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河流与潮汐》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河流与潮汐》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2020-10-05 23:3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河流与潮汐》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河流潮汐》是一部由Thomas Riedelsheimer执导,Andy Goldsworthy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河流与潮汐》精选点评

  ●小老头,玩的挺开倒霉教授论文写起来就痛苦了。。。这家伙艺术家,跟建筑园林联系难度啊~

  ●He says when he makes a work, he takes it to the edge of collapse, and that’s a very beautiful balance. In the scene, he is make his work with a lot of sticks, it looks fragile however quite touching. He focus on the motion and flow and he says what below the surface affects the surface. These are about art, also, our life…

  ●breathtaking...

  ●IMDB排名前7的片子大自然魅力人生处理方法异曲同工之妙。不过那啥,没有中英字幕

  ●amazing,道家哲学课德国老师我们的。给我印象最深的三点是,潮汐退去石头蛋还在那里(那一瞬间如果在场必然震撼无比);每一次的失败尽管有懊恼,但原因是“还不足够理解石头”;最后关于red,flow,blood,live的探讨。还有一点思考是,大地艺术奇妙之处在于本身就有的内在的壮阔,它与大地的对话,大地就是它被真正完成的一部分,它的结局是未可知,它注定走向“死亡”。

  ●为了写visual art和modern civilization论文而看的……只能说,在世间和艺术的弘大却柔和光辉下,一切都是优美舞蹈尘埃

  ●四星给艺术。

  ●旋转游曳于万物中的镜头惊人漂亮他用所有能利用到的自然素材构筑了一个顷刻变动世界,一边谈到身边人的意外终结。石头和血,黝黑的洞。树洞悬崖既是入口也是出口。非常融洽影像实验形式感玩成这也可以了吧。况且他还长了我喜欢的脸,孤独自得而又独立男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QiHfgFnY_A

  ●迷恋自然和社交恐惧属性进化出了无法自觉幽默感……

  《河流与潮汐》观后感(一):大地艺术的魅力

  片子展现了大地艺术Andy Goldsworthy的如何利用树叶花瓣、石头、冰块等大自然中随手可得元素做出让人惊叹艺术品,电影标题为《河流与潮汐》,这正是他的作品特质,取材于自然,极易被破坏,其实不是被破坏,而是返回自然,就像河流的潮汐,美丽,易逝,周而复始

  配乐是Fred Frith,这是一个让我深感意外的收获

  《河流与潮汐》观后感(二):我他,我崇拜他,可惜永远成不了他

  第一次看到AG的作品是高二,在画室对面的教室里。那间教室里有四张桌子,右边有三个小房间,其中一个摆了几台苹果电脑;左边有美术老师办公室2,走廊对面是暗房。

  我看到的是一本"Wall"。

  那时我正介于“年纪还小”和“还年轻”之间(现在的我正处于“还年轻”),有自己心事骄傲苦恼,并且对于当代艺术不屑一顾。我说不清到底是什么触动了我,到底是什么震慑了我,我端坐在那一本不厚不薄的画册前,忘记时间,老师,同学和下课的钟点时的我甚至没听说过"earthwork"这个名词

  艺术是一种微妙神奇东西,当它穿越时空来触动你的时候,你不需要逻辑思维不需要科学论证不需要假设实验数据分析,你知道,你就是知道,它在那里。

  再后来接触他的作品是高三的事情了,美术课上我最爱的老师给我们放Rivers and Tides,我现在还记得当时自己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屏息凝神的傻样。可惜当时没能选择他为mentor做我的结课作业,成为一个遗憾(老师给我选了Mary Pratt,枫叶著名超写实画家,我也很喜欢她的作品)。

  面对真正的艺术我永远是傻的。好像面对真知灼见,或者伟大的科学发现。那种充满每个毛孔的战栗感,呼吸和心跳都被掌控,天地间只剩下你,和它。

  我想我爱他。是的,我爱他的艺术,爱创造如此艺术品的人。

  我是这样地崇拜着他,虽然关于他的信息能搜索到的少只有少,虽然他和他的作品和我之间隔了一个大西洋,虽然我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像他一样的艺术家。

  但是还好,我知道我画画并不是为了成为另一个他,不是为了成为任何一个我所崇拜所向往的艺术家。比如我深爱扫把,可是我不会成为她。我画画是因为我就是自己,我为此感到欣慰。

  现在的我虽然没有选择艺术有关的专业而是走上了拯救世界的道路,但是艺术于我就像呼吸,已经是生命的一部分,无法磨灭,无法割裂。对此我也很欣慰,并且相信可以一路这样走下去。

  《河流与潮汐》观后感(三):大地艺术:“无意而为”、有意而为

  大地艺术是“无意而为”艺术,是“有意而为”行为。何为“无意而为”?在纪录片中安迪所做的事情在我看来形式很幼稚,很童真。因为我也做过,倒不是说我是一个艺术家,这么说是因为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小时候我也经常这么做。在田地里一天啥也没干,就是在河边扣泥巴玩,扣的河边一大串的不连贯无规律的洞,抠出来的泥我也不浪费把泥捏成茶碗,捏成汽车,,捏成树叶,捏成小人……我做的难道不是大地艺术吗?我做之前有明白的计划我这个洞怎么挖,这个车怎么捏吗?没有。我从没想过我为什么要做这个东西。我之所以做是因为我到了那,不自觉地想这么做。我是“无意而为”,影片里的安迪也是这样。他有说过自己做了一件东西,做之前并没有明确地想做它的想法,而是他到了那面对这些树,面对这条河,面对这些石头、这些大山、这些物、这些事时才有的想法。他做这些东西这些艺术的工具更没有明确的设计性,他用的树叶就地取材,他用的木头就地挑拣。想法、材料、形式无功利性,无明确性,这就是我说的“无意而为“。 但大地艺术也是有意而为的。我小时候可能也是一个大地艺术者,之所以不说自己是一个大地艺术家是因为我在做这些东西的时候纯属无意,纯属热爱,当然也可以说是纯属闲的。我没有觉得我做这些东西跟整个世界,整个文明,整个人类的发展有关,没有把我在河边用铁锨挖的洞想成是人类工业文明对大自然的破坏。但大地艺术家就不一样了。我那样做是因为我不用愁吃饭,他们要跟我也一样,早饿死了。他们向往田园,向往自然,想的是返璞归真。他们向往的是我小时候时那样的生活,他们讨厌工业文明,或者说是又爱又恨,因为爱她的好所以恨她的坏,恨她污染坏境,破坏自然,恨她让人们变得越发功利,失去了本应有的纯真。这就是他们的意,或者说是意的一部分。安迪热爱水流,热爱河流与潮汐,热爱纹理与色彩。因为这是时间的象征。水冰封又解冻,解冻又冰封,潮汐来了去,花儿谢了开……这些不就是时间吗?这些不就是生命的见证吗?安迪思考的是哲学问题,而哲学又很艰深,所以大家在看这个视频的时候会看不下去,连我也差点睡着,但这不代表安迪是个无趣的人。他的艺术理念在我看来好像是关于生命的,关于时间的。时间会消逝,生命会凋谢所以他才去做一个鸭蛋状石堆,任时间流逝,石堆依然耸立在哪,一动不动。当然也有例如沙滩上用沙子做的河流,在潮水的冲刷下消失得无影无踪。而这不就是安迪对生命对时间的思考吗?每个人都想活的像山石一样久一点,却又无奈地看着生命像沙子一样流走。在表达形式上,安迪惯用河流蜿蜒的形状,冰做的河流、树叶做的河流、沙子做的河流……这些不就是安迪的意,不就是大地艺术家的意吗?所以我说大地艺术是有意而为。另外我小时候做的东西也是有意的,比如我之所以用抠出来的泥捏一辆车,是因为我长大后想有一辆又大又气派的真车。 可能有人会说我的描述不矛盾吗?我觉得不,自然喜欢矛盾,万物皆有两面,正反、善恶、好坏、对错、有意无意……这难道不是很协调的吗?

  《河流与潮汐》观后感(四):生命的律动与消融

  这个时代满足了我们许多需求,也剥夺了多数人对真实世界的质朴的感受。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开篇就为他纯粹内观的状态所着迷。

用冰柱拼成的雕塑

  徒手堆码起来的卵形石球,一次又一次的坍塌,终于从失败中了解石块的个性。石球屹立在丛林、在潮汐仿佛成了永恒,由毫无粘性的石块堆成的石球何以坚定?因为艺术家为其注入恒心与专注。潮水淹没又逐渐褪去,那象征着柔弱的坚定的石块依然,不禁和悬着一颗心的艺术家一同感动,是否我们也可以仅凭着坚定就不被潮汐淹没和冲垮呢?

退潮后的石球就像得胜归来的英雄

  水洼里摆满渐变色的树叶,小花,完全自然而又不自然的,质朴的自然背景和鲜明富有活力的设计,着实惊艳。

  把红色的石头磨成粉末,散落于水中像血液一样随波流动,石头说:我们曾活过,然后我们在石堆中沉寂于隐匿,你使我又活了。把雪扬撒在空中,像灵动的烟雾在空中飘扬,雪说:我们曾活过,在寒冷中静止,你使我又活了。生命于瞬间独立,于片刻中消融,生命永恒。

磨成粉末的矿石

  我想被放生到野外,让“我”消失,让灵魂活着和做ta的工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