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消失的地平线》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消失的地平线》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2022-03-17 18:54: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消失的地平线》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消失的地平线》是一部由弗兰克·卡普拉执导,罗纳德·考尔曼 / 简·维亚特 / 爱德华·艾沃瑞特·霍顿主演的一部冒险 / 剧情 / 奇幻 / 悬疑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消失的地平线》精选点评:

  ●过于美好的东西,人们反而不愿意去相信。人性本身就不是不完美的,只有在不完美的世界才能得到生存。

  ●原来这就是寻找失落的香格里拉,从来乌托邦都是一种理念或观念上的存在,总有大量的哲学意识去支撑,却失之趣味了。

  ●香格里拉传奇。要找时间补完!

  ●继续obsess香格里拉~~1937年的老片,竟然拍在小说成书后7年,原来那个时候好莱坞就已经很流行翻拍了。相对于小说改了好些地方,对香格里拉的描画有点意境,但是跟我自己的想象还有差距。

  ●没意思。

  ●[奥斯卡][射手中字][黑白]

  ●Lost.Horizon.1937.720p.BluRay.X264-AMIABLE.mkv 7.65G

  ●不如小说好看,更重要的是,黑白电影无法体现雪域高原自然色彩的美丽

  ●尽管卡普拉对这个中国世外桃源的表现是平实的,但却也让香格里拉成为了真正的心灵上的乌托邦,因为只有你相信,它的美好才存在。

  《消失的地平线》影评(一):遗失的巨片

  绝对的巨片,在1937那个年代

  《消失的地平线》影评(二):香格里拉象桃花源更象伊甸园

  世界有苦难,人们在盼望

  很多人想着消失在地平线

  虚构的香格里拉是其中的一个模板

  但教父建立的地方隐约指明了方向

  有意思的是他被叫做高级喇嘛

  年龄也透着隐喻——永生和审判

  这个世界是逃离不了的,也没必要逃

  但还可以找到那美丽的香格里拉

  哈利路亚

  就像最后Gainsford说得“但愿我们都能找到”

  但愿你也能找到

  感谢耶稣

  我们还可以返回伊甸园

  《消失的地平线》影评(三):【326】《消失的地平线》——鲸鱼推荐872部好电影

  《消失的地平线》 Lost Horizon 年代:1937年 / 国家:美国 / 导演:弗兰克·卡普拉 / 主演:: 罗纳德·考尔曼、简·维亚特、爱德华·艾沃瑞特·霍顿

  1、终究是看不到完整版的电影了!

  这部电影1937年问世后却经历坎坷。先后共有25分钟被删减,多年来人们始终找不到完整的胶片版本。1973年美国一家机构开始着手调查该片现存的胶片,经过13年的努力,最终找到132分钟完整版本的音频,但是仍旧有7分钟的胶片遗失,所以只能用一些静止的画面和剧照来代替。其中整段场景丢失最严重的要数他们与当地人喝酒的那一段,从剧照来看还出现了身着传统民族服装的女子,但是这段3分多钟的段落只剩几张剧照了。现在这部电影已进行了数码修复,但是由于采集来的胶片参差不齐,使得有个别镜头看起来还是很陈旧,噪点比较多。

  2、西方人眼中的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就是“心中的日月”,位于我国滇、川、藏三省交界处,虽然处于崇山峻岭中,但早在18世纪就有西方人造访这里了。由于它的丰饶和神秘,长久以来一直是西方人眼中的乌托邦。这部电影就根据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改编,满足了外国人香格里拉的所有想象。有幸踏上这片土地的,是英国外交官康威和他的弟弟乔治等五人。在一次意外的劫机事故中,他们来到了宛如世外桃源般的香格里拉。在去和留的选择上,最终幸存的康威选择了后者。这部电影诞生时,世界正沦陷在战火之中,人们迫切希望能有一个如同香格里拉一样没有嫉妒、争端、灾祸的世界,就像片中说的那样:“他们都想找到一块和平安全的地方,充满美丽和安适,他们也不再需要卑劣、贪婪,我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来这里。”

  《消失的地平线》影评(四):《消失的地平线》——白人中心主义的东方乌托邦幻想

  17年,我在秘鲁nazca小镇中心的旅馆,在破旧又晃动的电脑屏幕前看完的

  《消失的地平线》

  谈几点看法

  1,一战后二战前,加之马克思共产国际运动的兴起,欧洲的一些知识分子彻底懵逼了,崩溃了,对资本主义的信仰坍塌了,有天赋的能编故事的如卡夫卡写荒诞文学《变形记》,主旨是反应资本主义关系下人的异化以及人和人关系的异化(扭曲),在资本主义关系下,人和人的脉脉温情已经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利益关系(马克思)。《消失的地平线》一书作者资质平庸一点,编不出如此黑暗料理的荒诞故事,于是幻想,在未经资本主义染指的遥远东方的藏区山里有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他们好淳朴,好不拜金,奉行着中庸之道,这就是《消失的地平线》说的故事,主人公一行4个西方人坐的飞机降落在这个山谷里的藏族寺庙的故事

  2,这个小说有原型,原型是:(当时我在秘鲁写的文字):100年前美籍探险家约瑟夫洛克生活在中国20年,他最爱的是甘南云南一带,他把中国藏区这个世外桃源介绍给西方(其实把西藏介绍给西方学术界,洛克不是第一人,在他之前有一个法国女探险家,她写了一本书《一个巴黎女子的拉萨历险记》,那还是在一八几几年的时候,这个女探险家独自探险西藏的故事,她的故事和书在中国几乎无名)《消失的地平线》一书就是根据洛克的探险日记所改编的小说。

  结果洛克这么务实的一个人(他当时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工作,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可风光了,自己又是植物学家,发回去的文章图片都是客观如实的藏区人文风貌反应),结果到了《消失地平线》作者的笔下,藏区就完全是他的YY和西方白人中心主义的胡编乱造。

  3,小说从艺术角度而言,较为平庸。这个故事的本质如同我所写,是西方知识分子精神世界坍塌以后对东方的幻想,是西方视角下的世外桃源,不是我们中国文化语境下的世外桃源,为什么呢

  4,读完这个故事你觉得有种别扭但又说不上,因为“这是西方视角下的世外桃源,不是我们中国文化语境下的世外桃源”。 因为是一年前看的书,当时看的比较粗略,我现在不可能去翻原文,但我记得,作者描述的那个寺庙:

  @a,前主持是一个说英文的欧洲白人,而且是他的意思(法力),让作者所坐的飞机降落在这里,因为他想要作者这个白人当任下一任主持。啥?藏区的喇嘛庙是白人当主持,而且白人还要找下一个白人当主持,找不到就劫持一辆装满了白人的飞机来?小说里的主人公是剑桥还是牛津毕业,总之是欧洲知识分子阶层,为什么要强调他的教育背景?用意非常明显,受过教育的上层白人可以在欧洲以外的其它地方当任殖民主(请不要忽略作者写作时的殖民时代特点,那时大英帝国还存在)

  @b,寺庙里跟主人公沟通的喇嘛说一口流利的英文,但作者笔下这个喇嘛的形象是典型西方文化偏见下东方人的形象:唯唯诺诺。

  @c,寺庙里的样子是典型欧洲贵族家里的样子,有钢琴,连厕所的描述都是欧洲贵族家里的样子,总之这些装修的家具都是从外面运过来的,按照欧洲上层家里装扮的,这简直不要太离谱

  @d,,小说里描写的寺庙里华人女性的样子也是西方男性幻想下东方女性的样子

  这又是一本根据萨义德的“后殖民主义”观点,典型的欧洲白人创作的以白人为中心,描述白人以外世界的小说。 这本小说完全不符合被描述国中国藏区寺庙的实际,反而,它的描述处处迎合了欧洲白人心中的东方幻想。所以,西方人看到这部小说有共鸣是因为被迎合,这部跟藏区有关(本来应该有话题度)的小说在中国从来不火是因为我们不仅实在找不到一丢丢共鸣,反而一脸懵逼:你确定你写的是中国藏区的寺庙?任何一个中国人看了这本小说,唯一的感觉是:藏区寺庙绝对不是那个样子。

  5,这个世界并没有世外桃源,那不过只是你我的美好想象,这个道理我也只是在离开南美前才懂,我在离开厄瓜多尔前写的那段话是为注释:

  “我不能用语言来说南美很好,这不客观。

  一开始,我想寻找世外桃源,可是我现在知道这个世界没有世外桃源,那不过是你我的美好想象。我的耐心在拉美经过无数次“不容易”以后,也接近耗完,在某个刹那,我内心的声音是,想走。因为我已经了解了 ,了解了世界格局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了解了当初为何欧洲人地理答发现

  拉美国家有拉美国家的问题,南美的地貌有南美的美丽,这片土地富足也有贫瘠。500年的历史,从地理大发现哥伦布环球航行发现美洲到现在,都发生了些什么,人类做了些什么?

  我只是看看,看看这片土地和它的人们

  我们只不过是时代意识的产物,既无法穿越,也无法超越

  我们搞不懂1000年前的印加帝国,如今的马丘比丘在当时的用途,也搞不懂为何玛雅人要建那么多的金字塔,而玛雅帝国为何又神秘消亡

  我们也不会知道500年后的人类是什么意识形态”

  写本文的目的是:也是提醒自己,以后在看西方的文化作品时,要辩证,要能够区分事实和西方视角,譬如,,又是阿汤哥来拯救世界了,而这样的美国英雄拯救世界的主题是好莱坞永不过时的主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