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狡猾的思想》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狡猾的思想》读后感100字

2022-03-12 15:14: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狡猾的思想》读后感100字

  《狡猾思想》是一本由克里希那穆提著作,32.8出版的320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15-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狡猾的思想》精选点评:

  ●理性,通透,延续了苏格拉底诚实的质询之风格。对理解想法的本质、冥想、头脑内在秩序的阐释,很有启发,感谢。

  ●这一版本,翻译的没有灵性。

  ●跳出一切下定义的符号去看事物本身 能带来巨大的快乐

  ●不明觉厉……

  ●“if you observe a rose, a flower, without the word, without naming the colour, but just look at it, then that look brings about great sensitivity, breaks down this sense of heaviness of the brain, and gives extraordinary vitality. There is totally different kind of energy when there is pure perception, which is not related to thought and time.”

  ●虽然我英文不好,可是仍然能从原文中体会到译文的无力。

  ●这实际上应该是一本属于后现代主义的书 反智倾向

  ●副标题有些过了……看这种中英文版本的书,才发现,有些地方译者翻译得多么的扯淡。 ps:看完之后感觉这本书应该叫做《如何正确的冥想》

  ●感觉逼逼那么多,其实就讲了一句话,你的思想局限于你个人的记忆经验,全世界人的基本情感是相似的,要脱离偏见去看待问题,没了……

  ●居然叫我“不要追逐快乐”,这种观点都能忍是想一起过年吗

  《狡猾的思想》读后感(一):不要看到克里希那穆提就买,也许真正的作者是翻译。

  这本书我搁置了两年才重新拿起,本来想拿来淘洗一下心灵,读了中文,完全读不下去,遂转读英文。于是发现了读不下去的原因,这特么是本演讲集啊。

  克老爷子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但绕来绕去绕不开那几句话。所以其实这本书水分特别大,表面上看挺厚一本,实际没啥内容。我看完书的第一第二章,基本就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①你的意识不只是你的意识,而是全人类的意识。②所以你必须要保持觉察,时刻有意识,不能带入个人思考,因为你的思考是你个人的经验,不是大家伙儿的。③只要你能停止思考,你就能跟别人不起冲突。④你的欲望是冲突的另一个来源,你得看清它才能跟它好好相处。

  其实就跟《当下的力量》没有什么差别啊。

  并且,由于克老爷子的絮絮叨叨,不停地反对所谓的主观、人造世界、偏见,其实他自己就落入了另一端啊。他极力反对反对,其实他就变成了他反对的对象。

  当然,想起我师父说,“他也没有得道”,所以我们看书的时候,就见仁见智吧。

  然而这都不是重点。

  重点是这本书的翻译!

  我看得出这个翻译很痛苦,很痛苦。虽然信达雅的原则,“信”也能达到80%(其实有不少错漏),但达和雅,有吗?有吗?好好一本挺风趣的书就这么被糟蹋了。

  我估摸着他对心灵这方面的书毫无感觉,以至于整本书充斥着佶屈聱牙的用词。其实英文特别口语,而且有很多不拘语法的地方,但翻译就翻的特别难看,跟知网论文差不多。

  虽然,这本书不是克老爷子的上乘之作,但这本书硬生生把克老爷子的水平扯下好几个番位。

  拜托出版社不要出书来骗钱了,虽然是克老爷子的书,但请个好翻译要比选本好书重要。

  《狡猾的思想》读后感(二):狡猾的思想 network of thought

  首先是这本书的翻译的标题,当时确实吸引了我,但是其实这本书是network of thought;思想的网,其实稍懂英语的人觉得翻译哗众取宠,但是其实这本书讲述的就是思想是如何来欺骗我们,所以这个翻译是否可以说是入木三分?

  其实并不能将欺骗归于一种贬义,思想其实本来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一部分,它让我们前进,让我们成长,但是很多时候,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是需要一些手段和计量,即使是面对大儒,想要控制他们,难道紧靠一腔热血和英雄豪气就够了吗?不够,还要有手段;是的,思想就是段子高手,而且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是要容忍和理解手段,就像我登录豆瓣告诉我账号存在风险需要手机号做验证码,其实就是想要我的个人联系方式,让我们成为他的商品,是的,你觉得自己在免费享用别人的产品,唯一的理由就是你是别人的产品和卖点。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对于这种“不公平”还是要报以宽容和含笑的态度;但是在理解和认知他们的层面上却不能宽容和含笑。我可以知道你利用我,但是我要知道你是怎么做的。我们每个人的价值点都是被别人利用,自我认知的一个领域就是要知道自己的价值,这个价值包括两部分,自我价值和利用价值。自我价值是实现自我的目标方向,利用价值则是对别人而言,我值多少钱;如果你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面知道第一条就足够了,但是如果你还没有升仙成佛,每天都要查米油盐,和别人打交道,那么你就需要知道第二个价值。

  思想在玩弄我们或者说在玩弄自己,我们不知道这个意义;因为控制,控制这个概念大家很熟悉,其实你的情绪的控制的念头和被控制的念头都是一个念头。是不是特别像国企里面的自己买自己的东西一样的分裂?但是这个模式已经延续了上千年,上万年,这种机制的存在一定有其合理性;尽管全书对于思想大家批判好指责,但是这种方式只是在说明思想,思想这种模式毋庸置疑对于人类而言是至关重要,否则就没有了人类的过去和未来。

  但是思想的缺点之一就是解决不了问题,并不是解决不了问题本身,而是每次解决的问题都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你看人类进化了上万年,但是知道今天战争,邪恶,内心的痛苦始终都没有解决,那么多的先哲和大儒们,都在探寻人类问题,但是结果无非就像自杀尼采一样,或者是你我这种,仍然困惑于茶米油盐之间。

  所以思想解决不了问题,所以想要解决问题,这里的问题是人生高度的大问题:你就要跳出思想。你要观察思想,不加评判的观察,不加控制的评判;想要去除一种问题,不是控制和解决,而是融入,比如你处于一种悲伤地状态,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完全融入到悲伤中,自己全然的成为悲伤;一旦你成为了它,没有了控制,它反而可能就此消失和隐退。

  思想告诉我们我们是特殊的个体;但是其实我们的意识是共享全人类的意识;这个观点搞得我也很崩溃,因为我无法理解和想象一群人共享一个想法的概念,而且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等人对于意识的概念和想法都是不一样,这个共享怎么来解释?我觉作者的意思是我们其实都是一个整体,只是思想告诉哦们是分来的。

  是的,到此有点意思,就是很多事情是思想告诉你的。我们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内置了操作系统的人,其实我们一生下来到成长,你会发现人会有很多本能,其实细想一下你会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东西;一定要类比就是内置的操作系统,你买了一个笔记本电脑,开机之后就是内置的windows操作系统或者linux操作系统,而不是需要你从头编写汇编语言来从头构建操作系统。所以,思想的模式也是内置的;这个也是我们的“原罪”,有思想就有了一些模式,比如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甚至是一些认知。他们让我们迅速的在适应我们生存的世界,同时业限制了我们的对于世界1理解。

  所以,跳出思想,是你已经娴熟的理解思想之后的行为,一次自我的飞跃。

  其实作者的翻译还是挺“自以为是”的,能说恰当吗?不敢说,因为我确实不敢讲读懂了这本书,但是在我的认知范围之内,思想却是做的非常“精明”,称得上“狡猾”吗?思想创造了影响,然后自己就依附在这个印象上。

  那么如何能够观察和跳出这种印象呢?需要智慧,就像上面讲述的那种,要不带偏见的,一旦带领偏见,就是思想,智慧就没了,其实让一个人保持中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一个人很难做到不带偏见的来看到事情,能够做到,那么你就具备了某种智慧。

  冥想是需要人在某种智慧基础上才有意义的,因为冥想就是关照,观照就是需要不带偏见的,不控制的取观察思想,至于不控制,才能够达到“何处惹尘埃”的境界,不去控制才是不需要时时打扫。不需要打扫,因为如果真的能够观照思想,那么关系,恐惧,快乐,悲伤种种“印象”都是“有序”的,一种不因为控制和干预而有序的状态,我觉得这应该是一种无序之序,当然我在读到“有序”的时候也是困惑的。

  如果真的是那种智慧,能够进入到无形无相的境界中,观察到的,不再是影响,而是虚无的缥缈?就等着得道之后才能偶知晓吧。

  《狡猾的思想》读后感(三):这是个“准佛法”大肆流行的时代

  蔡澜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他们到印度深山里拍戏取景,杀青那天他突然非常想吃鱼,谁料那印度厨子一生住在山上,竟不知鱼为何物。蔡澜摇头道:如此美味,不懂真可惜!厨子说,不知道的,有何可惜。蔡澜俯首称是。

  (在一些讹传的版本里,厨子变成了老妪。)

  既然一个美国人能写出《当下的力量》,那么一个印度人写出《狡猾的思想》这样的书更远在情理之中。

  这是我读完该书后所想到的。

  “这样的书”是指:如果你之前读过一些佛经,你会觉得似曾相识,尽管它们明确主张自己不属于任何宗教。

  财新网曾援引CNN的一篇报道称,在新一代中国年轻人中,有不少生发了对佛教的兴趣和热情。一段时间以来,类似瑜伽训练、冥想修习或短期出家这样的活动深受大学生和白领群体追捧。其实不惟在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这个群体也是极其庞大的。众所周知,被全球果粉奉若神明的乔老爷子就是一个禅修者,而《当下的力量》这类书的走红也反映了这一潮流。

  这个群体的大多数人视佛教为一种文化样式和生活方式而非宗教,换言之,他们是“信佛不信教”。

  这是个耐人寻味的现象。至少不只是“寻找精神寄托、缓解生活压力”这么简单。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作为一篇合格的书评,我还应该就本书的内容做一番评论。

  先看看本书的主要观点:

  (1)知识来自经验,记忆来自知识,思想来自记忆,行动来自思想,行动促进进一步学习;

  (2)知识是时间的运动,是受限的,因而思想是受限的;受限的思想是分裂的,是所有冲突的根源;如果我们无法转化自身进入完全不同的维度,受限的思想将被更加快速和精确的计算机所超越;思想制造了问题,又企图去解决这些问题,注定是失败的;

  (3)意识被设定为:认为自己是个体,是单独的实体。而实际上,你的意识就是所有人类的意识,你就是其他所有的人类,这不是逻辑上的推理,不是哲学观念,也完全不是一个理想,而是经过严密检视的事实,认识到这一事实,会带来巨大的能量;

  (4)只有学会如实地去“看”(觉察),而不是以你被设定的样子去看,你才会看到事实;你要自由地看但不要刻意,否则它就又变成了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5)思想制造符号、建立形象,形象催生欲望,欲望使我永远处于相互冲突之中;无关思想和时间的觉察是自由的,不记录任何形象,能立即终结所有的冲突;

  (6)意识的内容就是恐惧、对快乐的追逐及其结果:痛苦、悲伤和最终的死亡; 大脑记录快乐并渴望重复快乐,这是思想的活动,是受限的,导致大脑不能完整运作;恐惧是思想在空间和时间里的运动,导致大脑不能完整运作;只要拥有关于自我的形象,你就会受伤,而关于“我”的终结的恐惧就是对死亡的恐惧,它们都导致大脑的不完整运作;冥想、爱和慈悲就是完整的大脑运作,完整的运作带来完整的秩序和完整的自由;

  (7)冥想是注意而不是专注,专注中有一个基于它行动的中心,而注意中没有中心;冥想的静默是自由导致的整体静默,而不是由努力、决心、欲望、动机带来的安静。

  以上的“自我形象”即“我执”,“觉察”即“观想”,“冥想”即“止观”,第(3)条“不是理想而是事实”是指比量与现量的差别,“思想”即“第六识”,还往往更狭义地指“工具理性”,意识的内容对应佛教的八苦,“制造符号、建立形象”对应于“能、所”……

  这些类比其实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但它至少表明了克里希那幕提的思想跟佛教理论的相似性。

  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钻研过唯识或至少没有哲学基础的人能真正理解他的作品,很难想象他的作品能成为畅销书。

  读者的阅读水平,有时低得让人心疼,有时又高得让人吃惊。

  不过,所有的“准佛法”最终必然指向修行,因为如果只笃信理论而没有实修,这对一个凡夫的人生来说,是灭顶之灾。而但凡涉及修行,就必然面对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冲突,虽然就究竟来说,“出入不二”,但这对凡夫依然是一个很现实的抉择。

  而冥想修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也远远超出常人的能力范围,良莠难辨,还是不宜贸然行之。

  而佛教的“衣钵传承,以资证明”更显大智慧。

  《狡猾的思想》读后感(四):《狡猾的思想》后感

  1.关于思考,要学会单纯运用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以你我他亦或是设定的方式去思考 2.关于意识。一个人的意识有时候是所有人类的意识,因为都会有痛苦,忧虑,难过等情绪。即人类其实是一体的,要有敏感度,感受到全球性的人类实体。 3.关于怀疑。不要全盘接受讲话者所说的,要带着怀疑去探究。对一个人完全追随,会否定自己的觉察。 4.关于思想。①思想来自记忆,由思想产生行动,这个循环总是被重复着。②思想基于知识,而知识明显总是受限的,因此思想也是受限的。③思想会导致冲突④思想占据着生活,日常每个行动背后都是思想⑤思想是时间。(知识的增加、扩展、深化是时间,而思想又是基于知识。)⑥对快乐的重复是思想的活动(经历过快乐,引起快乐的事情被脑子记录,于是思想投射并追逐它们)-----延伸谈及人追逐钱财权位 5.关于计算机。①计算机拥有机械的智力,能够学习和发明。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当计算机接管大部分大脑活动,想想人能做什么?【作者克里希那穆提1986年逝世,有这样独到的眼光也是极为不错】②计算机没有问题,因为它设计、学习、运行;而人的思想总是在解决问题中运作。 6.存在与成为有着持续的冲突。【存在可以理解为现状,成为则是愿景。】 7.学会观察,(作用:提高人的敏感,弱化头脑的重要感)不带标签色彩去观察(就像观察一朵花,不去评论,而是单纯看着,亦或是人,不带设定的字去命名) 8.秩序≠纪律(秩序能从强迫感、沿着特定道路解放出来,不是依照某种模式,而是非常自然地到来。) 9.许多人总是无精打采,是因为活在自己陈旧的模式里,认为活在已知比未知要好,导致继续在已知范围内重复、挣扎。 10.爱不是观念。(指出许多人出于对上帝的爱,在教堂跪下祷告,崇拜某种由思想制造出来的东西) 11.欲望的察觉:有2种,一是作为局外人看欲望,二是当欲望升起的时候在观察。 12.从事一种需要专门化的营生,脑子的活动会窄化、受限,变得没有活力。不能彻底自由的脑子会腐败。 13关于冥想。完全颠覆以往的认知:不是去专注,而是要去注意。因为专注意味着强迫和限制,而注意则是不强迫、不努力的,一旦努力去注意,反而是不注意的,因为试图想将不注意变为注意;并且专注中没有控制者与被控制者,只有注意。 14.反面植根于自己的反面。(例如爱是恨的反面,则爱就来自恨) 15.要学会观察,而不是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容易欺骗自己(分析,会使得分析者与自身产生二元矛盾) 欣赏点:作者的语气总是和煦的,不是让人试图去相信或是接受什么观点,而是带领着人一同去了解、观察、检视

  触动点:谈及冥想,讲述的是不同于大众所认知的,很涨知识。

  不足点:章节标题取得很没味道,没抓住什么重点。

  一些语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