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读后感锦集
《懒惰》是一本由[美]温迪•瓦瑟斯坦著作,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懒惰》精选点评:
●当读书变成了集邮,七宗罪中第三本已看完。死亡诗社说 CARPE DEIM ,今天要认真工作
●害死人
●很有启发的书。觉得人生是叫社会弄坏了的,通过懒惰,找回自己。
●谁敢轻易照做?我是个懒惰的人,但我的意愿永远不愿懒惰。这就是为什么此书看了一半我就接受不了作者观点的原因。一直以为自己是个懒惰的人,原来还不够那个资格。算了,还是勤快点吧。
●在考研初试前一天晚上读完了这本书,看着名字本想发现自己(放弃考研)的原因等。读着发现是叫人"懒惰的书",起初还想着跟着作者的方法尝试下,会不会有向死而生的效果。但是当读到最后几页看到作者的活的年龄和他前面举例那些奋斗先锋的例子。想了想还是算了吧!可能没领悟这书的真谛……
●和我的人生哲学好像啊哈哈哈。 一下就读完了。但是 这种书对我来说没用 毕竟我已经很懒了 不用教
●还是不喜欢外国文学,毕竟翻译了会变味
●不敢苟同
●这本书简直读的要笑死我了……
●恶搞反讽力道不足
《懒惰》读后感(一):懒惰不是罪
在这个竟争过于激烈的时代,我们忘了我们要过的是生活,各种欲望占据着我们,压力、焦虑、不安、易怒,于是好累好累,然而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假如我们的欲望少一点,也许本书过于理想,我们没办法彻底做一个懒人,但是我们用懒人的哲学去生活,或许可以得到些许解脱。
《懒惰》读后感(二):是用反讽的手法写的吗?
刚在当当上买了这本书,很小巧,一会就读完了.看标题本来以为是一本剖析懒惰心理的书籍,没想到是一本教人怎么样变成懒人的书.可能是用反讽的手法写的?准备再读一读,借鉴一下如何成为懒人,有意而避之吧.我还是比较喜欢向上的生活态度,书中的生活方式不适合我,哈哈
《懒惰》读后感(三):借书
好吧,我承认我没仔细读简介就去借了这本书(因为我懒=。= )讽刺的是本来以为是一本励志类或教我如何戒除懒惰的书,大跌眼镜的是这是一本教人如何成为懒人的书,ORZ。耐着性子看完了,我对自己的忍耐力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也注定了我加入不了作者的超懒大军啦。
《懒惰》读后感(四):被封面吸引,被内容囧到
1.衣食不愁富二代的2b理论(仇富心态爆发....)
2.不知道为什么,看完我竟被励志了...囧。。
3.还有信心激增,有人都sloth成这样,我还有什么可羞耻的?!~
被说“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因为我太懒惰,不想再写
怎么办?
凑字
凑字
凑字
《懒惰》读后感(五):我懒的再多说
我们所接受的教育让我们认为,懒惰不是一件好事,不是一个好的行为,相反,它是坏事,是坏的行为,是我们应该避免,甚至是应该杜绝的。
但是《懒惰》告诉我们的是,你还不够懒,你完全还可以再懒一点,而且它告诉你懒惰的诸多的好处,并且教导你如何才能进入懒惰的境界,成为一个超级懒人。
我相信,几乎没有读者可以达到作者所要求的那种懒惰的境界:但凡能躺在床上做的事都应该在床上完成,包括吃饭,包括会客。
而且作者认为,孩子玩的玩具,玩到哪里就应该丢到哪里,这样,下一次玩的时候才方便。如果放回原位的话,就会造成双倍的劳动。
从整本书里,我看到了风趣,看到了可爱,当然,最重要的是,我得到了有力的支持,我们可以名正言顺地懒惰了。不必早起,不必把房间整理的太整齐,比必把地板擦的太干净,不必与人争论,不必要交太多朋友,不必要减肥,也不必要去迎合任何人,甚至不必要把自己放到一种需要花费精力的关系里去。
有句话,你和我都应该记住:“假如你的配偶完全依赖你的收入、烹饪、性爱的话,那要他干吗?”
好了,就写到这吧,我懒的再多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