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趋势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小趋势读后感100字

2020-10-18 12:1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小趋势读后感100字

  《小趋势》是一本由[美]马克·佩恩 / E. 金尼·扎莱纳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青豆书坊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80元,页数:4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趋势》精选点评:

  ●特郎普推荐。有种满分卷对答案的感觉,这道题对,这个小趋势也有,这也叫小趋势?也太普遍了吧!(然后看一下最早的出版时间,2007年的,好吧)

  ●极个别内容有点意思,整体罗列堆彻,无趣无聊无意义

  ●在西安的实体网红书店买的,是本老书,只是再版,启发不大

  ●作者呈现的微观社会调研方法,还是值得学习的。但是以此带来的的行文凌乱则降低了阅读体验。

  ●大部分觉得确有其事到感知上已经远不止魔术百分之一的程度,对高龄奶爸和被忽视的爸爸两部分印象深刻,轻松的书,互相矛盾的趋势们。

  ●一般,有点见解

  ●1%的人群将会形成巨大的力量。越来越多的爸爸参与亲子活动。法国人开始多喝矿泉水代替葡萄酒,于是很多酒卖到了我国。大家更多的喝矿泉水饮料代替自来水

  《小趋势》读后感(一):小趋势,大机遇,都是未来赚钱的方向

  “小趋势”是什么?《小趋势》的基础是这样一种理念,即在我们这个社会中正在出现一些最有力的力量,它们是与我们的直观印象相反的一些趋势,这些趋势正在塑造着马上就要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明天。2019年出现一个热词“小趋势”,来源于罗振宇2018跨年的演讲主题《抓住未来小趋势》。罗胖指出比起普通人无法把控的大趋势,真正能给所有人带来机会,从细微处引发大变化的,恰恰是我们身边的各种 “小趋势”。看了这本书,对罗胖的观点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本《小趋势》的书中作者和我们讲述和分享了他所观察到的百分之一人群,涉及到男女关系、工作生活、种族宗教、健康快乐、家庭生活、政治经济、生活方式、休闲娱乐、外观时尚等诸多方面,多达70种。作者阐述观点还十分严谨,运用大量数据,以更加客观和科学的方式进行叙述,每一个观点都非常有趣且具说服力。

  比如“通勤夫妻”,我十分感兴趣。作者提出了“通勤婚姻”的理念,即已经结婚的人由于各种原因与配偶分居(克林顿夫妇的相处方式),而且这种“小趋势”正逐步扩大。他分析了“通勤夫妻”的人群范围,并用辩证方式罗列其产生的意义和影响力,简单明了,最重要的是能从作者的分析中,可以发现许多未来的商业蓝图(有的正在变现中),不禁感叹作者是多么具有前瞻性,原来很多司空见惯的事物竟如此具有革命性。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也是个人表达的时代,正如作者所说:“在今天的大众社会,只要让百分之一的人真心做出与主流人群相反的选择,就足以形成一次能够改变世界的运动。”

  那如何捕捉“小趋势”的信号呢?

  我觉得首先要跳出自己的生活圈,去关注更多在别的地方发生的新鲜事,因为在你我之外,肯定正在发生着一些更有意思、更有价值的事情,而每个你察觉不到的点,可能就是“蝴蝶效应”的那个拍动的翅膀,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其次,锻炼自己的多元思维方式,你所看到/听到的每一套方法论都是有自己的边界和适用范围,不一定百分之百适合你,内化他人择其所长,建立自己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小趋势”没法跟,也不用跟,做好准备,等待它,感知它,捕捉它。

  《小趋势》读后感(二):十年前美国的预言之书,十年后中国的经验之谈

  在点评《小趋势》这本书之前,必须要先说说作者的背景,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家读懂这本书。作者有两位,马克.佩恩,曾担任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战略顾问,以及希拉里竞选总统的首席顾问,同时也是多家世界500强公司和25个国家元首的顾问。另一位E.金尼.扎莱纳则是联邦政府首席法律官员的顾问。顾名思义,作者的工作就是为政府人员、企业家、学者等人士提供分析意见,帮助他们规避风险、作出正确的判断的,说的直白点就是扮演军师、参谋的角色。

  知道了作者的背景就不难推测《小趋势》是如何横空出世的了。《小趋势》成书于2007年,也就是12年前。小趋势这一概念是由马克.佩恩提出的,在此之前的1982年,另一位学者约翰.奈斯比特提出了“大趋势”这一概念,马克.佩恩在观察了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后,提出了与之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仅靠“大趋势”不可能更多地了解世界,必须要着眼于细节处,发现“小趋势”,并在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细分15个板块罗列了75个“小趋势”,涵盖度非常高,基本上涉及到与美国人乃至于全世界的方方面面。这种由专业人士进行的预测对于当时的美国人,尤其是企业和政府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他们能够注意到一些原本他们注意不到的点,从而更加准确地作出应对,使他们在商场、政界和民生领域无往不利。站在2007年这个时间节点,《小趋势》无疑是一本对美国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预言之书。而现在我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已经是12年后的今天,一些“小趋势”的发展或许已经尘埃落定,一些则继续保持着强大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现在读这本书要站在历史的角度。简单地说,我们是站在2019年这个时间节点来看12年前美国学者提出的“预言”在这12年间是如何演变、实现或者落空的,然后在结合中国的国情,举一反三。

  而实际上,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不一样,受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地理位置、人口结构等因素影响,我国的小趋势比美国更多、更复杂。我们熟知的“网红”、“啃老族”、“单身狗”、“加班狗”、“广场舞大妈”等等这些群体,都是能够反映出我们国情的“小趋势”。而且这些“小趋势”的成因比美国的更为复杂,影响更大。比如“网红”的产生,除了一定的自发性以外,还受一系列的网络媒介环境影响,以及和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下的结果。由此产生的“网红”经济,政府业可以加以引导,使之为经济发展提供良性动力。这些“小趋势”都有着复杂的成因与人员结构,这种复杂性与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举世瞩目。老百姓在住房、环保、金融、交通等领域的需求、诉求、期望也日趋多元化,正是这些相似相仿的境遇与诉求,使得利益诉求群体的产生,如果处理不当,这将一定程度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这就考验政府如何科学、合理地引导这些“小趋势”,及时地化解矛盾,回应诉求,维护好社会大局的稳定。而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事实也证明了,政府能够关注到这些“小趋势”并从讲大局的角度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干预,从而使好的趋势发展更为迅猛,使不良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十多年后,中国人用事实印证了十多年前美国人的“预言”。

  《小趋势》读后感(三):以小见大——从小趋势里面发现商机

  陈安之认为成功的创业者要具备三大眼光:大的趋势、大的市场、少的竞争对手。而李嘉诚却说:“任何一种行业,如有一窝蜂的趋势,过度发展,就会造成摧残。”由此看来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观念在不断地变换,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认真观察,掌握事情发展的规律,和符合当前的国情。 在以前我们讲究的是大的趋势,认为人们应该跟随主流走,毕竟顺应时代的潮流才能好好的生活。别具一格总是显得格格不入。但在现在作者观点里:“那是早前网络不发达,交通不方便时期,人们很难找到和自己性格相近,有共同爱好的人。现如今网络四通八达,你随便一条信息就能够引发很多和你有同一样思想人,就能聚集让人无法忽视的力量。” 而且日子也今时不同往日。以前老的思想的局限性,会局限你看待新事物的眼光。甚至让你更本想不到这件事情。虽然我们常开玩笑:“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无疑这个世界能改变的这么快,还是因为人类一个善于思考的种族。他们能够很快掌握这个世界潜在的生存规律。并从中找到对自己有利的事物和思想。 以前我们总是认为:“男主外,女主内。”甚至认为:“君子远庖厨。”但是现在的世界男女平等,女人也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而男人也可以成为“奶爸”,在家里做那相妻教子之人。这是一种社会逐步发展的趋势,虽然还没有演变成为一股大的趋势,但是,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小的改变。人必须接受这种改变,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能还停留在老旧的思想里,认为女人只能在家相夫教子,外面是男人的天下。改变了这种思想之后,你也要改变那老掉牙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然这一条在中国比较广泛。

  美国一直是一个开放的国家,它在性方面也是相当前卫潮流的。它不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男女关系,还会自由组成很多种关系。这一趋势虽然很小,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同性恋法律能够合法。爱情是不分性别和年龄的。我印象中最早知道这个词语是乔布斯宣布他是同性恋的时候。逐渐了解到这个词语,近几年这件事情越来越多人参与和希望他变得合法化,它已经从一个很小的趋势,逐渐在慢慢扩大。这一类的情感的诞生,就会衍生很多问题,例如:“可能需要大量精子和卵子来延续香火,维护人类的繁衍。”还有这些家庭如果选择不要孩子,他们的养老生活,应该如何安排。这些都是巨大的商机。 作者还通过男女早期数据和成年男女数据对比,可以知道早期美国男生每年出生人数比女生多9万左右,而在成年以后女性存活率会比男性高,比例就变成了51:49。还因为非男同性恋比例和非女同性恋比例是47:53。来看出现在成人世界里,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得到爱情。从另一个角度上面讲,女性更容易单身。而单身女性在生活上面就会有很多的不方便。那么她们就会需要住宅维护和修缮,还有家庭保安等等。这样就有专门为单身女人服务的巨大市场。 作者用敏锐的目光捕捉到75个“小趋势”,并按照15个主题对它们进行了分类。从男女之间的关系,到工作生活,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等讲诉了一些小趋势。作者是这样形容小趋势:“认为它们是因共同的需求、习惯和偏好而聚集在一起的小组织,它们是有力量的,而且它们很难被发现。”我们现在的需求就是先找到小趋势,再通过小趋势来让自己成为一个领头人,成为大趋势的先行者,就像是马云的淘宝一样。

  《小趋势》读后感(四):你不可不知的引领社会生活的微妙变化——小趋势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不仅是物质生活,包括思想文化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都在空前增强。

  美国未来学家曾提出一种理念,小趋势就是我们在社会中正在出现一些最有力的力量,他们是我们直观印象相反的趋势,这些趋势正在塑造着马上就要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明天。

小趋势就是人口1%群体出现的变化,虽然这些人口数量相对较小,却能产生似乎潜在的强大的影响力。

  比如盖房子就是大趋势,而装修成什么风格就是小趋势。

  小趋势在如今之所以有这么大影响,是因为有好的时代平台。比如技术的赋能,平台的提升,环境的改变和创新的激情。

  说到创新,比如我们身边那个创业小哥,之前卖过红糖、樱桃等等都没成功,唯独发明了烤榴莲这种吃法,使得品牌两年就开了100多家连锁店。

  所以说,如果你能找到一个小趋势,并且一心一意地服务好这个小趋势。想不成功都难。

  在《小趋势》一书中,来自美国的两位作者。一位是公共关系公司的CEO,他常常能从独特睿智的视角观察到只有细心人和聪明人才能观察的事物,而另一位是美国联邦政府中的常客,长期用自己独到的精神见解为白宫效力。

  小趋势是决定未来大变革的隐藏力量。而美国正作为发达国家的代表引领着这些趋势的逐步到来。

  在书中,列举了美国的75个小趋势。而且今天的中国也有很多。

  你不了解的圈子,可能人数和影响力远远超过你的想象,在你的部落之外,你目力不及的地方正在发生的一些更有意思更有价值的事,这些事情通过千丝万缕的联系,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你的生活。

  本书谈到的75个小趋势包括爱情性与男女关系、工作生活、种族与宗教、健康与快乐、家庭生活、少男少女们、食品饮料与节制生活方式、金钱与阶级、外观与时尚、技术、休闲娱乐、教育、国际,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包含了当代美国人的方方面面。

爱情、性与男女关系

与年轻男人约会的大龄女们

  随着财富和性爱方面独立性的提高,女人们也对比自己年轻的男人约会越来越感兴趣。在现实生活中,女人与比自己年轻的男人在一起也成为了一种时尚。

  据美国的一项统计,40~69岁女人中有1/3正和比他们年轻10岁甚至更多的男人约会。

  这些女人有钱、有信心得到自己想要的那种男人,她们不会受到要孩子的愿望和种种限制,她们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清楚自己真正想得到什么。女人40~50岁的时候,性对于女人来说是消遣,而不是生儿育女。

  而年轻的男人们喜欢这些大龄女人的自信和性经验,喜欢她们的成熟,她们不会要求男人有所承诺,让男人们没有压力。

  此外,现在的女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健身运动,因此即使“大龄”看起来都比过去年轻很多。

通勤婚姻

  通行婚姻是指虽然双方结婚了,但却住在不同的城市,维持着长期的一夫一妻的关系。

  作为双方都挣钱的夫妻解决他们生活和工作问题的很多方法中的一种。虽然彼此分居,但是利用科技等通讯设备很快就可以追踪到对方,所以可以及时找到他们所爱的那个人在什么地方。

  从研究结果来看,通勤夫妻并不比住在一个地方的夫妻更容易分手,只要能找到随时分享快乐、分担痛苦、讨论重要问题的方法,学会处理远距离性关系的技巧,夫妻关系就会和任何关系一样,牢固可靠。

  通勤婚姻的惊喜在于,在分开成为家常便饭的时候,两个人的相聚就有了特殊的意义。

  人们相互欣赏对方对通勤婚姻的容忍态度,加上聚在一起的时候那种感觉往往是新鲜的,而这种感觉在成天泡在一所屋子里的婚姻中是最容易失去的,他们还可以拥有一般婚姻所没有的某种程度的空间和隐私。这正是给婚姻带来一个平等或更好的成功机会的减压阀。

  在工作中,通勤夫妻比那些家人在身边的人或忙碌单身男女更少分心一些,更能把工作时间全都奉献给工作,周末不回家还可以一周工作7天。

LAT夫妻(Live Apart Together)

  在好几个西欧国家,发展最快的生活方式是LAT——即住在不同的地方却共同生活的夫妻。

  在英国每20个人中就有三个,这意味着不居住在一起的、彼此忠诚的长期夫妻与居住在一起彼此忠诚的长期夫妻一样多。

  对于LAT夫妻伴侣双方而言,彼此专一比整天粘在一起,可能更觉得让人舒服。

  LAT是一种很好的明确的表达方式,此时此刻我爱你,但在我自己的城堡里,我是国王。

  选择LAT夫妻的伴侣都是精明独立的人,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创造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一般夫妻相比,他们可能看起来有些荒唐,只在周六晚上约会,享受小别胜新婚的快乐。彼此有独立的空间,但相互忠诚,激情就会持久。

  而如果扯上彼此不同的生活习惯如熏香和脏衣服情况就不妙了,因为住在一个家里可能真的会感觉“有点挤”。

通过互联网结成夫妻

  虽然互联网始终存在不安全的风险,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夫妻已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方式相识相知,结为夫妻。

  实名认证相亲婚恋网站、通讯社交软件为继续拓展社交圈的男女们提供了一种获取更多资源的方式。

  很多选择网上约会的人们表示,网络找寻伴侣最大的好处可能是:1.可以把寻找的目标集中在某一类人的范围之内,2.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很多人过过目。因此大大提高了自己选择的效率。

  同时,通过网络社交最终成就美满结局的夫妻更乐于把这种结果称之为“奇妙的缘分”,并且以此为荣,向他人传播,这会使得网络婚恋逐渐成为未来彼此社交的一种炙手可热的选择。

金钱与阶级

购买第二居所的人数增加最快的是中等收入的人

  现如今,夫妇双方如果其中一方在新城市找到工作,为了保住双方的工作,不会像以前一样,其中一方搬到另一城市,而是维持两处居所。这就增加了新购房的需求。

  享受二套房的权利已不再是富人的专属,更多中等收入的人开始选择第二居所的购置也越来越成为主流。

  此外,在股票市场靠不住的时候,增加房地产投资无疑是最稳固的。

百万富翁的类型

  人们可能习惯上认为真正有钱的人不是野心勃勃、盛气凌人,就是胸无大志和继承遗产的人,实际情况这两种类型的人数非常少,不到美国所有富人的1/4。

  目前人数最多的是心满意足的存钱者,他们勤奋工作、大把存钱、而生活水平低于自己的收入水平。

  《邻家的百万富翁》作者认为,美国的大部分百万富翁不是大笔遗产的继承人,也不是明星,他们是承包商,医生,药剂师,戴廉价手表,开二手车,他们靠的是投资有方和节俭——即使现在富有了仍然按照以往的方式生活。

  那这些百万富翁都把钱花在哪里呢?

  1.他们会投资,而且很多人是在金融服务专家的帮助下投资。使得钱生钱的循环。

  2.把钱花在私立学校上,优质的教育让孩子更具备竞争力。

  3.向慈善事业捐款。帮助那些不幸的人。

  比起刻板印象,我们更应该学习这些富翁身上勤勉节俭的优秀品质。

中产阶级与破产

  在某国的某些地方破产,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方式,典型的破产申请者是中产阶级的白人用户,他们有孩子也有全职工作,将近一半的破产申请者是有家有室的人,教育程度也稍高于普通民众。拓展中人数增加最快的是上年纪的人,他们的医疗保险不足以支付他们不断增加的医疗费用,紧随其后的是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的学生贷款达到了创记录的高度。

  为什么这么多人破产?最常见的解释是贷款条例放宽了。20世纪90年代次级贷款增长率超过信用产业整体增长率。同时美国的储蓄率非常糟糕。维持中产阶级地位的成本也在不断提高。

  虽然美国注重所有人机会平等,但在过去几年里中产阶级陷入经济困难。

  就更直接的层面而言,贷款顾问、财务指导和理财培训的市场会不断扩大。

生活方式

被忽视的爸爸群体

  20世纪70年代以来,女性外出工作的增加和离婚率的增加,导致爸爸陪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多。

  90年代初,父亲平均花在孩子们的时间提高到了43%。97年统计,周一到周五,父亲在家陪孩子的时间,相当于母亲陪孩子时间的65%,到了周六和周日比例高达87%。

  据华盛顿大学教授研究,男人多做家务活更受妻子的喜爱,丈夫们做家务活是爱与关心的表现,她们会因此更爱自己的丈夫。

  在过去的10~20年里,男人们开始适应这种新的生活现实,无论是在核心家庭中还是已经离异的父母,男人们承担的家务事多了,分担的责任多了,而且与孩子的关系也更加亲密了。

  而爸爸们也需要某种市场营销的关照。父子关系仍然是一个未经开发的潜在市场。

忙碌的邋遢人

  在美国民意调查中,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是铁杆的邋遢人。也就是说美国2亿多的成年人中有2000万个邋遢人。

  邋遢人可能并不像人们想的那样都是男人,也有可能是女人。他们超过2/3会有全职工作。大部分有孩子的邋遢人,有不到5岁的孩子,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

  在邋遢中,每天例行整理床铺不到1/4;超过1/3的人会把脏盘子放在水池里,一天后再清洗;15%的人会把脏盘子放在书房起居室和卧室里,相隔一天再清洗;晚上睡觉的时候每10个人中就会有4个把脱下的衣服扔在地板上;每三个人中,还有一个人把杂物放在厨房餐柜上面。

  为什么选择邋遢?

  这些人认为马虎和凌乱与即兴发挥适应能力和机缘一样,是成就大事的重要素质。他们甚至认为凌乱的人更是更称职的父母,因为创造了温馨的家庭气氛。他们甚至暗示一种说法,清洁对人有害——因为没有足够的机会去接触某种微生物导致抵抗力下降。

  在回答“为什么自己的家里杂乱无章?”这个问题,无论是邋遢人还是任何其他的人,都没有把骄傲、无所谓、甚至没有时间作为杂乱的理由。他们给出的答案是“东西太多了,没地方放。”

  这就是美国一种过度拥有的趋势,就像肥胖趋势一样,我们吃的食品超过了自身的需求。而邋遢,就是我们拥有的物品超过了我们的需求。

  购买力增强,东西增多,所以存放的东西也就越多。

玩电子游戏的成年人

  据统计,美国2006年电子游戏玩家平均年龄从24岁增加到了33岁,意味着电子游戏已经成了成年人而不是孩子们的最大娱乐项目。

  在以前,父母们把电子游戏视为一种危险,而今天会把它视为与孩子加强联系的一种方式。

  美国娱乐软件协会的数据显示,35%的父母是游戏玩家,70%玩游戏的父母是和他们的孩子一起玩。在过去,聚会上成人和孩子的互动很少,而现在不一样,他们拥有了共同的乐趣,比如一起玩电子游戏。

  美国最著名的一款游戏《模拟人生》是北美最畅销的PC游戏,尤其受女性欢迎,增长最快的群体之一是45岁以上的妈妈。因为她们更享受那种可以创造人生的可能性。

  更宽泛的层面上说,成年游戏玩家的出现说明成人与孩子之间的区分更加模糊了。

  事实上成年人玩电子游戏利大于弊,因为成年人往往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而是进入了对他们在自己进行教育的层面,游戏成了技能培养和培训的新领域,这正是成年人在解决世界上一些最严重的问题时所需要的。

教育

对数字着迷的人

  当今美国人越来越多的迷恋数学,科学,医学和技术。他们分析和解释数字,这些能给他们带来数字变成想法的满足感。

  迷恋数学的因素不得不提到,在金融领域,近些年在投资界超过巴菲特收益的一位对冲基金经理就是数学出身,他和团队利用数学模型作为投资工具,意味着在数学这门学科里隐藏着大笔大笔的潜在财富,因此公众对数字感兴趣是令人鼓舞的。

  综上,是笔者在《小趋势》一书中挑选的几个有代表性的案例,这些趋势多少会在中国也有所体现,即使不明显,你还是可以在身边发掘这种痕迹。

  传统是让社会趋于一致,而小趋势往往反映了人类正在追求个性化。

  大的趋势会影响到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但是越来越多决定这个世界的是一连串强烈的愿望和隐藏在背后,并在暗中起作用的力量。

  如今,广泛的选择显而易见,更多的工作,更多的个人成就感,新的家庭,单位,更大程度的社会,经济和人身的流动,更宽的朋友,社交圈,更深程度的社会参与。

  在未来由个人喜好所驱动的选择将变成决定性因素,小趋势的社会原子似乎正在引领着日常生活几乎所有领域中的变化。

  那些有影响力的与直觉相反的趋势就在我们的面前,只是我们还没有看到而已,它可以被用来推动一个新的行业、进行了一场新的战役、开始一场新的运动,也可以用来作为你的投资战略指南,尽管这些趋势在我们面前正在注视着我们,但实际上我们却常常看不到他们。

  因此,必须要跳出自己的圈子去关注,在别的地方发生的新鲜事,才有可能发现这个小趋势。

  祝你从这些小趋势中发现未来隐含的机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小趋势读后感1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