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梅庵忆语读后感锦集
《影梅庵忆语》是一本由(清)冒襄 等著作,岳麓书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页数:322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影梅庵忆语》精选点评:
●原来传说中的董小宛和冒辟疆的爱情是这样的。喜欢董小宛的才情,更佩服她追求爱情的不顾一切,和她的美德——任劳任怨,待人以诚。
●我看的是《美化生活丛书》里繁体竖排的版本,大约因为名字太低调,豆瓣没有收。其实是非常非常好的书。说回《影梅庵忆语》,总觉得是冒襄的自恋实录。通篇讲董姬如何生死相随,甩都甩不掉,万般无奈只好把她带回家。从此她洗净铅华,殷勤服侍一大家子,勤劳,且不废风雅。蕙质兰心,自制许多高阶点心,恩,或者后世曹雪芹写《红楼梦》从这里取经了也未可知。总之,董姬忍辱负重却毫无怨言,最后积劳成疾,与世长辞。历经繁华落寞,独独没有爱。
●一段时间对晚明历史是非感兴趣,对董小宛也一直追到这本书。叹小宛之美好,恨冒襄之情淡。读至冒辟疆烧小宛之诗,心中颇多遗憾。记小宛曾经留下的一首诗《绿窗偶成》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独坐抚瑶琴。黄鹂亦似知人意,柳外时时弄好音。
●三鼓别去,余甫著枕,便梦还家,举室皆见,独不见姬。急询荆人,不答,复遍觅之,但见荆人背余下泪。余梦中大呼曰『岂死耶』,一恸而醒。〒_〒
●2017.2.1今天的《中国味道》在讲南京美食,提到董肉和这本书,荤菜素做,有松柏之香~好奇想看看~记得邓小军老师用清代诗词考证,董小宛就是顺治董鄂妃,听他解吴的那首诗,很有道理的样子~ 多年后为写稿子终于半病中读了
●身前不懂得珍惜,逝去才来追思,还顺带追忆前情人,文笔虽好,人品太次。
●小心肝儿颤啊!!!
●姬妾董小苑精于花道,“竹兰菊梅,冷韵幽香”;又精于茶道,“文火细细,小鼎长泉”,此番诗情画意又极富居家气息的生活,竟令冒襄喟叹其一生清福“九年享尽,九年折尽”。
●虽然作者人品次,但文笔是极好的
●我从头到尾都一直试图去理解冒辟疆为什么这样对董小宛,什么没救的封建礼教三从四德长幼尊卑啊,后来唯一令我想通的出口是“这个男人是个傻逼”,没有冒犯你的意思,反正你也死了,喜欢的人也死了,哭去吧~
《影梅庵忆语》读后感(一):嗜好真且至
<<影梅庵忆语>>
嗜好真且至
月魂云魄
何从得如此精妙?
烂漫香雪中
古人"厌晨欢,乐宵宴"
盐渍,秋海棠,梅英,野蔷,玫瑰,丹桂,甘菊
蒲藕笋蕨
好吧,评论太短,凑个数!
最近读书口味偏宋明清...
《影梅庵忆语》读后感(二):毫无爱情
一个是风流才子,一个是秦淮名妓,听上去似乎该是一段风流韵事,然而我却只看到了一个女人如何毫无尊严的倾慕一个男人直至赔上性命。而那个男人用回忆她的名义得意洋洋的写着他如何一次次用各种理由搪塞她,又是如何一次次在危难之间丢下她,最终如何一点一点将她推入命途陌路。甚至要一提再提那个让他“欲仙欲死”的陈姬。董小宛似乎是一种退而求其次,一种既得之则安之的选择。她不曾得到他的爱护,那些微不足道的怜惜都似乎是顺势为之。他沾沾自喜的说着她的追求爱慕与付出,更像是一种自夸与炫耀。我们无从得知董小宛临死前的种种情形,不是她是否想起多年前浅醉中的那场相见,又是否,觉得误了终生。
《影梅庵忆语》读后感(三):谁圆了谁的梦
现在文明里的爱情,是要产生于两个独立个体之间的。所谓独立就是两方不构成所谓上下级的权利关系。一旦有权利关系的存在,比如师生之间、老板和下属之间,很难判断这份爱情是否是弱势方向强势方的妥协。
回头看明末秦淮名妓们的爱情,真的很怀疑这到底是女人们在追求爱情,还是在追求自保。妓女们从良之后过度优秀的妇德表现,又让人怀疑到底是怕男人后悔抛弃自己,还是真心甘之如饴。
面对强大的敌人和马上要破灭的王朝,文士男人们开始东躲西藏,女人们则开始找可依靠的另一半。董小婉也算是追出了世界级的水平。即使这样,我们的男主角也是一推二二推三。等真正嫁过去当了小妾,也常常被扔下。如果放在今天,男的算不上风流,女的也绝对属于深情的神经病一类。
不能强求古人让他们活在今天的道德规范里。但是我也真心没办法穿越回去特别赞美这种姻缘。文人需要青楼女子完成自己的风流倜傥,青楼女子需要文人完成自己的人生归属。姑且算是借助对方圆自己的梦的那种爱情吧。
《影梅庵忆语》读后感(四):南明偶感之一
第一次读的时候,觉得某人人如其名,冷心冷面,虽然对得住君子之名,然终有不满。
近来再读,却对此人的映像有所改观。乱世之中,顾得身边周全已是不易,难道当真要为了一个女子,弃至亲、君国于不顾吗?
现在我很敬佩这样的勇气和定力。
辟疆一直非常的清醒,数度危急窘迫而君子风度不减,江中遇难那一段慷慨激昂,力透纸背。以董的眼光而能使之倾心至此,此人必非凡夫俗子。虽然现在也仍然觉得,董在追求冒的路上,走得太远太辛苦,不忍赘述。或许我这样平凡的女子,永远无法体会这样誓死追寻的勇气与执着,甚至于怀疑,董对冒这样看似极度疯狂的追求,是否只是因为今人无从理解的执念?
然而值得安慰的是,所有的付出终于未随流水,此书之中,字字句句,杂血泪而下——虽然董并不会介意此书的有无——但是我们这些旁人,却有幸读出冒或许未曾言及的心声。
从来聪慧至极的女子,生活亦数倍艰辛于旁人。晚明诸女之中,最为叹服的是董,这样的执着、温良、谦谨、贤能……我想彼时几乎所有的溢美之词都可以用在此女身上。
《影梅庵忆语》读后感(五):«影梅庵忆语»且愿一生与君共盘桓
今读«影梅庵忆语»,好奇冒襄外貌是有多俊美,才让秦淮八绝的陈圆圆和董小宛都甘愿自许终身?论才情自不必说,但天下风流才子何止冒襄一人。
陈圆圆先将终身托
“余此身脱樊笼,欲择人事之。终身可托者,无出君右。适见太恭人,如覆春云,如饮甘露.真得所天。子毋辞!”
怎奈被豪强所掠夺,辗转间被吴三贵纳为妾,后被李自成劫去,才造成了吴三贵"冲发一怒为红颜"放清兵入关的历史典故。
后冒襄虽有"佳人难再得"之叹,怅惘无极,但并未在意和寻找,只是说相比于父母患难,"负一女子无憾也"。仍然坦然夜游,然后回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