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浮世画家》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浮世画家》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2020-10-18 23:24: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浮世画家》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浮世画家》是一部由渡辺一貴执导,渡边谦 / 广末凉子 / 前田亚季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浮世画家》精选点评:

  ●画作可以被烧毁,但记忆不会。一次浮光掠影的电影改编。

  ●难看,看了39分钟依然没什么能抓得住我

  ●我说这剧情和拍摄手法都挺迷的,乍一看都没看出到底画家在当下那个年代到底做了什么不可饶恕的事情。但是原来是基于原著的改编?其实感觉这个故事还是有一定深意的,但是掐头去尾的描绘就让人看得有点云里雾里。很奇怪最近关于日本战争时期的SP简直扎堆了。

  ●杰作。遵循了石黑风格中记忆的暧昧、矛盾、含糊的特色,然后精妙地剪辑为叙事清晰的映像故事,太棒了。过度拘泥于自己对美的追求,才会不谙世事,成为漂浮于现实之上的艺术家,所以才容易被外力所利用。是政治入侵了艺术还是艺术控诉着政治、渴望回归日常与评价昔日荣光之间的矛盾、卑鄙至极一言出自何者之口,一切之难以界定,就宛如人们不牢靠而又固执己见的记忆一般模糊啊。

  ●喜欢这种有点碎碎念的独白。一个画家,在战争时期所犯下的错误,到后来陷入了自我的谴责,看谁都像是在diss自己,殊不知也许并没有人真的care你呢。只有与自己和解,才能为年轻人们由衷地祈福。音乐加分。想看石黑一雄的原著了。

  ●回顾前尘,我这一生,尽是可耻的过往。由失忆到回忆,从徒弟到师长,惭愧的重复叠加,在独白的自省中上演着一出优越感十足的忏悔录

  ●不错,叙述有原作的味道,老人的感情也很准确,虽然一样平淡得很,倒也不会乏味。算是改编得比较好的例子了,余感大体满足,不过这种奇怪的战后反省的复杂心理,像我,共情上其实不大能进入,在看原作的时候便这样了,那样又羞耻又自责又想要找到立足点寻求自我解脱的感受,真的,不想去体会。

  ●还是看书吧。。

  ●叙事很奇怪。不止是不可靠叙事者的问题。镜头语言也很奇怪。

  ●沉闷

  《浮世画家》观后感(一):电影在蹭热度

  石黑一雄打着幌子对二战进行反思的作品。对当时的国民思想进行了剖析。追溯了自己在武田工作室的经历,就像在广东流水线画凡高。之后在森老师那里学了一整套润物细无声的训徒方法。但是总感觉什么不对。

  二战过后,整个世界观的格局都变了。他感觉自己是被洗脑了,就像那些被天皇万岁思维洗脑的笨蛋一样。特地用这种回忆录的方式,让人不知不觉就接受了。让渡边谦这种老头专业户来表演,也是挺恰如其分的。

  这叫大悔!

  那口幸雄也因此自杀。就像打过鸡血的人,一下子被醒过神来。就像“我是猫”里的知识分子群像,他们都醒过来了,但是觉得很无力。

  在那样一个画画都是意识形态表征的时代,作者产生了强烈的羞耻感。我们为什么要画?我们的画不是说自己的自由意识控制的,而是被这个时代操控着的。

  两次嫁女儿就是一个马甲而已,在一个新的时代碰到了新的问题,但是过去老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是不是我们早就过时了?我们对待自己的这种羞愧,外面的人都不能理解。这就是小野先生一直面临的问题。

  电影和小说一样有隔靴搔痒的感觉。虽然笔法轻飘飘的,说什么东西烧焦了也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但总体来说,依然没法获得那种年代感。既没有大正年间的复古的感觉,也没有二战之后百废待兴的时代镜头。

  也许正像他讲画画的那样吧,太中规中矩了,没有任何出人意料的地方。

  《浮世画家》观后感(二):《浮世画家》:东方站位与西方视角

  HK挑大梁,将新晋诺奖得主石黑一雄的作品,搬上电视。NHK以敢于直言日本二战责任而著称,《浮世画家》看似讲孤父嫁女,实则描绘战后知识分子的历史羁绊与内心自责。有些观众会认为,日本战后知识分子的反思力度不够。其实,战后日本知识分子,往往让人想到三岛由纪夫切腹,为背负战争罪恶的亡灵招魂。日本战后某些知识分子的态度会激怒战争受害者。

  但是,以石黑一雄以英语写作为主,有西方知识分子的内省视角,似乎与西方一神教注重忏悔的渊源存在某种联系。这部剧有着小说原著的内敛克制,以及颇显缓慢的叙事节奏。

  虽说《浮世画家》是SP剧集,却有着电影的质感,特别是日本老电影的调性,慢吞吞,引而不发,将内心戏通过旁白以及一两个动作,旁敲侧击地表露出来。这种表露有着东方式刻板印象,是否为东方作者刻意要在西方世界的围观下,进行自我表达,就不得而知。

  张艺谋、陈凯歌早期的获奖电影,同样充满各种隐喻,以及某些迎合西方的电影句式与叙事语调,特别是对构建大一统格局的秦始皇情有独钟。自身站位与受众人群的特殊关系,产生了许多微妙的反映。

  《浮世画家》的卡司同样考虑了西方世界的观感,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入殓师》女主广末凉子,与出演《盗梦空间》、《变形金刚》的渡边谦,均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面孔。当然了,这样的卡司确实便宜了观众,因为演技自然不在话下。

  那么,这剧的意图,是否为日本向西方表达自身对于战争责任的认知呢?从国际公众关系的角度,去看待这一问题,可能性并不低。就像NHK拍的关于731部队的纪录片一样,也是一种外交姿态。

  日本因其参拜靖国神社、慰安妇、强征劳工等问题,一直广受诟病。曾经致力于脱亚入欧的日本,现如今常常在剧集里面叨念某东亚超大国,成为日本地缘格局的逆转之势,面对曾经学习与期待赶超目标的西方世界,如何进行自我阐释,或许像用英语写作一样,《浮世画家》的拍摄手法,正是某种迎合。

  《浮世画家》观后感(三):人生浮世,总似凡尘

我一直安慰自己,作为个人我并没有过错。可是他们的死深深震动着我...年轻并不是借口。——特劳德尔 · 琼格(战时希特勒秘书)

  战争,如世间万事一样,总是需要个原因才可发生的,也许是别国的侵犯,也许是内部集团的分裂,再或者是宗教、文化的差异。

  但有时恰当的“原因”没有那么恰好的出现,权力者,妄想扩大版图的人,则需要用点心理学的计谋,推动一下这“伟大”事业的进程。

  这其中宣传肯定是少不了的。

  可是谎言终有被戳破的一天,真相大白时,这些宣传者,诈骗犯又会有哪些境遇呢?

  影片《浮世的画家》,改编于著名日裔作家,诺贝尔得奖主石黑一雄的同名小说。

  本片讲述了,曾在战争时期,凭借渲染力极强的画作和对于国家政府的忠诚,而成为战时日本政府宣传部成员的画家小田益次(渡边谦饰),在日本战败后,如何面对自我人生的失败,及自我信念幻灭的故事。

  这部影片目前豆瓣评分只有6.7分,不算什么高分电影。但低分的原因也是很有趣的。

  一方面,这部影片的拍得很工整,甚至有些中规中矩了。

  但作为一部日剧SP,时长只有89分钟的情况下,重复对称的情节安排和规整的拍摄手法可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更大的一方面,它似乎不够“反战”。

  看完电影后,我翻看了一些评论:

  制作团队到底对于战争什么看法?

  把男主描绘成如此无奈,是要洗白吗?

  这部影片政治观是否正确?

  倘若不是在战争时期,小田益次的人生看起来相当的正派。

  少年时期,他热血,不顾父母的反对,带着一面破画板,独自谋生。

  青年时期,他爱国,不愿与恩师一样,当一位只画美人名妓之流的浮世画家。

最后回头看到这段话,真是唏嘘

  他象极了日剧里面的热血主角,成了一个国民英雄,为国民画出了一场又一场赶英超美,东亚强国的美梦。

  在这美梦中,欢呼声渐渐盖过了理智。

  他的亲生骨肉,受其迷惑,在国家的号召下,青春年华战死异乡。

  而他的得意门生,少有的反战派,在国家的迫害下,锒铛入狱受尽折磨。

记忆可以深埋,但是依旧难以磨灭

  失去儿子和徒弟后,他茫然、他疑惑、他逃避隐居,最后只能选择亲手烧毁他的画作。

  就在这一瞬间,我对于小田益次抱有强烈的同情心。

  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得在如何绝望的情况下,才能亲手摧毁自己的信念?

  如他所说,他这辈子都是在按照自己的信念行动。他爱画画,所以他离家出走;他爱贫苦百姓,所以他画他们的生活;他爱国家,所以才鼓励儿子上战场,劝导弟子改过自新。

  他的初衷是单纯且美好的。只不过被时局利用,成了战争的幌子和口号。

  这样的人,这样被利用的悲惨人生,我们还有什么办法来谴责他的罪孽呢?

  二战主题的电影除了艺术性,很大程度上还有着道德上的实用性,它们有些为了忏悔罪行,有些为了阻止罪行,这部影片是后者。

  对比于其他的战争电影中,特别是在抗日片中我们熟悉的那些反人类的恶魔般的敌人形象,片中的这位战犯,普通得令人恨不起来。

  他没有拿过一把枪,没有杀过一个人,身上没有丝毫战火硝烟的味道。

  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人,靠着画作,将万千生命投入这本不该发起的战争中,把数以万计的年轻军官教唆成杀人狂魔。这般万劫不复的罪恶,却因他与战场遥远的距离冲淡到无法察觉。

  战争最恐怖之处不就是如此吗?

  既不是战后那触目惊心的统计数字,墓园里的一座座纪念碑,更不是地上那一堆堆的白骨残尸,飞机大炮后的坑坑洼洼,而是它是那么的普通。靠着一些标语,几次演讲,一个美好的妄想,便可推动前行,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这世界上任何一寸地方。

  在那罪恶奋起的背后,支起旗帜,为此开路的也不是什么地狱恶魔,变态杀人犯,而是一个又一个普通人。他们如那随风飘落的雪花,被寒风所戏弄,为了恶人堆砌宫殿,终究一起崩塌。

  的确,在漫漫历史中,人即如地毯上的蚂蚁,终其一生也难以窥见所处时代的底色与花纹。并且在这般盲目的人生中,我们一路往前,无法停息,常常累于选择,疲于思考,最终社会潮流裹挟同行,被迫将自己的人生汇入其中。

  但这都无法成为投身邪恶事业的理由,清醒的面对人生的困境与选择,是我们的必修课。

  男主的罪也在于此--即天真又无知,对于形势、政治、战争以及自身影响力全然不觉。

  当他面对混乱繁杂的时代时,他的无知逼迫他放弃真正清醒的思考,这也就放弃了对于自我人生的把控。他坚信他一直凭借自我意志行动,却忘记他的意志从何而来。

  他是战争的加害者也是受害者,他让别人失去生命,自己则失去人生。

  世间多愚人,这便是战争的可悲、可怕和可恶之处。

  毕竟人生浮世,总似凡尘,我们又会被什么样的潮流裹挟呢?是黑暗,还是光明?我们不得知,因此不可忘小田益次的人生悲剧。

  —END—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