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南京人》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南京人》读后感100字

2020-10-14 16:3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南京人》读后感100字

  《南京人》是一本由叶兆言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南京七九八文化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20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南京人》精选点评:

  ●追根溯源南京人脾性的缘来。倒是处处应证了我还住在南京时的种种体会。

  ●爱着一个南京人

  ●去年最后一天看的。想家啊

  ●资料多了,说话少了

  ●南京叙事

  ●挺好的呀。

  ●Nankingnese。

  ●看人又一次提起这个城市的时候忽然想起这本书,想起儒林外史里提起南京的段落,然后应景的听着李志。恩,这书让我知道我们家旁边的那栋小黄楼是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的地方,知道现在四海那带是当年的警署,而我钟爱的颐和路上有那么多故事。这从来都是我唯一的城市。懒散到甚至不思进取,却时常独到创新,不肯努力不肯付出,这实在是我继承的东西。然而也没有不好。我爱南京我爱南京。

  ●看完之后,对南京的印象带了一种悲凉的情绪,真的要带着这种怀旧的情绪去南京吗?

  ●有些贴切

  《南京人》读后感(一):书读的很轻快

  后悔是在去了南京之后读的书,

  如果去之前读的话,一路上也会更轻松,会有仿古的味道

  挺好玩的。

  读得很轻快。

  准备再次去南京,物件便宜,历史渊源深厚,好吃的还很多。。

  去之前,感觉自己所在的小城梧桐树很美,回来之后发现小城里的梧桐树原来那么小。

  而且我去的时候还是春天,梧桐树光秃秃的,南京的天却是蓝的。

  秋天去美龄宫,一定更美。。。

  《南京人》读后感(二):还行

  看最后《南京男人》《南京女人》这两篇的面子上才加了一颗星~

  前面的文章不是很有看头。

  我觉得南京最活灵活现的是南京人,讲那么多历史和典故不如讲南京人好。

  我就喜欢南京男人。很自然,多大能耐挑多大的担子~我们不要逞强装面子,那多伤身啊。

  《南京人》读后感(三):值得怀旧,但略显粗糙

  这是再版书,所以很多书中内容看来有点儿过时,不过这倒正应了叶兆言12年前所说,南京就是个适合怀旧的地方:适合怀旧人、事、景。

  但是书里的某些口语化的表述有很重的南京人口语的习惯,在大街上听,很平常,但黑纸白字写进书里,总觉得有点儿不舒服,这或许也是叶兆言总结的关于南京方言的特点和南京人对自己母语的态度在我身上的体现吧。

  对于南京历史的概述,倒是此书的一大亮点,很好地给了我这个出生在南京的南京人补了一点儿课。

  《南京人》读后感(四):叶老的南京

  叶老关于南京的一篇篇描述,就像那碟碟配粥小菜,酸甜辣咸各样都有,本应该是熟悉的城市,却借由这碟碟菜又再一次认识这座城市。

  我觉得今天就别再执着什么虎踞龙盘,帝王之气了,还有那神马六朝古都,在这个神马都是浮云的年代。你还能从这个中庸而平淡的城市中看出什么古韵遗风,南京如同那捞不着月亮的猴子,不停的在蹦跶着想抓住国际大都市的帽子,何苦。它就是一群挤着抢着往高处走的人们旅途风景,这里留不住人才,留下来的人才们真的都是大萝卜。

  不爱这里的人恨透了它不着调的国际化,这不通畅的大马路,连玩儿都找不着地儿,而爱这里的人眷恋死了它不紧不慢的调调,它温温吞吞的步伐,它昏昏黄黄的民国气息。南京人都恨铁不成钢的看待这座城市,却又妥协的留在这里。

  这里是省会,这里是晋升的好地方,这里有那些来了又升了的领导们,这里还有求学求工作求一席之地生于斯长于斯的许许多多的人们这里不像上海或北京,也不像周边的小鸟依人的水乡,它就是这么大喇喇的坐落在长江边。这里不过就是每一个或无奈或热爱而选择留在这里甚至长眠于此的人们的最后的栖息地。

  《南京人》读后感(五):旧的风物,可爱的历史。

  在外地求学,心中难免泛起几幕思乡情。这种思乡说不清,道不明,像几句在心房的一隅,近乎暧昧地存在。

  南京,我虽生于斯,长于斯,但对这城市知之甚少,无疑是抱憾的。小时候,很羡慕那些过年可以回老家的同学。总觉得这样的年里因为有了距离中的期待与找寻才显得有意义。而今,在北方念书,方才体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内在精神。寻根的情节,或早或晚,没人可幸免。

  回到书的本事,除却有史可稽,有据可循的史实外,我纯然以偷着乐的心态读完此书。乐得温馨、自在。

  回首溯源,我出生的年代与此书付梓的年代大体相当。故书中所写的大多是我不曾经历的,而是父辈所熟悉的风景。而如今我再品这些文字,除却残存于记忆中的玄武湖畔的观光列车,家门口前那条不断被拓宽的马路,大抵都忘却了。那作者所书的便是已逝去的风景,或者还有人情。

  所谓历史,便是对过去的讲述,而生活的芜杂,必定不是只用文字就能言诠。叶老的南京观(我们姑且这么说)只能是他的南京观。以他经历为蓝本而提炼之于他的南京人的特点。我姑且不论叶老对南京人性情的评论是否中肯,因为如今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多元化人群早已不能一言以蔽之了。但此书对南京人定义方面的公允在于以横向、纵向的比较为基础,便平添几分真实与客观。

  回到主题上,此书不妨可看作是一个观照南京风土人情的视镜,以记录南京的前世今生。而这种努力必然会被大众所铭记,所珍惜。它让我们思考我们生存的家园,因为了解世界必然要从了解周围开始。其次,加深了一种自我归属感,无疑是好事一小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