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间世》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人间世》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0-07 19:4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间世》经典读后感有感

  《人间世》是一本由舒国治 / 陆谷孙 / 孟晖 / 沈鉴治 / 葛剑雄 / 国光 著作,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3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世》精选点评:

  ●最困难的不是面对失败,而是面对失败带来的种种挫折而不丢失最初的那份热情

  ●某种意义上的文化启蒙书。对《船上的日子》《井(村上春树密码)》印象最为深刻。

  ●终于买到了~可惜无轨列车还没买到

  ●诙谐又八卦 喜欢《裙带关系》这一篇 还有就是 感谢卓越 居然3折就卖了 -_-|||

  ●看完这两本书,最大感觉是:汗颜。我错了还不行吗我好好学习好好看书我真是大厦比一只。

  ●就冲着那么多喜欢的作者。

  ●无轨列车停在人间世,喜欢扬之水老师的日记

  ●继续期待

  ●有趣 典雅的汉语 在二手书店逗留了2个小时才发现的好书

  ●好于前輯。

  《人间世》读后感(一):今天收到了《无轨列车》和《人间世》

  淘宝邮购的,两本共计39元,无运费。

  很慢,一周余才收到

  这书!!

  说实话,第一眼看到我马上怀疑这是不是正版,在确认为正版后,不得不的惊叹,这是我近四五年来买的质量最差的书——特指包装

  这不叫质朴叫简陋,劣质的封面,一抹一手的颜色

  粗糙的内页,漫出来的装订胶水,让人很担心会翻散架

  28块钱,就这本的装帧设计来说,太贵了!

  《人间世》读后感(二):很不错

  越来越不喜欢《读书》,《万象》又快高尚到《读书》的境地。只有《无轨列车》这套尚可看看。

  早前从吴继宏的广播里听到一段,不仅眼前一亮。竟也有这么漂亮的文字。漂亮这个词并不恰如其分,但因为听来的,也只好笼而统之,这么说了。

  到手之后,还没读几篇,就送了人了。想着再去买一本,却实在是没机缘,一直错过,直到第二辑出来,篇篇看过。

  印象中比较深的,还是谢月眉。陆谷孙的那篇就次了点,闲适倒闲适了,但也没说出什么大意思来。扬之水的那篇,虽然是日记,但感觉有点端着,不是很舒服。安持的专栏很好。讲的是陈年八卦,隐隐有聊斋的意思。张将军的谈话,隐掉了一些东西,待出书一定买。

  《人间世》读后感(三):家世这东西

  《人间世》的封面一如《无轨列车》的素净,让人看到秾艳妖娆如《万象》一朝也可以不施粉黛出来见人,妆尽管淡,封面上若有若无印的几个名字便足以骄傲地宣布什么叫天生丽质,浓妆淡抹总相宜。想效颦的人,一定要揽镜自照,掂量掂量自己到底有几分姿色。

  比起开到哪里算哪里的《无轨列车》,《人间世》的主题相对集中,主打回忆文章,作者的家世也多不凡。

  “家世”这二字,说来一定触到许多读书人的酸痛处。当陆谷孙先生幼时和姐姐表哥在园子里表演大仲马的《三剑客》、雨果的《悲惨世界》,“手舞足蹈,口中念念有词,蹦跶折腾出一额头的痱子”时,其他许多孩子大概在小池塘里挖挖泥巴玩玩蝌蚪,或许大字也不识几个;当叶扬先生遵循老叶家home-schooling的传统跟随父亲叶葱奇读四书五经、跟随母亲(郑文渊,郑孝胥的千金)大哥(叶治,笔名主万)学英文时,很多孩子想读书却不得其门而入,只能央着没读过书的父母去书店里随便买些什么书来解馋。

  好玩的严锋老师有个著名的自学成才而又博学淹通的父亲辛丰年,辛丰年曾经牵着严锋的手去田野里散步讲鲁迅文章,他六十三岁的年龄还自学弹钢琴,有这么痴狂的父亲,那么严锋老师迷吉他、迷天文望远镜、迷电子游戏、迷人文科学,迷得死去活来,又有什么奇怪呢?

  除此之外,还有娜斯、孟晖姐妹,是李陀和张暖忻的千金,一个写西洋电影、一个写中国古代名物,也都是把玩文字的高手。

  看过《人间世》的,多少都会有自惭形秽之感,学问可以靠自己努力,家世却是学不来的。好比才女心里对美女多少会有些芥蒂,寒门子弟一定会觉得自己永远比人晚了一步。于是豆瓣上“野草书蠹”小组应运而生,题记里说:

  我们是自己找书看长大的孩子

  我们没有父辈留下的书房和满柜子的书

  我们凭着自己的感觉寻找书里的世界

  其实足以让草根读书人释怀的,就是有一天当你的孩子爬上你多年积累堆得满满的书架,找到一本绝版好书,读得津津有味;或者等他考试得了好成绩时,奖励他一套你收藏多年的莎士比亚;最安慰的结果莫过于当他从沾着薄灰的旧书堆里翻出一本书页泛黄的《人间世》,读完不再有遗憾?

  《人间世》读后感(四):《人间世》:以闲适为格调

  上海陆灏陆公子,不编《万象》后一直没闲着,先是给上海书店出版社编了一套“小32开”硬皮书,计有20多本,把曾经《万象》的作者以另一种形式团结一起,这套小书在爱书人中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今年,又再编起“民国老杂志”系列MOOK,第一辑名《无轨列车》,系采用1928年施蛰存、戴望舒、刘呐鸥在上海创办了小型文艺半月刊《无轨列车》之名,此杂志仅出八期后停刊。

  再出发的《无轨列车》无疑很“万象阵容”,杨之水的《读书》日记,陆谷孙的翻译余墨,林达的海外笔谈,董桥的书痴风景,舒国治的吃货人生,迈克的影像行李,陈子善的故纸堆,恺蒂的英伦,李长声的东瀛,小白的情色,当然还有陈巨来的“安持人物杂忆”等。这一阵容显然让人有重读《万象》的感觉。

  这就是陆公子风格,依然有其粉丝无数。豆瓣马上有了“无轨列车”小组,一场关于第二辑为哪本“民国老杂志”的竞猜随即展开。一时间,一批民国老杂志被重新提及,《人间世》显然也在网友提议之列。没错,现在看到的第二辑就叫《人间世》。

  1934年4月5日,林语堂等人创办了小品文半月刊《人间世》,1935年12月,出到第42期停刊。该刊发刊词开宗明义宣告“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也许这是陆公子选择此刊为名的理由之一。结合已出两辑,或可看出,“无轨列车”显示其“自由之风格”,“人间世”突出其“闲适之格调”。

  本辑所刊篇目,雷同于上辑。好读之篇章,个人以为,杨之水的“关于梵澄先生(续)”、叶扬的“同等学历的岁月”、严锋的“好书”和陈巨来的“安持人物杂忆”。

  杨之水系老《读书》杂志之五朵金花之一,看其记录和徐梵澄先生交往点滴,实值得现在的编辑学习和羡慕。日记很简约,但却深情款款,一个编者和作者的交往,原来可以这么密切而平淡,看似点滴往事,却体现出那年月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情结。

  叶扬在第一辑里,她记述了其祖父叶玉麟的人生往事,搜叶玉麟资料,几乎不可得。再看本辑“同等学历的岁月”, 追溯其父母兄姐继承“老叶家的传统”,辅导其学习中英文等故事,更家好奇这“老叶家”到底是哪一脉。我似乎知道了,但需要再看一辑以佐证我的猜想。

  严锋的文字一直喜欢,其父辛丰年也是我喜欢的《读书》老作者之一,严锋的好系列文字非常好,好玩、好音等系列均被小范围热读,本辑的好“书”很合口味,凡爱书之人,一定会喜欢这组“好”文。

  这套我称之为“民国老杂志”MOOK的书对我这样的喜好闲读书之人而言,的确是本好读物,每晚睡前一篇,的确有助益于睡眠。但20来篇很快就读完了,第三辑又会叫什么名呢?什么时候出来呢?未可知,期待先。

  此间,还可期待一份同样由陆公子操刀的《东方早报•上海书评》,此刊将于5月25日试刊面世。

  《人间世》读后感(五):第二弹

  感谢cellocello送书。

  首先讲一些校对方面的问题:

  1.封面上有两个错误,面封的作者名中,严锋写成了“严峰”;底封目录中,我猜大概是直接从目录copy过来的,所以那个刺眼的“春上村树”再次出现。说多一句,我想这个风格是想追求简洁,但现在的效果(包括用纸等)却显得近于简陋,没有细致雅洁之感。

  2.目录里的“春上村树”,不多说。

  3.正文中也有几处问题,略举三例:

  36 陆谷孙文中录《辞源》扉页上父亲的题词“为……特赠购此书并励贺未来”,已经注意到繁简体的问题,却未仔细比对原件和正文——尤其原件就在上面,应该是“特购赠此书”。

  146 孟晖文中引《元柳二公》,“‘遂襟带间解一琥珀合子,中有物隐隐若蜘蛛形状从故事中还可以看出……(下略)”,此句明显有问题,只有半个引号,应是“‘遂襟带间解一琥珀合子,中有物隐隐若蜘蛛形状’,从故事中还可以看出”。

  222 张荣明文,沈曾植照片说明中,名字误作“沈增植”。

  然后是各篇的小小读后感(只写作者名):

  1.舒国治:我对他的观感总在不断摇摆,有时很厌倦,觉得除了“清美”外没什么形容词,那套价值观反复说也空洞得很,简直近于陈眉山一流,但写些新题材就又会发生兴趣。此次的电影感想是很好的小札记模式,短,坏处还没显出来就结束了。推荐中有伍德托克的纪录片,显出他那代人的成长背景。我记得他曾说,听鲍家街43号,就觉得完全是pink flyod那套。

  2.陆谷孙:在《新民晚报》先看过了,挺好的。

  3.叶扬:作为力推人物,经历颇有奇特的地方,亦有补充历史的好处。但他说他母亲入读的三马路学堂是“中西女中的前身”,我觉得这个提法似乎有些不妥。

  4.扬之水:仍然是很好,连日记都清新可读得像最美好的小品文,尤其是记对话。梵澄先生的很多想法都极有启发性,启人深思。上次程兆奇笑说扬之水未老即发表日记,暮气沉沉。

  5.迟小:文笔甚劣。

  6.严锋:就是文科生中的理科生,遗老遗少中的青年人,所以特别显眼。

  7.刘绍铭:最后所引八卦太大路了,整篇文章亦较浅。

  8.李长声&梁文道:没什么感想,略。

  9.娜斯&孟晖:这对姐妹中,孟晖文章的取径(由诗词小说材料证古代物质生活)本来就比较新鲜,大量引用诗文和许多实物照片,配上她嗲嗲的大小姐文风,予人深刻印象。相较之下,娜斯就比较平庸一些,所写也浅,无甚独到之处。

  10.沈鉴治:年老不代表可以写出好文章。

  11.葛剑雄:因为我没读过《一百个人的文革》这类书,所以觉得很新鲜有趣。但想像葛馆长(现在的脸)对被抄人家训话,就觉得很囧……

  12.国光:不熟悉的作者,只能说,觉得他很严肃认真。

  13.胡志伟:是本期重头戏吗?中文版出来的话,应该是很有价值的史料。

  14.张荣明:以前的偶像大人让我失望了呢,因为这次的材料感觉不够充分,所以在东拉西扯。

  15.陈巨来:喷口水大王继续自爆,他舅舅的故事还是相当戏剧性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