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第二故乡》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第二故乡》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2020-10-04 17:2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第二故乡》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第二故乡》是一部由剧情执导,德国主演的一部1992-09-05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二故乡》精选点评:

  ●自私无比

  ●看得整个人要得抑郁症了,感触颇多

  ●最后一集在一间独立电影院看的,见到了hermann本人。

  ●多姿多彩的青年时代,让人目眩神迷,可惜随着主人公海尔曼的结婚一切似乎戛然而止,连电影也没有了前半部分的神韵。

  ●乡愁!追忆!永恒!

  ●8+0.5

  ●Die Zweite Heimat: Chronik einer Jugend

  ●~In Stock~

  ●追梦慕尼黑

  ●

  《第二故乡》观后感(一):Heimat 三部曲

  以下是我当时在BBC FOUR看 Heimat 时记录下来的感想,当时都发在英华论坛上。BBC FOUR 当时为播放 Heimat 3,在短短的时间内,先放 Heimat,然后 The Second Heimat,最后 Heimat 3,对喜欢 Heimat 三部曲的人来说,非常过瘾。 不过当时我对它还没有什么认识。Heimat 是零零星星地看了大概一共一集半的样子。The Second Heimat 开头也漏了,然后慢慢开始越看越多,越看越喜欢,然后正式成为 Heimat 迷。Heimat 3 就一集没漏了。现在把所有文字合在一起。

  Heimat 号称是 People’s history of Germany,现代德国的史诗,Edgar Reitz自编自导。第一部 Heimat (A German Chronicle) 1984年播出,11集,全长16小时;第二部 Heimat (The Second Heimat: Chronicle of a Generation) 1994年播出13集,全长 26小时。第三部 Heimat (A Chronicle of The Endings and Beginnings) 2004 年播出,6集全长约700分钟。

  Heimat (Homeland) 翻成“故土”可能比较贴切。过去德国电影的一种类型片,以拍摄乡村生活为主,主题保守。Reitz借这个题目有颠覆这个类型的意思。因为第一部 Heimat从一战德国战败开始,故事都是围绕着一个虚构的村庄Shabbach里Simon一家的生活开始,讲到纳粹的兴起、二战的失败、战后德国的艰苦、复兴、下一代等等,从1919到1982年,主角Maria Simon是这没有父亲的家庭的一家之主。

  第二部承接第一部的最后第二集, Hermannchen (?)。年轻的 Hermann 16 岁,是 Maria 最小的儿子,在这一集中爱上比他大10岁的女人。被比他大很多的哥哥Anton发现后女人被赶走(她当时被收留在Simon家),Hermann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这一集我只看了一部分。)最后字幕说 Hermann 从此离开了家乡,发誓永远不回家乡,后来成了作曲家。第二部 Heimat 一开始据说就是 Hermann 在发誓永远离开 Shabbach,然后就是他在慕尼黑的生活,时间是整个60年代。据说有导演半自传的性质。

  全文很长:

  http://taohuawu.net/2007/03/08/heimat/

  《第二故乡》观后感(二):杂感

  影片开端以男主的失恋引出了他想逃离家乡的决意,之后便是他的音乐才华展示,这些都没有引起我很大的感触,直到男主一个人踏上了异乡——大城市慕尼黑去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才真正激起了我的兴趣,看着他找房子,结识新友,参加语言培训班努力改掉自己的方言我是多么的感同身受,每个外乡打拼青年都会经历这些——努力的融入当地社会。

  1集看下来后导演的拍摄手法,叙事风格让我确定要追这部剧,可是,尼玛!!!悲剧发生了!!!第二集没字幕。。。第三四集亦如此T T Google了半天终于把英文字幕拖下来了(事实证明这有利于对比德语和英语的异同)这下万事无忧了,可是,尼玛!!!又出问题了!!!第五集没资源!!!搜遍了Google也没下到,资源都失效了(有哪位好心人有这集资源的行行好发给我吧T T)。忍痛从第六集看起。。。小语种就是这点悲催,资源不好找字幕不好弄(差点就由于字幕问题弃了这部剧)导致很多优秀影视作品被埋没。

  啰啰嗦嗦说了一堆,还是进入正题吧,这部的时间跨度之长,角色数量之多,故事情节之复杂导致很难用一篇影评概括,决定还是分几个方面谈谈感想好了~

  (以下有剧透)

  lt;亲情>

  Hermann从影片开始就憎恨自己的母亲,因为她棒打鸳鸯赶走了大他10岁的恋人, Clarissa 和自己的母亲有隔阂,两人坐在一起却说不上几句话,Ansgar同样憎恨自己的父母,他们总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身上。Esther的父亲是个纳粹,母亲由于是犹太人而被毒死,Esther一直耿耿于怀父亲为了保住自己的事业而害了母亲。 这群年轻人都来自破碎的家庭,都是战争的受害者,都想极力摆脱自己的父母,影片中不止一个人说“我是我自己的父母,我创造了我自己”,否定自己的过去,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我想这跟德国的历史有很大关系,大批德国青年都想抹掉逃避二战这段历史,而自己的父母却偏偏是战争的见证者,有些甚至是手执屠刀的刽子手,只有和他们割裂才能忘掉这段历史才能开始新的旅程。然而这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可能的,亲情难以割舍,历史不能遗忘。 Hermann虽然发誓再也不回故乡再也不见母亲,但当他在慕尼黑病倒昏迷时喊的却是母亲。Esther被Reinhard一针见血地指出“你爱自己的父亲”。即便父母有种种的不是,亲情仍难以割舍,历史也是如此。有人把《朗读者》中的汉娜比作纳粹德国,把麦克比作二战后的新德国,两者的关系就像影片里两人的感情一样无法割舍。

  lt;友情>

  第6集很好的反映了这群青年之间的友情,穷困潦倒的哲学家Alex想找他的一群朋友借钱却屡次碰壁,讽刺的是,最后一个路人遗失的钱包让他得到了一笔钱。片中Alex找Olga借钱时,Olga的一席话点出了他们的友情实质,“我们只是一群所谓的朋友,互相之间根本无法忍受对方”。友情在这部电视剧里面显得多么的脆弱,一面是伙伴们隔三差五聚在一起狂欢,一面是遇到困难时却无人帮助。第7集里当 Hermann的演奏会大获成功时,他邀请一众好友晚上开庆功宴,好友们一个个满口答应,晚上却没有一个人露面,徒留Hermann懊恼地空等。Schnüsschen安慰Hermann:“他们都是些傲慢自大嫉妒你才华的人”不可否认这话有一定的正确性。每个人在乎的只是自己的成就,他人的死活根本与自己无关,这是个多么自私的世界。影片末尾当 Hermann与曾经的好友Juan久别重逢时,两人居然无话可谈,显得很是生疏。

  lt;爱情>

  这部电视剧里每个人的爱情都不顺利,Stefan爱Helga, Helga却对他凡事循规蹈矩,缺乏激情的生活嗤之以鼻,Olga爱Ansgar,Ansgar却只把她当泄欲的对象。也许这些人之间的感情并不是爱情。重点说说主角Hermann和Clarissa以及Schnüsschen之间的感情。Hermann和Clarissa两情相悦,两人一个是作曲家一个是大提琴手,他为她作曲,她为他演奏,可以称的上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然而嫉妒和傲慢使得两人总是伤害对方,最终分道扬镳。Hermann和Schnüsschen是青梅竹马,Schnüsschen甚至教过他怎么接吻。当Hermann在异乡一个人打拼感到孤独时,Schnüsschen的突然到来带来了家乡的亲切感。她总是在Hermann沮丧怀疑自己时鼓励安慰他,她给了Clarissa无法给Hermann的“一个女人的柔情”,两人紧接着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但是很快问题出现了,Schnüsschen不懂音乐,她不能像Clarissa一样和Hermann探讨音乐,她不是Hermann的soulmate,Hermann甚至从来没有为她写过一首歌。两人的婚姻最终以互相之间的不理解而告终。

  lt;其他>

  影片白天几乎都是黑白色,到了晚上变成彩色,有时候为了突出某事物某情节的重要性会突然转变为彩色,可以说的上是种很新鲜的拍摄手法(至少在我看来非常新奇)不知道导演的寓意为何,我猜黑白色是为了体现年代感以及人物之间的距离感?冷漠感?彩色是为了突出夜生活朋友们聚在一起狂欢的快乐感?亲近感?

  影片有很多暗示性镜头,比如第4集片尾Ansgar死于被电车夹住一只脚拖死,这集里有很多脚的特写。第6集里Clarissa在展览馆里看见的圣母怀抱圣子像以及和她长得很像的修女都暗示了Clarissa对自己的堕胎抱有深深的罪恶感。

  Edgar Reitz的讽刺,对比手法用的特别多,比如Hermann一心想逃离家乡,Schnüsschen的出现却让他觉得自己从未离开过家乡。片中唯一一对羡煞旁人的情侣却由于其中一位意外死亡,即Ansgar的死而告终。第11集片头Rob一直强调眼睛的重要性——眼睛看到的才是最真实的,结果片尾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Rob眼睛被强光刺激而失明,多么讽刺啊。

  首尾呼应,第一集片头Hermann离开家乡,一个人坐上火车去慕尼黑打拼,最后一集片尾,经历了人世沧桑的Hermann一个人踏上了回乡之路,在火车上恍惚之间看见了年轻的自己离开家乡时坐在火车上看报纸的情形。一切又似乎回到了原点,落叶终须归根。

  lt;吐槽>

  尼玛,我之所以看这部剧就是被片子里主人公的异乡打拼情节吸引,满心以为是部励志片,主角最后会功成名就并在异乡寻得自己的真爱(我果然是个肤浅的人。。。)结果13集看下来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这根本就是一部能让人得抑郁症的片子!!!根本就是部让人忍不住破口大骂:这操蛋的人生的片子!!!主角终究不过是凡人一个,他的爱情之路依然坎坷,当初玩耍的小伙伴最后挂掉了两个,自杀了一个,被警察通缉了一个,打伤了一个,当最后一集里Hermann看着这些小伙伴曾经聚在一起拍的照片,整个人都不好了,我的心情也如主角一样整个都不好了。没有一定心理承受力的还是不要看这部片子好!!!

  《第二故乡》观后感(三):观影日记

  故乡2:开场的夜景像是《医院风云》的感觉,所有8个人的性格都是贯穿始终的,而且每一个人都是为了让赫尔曼成长与成功而生的。对赫尔曼的描写是碎片式的,但也是顺序的。

  第一集:最初乐曲的时光赫尔曼1、从赫尔曼的初恋结束开始的,看到赫尔曼发誓的情节就能理解母亲对其心理伤害至深了2、第一部开篇是保罗归乡,而这部是赫尔曼离家,其实他和保罗最后的出走是一样的,寻求梦想与自由,那是他们的第二故乡3、会11门语言就要有汉语,而且还总显摆4、根据时钟的音乐表演太有意思了,整点才会报时5、第一段感情正式完结,开头结尾都是通过信的形式

  第二集:陌生人的眼睛胡安1、欣赏不了“现代音乐”这种形式2、赫尔曼透支了别人对他的感情3、不疯魔不成活,发烧中重生啊4、胡安+赫尔曼+克拉丽莎=祖与占

  第三集:嫉妒与傲慢伊夫林1、伊夫林的姑妈对待文艺青年的态度有点赶时髦的意思2、伊夫林的梦3、这诗歌就是即兴音乐吧,完全无法忍受什么雨中曲4、老酒鬼冻死了,又出来一个把鹅当宠物的老婆婆酒鬼,年轻人在追求艺术的时候,有些人还是被遗忘5、父辈的电影已死亡

  第四集:安斯加的死1、喂鸟的婆婆太萌了2、“我是一艘快沉的船”安斯加已经预言了他的死亡3、胡安用中文从1数到10说的真标准啊4、安斯加死的就像是他的一生一样,是个笑话,是个不成熟的精神病孩童5、墓地是城市的一面镜子6、可惜最后的部分碟片里没有,胡安和赫尔曼的墓地谈话戛然而止

  第五集:玩自由海格尔1、年轻人与强权互不相让,相较第一部村庄里的波澜不惊,慕尼黑表面光鲜,披着华丽的文艺外衣,内里却压抑浑浊,其实人们还是在战后强颜欢笑2、硬面包不艰苦,没有面包才艰苦3、赫尔曼在杜尔曼就是性感男神啊4、听到情敌有枪并且要杀死他,赫尔曼慌张了,连钢琴都忘了怎么去弹了5、硬币决定去留,够果断6、总是要经历些事遇到些人,才能有所收获和变化

  第六集:肯尼迪的孩子们-亚历克斯1963年1、为自己睡懒觉找了个非常合理的借口2、阿历克斯对食欲和女色都是两眼放光的3、阿历克斯让人们注意到表面光鲜的社会,人人都为钱发愁4、演员是容易腐烂的商品,瞬间消费5、慕尼黑就是幻象,就是妖怪6、堕胎那段让我想起亚历山大克鲁格《一个女奴的临时工作》,但本剧心理活动较多,过程细节描写较少7、美国的文化与政治在一点一点地影响着当时的德国8、祖与占的海报,慕尼黑的文艺青年好像很崇拜这种男女关系结构9、电影小组到哪都是熬汤做饭。

  第七集:狼的日记-克拉丽莎1963年1、好久没看到伊夫林出现了,完全是一场吊唁演出,虽然不好听,但要抒发的感情到了2、也许赫尔曼是天才,他对于融入社会还是有些困难,对于周围的男女朋友仍然有些格格不入3、克拉丽莎的孤傲,让她失去了该有的一切,朋友们越来越现实4、克拉丽莎是赫尔曼成年后第一个刻苦铭心的爱,彼此都是狼,都有利齿和攻击性,但还是需要群居的

  第八集:婚礼-斯诺塞奇1964年1、斯诺塞奇与赫尔曼完全是两个类型的人,斯诺塞奇要的是家是团聚,赫尔曼是自我与爱情2、胡安对自己的评价很现实3、女人真的是很有心机4、斯诺塞奇一直让人感觉有股亚洲人的气质,直到在别人家中听着beatles的歌时的扮相5、赫尔曼已经无限梦见克拉丽莎了,克拉丽莎也一样,都是和赫尔曼相关的,两个人感情纠葛真的是越来越深6、婚礼演奏还谈价,又看见波林了7、赫尔曼的婚礼还是间接受到家人的祝福8、斗琴挺精彩的9、斯诺塞奇是赫尔曼身边最敢于追求幸福,敢于全身心接受赫尔曼的人10、所有人的内心都是相当的空虚,关系又是这么的复杂错综,赫尔曼从宴会离开后,这些朋友也曲终人散了

  第九集:永远的女儿-塞哈尔女士1965年1、塞哈尔的爸爸太神秘了,完全是个特工,而且思路这么清晰,交代完女儿后就看到了带有死亡影像的油画。2、赫尔曼对自己的家庭生活,稳定的生活不太憧憬。她妻子一直在配合他3、这些人的生活都趋于平淡,趋向于家庭而不是漂泊。4、塞哈尔潜入爸爸的办公室时,钟摆耀眼的反射着灯光,像一面镜子,而在塞哈尔出版社,她又以钟摆为镜子;塞哈尔误触了警报,被警察带走,后来又解开误会被送回家,也是想说明社会趋于正常,不再暴躁与扭曲5、塞哈尔看着古旧的父亲留存的照片,又被公司职员拍下现在的照片,而且对父爱缺失,聚拢这么多年轻人在自己的别墅也是对家庭与欢乐的渴望6、嘶吼的对父亲空荡荡的座椅,放开心结后,瞬间变成了一个孩子,释怀后,画面颜色和心情一样,变得有色彩,夕阳照进病房,父亲也勾起对女儿的爱7、胡安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与方式,游荡着希望别人接纳自己,但内敛的气质又让他越离越远8、塞哈尔回归自己的生活后,也开始不适应年轻人的聚会了,杞人忧天的年轻人,无所事事还拥有不切实际抱负的年轻人,对国家充斥着不满,是因为它们不会去工作去融入社会9、沃尔科和克拉丽莎就是奇葩音乐组合,这先锋的都没边了,只是有点节奏10、玩枪走火正好子弹穿过她父亲常坐的办公椅上,这更加深了塞哈尔对自己父亲逝世没能关爱和伴其左右的罪恶11、也许塞哈尔和孩子气的胡安能一起生活。

  第十集:未来的终结-雷哈德1966年1、周游南美回来,曾经的据点被夷为平地2、酒吧虽然有先锋作品,但美国的主流音乐及意识形态充斥着德国青年的世界3、为他们曾经的福克斯霍莱斯写的悲歌还是让人挺有感触的,虽然是赫尔曼胡乱写下的,但不需修饰的音符更加真实纯粹,每个人被迫参加,在没有彩排的情况下能够完整表现出悼念的氛围,也是内心潜在的怀念4、胡安独奏的笛子还有中国风,胡安回去南美因为孤独与不幸,雷哈德回到德国后经常提到在墨西哥的危险经历,是否预示着胡安的未来?雷哈德像是信使,将其他国家的信息传递回来,并带回了影像5、雷哈德和摄影师互相配合,为了艺术啊6、刚去威尼斯时的迷茫和灵感的搜寻,离开时的狼狈和精神上的满足7、不知道雷哈德自杀的原因,是觉得电影相较于现实无法演绎其百分之一;还是在自己梦想与爱情上举棋不定;或是对自己迷宫般的方向原地踏步;也许是对德国的未来、电影的未来不报乐观态度?

  第十一集:寂静时刻-罗1967/68年1、雷哈德的死是为了为了证明自己说的理论?开篇是罗对雷哈德的悼念2、棉花纪录片获了戛纳音乐奖。为什么证书上是威尼斯的标志?3、过山车式的影像之旅4、轰走海格尔以后,赫尔曼有些迷茫了,他逐渐放弃了家庭,重新拥抱曾经放荡自由的创作氛围中5、雷哈德已经去世一周年了,赫尔曼和罗已经有了一定发展6、烧美国国旗7、恢复视觉的罗看到了雷哈德在湖中划船的景象。

  第十二集:一个表示时间的词-斯蒂凡1968/69年1、一开场就对东德抱怨异常,原先的朋友在不同的政治见解面前矛盾激化,电影阻力重重,而赫尔曼很好的没有参与进来2、正在积极反抗政府的革命分子只是一群吹毛求疵狭隘没有理想贫穷的学生,除了动荡了社会治安,不会被平民接受外,什么也做不到3、兹尔克与赫尔曼就是商人与艺术家的矛盾,家庭不稳定,妻子又投身学生革命,正好让赫尔曼进入到了危机中,不论是生活还是艺术4、斯诺赛奇是内心不反叛的人,只是想引起赫尔曼的注意,跟能接近赫尔曼的圈子,但却成功刺激了赫尔曼,让他又回到了自由人的状态5、赫尔曼对美国有无限的梦想,正好应了第一部赫尔曼长大回乡与美国的“父亲”亲如父子6、听着hundrix的歌,磕着药,营造着嬉皮士们迷幻的淫乱的氛围,垮掉的一代,赫尔曼清醒着,看透了这些人的本质,革命什么的只是表象,更多的是无止境的欲望与疯癫的自由7、差个结尾没看到。。。。

  第十三集:艺术与生活-赫尔曼和克莱利萨1970年1、赫尔曼捂住耳朵在游乐场这段和第一部也有呼应2、只要离开,去哪都行,铁轨交汇又分开,还是要自己走自己的路,曾经的经历一一错过,这也是对这10年来的走马灯,也看出朋友们的归宿,而赫尔曼正处在迷茫中3、可能只有克莱利萨才适合赫尔曼,兼顾艺术与生活4、多次照镜子,不能接受自己,砸破了镜子,选择了逃避5、回到故乡的小路上,回应了出发时的情景,更加平静,毕竟成长了,经历了,但并不是终点,赫尔曼是注定漂泊的人和他的美国父亲一样,注定是她的母亲牵挂而互相不能理解与相见的亲人。

  《第二故乡》观后感(四):我要逐渐写下我的敬意与伤痛。

  一

  音乐的厅堂,你高高的廊柱。我多麽希望进入你的中央,但我不能。我的手指僵硬,我的誓言凛然。几十年后几千里外的中国,仍然有人为你的Klaerchen深深感伤。那些肤浅的花草,我也会和你一样让他流去,直到终场的音乐声响起,将我笼罩。然而,

  渴望,Sehnsucht,

  哪能轻易抹去呢。所以,我的年轻的心,你还得往前,在新的世界之中,逐渐前去。绝对音高,调性,维拉.洛博斯,巨匠徘徊在往昔的辉煌里,雨夜里吉他的声响。。。这些都重要但不是主要的,Hermann, "慢慢吃。"

  不过我还是满脑子装满了Klaerchen, 装满了她坐在微光的小屋中等待。回忆之中刻骨的深情,反复犹豫之后,是信中流畅的告白。流露的只有万一。

  哎。我知道这就是结局。不过永恒的自由,Es lebe die Freiheit.

  Es tut immer noch weh.

  二

  而当我终于从精神的幻梦中醒来,却发现我的词句已经枯干。我也曾一个人离开乡土,独自一人的时候身上的病原体让我精力耗尽。所有人已经离开,宿舍里只有我一人。死亡的腐烂气息在那时就是切近的真实味道。不过那个温暖的城市根本没有雪花。我也没想过回到家中。因为现在回想起来,我也不能确定我什么时候丢掉了家的概念。反正现在是没有了。我没有家园。

  而雪还是飞起来,就在这种时候我有时也会重病。可是在雪覆盖我的周边的东北原野,我再没感到过虚弱或者是孤独。盛夏的今天我想象雪花纷飞,这种距离感,就是那种没有家园的感觉。不过我还是完整地理解了大雪纷飞,那里刻下了我的人生体验的起点。红灯区女人的舞蹈对我也没有什么吸引力。我像此时的Hermann,已经理解了带着真正爱意的欲望,疏离的张大着眼睛看着别人的欢喜。

  游离,飘荡,或者说好听点-流浪,我向往这样的生活,向往用遥远的目光看待他者,最后也看待自身。

  Juan:Ach, Ich moechte immer so fahren! 我愿我永远流浪!

  Clarissa: Weitweg. weg von alle Muetter, Familien und kleine Staedten 远离母爱,远离家庭,远离小地方,

  und von der Liebe 还有远离爱情

  An den Frauen merkte ich erst richtig, dass ich in einem fremden Land lebte. 女人,才使我真正明白,自己身处异国。

  Augen in der Großstadt Kurt Tucholsky 都市里的眼

  Wenn du zur Arbeit gehst 早起,

  am frühen Morgen, 去上班

  wenn du am Bahnhof stehst 带着焦虑,

  mit deinen Sorgen: 站在车站

  Da zeigt die Stadt 城市把千万张面孔,

  dir asphaltglatt 展现在你的面前

  im Menschentrichter 人们涌入车站如同,

  Millionen Gesichter: 沥青流过浇筑漏斗的大口

  Zwei fremde Augen, ein kurzer Blick, 两只陌生的眼睛,一次短暂的注视,

  die Braue, Pupillen, die Lider – 眉毛,瞳孔,眼帘-

  Was war das? 这是什么?

  Vielleicht dein Lebensglück … 也许这就是你的生之欢喜,

  vorbei, verweht, nie wieder. 逝去,飘散,永不再来。

  Du gehst dein Leben lang 你的一生走千万条街道,

  auf tausend Straßen;

  du siehst auf deinem Gang, 一边走,一边忘记

  die dich vergaßen.

  Ein Auge winkt, 有一只眼为你闪烁

  die Seele klingt; 灵魂为之震颤

  du hast’s gefunden, 你终于找到你所寻找的,

  ur für Sekunden … 然而只是片刻...

  Zwei fremde Augen, ein kurzer Blick, 两只陌生的眼睛,一个短暂的注视,

  die Braue, Pupillen, die Lider. 眉毛,瞳孔,眼帘。

  Was war das? 这是什么?

  Kein Mensch dreht die Zeit zurück … 时间不会倒转...

  vorbei, verweht, nie wieder. 逝去,飘散,永不再来。

  Du musst auf deinem Gang 你需走你的路

  durch die Städte wandern; 穿过城市漫游

  iehst einen Pulsschlag lang 心脏跳动的瞬间

  den fremden Andern. 看见陌生人

  Es kann ein Feind sein, 他可能是你的敌人

  es kann ein Freund sein, 也可能是你的朋友

  es kann im Kampfe dein 甚至可能与你并肩战斗

  Genosse sein.

  Es sieht hinüber 目光交汇

  und zieht vorüber … 却擦肩而过

  Zwei fremde Augen, ein kurzer Blick, 两只陌生的眼睛,一次短暂的注视,

  die Braue, Pupillen, die Lider. 眉毛,瞳孔,眼帘。

  Was war das? 这是什么?

  Von der großen Menschheit ein Stück! 不过是无边人世中的渺小的一个罢了

  Vorbei, verweht, nie wieder. 逝去,飘散,永不再来。

  尘封着的血腥往事,在昏暗的瓶中躲藏。只要有人拉开瓶口,巨大的爆破将销毁一切。而魔鬼在人m们心中广布,就是他们在撬动瓶塞。

  Wach auf, denn eure Traeume sind schlecht. 醒来吧,你们的梦。那实乃梦魇。

  leib wach, weil das Entsetzlichen naehr kommt. 保持清醒,只因恐怖近了。

  Auch zu dir kommt es, der weit entfernt wohnt. 那独善其身的,恐怖也不会把你放过。

  ......

  Wenn es heute nicht kommt, kommt es morgen, aber sei gewiss. 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三

  我要找回我的过往。那些沉重久远而又渺茫的废墟。哎,只是我不仅需要反对,还要建成。因为我只有苍白的一点积蓄啊,水之积也不厚!而且我还缺少勇气,缺乏挺立的人格。在这样的废墟中的苍白的我,要去重建什么呢?我也是一个伪君子。我的脸一直不能在我心中痛苦的时候下拉,他要对着他所讨厌的人微笑。

  他们活着。比如Evelyne。而我对我自己的存在却并不确定---我把这个电影推荐给了我的朋友。我想说,这个电影有摄人的深度。我觉得深度就是那个合适的词。可是我恨这个词---我想突突突突地活着。我却总是犹疑,没有深度,半拉拉地活。我不能进入我的想象。我的不自觉的面具就是我的内心。我是一个深深的伪君子。

  他们活着,而且不需要我反复自诩的转折,就这么活着,人生的河流向前流淌。

  四

  我不能理解德国人的爱情。哪怕我以后在那里生活10年,我也不能以他们那种方式相爱。不过我曾是一个半拉拉的Zyniker.,带着我有限的才华嘲讽,不时像一个干瘪弱小的开屏孔雀。而我现在却自我怀疑,扑伏躺卧痛哭。酒已经上到眉头,我再次感到词句苦干,诗意彻底地离我远去,我不会再伪造我的酒精!

  那些个大师的巨大头像,对他们来说就是切近的鬼魂。然而他们却也以埋葬熟人之地为故乡。我曾羡慕他们,如果愿意,能在少年时代就亲近这些伟大的灵魂。

  五

  Helga放纵不羁爱自由。

  当音乐响起,所有女人都心波荡漾。他们是会让心波荡出的,用他们强壮的身体,主体性地享受群体的性爱。这是她们远比我们自由之处。油膏抹在现世鲜红的伤口,带着欲望的湿热滑腻,女人口中此时吹出的凉风,躁动不安的音乐带着生命力往前湍湍流去。但是在没有束缚的地方自由却停了下来。我不知道是出于纯粹偶然还是Helga的个人深爱,抑或只是导演需要深度而做的割离。

  而Helga的自由却明确地处于限制之中。她无法以一种胜利者的状态与自由游戏。

  她不得与她最爱的人相爱,这是她的不自由。

  哪怕她的祖母没有出现,他两睡在一处,Hermann心里也装着别人。这还是她的不自由。

  在慕尼黑拒绝Hermann,我想是由于她的所爱终于骑在她身上的时候他的举动并不充满爱意,一种兽性的发泄与她的期望并不相符。她照着自己的意愿撵开他,此时她自由。但是她后来又后悔。自由的一贯性没能得到保证,是她的自由的不能完全。

  在自己屋里的阁楼,欲火早已飘荡。这个时候的祖母,是自由反面的显然代号。强烈直接的冲突。

  要是我,可能就弱弱的在这里睡下。我有软弱,我有畏惧,我有一千个理由。雨下的多大。欲望的煎熬我会让他悄悄的散去。

  Hermann却起来了,在大雨中离开。离开这种粗糙的规训,怪异的气氛。离开他们不能忍受的东西。这是我所缺少的自由的躯体。抑或又是他的渴望,Sehnsucht,向着那个比他大11岁的女人,他心中的旧爱和伤痛。向着渴望而去,也是我所缺少的自由。

  于是自由者就躺在了他所应得的幸福之中。巨大的镜子反映着他的幸福。宽阔的丝绸下柔软温暖的身体,长长的拖着悠远的意境。

  六

  一个哲学爱好者登场了,实在是一个丑角。我还是不能理解德国人的爱情。而我发现,我理解不了的就是里面的坦诚,已经远超出了我所能接受的上限。忠实于自己的感觉让我惧怕。

  七

  女主终于作为单集的主角登场了。荒原狼,他们两个。能用电影的方式阐释黑塞的这部作品,让人赏佩,也痛心。一个荒原狼注定要和自己族群告别。尤其是那个族群的传统,他得冷静地审视一番。圣诞树已经摆好,伟大的音乐在这个时候已经俗腻,沉重地压在残雪堆满的Muenchen.而他们的终于拥抱,合唱,千转百回,强烈而又揪心。他们阐释了荒原狼生存态度里的自相矛盾和由此引发的痛苦。

  八

  为什么Hermann要与她结婚呢?为什么Juan想自杀?他们也撒谎,虽然房屋登记处只不过轻轻地在来那么两下(这种时候中国人几乎什么理由身份都可以编,所以这种标签定义都没有太大意义),涉及工作什么的冒着被拒绝的风险直接说出自己的态度,然而却背着自己的真心,因为自己的誓言和恐惧,最终骗了自己,娶了一个不爱的女人。

  在婚姻和爱情上他们也撒谎。Hermann也惧怕自己的坦诚,她以Schnuesschen的一生做代价来逃避自己的爱。

  九

  我会什么?我什么也不会。我也不是一个梦游似的旁观者,带着痛楚清晰地旁观苦难。我也不想说我是恶的经历者,更不是缔造者。我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父亲,你们为什么要砸毁自己的殿!你闭上眼睛就要走了吗?把祖父及他身后的辉煌归还给我,不要留下我一个人!你是瞒不住的,承认吧,然后忏悔!你们砸烂了祖父的殿!

  自欺,你们欺人,父亲!

  我不想让一个生人来质问我,我想我直接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要再阻拦!

  提琴的呜咽是粗粝的。不管你们多么成功多么残酷。在死亡之前完成学业。上帝才是最后的旁观者。

  十一

  唱起了歌,只有轻轻的伴奏。旋律里面的深度到底怎么才能积攒起来,而Clarissa就这么唱下去。歌词也好。

  画面静止了,让人感到害怕。Rob戏份并不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