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历史:长城经典读后感有感
《换个角度看历史:长城》是一本由[德] 科妮莉亚•赫尔曼斯(Cornelia Hermanns)著作,后浪丨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2.00元,页数: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换个角度看历史:长城》读后感(一):长城——中华民族的灵魂象征
提起长城,几乎所有人都不会陌生,它是“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的豪迈,也是“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的孤寂,更是“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悲凉。
它还是享誉世界的“第八大奇迹”,每一个到北京旅游的人都会想要去八达岭看一看,走过那历经风雨的石砖,再去摸一摸仍旧坚挺耸立的烽火台,仿佛这样就可以穿越时空,触摸到几百年的沧桑历史。
长城是为了抵御外敌而存在的,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如此,这片土地上的农耕文明几千年来几乎都没有变过,人们的内心总是渴求着安定,能和家人一起拥有一片落脚的地方便心满意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或发现总是由少数人带来的,这是我们的优点也是缺点。
从前的我总是会将长城单纯地看成一个景点,一个与黄山迎客松或者长白山天池无甚区别的景点,在没有亲身登上长城之前,照片或者视频即使能够给我一种雄伟壮观之感,也不会引起心中太多的波澜,毕竟壮美的景色的实在太多了。
而在我终于挣扎着走过那段艰辛的路途,喘着气站在八达岭最高的烽火台前时,我才深刻地意识到长城到底有多么伟大,想要走上一段就已经如此困难,当时的人们修建它是需要耗费多少的心血与汗水啊!
有些时候,不论是出于什么原因,我们总会希望身边的名胜古迹多一些,而自然形成的名胜先不说,古迹想要保存下来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木质结构会面对腐朽和易燃等各种问题,没有遮挡的石质结构也会被风沙或者流水侵蚀,这样一来,曾经瑰丽无比的建筑与雕塑更是十不存一。
而今天我们得以亲眼所见的每一处名胜古迹,都是一种幸运的体现。秦代的长城早已化为尘土,汉代的长城也只剩下一些星罗棋布的遗迹,只有明代的长城保存最为完好,但仍有几段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我们只是听说过它,但却并不了解它。
这本书以外国人的视角展开,大致地介绍了一下各个年代间与长城有关的人和事,虽说只是一本入门类的书籍,但闲暇之时翻翻也可聊以消遣。
《换个角度看历史:长城》读后感(二):从不同角度 看到更有深度的历史
长城,作为中国在世界的标签,雄踞中国辽阔大地两千多年,历经无数风雨洗礼,见证万千世事沧桑,长城依旧神圣威严,静静地守护着中国大地。你一定听闻过长城的故事,如秦始皇建造长城时地悲惨情景,如长城脚下帝王间地勾心斗角,如城墙上将士们的奋勇御敌,勇猛的游牧民族,哀伤的民间传说,神秘的丝绸之路等等。当我们探寻中华民族发展历程时,不妨换个角度看历史,从长城的角度出发,以长城的眼光看一看历史。 《换个角度看历史》系列图书,正是从一种与众不同的角度出发,帮助读者看到从未听闻的一面。在这个系列图书中,长城无疑是最为重要且吸引人的一本。该书首先介绍了长城的基本情况,将长城宏伟雄壮的画面铺开到读者眼前。紧接着就是讲述长城的起源,众所周知,长城最终建造是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书中就由此引出了秦始皇关于寻求长生不老,最终修建秦始皇陵等一系列故事。接着就向读者讲述了北方游牧民族他们的生活习性,各民族间的纷争,到了汉代,长城又被注入新的血液,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汉武帝在秦始皇修筑的长城的基础之上又在北方不远处又修筑了一条长城,于此同时,在长城的保护之下,丝绸之路得以免受各类突袭的侵扰。后来明代,蒙古人又回来了,于是,明长城站上了历史舞台。到了近代,长城受到日本等国的侵略者严重破坏,但最终它也见证了中华民族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长城是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一直坚定不移得伴随着中国得起起伏伏。 在《换个角度看历史——长城》一书中,不仅涵盖了有关长城和中国历史得丰富知识,还在每个故事及知识点讲解时配有相应的图片,使得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可以结合图片,更加身临其境般的投入到历史中去。图片也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图片能够使读书增加很多趣味性。
铭记历史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品质。正如歌中唱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胸中重千斤。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不可或缺的,爱国情怀在当今世界也越来越重要,了解掌握民族的历史则是培养爱国情怀最重要最关键的方式。让我们共同拿起书本,从不同角度来看历史,看到更有深度的历史。
《换个角度看历史:长城》读后感(三):长城的故事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而且不光是中国人,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也纷纷前往长城,践行着这句话。正所谓到中国旅游必到北京,到北京必到长城。长城也是早在1987年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究竟有何魅力?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换个角度看历史——长城》这本书。这本书不仅仅是换了个角度,这次换成外国人来讲她眼中的长城。她就是本书作者德国历史学博士科妮莉亚·赫尔曼斯。她对中国以及中国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
——长城的修建
根据本书介绍,最早的长城修建于战国时期(很多资料表明从西周时候就有了长城,“烽火戏诸侯”的历史事件就是在长城上发生的),起因是各诸侯为了防止匈奴及其他诸侯的进攻。后来一次大规模的修建是在秦始皇统治时期。这个时期的长城修建让老百姓叫苦不迭,并出现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惨剧。到了汉朝,中原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战火愈演愈烈,在经过了和亲、赏赐以及最后的决裂和战争之后,汉朝不得不修筑长城加强防御。另一次修建是在明朝,这次修建质量非常高,我们现在游玩的长城就是明朝修建的。但是这次的长城并没有阻拦住清军入关。
——长城的作用
长城最大的作用就是作为农耕文明防御游牧民族的工事。从古至今,长城在抵御外来侵略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本书中也提到一个人物:俺答汗。他是成吉思汗十七世嫡孙,是明朝时期蒙古土默特部的首领。他通过和平和战争的双重手段实现了明蒙和平相处,互通贸易,走向合作。此外这位有勇有谋的首领还重建了蒙藏关系,为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本书中没有展开对这一人物的讲解,实为可惜。中国的文明里不仅有抵抗,也有融合。
长城确实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看一看的文物古迹。它的每块砖石都渗透了建造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血和泪,记录了历朝历代抵御外来侵略的惨烈战争。每一个小孩子也应当了解这一伟大遗产的来龙去脉。中国人有抵御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力量,但是也欢迎带着善意的各国朋友来到中国!
《换个角度看历史:长城》读后感(四):一本带娃看懂长城2000多年的历史变迁
从小长城在我的心里的印象就是很雄伟,蜿蜒于山川之间一眼望不到头, 那时候还是通过黑白的电视机看到的纪录片里,长城是古代抵御外敌入侵的屏障。是现代很多游客必去的旅游景点。 但是说起对长城的了解,似乎我们了解的并不是那么多。 从两千多年前建成之初,长城经历了多次的修复和重建,我们现在见到的长城是什么时期建好的呢?
1、 一本书带你了解长城的过去和现在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万里长城,当时的长城大概有4000到5000千米长,这便是最初的万里长城了,由于时间距离比较久远,太精确的数据已经无从考证了。
由于当时的机械设备相当的落后,基本上长城都是靠人力来修建的,我们所熟悉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讲述的就是当年那段修建长城的时期,人民辛苦劳作,很多人因此而失去了生命的现实。
随着历史的变迁在汉朝和明朝也都分别修建了长城。
汉武帝下令在秦始皇时期修建的长城以北修筑新的长城,这样就有了两条平行的长城保卫国家的安全y长城和内长城之间是有30到70千米的距离,汉朝的长城总长度超过了一万千米,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长城,他保护了丝绸之路的安全,长城可以保护沙漠中行进的商队,使他们避免遭到突袭。
到了明朝,明朝的皇帝下令重建和加固长城,在其他的朝代任何时候都没有如此重视过修建长城,而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比较有名的八达岭长城,就是当时所修建的明长城的其中一段。
这些由砖块砌成的长城截面是梯形的,比如八达岭长城的城墙底部宽度有7到8米,上面的宽度是六米,高是9到6米,今天让我们惊叹不已的万里长城,大部分就都修建于明朝时期。
2、 长城给古代人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汉朝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在他经过了十几年的西域的旅途之后,回到了汉朝,他向朝廷汇报了西域人民想要和汉朝通商的愿望,还描述了一种极其健壮,非比寻常的马。汉武帝对汗血宝马和贸易都非常的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汉朝开始了和西域的通商。这就是后来被我们称作丝绸之路的地方。而长城也因此又有了一个新的功能,王成保护了小商贩和商人,使他们可以安全地将大宗的货物送到西域去。
在现代长城,每年都有大量的旅客来访,2015年开始,长城开始举办长城马拉松,跑到全程都射在长城上,这也被视为世界上强度最大的马拉松,因为参与者必须要克服极端的爬升,并且要攀登无数的台阶。
在1987年,长城也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其中,北京北部的八达岭到居庸关之间的这段举世闻名的砖长城,是每个游客都不会错过的精华景点。
3、 现在的长城是什么时间修建的呢?
2009年,中国官方为了制图和保护文物,对明朝成进行了重新的测量,明长城长度8851.8千米,其中有6259.6千米是人工建造的,其余的部分是由河流山川形成的天然屏障。
长城在修建的时候,人们采用的是就地取材的方式,他们取石头为原料,将岩石开凿出来,然后把这些岩石,逐层的叠砌起来,这些石头的长城至今还有几米高,在平原和黄河流域,人们采用的是粘土,作为原料,将粘土填进两块木的模具之间,用力压实这些土长城,如今就只剩下低矮的土墙了。当然,人们在修建新长城的时候,也会混合使用旧长城的部分。
《换个角度看历史》长城的这一本采用的是水墨的插画画法,以历史为主线给读者阐述了长城的历史。每天给孩子读上一小段作为睡前故事,孩子也很喜欢听有关历史的故事。作为一本图文结合的书籍,《换个角度看历史》很适合小朋友们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