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 | 我是伴娘,他是伴郎,我们结婚了,可惜,生活不是童话故事
原创插图:喵喵夏,讲述:林夕,女,32岁
01
在知乎上,有人问,什么样的男人不能嫁?
获最高赞的是:你跟在他一起时,如果消极的感受比积极的感受更多,这样的人就不能嫁。
我是在跟童新结婚后,才发现他是这样的人。
我们的家庭氛围,完全取决于,他当天职场心情的好坏。
02
我和童新是在一场婚礼上认识的。
我是那场婚礼的伴娘。
他作为新郎的同事加好友,是伴郎,也是婚礼主管。
那天的他,有条不紊地张罗着婚礼全程,每个环节都准备得特别妥贴。
我当时就想,这个男孩如此周到得体,将来谁嫁给他,一定很幸福。
03
当晚的答谢宴,新郎新娘及一干朋友起哄,企图撮合我们。
于是,就这样在一起了。
童新研究生毕业后,在一家高校做行政管理。
我是一家5A景区的办公室文员。
恋爱中的他,跟在婚礼上的表现一样,细心体贴,是二十四孝好男友。
恋爱一年后,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我们走进了婚姻。
04
童新很为自己的高校工作而骄傲,在这个二线城市,双方父母都不在身边,我们靠自己努力,买了一套两居室房子。
结婚一年半后,有了儿子天天。
父母们都无法过来帮忙,我只好在产假结束,请了白班保姆。
有了孩子,家里的财政骤然吃紧。
而这时,童新的脾气也变得越来越糟。
一天,他下班回家后,一直阴沉着脸,刚开始,我并没注意到。
等做好饭,让他帮忙拿碗筷时,他拉着脸说:“自己没手吗?”
我顿时愣在那里。
而这时,童新不情不愿地拿了碗筷,自顾自的吃了起来。
还不等我说话,他再次找茬:“这西兰花炒得半生不熟,一点味都没有。”
我不想在吃饭时间吵架,便没搭理他。
但童新并没停止:“摆啥脸子?在家里还不能实话实说了。”
不等我回应,他继续数落:“做个饭了不起啊,又是支使我又是甩脸子的,真没劲。”
05
纵然再好的脾气,也无法忍受这样的咄咄逼人。
而我只回了一句:“你今天吃枪药了吗?”童新仿佛一下收到了战争讯号,整个人亢奋起来。
他从这顿饭说起,痛陈自己生活里的压力,以及各种对我的好。
就连睡觉帮我盖被子这种小事,都翻了出来。
他痛心疾首地说:“没想到你跟外面的白眼狼一样,根本看不到我的好。”
我整个人都是懵逼状态。
很可惜,我没有吵架的天赋。
尤其是在他密集的言语、强大的逻辑攻击下,我只有一句:“你脑子有病啊。”
06
那场吵架,以我最后抱着天天摔门而去告终。
结果,我们还没走出小区,就收到了童新的微信。
“老婆,对不起,我今天工作不顺心,所以失控了,快回来吧,我当面向你道歉。”
鉴于他诚恳的态度,又是初次,我也就回去了。
那天晚上,在诚恳地道歉之后,他开始吐槽单位的人与事。
我也才知道,他在单位过得并不如意。
复杂的人际关系,繁琐的事务,随便举个例子,都能让人感受到他的愤怒。
在他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控诉里,我终于了解到,他体面工作的本来面目。
我因为理解而原谅,童新因为倾诉而得到了放松。
这场架,不但没伤感情,反而让彼此的心更近了。
07
但我没想到,继第一次吵架之后,第二场架会来得那么迅速。
三天后,童新下班回家,从天天的玩具弄得到处都是,开始抱怨。
有了第一次吵架的经验,我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和他讲道理,索性不理他。
这令童新更为抓狂。
他本来还旁敲侧击地挑衅,见我不理,干脆直接将炮火对向我:“你摆一张臭脸给谁看?我跟你讲,我在单位已经受够了,回到家,还得看你脸色……”
“林夕,当初认识你,你还挺善解人意的,原来都是装的。”
“这日子让你过的,家就跟坟墓一样。”
这句话,终于把我内心的怒火点燃了。
08
那天,我们吵得很激烈,儿子吓得哇哇大哭。
当时,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这日子过到头了。
“离婚”是我先提出来的。
盛怒之下的童新说:“离就离,谁不离谁是孙子。”
可就在当晚,他又开始认错了。
左一句“老婆我错了”,右一句“你不知道我在单位有多憋屈。”
然后,他又开始吐槽单位里那些糟心事。
那个凭关系进来,啥活不干,还四处挑拨的大姐;那个把脏活和黑锅甩给他,自己只负责领功的主任;还有那个语言暴力的执行院长……
“你不知道,我每天上班比上坟还难受。”
房间里没开灯,但我知道童新哭了。
过后,他抱紧我说:“老婆,我错了,我把情绪带回家,是我不对,我以后尽量克制……”
09
面对那样痛苦忏悔的童新,我再一次选择了原谅。
毕竟,除了这个缺点,大多时候,他还是顾家体贴的丈夫。
可我真的低估了职场对一个人的影响力。
尽管童新努力不把工作情绪带回家,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连他自己都不知道,那些坏情绪是怎样慢慢吞噬他,以及我们的家。
一天晚上,我左等右等不见他回来。
最后,接到了派出所的电话。
原来,在地铁上,两个人因为座位的事情打了起来。
童新上去拉架,反而激化了矛盾,用警察的话说:“你那不是打抱不平,是泄愤。”
那次事件,最终以警告和罚款了结。
但走出派出所,童新还在骂骂咧咧。
10
打那之后,他时常在下班路上惹事。
有人横穿马路,他会大喊:“有没有素质啊?马路是你家的吗?”
有司机不按规矩停车,他也会上去敲敲窗户提醒。
地铁里有人发生口角,他还是会做评判员……
他回到家不再说单位的事,但却化身“正义使者”,抱怨那些社会上的不平。
11
曾几何时,我们家的氛围,完全由童新的职场情绪决定。
职场顺利,他回到家就是慈祥的父,体贴的夫。
职场不顺,家里的空气就会坏掉,我的一句话、儿子的一点调皮,都会成为他爆发的导火索。
到了后来,他每天下班走进家门那一刻,我和儿子的心都是悬着的。
那样的日子,过得很窒息。
我不止一次问自己:这样喜怒无常的男人,真的能陪我走到最后吗?
12
但有两件事改变了我的想法。
有一次,我和童新去探望一个朋友。
在朋友的小区,遇到了童新所在学院的一个教授。
刚才还在各种抱怨的他,秒变另一个人,跟教授各种寒暄。
那几分钟里,我整个人都是恍惚的。
我有多久没见到如此温文尔雅、谈吐谦逊的童新了。
可是,那样的形象只是维持了十分钟而已。
当教授走远后,童新眼角眉梢的笑意顿时消失,又换上了一副苛责的面孔。
尤其是看到朋友的邻居把楼道里堆满东西时,他顿时愤怒:“垃圾人到处都有,真拿公共空间当自己家了。”
13
说实话,当时的我,特别想跟他大吵一架。
以他的心态,这个地球和我们人类,已经不配跟他一起生活了。
可我还是忍住了。
直觉告诉我,生活与工作中的他,其实戴着两副面具。
他所有的戾气都来源于对自己工作的不满。
说起来,也算是一种工伤。
我有多怀念初识时那个温和的他,就有多希望能够帮助他疗愈那份“职业病”。
毕竟,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谋生的饭碗,不应该砸了美好生活这口锅。
14
而真正理解童新,是在单位肖姐退休那一天。
肖姐是我们办公室副主任,出了名的热心肠,对谁都客气,跟谁都处得来。
而就是这样一个老大姐,在办完退休手续那一刻,做的第一件事,便是退出了所有工作群,在微信里删除了大部分同事,并发朋友圈公布了这件事。
她说:工作30年,没有敌人,但也没有真正的朋友,身心俱疲,现在,终于可以和工作一刀两断了,从此生活才是自己的。
当然,我也在肖姐的删除范围之内。
只不过,我俩一位共同朋友截屏了肖姐的朋友圈,好奇地问我:“你们单位到底对肖姐做了什么,让她做得这么绝?”
别人或许不理解,但我可以。
因为我家也有一个戴着职场面具的老公。
对于大多职场人来说,工作就像高考后的那些教材,不撕不扔不足以发泄那份悲喜。
我更知道,一个人的脑子里,装着两套做人方案的辛苦。
不是所有人都像乔布斯、小津二郎那样,可以从工作里获得欢乐,与事业坠入爱河。
大多数人的职场,都是压力源,是谋生的不得已,是一场身不由已的煎熬。
15
那天,我特意提前下了班,去接童新。
对于我的出现,他很意外。
我邀请他一起去吃西餐,吃饭时,给他讲了肖姐的故事。
果然,童新说:“我要是今天退休,也会像她那么干,多痛快啊……”
“老公,我理解你,我知道,如果不是为了这个家,你可能都离职一万次了。”
童新没想到我会这样说,眼圈猝不及防地红了。
他平息情绪后,说:“也不全是因为这个家,说到底,还是自己没能力没魄力。”
“老公,虽然我们左右不了职场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啊,比如,下班后跟老婆约个会,看场电影,跑个步什么的……”
16
我的话,让童新若有所思。
那顿饭,我们说了各自小时候的事情,讲了几个段子,探讨了一下,什么运动比较适合夫妻一起。
最后,我们达成一个最为省钱的解压方式,每天晚上,一家三口围着小区跑十圈。
还达成一个共识,尽量不把工作情绪带回家,如果真的很不开心,那最多回到家里,说上五分钟。
为此,还特意去买了一个沙漏。
用童新的话说:“每天只给自己五分钟的沮丧时间。”
17
打那之后,童新的职场气还是很严重,但我们都学会了改变。
有时看到他下班回来心情不美丽,我就对他说:“去房间静坐五分钟,给自己头脑排个毒。”
或者:“要不要吐槽五块钱的?”
于是,他就笑了。
笑过之后,有几分愧疚地说:“我要在脑袋里装个开关,一走出单位,就自动关灯,不去想单位的人和事,把自己从工作模式调整到生活模式。”
18
生活还是美好的。
每天晚上,我们仨一起跑步。
后来,又买了器材在家里撸铁。
再后来,觉得在家里健身时眼睛没处安放,于是,我们大动干戈,把阳台改造成了一个小型花园。
杜鹃开出第一朵花时,童新这个大男人360度地拍了一个早晨。
跟我一遍又一遍地感慨:“老婆,一看见这花,就觉得万物可爱。”
看着那样的他,我心里春风浩荡,其实幸福有时很简单,守候一朵花开就足够了。
19
日子一天天过去,家里那个用来排解坏情绪的沙漏,已经渐渐派不上用场。
情绪习惯也在于锻炼。
童新的职场依然不那么令人开心,但他学会了接受与排解。
在认清了工作和生活的本质之后,他渐渐在两个模式之间切换自如。
用他自己的话说:“既然没有说辞就辞的能力,那就得有‘要么忍受,要么享受’的心理承受力。”
从前的他,朋友圈里全是各种鸡汤文。
如今,渐渐变成了每日随拍的风景,石缝里长出的小草,边走路边读书的学生,大妈们晒的秋菜,阳台花园里开出的一朵花……
而我,每条必赞。
20
前几天,有两个传的沸沸扬扬的新闻,触目惊心。
其中一个学校党委书记,居然公开留下一封遗书,自杀了。
还有一个办公室科员,被领导当众扇耳光,敢怒不敢言,据说,他不是第一次遭受职场暴力。
这都让我联想到,当初那个职场情绪糟糕的老公。
是的,对工作,我们的确没有说走就走、说辞就辞的资格与勇气,但我们还有看清生活真相,依然热爱生活的怂与认真。
据说,这也是一种英雄主义。
“在心情最糟糕的时候,仍会按时吃饭,早睡早起,你不需要有那么多过人之处,能扛事就是才华横溢。”
“当电影、故事、书籍、传说、朋友圈,都在告诉我们那些伟大的人,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时,我们其实最该对自己说的是,我们终其一生去努力,去奋斗,到头来很可能也不过是一个普通人,但我们愿意选择去做一个快乐的,永远钟情于生活的普通人。
谨以此文,与每一个职场中人共勉。
和自己和解,才是解脱
▼
▼
近期故事看了吗?
在后台后回复“热文”即可阅读
▼
咪妈咪妈咪妈,让我给你写个故事吧
老公有三个爸爸,结婚的时候,我傻眼了
我心中的英雄,最后活成了一张旧报纸
金刚妈妈呀推出了福利活动,好穿的内衣、睡衣、丝袜、拖鞋、防晒品、零食,每天都有特价秒杀,可以扫去看:)
扫,去福利秒杀
讲故事 或微博@刘小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