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2020-10-05 21:16:00 作者:续祥 来源:师父曰 阅读:载入中…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虽然出很长时间,但现在才发现自己其实连为什么出家都没真正想明白,上早殿时我总是在想,这海拿在手上轻若鸿毛,穿在身上却重如泰山

  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

  只要毁其形好剃发出家,就是这住持世间佛法幢相,肩上的担子实在是比泰山还重,这实在不是一般人能够肩负的,非大丈夫不能为之。

  很多时候单纯强调出家的尊贵、修行的殊胜,并不足以抵御无始劫来的种种烦恼习气,很多人出家后只顾着正面激励自己徒弟结果时间一长,幻想实际不符,向道之情的余温逐渐熄灭,修行这件事就再也不被提起了。

  而如果双管齐下奖惩并行,不仅强调殊胜的一面,更要强调这份“殊胜”的代价,仔细思维恶道的苦痛轮回的过患,思维眼前依靠一点点善果而表面看起来似乎幸福快乐我们,一旦福德耗尽之后,没有刹那住留的权利

  即便是坐在天衣铺陈如意宝座上尽情享受五种欲妙、快乐无比天王寿命结束后也会在睁眼闭眼的瞬间大头朝下堕入地狱,在炽燃铁地上感受痛苦

  即便拥有普照四洲的光芒日月,最后也会有沉入幽暗山谷

  此时你会发现似是而非的轮回安乐根本没有任何可信赖的,会发现现在暂时的幸福快乐就好似中正在兴旺发达之时突然醒来一样,有什么实质可言呢?

  吃了若不修行,做牛做马还补,这种论调虽然令很多出家人反感,但在反感的同时也会有一份警策在,让大家不敢造次,能更加的精进用功报偿檀越施。

  反观自己,每日板响云堂赴供,钟鸣上殿讽经,浑浑噩噩随波逐流,虚耗十方檀越信施。等到老了,真就应了六祖那句“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恼”。

  事情要怎样才能转机呢?

  努力修行,保持正念

  这些年来无数次尝试,但正念的相续总会懈怠、放,甚至更为粗猛的烦恼所打败,现在早已放弃尝试。

  深入经藏,正闻熏习?

  这个也没断过,虽然总是断断续续,但根本问题还是法不入,没有受到法彻骨彻髓的浸,越学心越冷,越麻,越漠然

  我觉得这些办法虽然好,但却不是最好。

  最好的办法一定像那吹毛断发的宝剑,劈荆斩棘,无往不胜,而不是那钝可刮痧的锈斧,愈斩愈钝,直至你筋疲力尽

  解决一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往往是追根朔源的去问一个问题。

  特斯拉的马克斯管这个思维方式叫“第一性原理”,永嘉玄觉大师在《证道歌》里写“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说的都是一回事

  回到修行缺乏意义,总是不能上进的问题,我不妨在这个问题上再问一个问题。

  我们究竟为何要出家呢?

  或者我为何要出家呢?

  我出家的因缘简单,家里因为各种原因在我八岁时因为各种原因把我送到寺院,我就无可抗拒的被剃头出家,一晃十一年过去了,我已经记不得当时心里的活动,这些也已经不再重要,可以说我是稀里糊涂的出了家,这也是我之后修行缺乏动力的主要原因,如果真要细问自己,我可能是为了吃口饱饭不被饿死而出的家。

  身边的同学有因为受到世间的伤害而萌发出家的念头,也有因为腻了纷纷扰扰的俗事而出家,无论我的动机还是他们的,其实都可以被归结简单的四个字——苦的止息。

  身处三界火宅,众生无一不苦,我们感到苦,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因为我们命苦,而是因为这五浊恶世本就众苦逼煎。

  我们常说的烦恼是苦的另一种诠释,因为无常,所以有苦,因为对苦的错误认识,而有各种大大小小的烦恼。

  不会因为你是首富就能不苦,也并不是你得到什么想要的,就能一直快乐。

  正如佛陀曾经在《增支部》总结的那样,面对苦的复杂性,我们无非以两种方式作出反应:

  “什么是苦的结果?

  有此情形,一个人被痛苦压倒,他内心疲惫,便悲伤、痛悼、哀叹、捶胸、混乱起来。

  或者,一个人被痛苦压倒,他内心疲惫,便外出求索:‘有谁了解止息这苦痛的一两个办法?’

  比丘们,我告诉你们,该苦或者导致混乱、或者導致求索。”

  上面的这段话从去年冬天读到之后,我就一直在思索,也许出家人和在家人最大的区别不是形发和功德;

  而是面对苦的反应——沉沦其中还是求索其出?

  这是个问题。

  事实上,当我们将某种感受定义为“苦”,就已经意味着,它不是属于我们的一部分,苦乃非我,乃异物,“苦”存在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提醒我们,真正的我,并非如此。

  只有当你相信,你的本来自性,是圆满、是清净、是基本良善、是俱生智慧。

  苦才从此意义非凡,由苦中得脱,才成为可能。

  佛陀曾在《中阿含经》中明确的告诉弟子:“从前和现在,比丘们!我只说苦和苦灭。”

  四圣谛其实就是围绕苦和苦灭(苦的止息)而展开的:

  1 启发人们了知人生痛苦的普遍性 (苦谛)

  2 发现生命痛苦的根源 (集谛)

  3 告诉人们,生命的痛苦是可以去除的 (灭谛)

  4 指出去除生命痛苦的具体方法 (道谛)

  被誉为第二佛陀的龙树菩萨也曾说:“佛法皆是一种一味,所谓苦尽解脱味。”

  很多人之所以会信仰淡泊,之所以会修行无力,其实可能只是我们缺乏对苦的觉知和息苦的愿望,此时仅仅停留在问题本身缠斗是很难有效率的,信仰淡泊也好,修行无力也罢,都只是表征,病灶还是在于对苦不能如实了之,如理作意,如法排遣。

  佛教认为苦可以粗略的分为三种:

  【苦苦】就是苦缘生出的种种苦受,也是最常见和最猛烈的苦。

  苦苦产生的时候,会感觉痛苦;苦苦留存的时候,会一直痛苦;当苦苦消失的时候,就会觉得快乐。

  所谓的快乐,其实就是苦的式微。

  比如,生病了,就开始痛苦;在生病的过程中,也是痛苦;康复的时候,就幸福了。

  【坏苦】纵然你有很大的佛报很大,天天享福,感受不到苦,但福终有尽,最后享完就变坏了;

  不坏的时候你没有感觉到,到要坏的时候、败的时候,苦就来了。

  而三苦之中最关键的,是【行苦】

  但人们对于苦苦和坏苦很容易觉察,对于行苦,却很难自知。

  所谓行苦,是指众生的身心世界刹那刹那不可抑止的迁流造作,就是苦的根源。

  正所谓:“无常迁动,即是行苦;念念流炎,既是行苦。”

  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学佛日久的都非常清楚,从佛学基础开始就一直在强调,但又有几个人能够在出息入息的刹那和举手投足的瞬间觉知到行苦的存在呢?

  我们内心的行相都很粗疏麻木,不要说刹那迁流的细微行苦,就连最粗猛的苦苦来临时,我们也是通过种种娱乐,极尽逃避之能事。

  美其名曰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实则是蹉跎岁月蹉跎自我,但对于没有能力于当下照见五蕴皆空的我们而言,又要如何度一切苦厄呢?

  毕竟苦厄又如何呢?

  只要还活着,苦难就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最终习以为常,这可以称之为被烦恼钝化。

  而修行的的痛苦在于,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清醒的认知和丰沛的感情,去不断觉知苦的升起,这不妨叫锐化。

  对苦的觉知越锐化,也就越能发现三苦八苦,无量诸苦。如刀如锯,割裂身心。

  就越有动力和苦做斗争,向道之情也就越浓。

  而和苦做斗争是一件没有缓冲的斗争,轮刀上阵,当下相见。

  如果能够转为道用,你的菩提之旅就获得了无限的动力,反之就只能与之俱沉泥沙,无有出期。

  对于出家人而言,这是一场要经历一生的战斗,也是一场无可逃避的战斗,更是一场终极之战。

  只有从烦恼与苦的止息入手,我们的出家之旅才能有所向方,才能真的一了百千俱了,一日一日来,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终将度尽所有苦厄。

  否则就像前文说的那样:“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果真如后者,出家和修行还有什么好呢?

  ©文|师父曰原创

  图|源于网络,侵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