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桃花的读后感大全
《人面桃花》是一本由格非著作,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27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面桃花》精选点评:
●第二部分女主人公被绑票,被轮奸。恰好团伙头目之间内斗,互相残杀,头目竟还个个找被绑架的女主人公谈话,这种情节合理吗?这种作品在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竟然排名第一,中国没有写得好的小说了吗?
●人生就是从一个梦跌进另一个梦里。 人总是难以抵抗命运的不仁慈,就如同一只蝼蚁一般对着一片惘然而又苍白的天空无力的呐喊。我曾说坐井观天是人间最快乐的事,那人间最痛苦的事就是坐井观了一半的天。 江南氤氲的雨乡里有多少个秘密,多少个壮志未酬的人。那些壮志未酬的人的心里有多少风尘仆仆的风雨长廊。 秀米的一生绝不是幸福的,事故突起,沦为花家舍的奴隶。远渡东洋,总有完不成的梦想。被人出卖,家破人亡未可知。被天戏耍,革命如火燃烧。但你总觉得秀米这一生每一分每一秒都有着意义,她一辈子都在探寻着生命,人世,革命,风雨长廊,花花草草,星辰,时间以及死亡的意义。在无数个不眠之夜里,她是不是对生活总有些许不同的解释。在一个又一个沉醉的梦里,她是不是也曾努力的爱上了生活。 她天生不属于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不需要提问。
●你说,秀米好看,到底是怎样的好看法?比如说,她会像哪个明星呢?李小冉,或者那个给李嘉诚生了孙子的人,是不是那种好看?
●那总不能成的风雨长廊,最后在饥荒的热粥中实现了。人生如蝉,诸事不过瓦上轻霜,明日春日融融,冰镜也化,我们统统忘掉罢。
●作为小说还是挺好看的
●从高中我就念叨着要看
●格非的乌托邦给人的感觉,不是乌托邦不能实现,而是主角们太蠢以至于乌托邦不能实现
●不明白为什么我国这些中年男作家写小说总喜欢用玄幻的手法加入情欲的元素来铺陈故事,白鹿原还能读出一丝talent,但到了这,简直让人看的不明所以。“普济天下”哪里是陆侃、张季元、秀米的乌托邦啊,分明是作者本人所希冀的世界。在这里女人不仅可以随便“弄”,而且还会被弄的“死去活来”是吧。中国男人可怜,受道德伦理所限,一辈子“弄”不到那么多女人;中年中国男人更可怜,不仅“弄”不到那么多女人,而且身体状况也无法让他们弄的“死去活来”。但是文化和身体的局限性无法遏制他们最原始动物性本能,所以他们利用自己“身而为人”的身份去写书、去拍电影…… “他们和各自的梦想都属于那些在天上流动的云和烟,风一吹,就散了,不知所终。”
●这帮人写书怎么都这个味儿
●似乎他不少作品里都有摄人心魄的物件,金蝉,凤凰冰花,还有在好多篇中出现的“新娘一般的大镜子”皆是如此。人事循环往复,物件则冷眼旁观过去未来。
《人面桃花》读后感(一):人面桃花
一本读一遍永远不可能看懂的书,一本可以读很多很多遍每次读都有不同感触的书.
格非十年的心血,语言和结构上都是极其成熟的.
可惜我只读了一遍,去杭州的时候顺手送给了朋友.
《人面桃花》读后感(二):我可能过度敏感
两处有文字问题……
一是张季元日记里的一个“当即”,一句话用语极其突兀,语气与整本小说都不符,像是格非一时走神
二是一处的校对错误……忘记是什么了……寒……
《人面桃花》读后感(三):不太喜欢
是冲着格非才看这本书的,结果很有些失望。
这本书似乎只是在讲故事,讲一个并不生动,反显生硬的故事。总之很失望了,看完了,也就看完了,没有让我再想点什么。或许,这本书至少不适合我吧。
《人面桃花》读后感(四):嵌入式
(自我打捞)
如封底评论,这是一部应该慢看的书,不过也看得比较快,尤其是第二章。这一章让人感到奇怪突兀,是独立成章的侦探小说,密室谋杀案,就像《十个小印第安人》,看的时候也是不能换气的。
《人面桃花》读后感(五):很难想象这么阴柔艳丽的文字讲的是一个革命的故事
辛亥,外面风雷震荡,普济仍是一片桃花秀水。革命在陆秀米命运里激起的波澜,细腻委婉。
很难想象这么阴柔艳丽的文字讲的是一个革命的故事。个人命运与时运大局,人心里的理想与革命理想,统一在一个女子身上,这种手笔,这种格调,学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