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锦衣卫》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锦衣卫》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0-10-15 20:5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锦衣卫》经典读后感有感

  《锦衣卫》是一本由易强著作,后浪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4元,页数:4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锦衣卫》读后感(一):皇帝专制的工具:锦衣卫

  1. 整体观感:不管是组织还是个人,一定要警惕矫枉过正,当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出现的解决方案,很有可能会成为另一个问题。

  2. 本书视角新颖,把锦衣卫类比为皇帝的专有资产,从成本收益的角度阐述锦衣卫对明朝的影响。有趣!

  3. 锦衣卫的前身是朱元璋成为吴王时的产物,由于身份转换,需要区分出君君臣臣的身份,并且强化合法性,需要使用礼仪,成立了拱卫司和依鸾司,一个负责各种祭司活动,一个负责保卫安全。

  4. 随着明朝的建立,两个机构由于工作内容交错,合并为锦衣卫,在处理胡惟庸案时,朱元璋绕过三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使用锦衣卫除掉功臣系统,稳固皇权。

  锦衣卫从此完成职能转型,成为皇帝心腹,负责监察百官。

  5. 朱棣在位,由于担心锦衣卫权利过大,无人节制,便设立东厂,后续第八任皇帝明宪宗又设立西厂来监察东厂,第十位皇帝明武宗又设立内行厂监察东西厂百官和百姓。

  6. 在帝国早期,锦衣卫为了帝国稳定,消除影响皇权的不利因素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后续帝国环境稳定,厂卫制度逐渐成为皇帝满足私欲的工具,并扰乱了正常的官僚体系,并且给帝国财政造成重大负担。

  并最终成为明帝国覆灭的原因之一?

  《锦衣卫》读后感(二):锦衣卫

  我为什么为会买这本《锦衣卫》,是什么吸引了我?

  锦衣卫是影视作品的热门素材,电影《锦衣卫》豆瓣评分5.9分,比较低。另一部关于锦衣卫的电影《绣春刀》评价较高,豆瓣评分7.6,算是比较不错的分数。在我看来,甄子丹与赵薇主演的电影《锦衣卫》还算好看,情节打斗能也吸引人,是一部比较典型的武侠片。两部电影中锦衣卫都是正面的主角,但与前者相比,《绣春刀》中的锦衣卫们地位低下,为了升职、为了挣钱,活得比较卑微。正是这种无奈的卑微,拉近了锦衣卫与当今观众的距离,让我们感觉到原来锦衣卫也是要生活的。

  锦衣卫当然是要生活的,在明朝,就算是一个二三品大官,也要算计着材米油盐数着钱过日子。明代普通官员的俸禄并不算高,家中人员众多,而他们往往是家中惟一的经济来源。如果不是贪污腐败,日子恐怕不会过得轻松。

  我想看的,原来是锦衣卫们在那时到底是怎么生活的。

  易强的《锦衣卫》豆瓣评分7.4分,也不算高。书按皇帝分章,从洪武到万历,十二个皇帝十二章。中国的朝代还是很有规律的,总是前面的皇帝比较努力,后面的皇帝比较无能贪图享乐。皇帝享乐没什么问题,致命的是信错人,导致权力内斗。

  书的前半部分写得很精彩,介绍了锦衣卫的起源,日常穿着,收入水平,每天要做的工作。起初,锦衣卫象开国皇帝一样,工作也是比较敬业。但到了书的后半部分,明朝的后半期,锦衣卫们就完全被宦官控制,成了他们滥用权力的工具。后面部分特别没意思,反正我看的时候有这种感觉。就象是单曲循环,故事发展的套路是一模一样的,获得皇帝信任上台,飞扬跋扈,被新皇帝赶下台。没有一个你喜欢的人。

  锦衣卫是与皇帝最亲近的人,历史证明,与权力中心挨得近是很危险的。影视剧中权力斗争精彩刺激,但对我来说,一个真实的、努力挣扎奋斗的明朝小官员,可能更能体验那段历史。

  《锦衣卫》读后感(三):锦衣红

  从太祖朱元璋的乱世定心开始,到思宗朱由检自缢,明朝灭亡结束,这浩浩荡荡的两百年,不仅仅是皇帝史记最真实的撰写,也是锦衣卫这个机构的浮沉史。

  通读全书,有下面几个感慨:

  1.无法将锦衣卫单独从明朝机构中割裂开来去看其发展脉络,很明显的可以了解到中后期的锦衣卫与东西厂、甚至内厂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时它力压东厂,成为权力的实际操控者,有时它又不得不委身与东西厂,成为他们的附庸,有时机构之间又是彼此制衡、共同协作的相对平衡的关系。而造成这些情况的发生根源,往往与皇帝的能力、心中天平倾向以及机构当权者有关。

  2.皇帝能力大小,是否昏庸,的确事关锦衣卫、东西厂能否良性竞争,和平发展;不求有太祖建明朝的魄力和胆识,至少能够拥有孝宗在位期间过于平淡的局面就已经很好了,但是无论神宗朱翊钧的挥霍奢靡还是熹宗朱由校的昏庸无道,抑或是武宗朱厚照的耽于逸乐,好像看下来朱氏皇帝的确一位不如一位,以至于在全书后半段看到各位宦官轮番上台专权,而皇帝一再包庇,实在是又气又恨。

  3.书中人物众多,官职众多,有时候难免记不住前一秒主人公的官位是什么。而朝代中也依旧是新人旧人不断更替,官职上上下下,让人有眼花缭乱之感。一旦被捕之后,通过审讯坐实罪名,发配边疆亦或是革职去籍、谪戊边卫更是家常便饭。

  4.难免思考想要通过增设机构,达到彼此之间互相制衡的初衷真的可以很好的实现吗?而书中围绕锦衣卫在我们面前展现出明朝政治局面,更让我看到了封建制度下,世袭制度下种种弊端,而一朝中能够拥有贤者辅国甚至是那些只做好本职工作的官员是多么难能可贵,因为权势滔天的掌权者带来的民不聊生、官员之间相互弹劾、贿赂等种种现象,即使到最后被平息纠正,带来的损失依旧是长久且巨大的,何况两百年来出现诸如魏忠贤、刘瑾、王振等等奸臣宦官更是数不胜数,明朝灭亡确实是一步步“自己走出来的”。

  5.书中以锦衣卫发展作为经线,以明朝皇帝更替为纬线,让我在阅读众多出场人物中能够始终握有这两条主线,因此可以很清晰的回忆出之前所看的内容。

  6.一些站在作者自身所给出的点评往往让我会心一笑,穿插的轶事趣闻又不至于让这本历史文化科普文显得过于严肃无趣。不仅有语言上的幽默,而且该严谨的地方也绝不含糊,书里面所援引的事件、评价皆出于正统记载,每一页下方都有明确标注,例如《明书》、《明武宗实录》、《明通鉴》等等史书出处,做到了作者所思考过的历史如何书写?一是保持客观、而是“有我”。我也确实被书中一些朝臣的大义所切实感动到,看出他在做出决定的当下所面临两难困境,像《国榷》评价辅景帝登基的贤臣于谦时说过:“听英宗复辟,景庙自全,功则归人,祸则归己。公(于谦)盖可以无死,而顾以一死保全社稷者也。”

  锦衣卫的历史是明朝的历史,它带来的启示也是无穷无尽的,乱世之下,它像一面红色的锦衣升起飘远,化成时间长河里面一滴鲜明狰狞的锦衣红。

  《锦衣卫》读后感(四):小说里的陆绎真得完美,历史上却是面目模糊的

  看了《锦衣之下》念念不忘,正好发现这本专门写锦衣卫的书就试着看看,说实话对看惯小说的我有点枯燥,但还是不是很仔细地全部读完了。

  作者根据历史脉络、明朝帝王更替比较全方面介绍了“锦衣卫”这个角色的变化和发展,不止有科普,也根据史书列举或讲述了很多人物故事。

  最开心的是看到了对陆炳陆绎的描写,圆了看这本书的初衷。陆炳大概是明朝最强锦衣卫了,书中着墨较多,也写了他和阁老、夏言的纠葛。可惜过世后被帝王秋后算账,法司做出了“开棺戮尸,削夺官爵,籍没其产,追赃还官”的判决。原本有官职在身的陆绎、陆绪等人被革职,发原籍为民,仆人陆佐等则被发配边卫,永远充军。

  就这样不断追赃、抄没家产,到了万历三年1575年陆家已经家贫如洗,后人包括陆绎在内都过得不好。之后陆绎上书求情,张居正也帮着说了公道话,皇帝老子终于还他们一个清净,带着平民身份自己过日子去了。

  历史和小说总是差别巨大的,但是非曲直又岂是史书可以说尽道明的呢。我们只能以管窥豹,遨游在想象中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