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2卷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2卷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3-21 15:38: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2卷经典读后感10篇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2卷》是一本由李晓鹏著作,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80元,页数:45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2卷》读后感(一):很有颠覆性

  除此之外,此书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对儒家道统和政治思想的重新解读。其观点是,宋朝的程朱理学将儒家思想变成了为文官士大夫、地方士族这些权贵阶层服务,挑战、否定和约束皇权和皇帝的法统,以及奴役人民的政治工具。到了明朝,东林党更是成为了因此政治纲领而聚合起来的一个特殊利益的政治团体,从始至终完全为小群体的利益服务,不惜残害人民、出卖国家民族。而陆王心学虽然对理学是一个解毒药,但因为其对权贵势力的威胁而始终无法得到同样程度的传播。反倒是有些皇帝、尤其是象朱元璋这样出身底层并通过人民战争上位的皇帝,其实是站在人民一边的。由此视角一看,明朝的那此大忠大奸的人,从严嵩、魏忠贤到袁崇焕,以及好几个被认为是昏庸无道的皇帝,都要反过来看才对。

  书中的很多细节这里不必一一讨论了,但总的观点我十分赞同。任何时候都要认清人民是谁,而谁又是人民的敌人;然后才能从人民的立场来判断什么是历史的进步、什么是社会的正义。立场错了,一切都是歪的。所以,所有那些吹捧民国的,都是站在反人民的立场上的。人民大众是不可能怀念民国时期的。

  李晓鹏的文笔也很不错,直白坦诚,没有花里忽哨的花架子,接地气、贴近人民。所以主席说一定要反对党八股,反动的文风跟反动的思想总是长在一起的。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2卷》读后感(二):走自己的路,用分析的史观。

  毛主席当年觉得吴晗不足,要是看见这书,或许会很高兴。对于这种总结,在当时官僚制度建设上会有比较大的参考意义。王亚南的官僚制度研究多从经济上看。而我们传统对于历史的使用不是一种技术性的使用而是道德化的使用,就比较虚,容易被扭曲和利用。这个传统渗透在中国文人的血脉里,洗自己的脑也洗别人的脑,包括洗皇帝的脑。使中国的许多维持帝国运行和发展的技术性措施与人才得不到良好的运用。有投入,有部门,有人才,有制度,就是没效果。这是古今通病。官僚制度,官僚制度的文化武器,这个没人研究过。这本书是个好开头。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2卷》读后感(三):4星。用经济学角度和思路颠覆明史:明亡于东林党,魏忠贤是改革家。

  总体来说有理有据,结论虽然颠覆,证据和推理还是比较可信的。缺陷是作者不是历史学专业人员,历史学功力可能会有欠缺。我的评价是4星。

  以下是书中一些重要的观点的摘抄:

  1:回顾努尔哈赤发家的这段过程,有两个非常关键的时间点。一个是万历十九年,他刚刚统一建州女真之后,李成梁被罢免了总兵之职。这为他北上统一海西女真提供了十年的机遇期。第二个就是万历三十六年,舒尔哈齐独立之后,李成梁第二次被罢免。这为他解决内部分裂问题创造了条件。P6

  2:需要注意,汉朝只是开始采用儒家思想来治国,并不存在所谓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帝只是对董仲舒的文章表示欣赏,既没有说过要按照这个来治国,也从来没有重用过董仲舒。P12

  3:到了号称"以宽仁而治"的宋朝,一方面对士大夫废除死刑和杖刑,一方面对老百姓全面恢复了肉刑和酷刑。在脸上刺字的刑罚就是宋朝特有的。对于被认定为"强盗"的罪犯,则频繁使用酷刑。P28

  4:明朝是一个名义上重农抑商,实际上重商抑农的王朝。这个"重"和"抑"不是体现在政治待遇上、政治口号上,而是体现在税收上。国家税收九成来自于农业,商业税税率极低。你说是重谁抑谁?P40

  5:所以,朱元璋没有禁书,相反,是士大夫们禁了朱元璋的书。《孟子》在明朝从来不是禁书,《孟子节文》才是禁书,而且禁得相当彻底,从历史中消失了四百多年,儒家学者自己要想研究都找不到了。对于皇帝竟然敢不同意儒家圣人的言论行为,理学家们不能容忍。P66

  6:朱厚照是古今罕见的荒唐皇帝,特别是重用太监刘瑾,更是祸国殃民、颠倒乾坤,但明军却在皇帝长期不务正业和刘瑾不断贪污腐败、陷害忠臣的情况下,突然就变勇敢了,敢主动出城和蒙古骑兵野战了,还能打得赢。朱厚照远离贤臣,每天都在宠信奸佞。但这些奸佞却跟朱厚照一起带兵上阵跟蒙古骑兵对砍。P101

  7:战争的胜利给了葡萄牙和日本侵略者以严重的教训:要想做生意中国是欢迎的,要想靠非法的抢劫和入侵发财,一定会得不偿失。所以,明朝时期的西方殖民者,一直很老实。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本来就很老实,他们在美洲、非洲、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毁灭了一个又一个古老的国家,屠杀了数以千万计的人口。P135

  10:但是,王安石的变法失败了,而张居正的变法总的来说取得了成功。这里面最大的差距,就在我们前面说的,张居正变法的真正重点在于考成法和监察机制的改革,这是王安石变法没有的。王安石变法只改革财政税收制度,而没有对官僚体系进行整顿。P154

  11:东林党人就是这么奇葩,天下太平的时候,认为皇帝从容选择太子人选会让国家陷人危险境地,千古伦常就此断绝;在半壁江山沦陷的时刻,则认为在皇位继承人问题上搞点新花样是不错的选择。P169

  13:以李贽为代表的革命性心学思潮,要求打破官僚特权、宗法体制,建立平等公正的商业环境,这就与包括东林党人在内的整个贪腐官僚集团存在不可调和的利害冲突。所以他们当然要迫害李贽,烧毁他的住所、毁禁他的著作,驱逐他、迫害他、诬告他,对他的死亡拍手称快、幸灾乐祸。208

  15:万历皇帝取消了一大批高级官员职位,精简了政府机构,放弃了通过行政系统向老百姓加税的努力,直接派遣太监对矿业收税,在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征收商业税,让帝国的财政来源得以优化,降低了农业税在国家财政收人中的比重。这样,老百姓负担减轻,工商业繁荣也没受影响,对外战争却不断取得重大胜利。这才是真正的"民不加赋而国用足"。P241

  18:毛文龙的这种战术,搞得后金后方一直鸡犬不宁。到了金兵不敢单独行动的地步。努尔哈赤专门为此颁布法令:士兵出城行动,必须一次十个人以上,少于十个人的,每人罚款一钱银子。P301

  20:明朝末年,东林党"众正盈朝"、全面当权的时期加起来不过四年,也就是天启皇帝刚刚上台的两年和崇祯皇帝刚刚登基的两年。在第一个两年里,东林党一上来就把熊廷弼拿下,把辽东经略和巡抚换成自己人,然后接连丢了沈阳、辽阳、广宁,后金从长白山打到了辽西走廊;第二个两年,东林党先干掉魏忠贤,再杀掉毛文龙,引出了李自成,让后金直接打到了北京城下。这灭亡国家的战斗力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P353

  22:清军人塞并不仅仅以抢掠毁坏为主,而且还很明显的在故意策应农民起义军。每当农民起义军面临困境或即将被消灭之时,清军就大规模地人塞,调动明朝兵力,使被围困的农民起义军绝处逢生。P363

  23:在清军已经多次越过长城防线打到北京的情况下,明朝的当政者们竟然还死守着长城防线数百里之外的锦州不放,把重兵囤积到那样一个孤立而又遥远的点上,然后又以倾国之力前去救援,简直愚蠢到了极点。P367

  24:在宁武关周遇吉带着几千人拼死防守,李自成亲自带着几十万人去攻打,阵亡七万人才把宁武打下来。这种战斗力遇到满清铁骑是不堪一击的。P380

  25:所以,那些敢于站出来整肃官僚集团的太监,都是有勇气、有魄力、有牺牲精神的人物。这跟文官集团内部的改革派是一样的。如果张璁、海瑞、张居正是伟大的改革家、政治家,那么王振、刘瑾、魏忠贤当然也是伟大的改革家、政治家。只不过因为他们的身份是太监,所以才会被抹黑得特别厉害,结局也特别悲惨。P439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2卷》读后感(四):【见微知著】明显辩证有力的第二卷

  ——读书到三分之一处,写的书评:

  作者明显反感最近两年被神化的宋朝,而更多的着墨在大多数人都曲解或知之甚少的明朝。不可否认的是,作者对明朝的描述是详实和让人信服的,起码我对明朝的各位君主都有了改观性的认识,这种认识并不是路人转粉性的转变,而是从辩证的角度重新认识了老朱家。

  作者对朝代兴衰的解释十分具有颠覆性,注意到了传统史学家未曾注意到的细节,视角独特,偶记性强,令人信服,虽然在引用方面仍然很粗糙(对了,作者似乎挺方案黄仁宇的,我瞎猜的啊。书中很多观点跟钱穆的观点惊人一致)。

  明朝的皇帝一个个如此有个性恐怕也是有个权力稳固无忧的大前提吧,否则像朱厚照玩的那么high在过去恐怕早就被人架空或者逼着退位了,可在本朝,文官集团还在兢兢业业的干活,虽然干的不怎么样,但至少大家都很敬业,没有功劳有苦劳。

  《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第2卷》读后感(五):看过《毛选》的才能跟得上作者

  作者有weixin公众号的,里面回顾了他自己的思想变化过程,就是一个求真求实的思想变化过程

  不仅现行的钦定四卷《毛选》,还有建国后的毛选,第五卷,第六卷,第七卷

  读完这个的基础上,作者要说的就再明白不过了,当然还会受到更多的启发

  评论作者预设立场的人自己其实都是预设立场,被洗脑的,被历史洗脑,被别有用心的人洗脑,然后自己还不改变的,这样的人是无药可救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