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过是垃圾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不过是垃圾读后感摘抄

2020-10-22 00:35: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过是垃圾读后感摘抄

  《不过是垃圾》是一本由格非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页数:18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过是垃圾》精选点评:

  ●文人真的很有趣,也很极端 。

  ●阴郁,颤抖,窒息。并未感受到淋漓尽致。

  ●“邓海云这样无法连续思考六十秒以上的人,既不懂存在主义,也不懂什么马克思主义”

  ●语言幽默 叙述手法复杂 但前两篇写得较浅喜欢后两篇

  ●特别感兴趣的是四个故事中的“我”,到底指代谁?每一个的比重又占多少?

  ●对其他篇没什么感觉,唯独将《苏醒》反复看了两遍。

  ●非常好看

  ●前两篇比较好。挺幻灭的。

  ●李惟翰坐在凉亭里,抽着烟,远远地看着她们。四周太安静了。蝉声在湖的另一端隐约可闻。不时有风从树林里吹过来,带着没有被太阳晒到的水的凉气。湖边的几只小船轻轻地摇晃着,撞击着水泥护堤。满满的湖水在风中推推搡搡,越过护堤,泼向岸边,打湿了竹篱中的一簇雏菊。

  ●格非这几个故事下笔写得很脏,不是贬义,当然也不会是褒义。

  《不过是垃圾》读后感(一):尖锐的幽默,寂寞的自由

  

我仍然偏爱着格非的中短篇,比如《追忆乌攸先生》《风琴》《青黄》《凉州词》………还有这个系列所选入的《不过是垃圾》《蒙娜丽莎的微笑》。

今天看来,它们在叙述、议论方式上,较之后来的《江南三部曲》《望春风》等,多了许多以往那个时代作品直白的痕迹。

比如,李家杰告诉“我”,“这十几年来,中国社会一日千里,不要说别人,就连我都变得让自己认不出来了”。又比如,说王润东“还没有来得及抛弃这个世界,世界就抢先将他抛弃了”。

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比如《蒙》的结尾,博尔赫斯作品的影子无处不在。

然而格非还是那个格非,依旧让人透过文字,读到那些尖锐的幽默,寂寞的自由。

  《不过是垃圾》读后感(二):我们每个人都在心底想过别人的日子,这就是这个世界的根本悖谬所在

  “在冬天,至少还有严寒需要对付,而到了春天,人会在不知不觉中迷失”

  格非的这本小说集,单从名字来看就充满了厌世的情绪,它赤裸裸地展现了中年人对生活的厌倦和不知如何自处的迷茫。

  功成名就的李家杰,在死亡面前毫无留恋,他用决绝的方式彻底斩断最后一点生的欲望,最后留下一笔赠款给惟丏,称他的存在才是世界的希望。因为李家杰自己在欲望的泥沼里越陷越深,但惟丏却显得无欲无求,卓尔不群。

  然而,当年看似超凡脱俗的才子惟丏,实际却无比渴望俗世的功名利禄,只是忘之莫及,最终遁入空门。

  “我们每个人都在心底想过别人的日子,这就是这个世界的根本悖谬所在”

  他们用报复世界的方式来报复自身,他们可以扛过严寒的冬天,却无法挨过生机盎然的春天。

  “生机是最可怕的,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你的衰老、没落、陈腐、百无一用。”

  就好像《肖申克的救赎》,安迪的希望曾让瑞德感到恐惧一样,对于腐朽而言,一切生命都会它感到惊慌和绝望。

  有人用光来照亮前方,而有人却用它来烘烤心脏。

  《不过是垃圾》读后感(三):反鸡汤一种

  

第一个同名短篇近似于一个社会寓言。

在这个寓言里,有着易变的人,脆弱的理想主义,校园和现实。前半段是校园,后半段是现实,于是,两者再一次被对立了起来。

前半段是含蓄的写法,或者说,带点魔幻现实的味道。在传言中,苏眉是诗歌的主角,全校的暗恋对象,以及副连长的绯闻对象。但是她的样子,无从知晓,也许隔了一层含蓄的雾。

故事的分野出现在毕业几年后。李家杰看到了她,而我们也看到了,“她的外表没有什么变化,略略胖了一些。只是头发剪短了,穿着厚重的青灰色羽绒服,眉头还是紧锁着,不时吸一下鼻子。”

从苏眉“落到地上”的那一刻起,结局可能也只能是——现实战胜理想,果不其然。

李家杰是现实的化身(也可以是钱?),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苏眉。后半段写了一个较合理的论据,即苏眉成了副校长,而他丈夫仍是普通教师。但这种转折仍显生硬,从传说到可笑的谈资,将一个人彻底改变真的这么容易吗?

故事结尾(逻辑意义上的结尾)并不意外,李家杰受到了理想主义的濒死一击——被写死了。这算是一种平衡,虽然,把“反派”写死是最简单也最平淡的表达方式。

  《不过是垃圾》读后感(四):颓丧的象征

  一点感想:

  这本小书让人觉得惊喜,但也无奈。

  惊喜的是作者的中文系故事,自己内心的很多想法,多多少少在其中都可以找到准确的描述和共鸣;无奈的是毕业之后,人们被丢进了世代的熔炉之中,沉沉浮浮,大家心里那一丝干净,好像苏眉一样当然无存,像王小波老师说的“一切都在走向令人无可奈何的庸俗”,像格非老师说的“不过是垃圾”。最后读者在自己的生活中叹了一口气,烦恼依旧是烦恼,只是之前的人烦恼过了,我们踩着他们的脚印,再继续烦恼下去。

  李家杰牵挂的苏眉、才子胡惟丏,他们是那个时代的象征性人物。苏眉象征的是少女的美,纯净没有杂质;惟丏则是偏执的文人,不合时宜却自得其所。但象征只是象征,不管是苏眉还是惟丏,他们终究生活在自己的具体之中,都是凡人,都有欲望,都渴望过上别人的生活,而已。

  第一次读格非老师的书,没想到他字里行间的“不过如此”的厌世情绪非常打动我,几年前读书的时候看这本书绝对不会喜欢,现在却觉得正好。岁月流逝,徒增烦恼,心里能装的东西却越来越多,也挺好。

  一些摘句:

  《不过是垃圾》

  ● 按照他那酸腐的逻辑,苏眉已经成为象征性人物,她的纯洁维持着我们这个肮脏世界仅有的一丝信心。

  ● 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干净的人,这对他极其重要。

  《蒙娜丽莎的微笑》

  ● 我们寝室的魏挺据说会看相。据他说,惟丏看上去不像是尘世中人,不过是一个ghost,某个并不存在的事物所留下的一道魅影而已。他就像一片云,远远地飘过来,但还没下雨就飘走了。或者说,他是一滴朝露,只在黑暗中存活,一缕阳光就可以让他化迹于无形。用老魏的话来说,“这个人迟早会出事的”。我们都认为这是老魏出于对惟丏的妒忌而发出的恶毒的诅咒,并没有留意他的话中所可能暗含的真知灼见。

  ● 李家杰病故以后,留下了一封遗嘱。有一笔数额不明的款项(后来我知道是二十五万)指定赠予胡惟丏。据遗嘱执行人之一的曹尚全透露,胡惟丏是全年级唯一一个让李家杰感到自卑的人。他想通过这笔赠款表达对后者的尊敬。在这封文情并茂的遗嘱中,李家杰这样写道:这笔钱赠予胡惟丏,就是赠予我自己。因为胡惟丏的道路,就是我自己想走而未得的道路。我在欲望的泥淖中陷得越深,惟丏那超凡脱俗、卓尔不群的形象就会愈加清晰。他这一类人的存在,证明了我们这个世界还有希望。

  ● 在毕业十多年后,要想确定胡惟丏的准确行踪已非易事。中国社会重新大洗牌,使我们都有了两世为人的颓唐和伤感。

  ● 我把那份遗书一字不落地背给他听。他的脸在油灯的光影中忽明忽暗,叹息良久之后,忽然对我道:“这听上去就像一个讽刺。”我吃惊地望着他:“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不管你是否愿意接受那笔遗产,可人家毕竟还是善意的。”他悲哀地看了我一眼,接着道:“我知道他指定将那笔钱给我,是出于善意。不过,这件事本身仍然是一个天大的讽刺。他在遗书中说,他想过我的生活,可是他大概不会想到,我做梦都想过他的生活。你知道,我本可以留校,随便找个什么人结婚,从此过上碌碌无为的日子。没有什么希望,但也不至于绝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几乎耗尽了心血。也许,我们每个人在心底里都想过别人的日子,这就是这个世界的根本悖谬所在。”

  ● 我们每个人在心底里都想过别人的日子,这就是这个世界的根本悖谬所在。

  ● 任何决定都是可以改变的。任何时候改变决定都还来得及。

  ● 他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悄悄告别了这个世界,什么痕迹都没有留下来。

  ● 我们属于那样的人,通过对别人生活的想象来构筑自己的梦幻。

  《打秋千》

  ● 李惟翰俯身问她,要不要请医生来?要不要按床头的紧急呼唤铃?她没有回答。医生们早就赶来了。他们站在门边,远远地看着她,脸上古怪的表情好像在说,我们也无能为力。门口还簇拥着几个病人,伸长了脑袋朝这边张望。他们脸色灰灰的,有怜悯,有恐惧,也有庆幸:好在不是我……

  李惟翰感到妻子向他使了一个眼色,一个含混不清的暗示。他立刻就明白了。她是让他转过身去。她不愿意让他看到自己最为脆弱的时刻。女人对于自己的容貌有一种近乎病态的敏感。她的眼神央求他转过身去,不要看着她。可是她也许并不知道,病痛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挥霍掉了她的万贯家产,她已一贫如洗。她的美丽破了产。

  ● 痛,有时也不是坏事,它可以抵消你对活着的贪恋。

  ● 老一套的问答会使我流泪/听到人声祈祷/神圣永久的结合/会使我想到/任何人的一生都是宝贵的,但不是/宝贵得不能/献给爱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