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另一方玩家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另一方玩家读后感100字

2020-09-26 16:3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另一方玩家读后感100字

  《另一方玩家》是一本由(美)埃勒里·奎因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30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另一方玩精选点评

  ●四方向的城镇精神有病的凶手,涨姿势

  ●情节不错,不过结果太唬人了

  ●are you kidding me?

  ●精神分裂是个永恒话题……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開先河的人總是牛叉

  ●想不到奎因也会写这种小说。。。哎。。阅读流畅感不错,其他就不要说了吧~

  ●话题都不新了

  ●体系倒是很本格

  ●

  《另一方玩家》读后感(一):代笔之作

  目前为止过奎因里面最不喜欢的一本,其次是几乎毫无推理充满西方“法制色彩玻璃村庄(玻璃村庄让人看得有点悲凉感觉发生于没落的村子故事)。看另一方玩家之前看过X Z 最后一案和法国粉末,看另一方玩家一开始没多久就知道了凶手,想着老爷子风格怎么变成这样了。后来才知道是代笔之作。没看过的话不看也罢。

  《另一方玩家》读后感(二):推理在哪?

  本书相前言部分贴心收集作者的一系列功绩以及比较完整作品列表,还有较为详细的作者介绍,这些零散内容却让我获益匪浅,起码让我这个已经读了几部埃勒里作品的人知道了埃勒里原来是一对表兄弟合用的笔名

  单论本书内容的话,却让我略感失望。推理的内容比较少,大篇幅地在制造悬念铺陈环境,却也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似乎最后元凶确认也不是靠真正严密的推理得来,更多的是现实证实而已。最终的结局以现今的角度来看总觉得不那么刺激,也可能是推理没有达到震慑人心的效果,很遗憾。“另一方玩家”,双重人格游戏

  《另一方玩家》读后感(三):盛名之下,其实难符(泄密

  奎因的后期的作品加入了一些社会派的性质,但我个人认为在这本《另一方玩家》中,作出的改变不是变得更好了,而是更差了。

  这本书在推理设置利用了双重人格的方式,但在前面的行文过程中却没有丝毫提到过这种可能,最后凶手的得出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用排除法得出的,案件的相关人就那么几个,谁谁谁不是,那么凶手只能是他了。然后侦探要做的就是设个圈套,让这个凶手自投罗网。而且凶手也果真这么干了,和前面所描述的凶手的高智商完全不符。

  和同样是多重人格的《姑获鸟之夏》相比,本书在凶手的第二人格的产生上,没有进行任何的讨论。削弱了作品的社会探讨意义

  最后说到出版社的工作上,新星的书一向是以一版中的错版和错字多而出名,而对于本书我初略的看后没有发现明显雷人的错误说明出版社的工作做得更好了。

  《另一方玩家》读后感(四):One Queen in Double Life(泄密)

  通常意义上,One self in Double Life指的是双重人格。标题套用一下这个叫法。

  奎因在本书里,用了一个现在看起来显得老套的“双重人格杀人”的故事,但这个故事细细读来,各种玄机设置还是相当有趣。

  尤其是我们把本书放到奎因的创作历史上看,“艾勒里-奎因”一度另起炉灶用笔名“巴纳比-罗斯”写下了不朽的悲剧系列,并以双重身份引发侦探小说史上的大争论。

  1963年的奎因也许在历史过去30年后,理学发展的高峰时,忽然想到设计一个双重人格的谋杀案。并且,这个悬念在本书中一直悬停得很久。尽管在尾声处,现今的读者在阅读过数量众多的侦探小说后,很可能开始怀疑起将是这样一个结局,但至少,以这个故事的设置为原点来看,它是成功的。

  谋杀案终归是谋杀、x身份、不在场证明几个关键词构成。何谓老套何为走出怪圈,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再写就一篇优秀的可以写进历史的侦探小说是多么的难。

  奎因是不朽的,只有他们父子,或说,他们兄弟,才能满足我,这满足本身也是双重的。

  《另一方玩家》读后感(五):刚读完这本书,写一下笔记(泄底)

  同样是双重人格,这本书比起人偶馆事件看起来稍微好点,但是,莫名其妙的东西太多了。

  首先是国际象棋,封面上画着一个大大的国际象棋城堡,其间又把各个人物比作棋子,阿切尔比作象,珀西瓦尔比作马等等,每一章的标题都用国际象棋术语,好像Y在精心计划一样,让人感觉Y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在操纵约克广场上的人实施诡计,但实际上呢?只有沃尔特一个人单干,事件非常非常单纯,一个疯子,用几乎不用动什么脑子的方法(完全没有想着消灭痕迹)把人一个个杀了,结束。国际象棋躺枪啊,和国际象棋没半毛钱关系啊,奎因一直在暗示对手是个了不起的高智商啊。

  然后就是约克家族,如果最后凶手被定格在了珀西瓦尔身上,或许我现在还能好受点,因为这样就说得通了,珀西瓦尔有很强的表演能力,这点是能看出来的,他有最强烈的动机,同时如果他假装是上帝同样能操纵沃尔特去杀人,最后珀西瓦尔假装要沃尔特杀自己也说得通,况且他还偷偷跑出去两次,在迈拉死后180度的转变更是很不自然,奎因最后推断珀西瓦尔不是凶手也仅仅是因为沃尔特更加是凶手而已。

  还有,想解开谁才是凶手的方法是有一个,我认为这是全书最正常的一个设定了,和双重人格结合起来也很巧妙,就是打字机的那个设定,但是现在没人用打字机所以想不出来也很正常,但也不能算败笔。很多人说作者没有暗示沃尔特是双重人格,其实是不对的,最大的暗示就是从一开始就出现的纸片设定JHW,后来发现是指耶和华,这当然对中国人来说太难了点,但也不能算败笔,只要知道JHW是指耶和华那想推理出双重人格这一设定也并不是不可能的。

  总体来说,再读这本书的时候由于作者一直在暗示对手非常了不起,谜题非常复杂,所以我读得时候很激动,心想大作来了,就跟原来看暗黑馆事件一样(那么厚两本跟辞海一样的推理小说)激动,看到终局之前尝试自己推理,记了不少笔记,最后推理到了珀西瓦尔身上(和当时的艾勒里想得一模一样),同时也凭直觉认定绝对不可能是他,只会是沃尔特双重人格(但是打字机和JHW这两个诡计实在是在我能力范围之外)我也算尽力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