木心做的:
肅肅
肅肅鴇羽
集於茂梓
世事靡盬
藝不得極
騏子何怙
曷其有所
肅肅鴇羽
集於茂桑
生事靡盬
爲謀稻粱
騏子何嘗
曷其有常
亘太平洋
在天一方
好在哪里呢?我以为就好在两个字:突兀。从开头读到倒数第三行,是前面两节,意思不过就是不得志,有很高的本领只能是无处伸展。这样结束的话不过就是平平,但最后两句一出,意思大变:亘太平洋,在天一方。语言顿时口语很多,意思也再明白不过,含义是很现代的,跨越大洋的思乡;读来的语气又是很古的,“诗经范儿”的。而且把这样一种对大洋彼岸的含着哀伤与无奈的思念放在不得志的几句后面,有点意思。
记得一次在书店里闲逛——那时我已经读到了《诗经演》——旁边有两个看客,其中一个拿起了木心新著《诗经演》,看看封皮,翻了几下,读了几句,可能是被里面稀稀拉拉的注解惹怒了,推了一下眼镜,对伙伴说到:操,就给《诗经》加这么几行注,就算是自己写的书了?!
当时,我心想:木心要是听到你这话,冷漠的外表下,内心一定高兴死了。
++++++++++++++++++
欢迎关注“微木文化”公众号:tinywood-culture;
欢迎转发、转载;
转载请保留公众号和作者信息。
《诗经演》读后感(五):不是情人不泪流
引用张叹凤挽周汝昌的句子,不是情人不泪流。
图书馆新到了一套先生的作品集,第一时间发现然后抱回寝室。尚未经人阅读的书像是一片处女地,让我翻开的每一页都像是挖掘,踩踏完美的积雪。
姜飞的现代诗歌,我抱着一本《诗经演》逐句逐篇对着注释回顾着诗经地看,看了十几篇,略翻了翻改自庄子孟子老子的外篇。看着看着竟然想要哭。很多篇目甚至连字面的那一层都冲不过去,更别提含义。诗三百本来是先民最发自胸臆不事雕琢的歌词,,这样被他改来字里行间是压抑的火山一样情感,就像鲁迅写的冰下火。只有简单的《玉尔》这样的能清楚作者是讽是谏。大部分的,我得承认,我不懂,粗看有情欲,细看有无迹可寻,不知到底是喜是悲,站在在这一片白雪地上手足无措。
这样的改编真的有意义么?真的好么?诗三百,思无邪,把诗句当成代码重新组合为难以破译的密电留人解读。可谁有那功夫去解读他?谁真能解码一样的去触摸他的喜乐?
不知注是谁做的,好像是春阳。粗粗看来也有疏漏。我百其身,注曰我百其身而享之。
木心是展现了五四之后新白话不同于胡鲁的独秀一枝,也可以说接的上汉语的古典与现代的唯他一人。郁达夫身上有古典的尾巴,古体诗做得好,是回光返照似的;后来的人后来的语言没有那味道了。
可他的悲哀在于在当代应该伟大,这个匆忙的时代无人咀嚼的出他的伟大,在后代应该伟大,遥望古典他却也算不得大。容我预言一句木心的宿命:完成,亦是经过。哪怕多少人经过,几个人完成。
从先生过世我就有去乌镇的念头,在心里不知想了多少次,我要在木心的屋子前面大哭一场。有时候难过得紧,想象一番自己在先生门前哽咽絮絮一番,好像不委屈了似的。看完《诗经演》,我想做的事仍然是去大哭一场,阮籍穷途末路的那种,不为国家不为政治不为他多年的牢狱之灾也不悲我亦飘零久,哭自己,哭人生,哭漠漠宇宙茫茫无依,哭用情之至何至于此,哭一想起这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来的那声音。不是情人不泪流,用情之至处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甚至眼泪也只在心里。
你说:我死了,墓碑上你们给我刻上字:这个人来过,活过,可能爱过。
你确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
台上的人傻傻地讲着伟大的诗人,排行榜更排得我可笑。
时间中保存下来的是珍宝,但也有消逝了的。有一类珍宝,并不眷顾这人间的。有幸看见过,又何必去向别人证明其寻在,如果遗忘了,对他来说又有什么关系?
诗三百,会吾中,如欲相逢,你在各种悲喜交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