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这7个儿童安全隐患,所有爸妈都要知道
马上就要到国庆黄金周了,不少爸爸妈妈都计划着带孩子走亲访友、外出游玩了。
不过放假在即,这两天看到一则发生在南昌的新闻却很扎心:
8岁的小女孩和妈妈在小区里散步,在路过一辆油罐车时,由于母女两人没留意到车尾拴着一只狗,还没来得及躲避,狗突然就对女孩发起攻击。
恶犬朝小女孩撕咬,妈妈为了救女儿,身上也被恶犬抓伤。
等到路人合力将恶犬制服时,女孩浑身被严重咬伤,臀部、腹部、背部皮开肉绽、血肉模糊,已经陷入昏迷,经过23天的治疗,才算脱离了生命危险。
看了女孩身上的伤痕,触目惊心。
养育一个孩子到8岁,父母要付出多少辛苦和心血啊!
可仅仅因为一时的大意,女孩的人生就留下这样难以磨灭的阴影。
这个新闻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任何时候,特别是国庆小长假临近,家长带孩子外出,除了要准备免洗手消毒液、消毒湿巾、口罩等防疫物品外,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关注孩子的人身安全。
今天这篇文章,我整理了其中常见的几项安全问题,希望大家在享受假期的同时,也能引起家长的警惕。
01
带孩子外出,总免不了要去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这些地方都有上下楼的自动扶梯,这在大人看来可能再普通不过,可是对于小孩来说,这里潜藏着巨大的危险。
网上经常能看到自动扶梯“吃人”“卡脚”的事故发生,特别是好动的小孩子在扶梯上,家长如果疏于看护更是容易出事。
2016年1月,云南一处商场里,一名3岁女童在玩扶手带时,不慎从电梯跌落到商场大堂,头部大量出血,送院期间抢救无效死亡。
2018年,江苏有一名3岁孩子,在乘坐商场手扶电梯时,右脚不慎卷入电梯与裙板之间的夹缝内,4根脚趾被生生夹断。
所以,孩子乘坐自动扶梯时,家长一定要紧跟看护,千万不要让孩子独自在扶梯上玩耍,更不要攀爬上扶手带。
此外,升降电梯也是小孩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
之前看到一则新闻:有个小女孩,因为伸手去摸电梯和门柱之间的缝隙,导致手被夹在缝隙里,妈妈使劲往外扯,却怎么拔都拔不出来。
下面这个小男孩更凶险,男孩可能是玩游戏时把绳子绕在了脖子上,他上电梯时没注意到绳子的另一头,在电梯关门时被夹住了,结果他直接被绳子吊在了天花板上。
上个月,湖南3岁女孩在和外婆一起乘坐电梯时,由于步履蹒跚的外婆没来得及跟上进了电梯的孙女,电梯门就关上了。
女孩被独自留在电梯,惊慌失措,她一边蹦跳呼喊,一边不断地捶打电梯门。期间,电梯曾几次停下开门,女孩立即冲出电梯想寻找家人。
不幸的是,手足无措的女孩在攀爬楼道窗台时从8楼坠下,当场死亡。
看到这里,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提高对电梯的安全防范意识,好好地给孩子讲一下电梯的安全教育。
尽量不要让孩子单独乘坐直降电梯,遇到危急情况时,孩子很有可能无法自救。
02
乘车安全
假期出行,一家人通常都会选择自驾游。这时,有的大人嫌孩子在车后座闹腾,便可能会抱着孩子坐在副驾驶,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2016年,北京发生一起追尾车祸,被妈妈抱着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1岁孩子被弹出的安全气囊砸中,当场昏迷,心跳骤停。
2019年,安徽也发生了同样的悲剧。
当时爸爸开车,妈妈抱着14个月的宝宝坐在副驾驶,突然,车失控直接冲出了路面,翻滚到田里。
妈妈和手里的宝宝瞬间被甩离车内,抛向高空,重重摔落。
行车路上,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让大人抱着孩子坐到副驾驶,应在后排为孩子安排好安全座椅。
如果没有安全座椅,让孩子单独一个人坐在后排,也是存在风险的。
其中最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家长在前排开车,根本不知道孩子在后排会做出什么意想不到的事。
孩子可能因为无聊,很容易就会想到去拨弄门锁,或者因为门没关好而导致车门打开,孩子被甩出去。
没有安全座椅的情况下,孩子还很有可能会去打开天窗。
2018年,江西一名13岁男孩将身体探出汽车天窗,通过高速路限高横杆时,他的身体与限高横杠发生碰撞,当场身亡。
03
安检机
安检机,也是一个很容易被朋友们忽略的一个安全隐患。
这个儿童事故的新发地是怎么伤害孩子的呢?
2018年,一对母子在进入广州地铁某站过安检时,妈妈一个没留神,孩子就钻进了安检机。
这可把安检人员吓坏了,因为儿童进入安检机的行为是极其危险的,运行中的安检机会有X光辐射,对人的身体有害,而且机器运送行李的履带下方有滚动的轮子,孩子的手脚比较小,容易被卷到履带或轮子中夹伤挤伤,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南京地铁在2018年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故,3岁男孩将小手放在安检机的传送带上,结果他的4根手指被卡在了传送带和滚动棒之间。
家长在带孩子过安检机时,一定要看紧孩子,不能让孩子在安检机附近乱摸乱碰。
04
小区、公园里的健身器材
现在,不少小区、公园都增设了一些健身、游乐设施,成了孩子们游玩的好去处。
然而,只要孩子稍稍不注意,这些设施也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危害。
2017年6月,江西省一小区内,一小孩玩秋千被夹住头颅,不幸身亡。
2018年2月,一名5岁男孩在玩健身器材中的翘翘板时,大拇指被压,第一个指节全部被碾碎了。
广州一名5岁男孩将头伸进健身器材“扭腰器”里,没想到头被卡住,最后消防官兵只能用无齿锯锯开钢管。
很多家长存侥幸心理,认为“孩子不是经常玩,玩一次两次没关系的”,但有些健身器材真的不是孩子的玩具,只要出现一次意外,往往就是很严重的。
05
另外,除了以上几项是安全事故的多发地之外,在带孩子出门玩的时候,下面这些安全隐患同样需要家长们多加留意:
1、充气城堡
充气城堡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户外娱乐项目之一,它颜色绚烂,造型多样,孩子在上面可以任意蹦跳、滑梯、攀爬......可隐患却也往往伴随其中。
充气城堡虽然自身体积巨大,但是自重较轻。
而且有一些充气游乐设施往往与地面固定不牢靠,甚至缺乏必要的固定安全绳索。
这时,一旦遇上刮风天气,就可能变成了“吃人”的恶魔。
2014 年 10 月,上海一处商业广场上两三层楼高大型的充气城堡被狂风掀了个底朝天。
城堡最终倒扣在 20 米开外,13 名儿童直接被送进了医院。
另外,不正规的充气城堡本身也有极大的安全隐患,由于多是在户外摆放、卫生状况未知,也很容易传染疾病。
2、儿童蹦床
与充气城堡一样,儿童蹦床也深受孩子喜欢,却也经常发生事故。
今年1月,河南的贺先生带着2岁9个月的宝宝去玩蹦床。当时贺先生的孩子从一个蹦网蹦到另一个当中,而此时旁边一位女孩也蹦到同一个蹦网当中。
随即,孩子被弹倒,而后就没有起来,医生诊断为骨折。
美国儿科学会曾提出建议,6岁以下的儿童不要玩蹦床。
较小的孩子(尤其是5岁以下)玩蹦床容易导致骨折、关节脱臼。即便有大人看护,有保护网或垫子,也无法显著降低孩子受伤风险。
3、风筝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
不过家长在带孩子放风筝时,一定要小心:此时的风筝线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它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大?
消防人员曾做过一个实验,在北风4级的情况下,风筝线可以轻松切开一个苹果,材质更硬的胡萝卜也是不在话下。
如果孩子正好撞上这样一根风筝线,后果不可设想。
2019年,山东淄博一名4岁女童在奔跑时不小心撞上风筝线,脖子马上被割出一道深深的伤口。
此外,孩子放风筝,最好是能选择体积小的风筝,避免孩子被风筝带倒,造成摔伤。
2015年,越南就发生过这样的悲剧。一个5岁男孩被风筝卷上天,最终不幸坠地身亡,而导致男孩坠亡的风筝竟然是个宽18米的庞然大物。
孩子安全无小事,在这个大人的世界里,孩子显得如此脆弱,一点点的危险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当然,家长们也不需要过分紧张,这里更多只是一份提醒。
长假将至,希望大家在享受休闲时光的同时,也保持适当的警惕,让一家人度过一个充实、愉快、安全的假期。
推荐一篇
▷ 裂脑人实验:心理学上最让人震惊的实验之一,了解它的人都被颠覆了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