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文字·传奇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文字·传奇读后感锦集

2020-10-13 16:3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文字·传奇读后感锦集

  《文字·传奇》是一本由袁筱一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字·传奇》精选点评:

  ●深爱挚情,默然以对。最好的读者,不是用无数术语搭建理论的高塔,而是就这样进入、交融、没顶。感谢作者,将我重新拉回到读书的情境里,想起这些原著曾经赐我的感受,唯有爱,以书写,以表达,以缅怀。

  ●相当好看

  ●非常非常喜欢。这深情地写作和讲课,这是对文学最好的倾诉和述说。

  ●想去听现场了~

  ●我相信她是一个好的译者,一个心态诚恳的老师,但还不是一个好的评论者。

  ●|119:98|

  ●用文字的性感抵御存在的死感。

  ●个别部分太矫情了....

  ●文采亦然

  ●“用文字的性感对抗存在的死感。”她很喜欢写存在、虚无、消解、循环等等这样的大词,换了其他人,或许显得学院气或沉闷,但她不会。因为她的敏感、细腻,她悲观的情感填充了这些看上去空荡荡的词语——又一个她爱写的词。因此,尽管看她的书经常让我钻牛角尖或觉得意义缺失的悲哀,我还是义无反顾。因为就像她在后记里写的:我们总是因为这个要爱的,哪怕所有的爱都要走向灭亡。

  《文字·传奇》读后感(一):Le clezio必须要读原文

  比较有新意的是对《局外人》和《情人》的解读。前者的英雄主义和后者的反爱情小说。

  对我有意义的启迪是,勒克莱齐奥Le clezio必须要读原文。尤其想读的是《流浪的星星》。因为袁筱一老师说:他的语言标准,规范,优美。优美到在翻译时要让人心焦的地步。

  这完全佐证了我在读中文版《诉讼笔录》(许钧翻译)时的疑问:大家的语言应该不是这个水准的。当然,这不一定是翻译的问题,因为我已经看到尤瑟纳尔的中文翻译是多么困难和受挫。

  《文字·传奇》读后感(二):绝望、宿命、黑暗

  之所以在图书馆的书海中抓出这本书,还是被文字吸引,都是我熟悉还有其中不乏热爱的作家,看看又有什么新体验、新说法。

  晚间睡前的部分时间再加上下午睡后的几小时,我都沉浸在这本书中,看得内心一片黑暗。

  绝望、宿命、残酷、罪恶、黑暗这样的字眼圈定了对杜拉斯、萨冈的“深刻、真实所以残酷黑暗、绝望”的分析,再加上偶尔一两句亲身体验泄露,更达到“庄周梦蝶”的效果。

  为穿透这黑暗,我下意识地抓取身边的书来抵挡,《命运交叉的城堡》《爱伦坡短篇小说选》、《先知*沙与沫》,......这时我内心头一次渴望重读《圣经》的文字

  《文字·传奇》读后感(三):性感的《文字·传奇》

  这是作者在华东师大课堂上的一部讲义,讲义写到这程度,我只能说那些学生有福了。另外,我至少还可以说,当今的大学课堂里还有一位拿文学当回事儿的教师。

  书的作者是“从什么样的作家是法国现代经典作家?现代经典作品的定义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入手的,然后她为我们一一剖析了萨特,波伏瓦,加缪,杜拉斯,萨冈,罗布-格里耶,勒•克莱齐奥这七位法国现当代最负盛名的作家和另一位罗兰•巴特这位拿评论和写作寻求快感的文学理论家。还有,就是那位常常思考的使上帝发笑的捷克-法国小说家米兰•昆德拉。在书中,作者既以性感的文字讲述了这些作家们的全部家私,又精辟独到的分析了他们各自的代表性文本。诚如书的简介所说:“这一批出生于二十世纪的作家,突破性地继承了法国小说传统,也用自己的方式完美地诠释着福楼拜、普鲁斯特和纪德所奠定的现代法国小说传统。他们开启了法国文学史乃至思想史的一个重要时代,所谓萨特的时代。正是在这个时代,文字显示出它最后炫目的力量,它在延续一种以性感对抗死感的法兰西文学神话。”他们,的确建立了属于现代的文字传奇。

  或许更多的是我对法国文学的钟爱和偏喜。但在这样的文字传奇背后,我还是不得不客观实在的说,这是我看到的当今中国最好的文学批评著作之一。读完书你既能享受到作者的文字给人们带来的美感,又能看到作者条分缕析,鞭辟入里的理论阐释;既触摸到了作者的直观心理感觉,又陷入了那诗化般的语言构造起来的迷梦花园。正如作者在讲述杜拉斯的经典之作《情人》时所说:“《情人》于是在误会中走向了成功——像很多一不小心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一样。”作者在理论著作的写作方式上,我认为也是“一不小心”在走向成功。这样的写作方式难道不值得被许多当前把事儿不当回事儿的大学伪教授们学习和借鉴吗?

  《文字·传奇》读后感(四):你怎么还活着——《文字·传奇》读后感

  “我真怀疑,为什么作者没有写到一半就自杀”——这是时代周刊对《呼啸山庄》的评论。

  我不是要将英国文学拿来与法国想比较,我只是想说同样的话——萨特,为什么你没有在写《恶心》的时候先把自己恶心死。

  20世纪的法国文学,或许是任何做文学阅读的人都无法轻易跨越的重大的存在。假如你哪天无聊,于是在标着“文学”的书架浏览,我担保你会在“法国文学”那栏停下来,不单是因为那栏的书多,更是因为法国文学本身不可忽视的气质。

  虽然我一向认为原作才能保存作者的精髓,但即使是翻译,中国的象形中却一样能喷薄出“法国式的凝重”——现实的凝重,生命的凝重,仿佛黑洞般吞噬了你的灵魂的凝重……

  我无法将完整的自我交给这样的凝重,因为我知道,但凡我多认真一步,这些文字将彻底撕碎我,于是在合上书本后的许多日子里,我将不得不重新拼凑我的人格,获知自己存在的空间。“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或许是最谨慎的阅读法,但倘若如此,你便不可能得到阅读的真意,不可能触及到文字背后的纯粹灵魂,也不可能从这份挣扎中获得一个新的重生。文字,可以是鸦片,可以安魂曲,也可以是个人的宗教。

  所有的表达,包括文字,绘画,造型,音乐,舞蹈,所有这一切的表现形式无过都是每个人精神影射的碎片,我们从这徜徉在历史中的碎片中寻找自我,挖掘自我,表达自我,毁灭自我……当那与自我共鸣的碎片闪出光芒,我们呼告着,雀跃着,血液立即沸腾起来将我们灼烧,我们变成扑火的飞蛾,急不可耐的迎上那死亡的狂欢。

  ……当清晨的雾霭逐渐散去,当阳光伴着清露将我们唤醒,从迷茫中走来的孩子们,心中怀着无限的空旷,“我……究竟为什么存在……”。

  这就是20世纪的法国文学,强烈的有如红色的纱裙在正午的太阳下旋转,但是当音乐停止,它又如堕入深渊的铃兰,带着露珠垂头静默。或许你可以错过它,但是你没有不办法漠视它。

  《文字·传奇》读后感(五):美丽的偶遇~评<文字.传奇>

  这是被很多人期待的书,从原稿被送进印刷厂的那一刻开始就是。当然,我也无法确定,究竟有多少人将口头的期待化为手中白纸黑字的现实。

  订购时才发现,原来小袁有那么多的粉丝。有一条评论吸引了我的注意:“我期待它成为一本完美的书。”带有一点豪言壮志的感觉,告诉小袁的时候,她居然说“我最怕这种人了”,然后笑了起来,些许的羞涩和兴奋。

  其实很久没静下心来看书了,虽然我一直怀念着那种感觉——灯下,书,音乐,我(如果下点小雨,就更加小资了——打住吧!我是反小资反文学女青年的,虽然很多人已经给我下过定义了……T_T)。文字带给我无法抚慰的孤独感,同时也慰藉着我。即使现在已经摈弃了做书摘的习惯,搬出宿舍后也不再有和室友做“形而上卧谈”的机会,但迷恋文字仍然是不曾改变的东西。

  小袁的这本书完不完美,我说不出来。正如好的文字如同美丽的爱情偶遇一样,书和读者的契合也是看缘分的。但我可以告诉你,这本书很好。感性的文字对于这个年纪的我来说,已然失去了效应。理性的文字又过分尖锐,每每让人失去阅读的勇气和耐性。虽然还没有完全读完,但扑面而来的绝望气息让我着迷。

  这属于什么体裁呢?没有文论的生硬,甚至游离出了文学批评范围(因为她对这九个作家都带着“绝对的爱”),时而搀杂她自己的生活。作为读者,作为她的学生,作为了解她的人,我喜欢这种感觉,因为阅读这些文字时,脑海里浮现着她的面孔。

  我读过《黄昏雨》,和无数人一样,被她19岁的绝望深深雷倒。什么是“我们相信爱情,爱情毁灭我们”?再后来,我们追问她。她说“我拒绝谈这篇小说”。否定过去,是因为不喜欢当初的幼稚,还是因为……

  但我可以肯定,19岁的绝望,只会和爱情有关。这种绝望,牵一发而制全身,可以颠覆原以为牢固的一切。我甚至还可以肯定,她爱上过一个怎样的人,遭遇了怎样的结局,然后经历了怎样的改变。唯一的理由就是,我走过相似的路……虽然我永远成为不了她那样的人。

  小袁给出了她曾经的爱情定义,现在仍然适用于初恋:少女的无知和罪恶的欲望。这几个字可能会让今天的我失眠……如果你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也一样会失眠。

  绝望终会变淡,虽然不会终止,但也不至于延续一生一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