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东方故事集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东方故事集读后感锦集

2020-10-08 16:4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东方故事集读后感锦集

  《东方故事集》是一本由(法)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12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方故事集》精选点评:

  ●在科目书单里的书,很薄的一本,几个东方传统故事的小短篇合集。怎么说呢……也许是里面的故事大多是以前熟悉的,所以也没看出什么新意来。的确《王佛脱险记》里中国传统文学里的飘逸感很强,禅意也很到位,可能西方人看着很新奇吧。最喜欢的是《源氏亲王的黄昏恋》,根据《源氏物语》写的一个小故事,很有趣,很悲情,但是有一种西方人自以为的道理在里面,有点生硬。最后看到大家吐槽翻译,其实我更想吐槽装帧,封面就不说了,大字,1.5倍间距,觉得我80岁时候老眼昏花时候翻阅也没什么压力。但是,纸张已经发黄,还有一股臭味。如果不是上图借出来的,我都怀疑这是盗版。三联用这样的纸张和装帧,真的不会不好意思吗?

  ●美啊真心美

  ●王福的神妙美学。源氏黄昏恋的怅然。很棒。

  ●这个版本翻译得实在太堆砌

  ●吸引不了我。有俩个还好

  ●翻译确实差

  ●还是去读原文吧。。。

  ●翻译确实让人不敢恭维。

  ●字大行稀啊。。挺喜欢开篇的《王福历险记》,似曾相识,应该以前在别的什么地方读到过。#2013读书记录#

  ●前两篇非常精妙,非常好看,后面的算是还可以,看着看着睡了一会

  《东方故事集》读后感(一):各种遐想

  这本书我在办公室里面看了3天,几乎是第一天下午看了几个故事,但是印象深刻的只有两个,一个是《王福脱险》另一个是《源氏的黄昏恋》,具体是为什么给我这么深的感触,说不清楚,但是源氏这本让我觉得很悲哀,一个女人爱的悲哀。

  花散里是源氏的妾,在淫乱的后宫里面她不求一席之地,只是默默地爱着源氏,只是,源氏从来不曾把她记住,乃至他去世的时候,她仍然保持着一种悲哀的生活,她嚎啕大哭着,不能不为她这种可怜而产生同情……

  王福那个很变态,个人觉得,特别是世家子弟林——也就是王福的徒弟,他居然因为崇拜王福而放弃了自己优越的生活,让原本安逸享乐的生活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特别是他可怜的妻子,居然死后都不得安宁……

  人的迂腐果然会造成这样又那样的窘困呢!

  直至最后,他和王福留在了画中,驶向他们的远方……

  外国人的思维,觉得很诡异……

  不过故事还不错。

  《东方故事集》读后感(二):糟糕的译本

  本来,我是很少对译者评三论四的。毕竟,翻译这种事确实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儿。但,现在,看完这本书后,还是真想对译者和出版社痛骂一番。曾经,一位豆友向我推荐老版本时要价80RMB,可见犹瑟纳尔这本短篇集在“瑟友”心目中的地位。如今,重版的这本书却糟蹋了它。不知道出版社的编辑是用什么部位思考的,一页纸仅仅只码上斗大的几个字,毫无考究也毫无美感,触目惊心的空白让人看了心疼,难道物价飞涨的今天,油墨和纸张不涨反降?

  对比网上流传的版本,仅仅只看《王福脱险记》这一篇,这个郑氏译本就让人失望,其中不仅有语句不通之处,最主要的是,通篇的翻译毫无美感。一边读我一边想,原先译本中的那些过目难忘的色彩文字都跑哪去了?

  其实打开翻翻序言就可以看出译者的水平了。译者居然不吝惜一点精力对每篇文章都进行了点评。可惜的是,点评的文字却还是中学生语文课本中对外国文学介绍的那种意识形态:这篇文章最终揭露了封建思想的落后性,批判了资本主义的丑恶一面,对主人公的两面性进行无情的讽刺和嘲弄……最终,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XXX的善良品德,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反思。最搞笑的是,书皮上居然还附带了这样一句话:“著名翻译家 郑XX 精心翻译、推介。”真不知道这位翻译家精的心跑哪儿去了。

  还是继续重读电子版吧,毕竟文字比版本重要。

  《东方故事集》读后感(三):东方就是鬼神聚集的地方?

  这是一本小巧玲珑的书,她写的Memoirs of Hadrian和这一本Oriental Tales都是属于我不太热衷的读物,因为它们既没有新的知识,又不伟大,但是我却读了她的两本书,可能还会把她的全集都买回去。这或许是对于这种神秘化东方的偏爱导致我的手贱,但也说明这种书的价值。第一篇故事讲"How Wang-Fô Was Saved"王福怎么死里逃生?然后1980年被一个导演改成动物电影了。也许那时中国之于他们正如现在非洲之于中国——一个动物世界。倒腾来维基百科的目录翻译。

  quot;How Wang-Fô Was Saved"

  quot;Marko's Smile"

  quot;The Milk of Death"

  quot;The Last Love of Prince Genji"

  quot;The Man Who Loved the Nereids"

  quot;Our Lady-of-the-Swallows"

  quot;Aphrodissia, the Widow"

  quot;Kali Beheaded"

  quot;The End of Marko Kraljevic"

  quot;The Sadness of Cornelius Berg"

  看不了原著起码从目录上有个原著的认识吧。

  《东方故事集》读后感(四):从传奇到无奇

  《东方故事集》(我更喜欢译作《东方奇观》)在我包包里放了一周,

  我出门上课带着它,在出租车上带着它,在KTV里也带着它。

  描述书里的故事实在太邪恶了,不描述我又心痒难挠,

  看书的时候我时时刻刻忍不住想象那是电影:

  既然《奥兰多》可以拍成绝佳的电影,

  《东方奇观》也当然可以!

  是的,一看到《东方奇观》我就想起《奥兰多》,

  后者是我最喜欢伍尔芙的一本书。

  《奥兰多》就像一大把光彩熠熠的廉价宝石,混合了猫眼石,云母的碎片,羽毛和水晶,

  我喜欢《奥兰多》的速度,它让我觉得在飞舞疾驰,在狂欢痛饮。

  《东方奇观》没有那么快,更耐人琢磨,尤其到了最后的几篇,

  更要停下来,在经常停驻的笔触前沉默,反复回味,

  在残篇断简的故事里幻想:

  如果继续写下去,将会怎样?

  无意中看张永义的书,说其实尤瑟纳尔和伍尔芙两个人会过面,

  彼此都提到对方,虽然很矜持:

  一个是苍白的,尚未年老的,仍旧好看的女人,

  一个是穿着黑色裙子,绣着金树叶的女人。

  《奥兰多》写的是传奇,《东方奇观》写的也是传奇,

  上一回和严歌苓谈到传奇,故事中的“传奇”:

  人们对故事有一种本能的期待,就是想听到传奇,惊奇,奇观,

  这是故事最原始的本性,也是最伟大的本领。

  回避故事的“故事”本性是刻意的,

  但是仅仅为此去兜售奇观吗?去夸大传奇吗?

  在奇观和传奇之外,要书写的恰恰是“平淡无奇”的东西,

  最棒的作品,是将传奇化入无奇,让无奇在传奇之上盛开。

  我又想起那个下午,坐在沙发上,穿着银灰色亮闪闪外套和黑色裙子,

  苍白的,一边用吸管喝着啤酒,一边说话的严歌苓。

  《东方故事集》读后感(五):让人不爽的翻译

  除了纸张质量比较好以外,和旧译本相比,这本书实在不怎么样,郑克鲁先生是高教版<外国文学史>的主编,学识水平自然是非我等小子所能妄论。但一些神的专译名中国早有定译,郑克鲁先生乃外国文学界的大腕,不会不知道吧,这本书的译者到底是谁,实在是惹人费解啊。

  尤瑟纳尔的小说,向来以精炼而饱含诗意著称,对其作品的翻译,一要精致,不要把译文整得丰满的不像样子,成了个虚胖的东西。在这一点上,老译本就做得很好,如:《王佛保命之道》开头:“老画家王佛和他的弟子琳在汉朝的大地上漫游。师徒俩行程缓慢,因为王佛时常要停下来,白天端详蜻蜓,夜晚仰观星辰。”相比之下,新译本是在不怎么样啊。二要使原文的诗意尽可能从译文中透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译者可以选择一些花哨或夸张的字词。在《东方奇观》中,尤瑟纳尔描绘的虽然都是些带点神秘色彩的东方传奇,但其作为一个学院派的文人,在对感情的把握上显得十分克制,表现在文学中就是平淡而不枯燥,精致而饱含诗意。但是郑克鲁先生的这个译本浮躁做作一如中国当代文坛的“大家作品”。

  翻译就好比照镜子,不管是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还是哈哈镜,如果照镜子的是唐僧,那镜子里面永远不会出现一个猪八戒。这个译本虽然和旧译本相比有点差劲,但原作的精髓尚可领略,旧译本买不到,心痒难耐的朋友还是可以考虑考虑这本的。当然,我是不会买的。

  另:我在文中用了“丰满”一词,但并无贬义,其实很多人都很欣赏丰满的女子。但什么都要有个限度,丰满的有点下垂就不好看了。我在文中就是这个意思,尤瑟纳尔的小说本是拉斐尔笔下的美惠三女神,身体丰腴线条柔和,可在郑克鲁先生的加工之下,竟成了鲁本斯的三女神,肥肉一块一块的,惨不忍睹啊。

  :其实我不懂法语,不该吐槽翻译。但作为自己也曾年轻傻逼过的证据,留着给自己提个醒吧。不过这本书我还是不会买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