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是最好的教科书读后感1000字
《绘本是最好的教科书》是一本由吴念阳 主编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5-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绘本是最好的教科书》精选点评:
●提供了许多绘本资源。161021
●不错的一本书,和正在接触的安妮花阅读理论很搭,小孩子看书看的主要是画面而不是文字。理论性的东西纠正了传统的阅读方法,实操性的东西也值得借鉴。
●从理论到实践,看完之后基本能用互动式阅读的方式给孩子们读绘本,挺有借鉴意义的一本书
●挺入门的,选的绘本都很经典,还有很多共读的案例介绍,不错
●课堂教学系统是记忆式的,但是儿童对“道理”“情感”的理解是观察式和体验式的。绘本帮助培养观察力、判断力、共情力,也帮助培养审美意识。看绘本的目的不是识字,不是讲道理,看绘本就是儿童体验世界的过程,过程就是结果。
●对于绘本初学者有很大帮助,对于已经积累一定绘本阅读经验的人来说是一大总结与助力,感谢吴老师简单而精确的总结。
●共读教本
●From library.
●比较浅显的关于怎么给孩子读绘本的书,实例比较多。
●前2章给家长讲述了绘本的作用及如何选绘本如何读绘本。后面分类介绍具体绘本的读法,书的最后推荐了30本推荐绘本。是本很好的幼儿读本阅读指导书,可以作为工具书使用。
《绘本是最好的教科书》读后感(一):书中推荐的绘本们
第一章:亲近图书
《图书馆狮子》
《一只有教养的狼》
《我喜欢书》
《小饼干爱图书馆》
《好奇的乔治参观图书馆》
第二章:趣味绘本
《好脏的哈利》
《最最喜欢的野餐》
《朱家故事》
《爷爷一定有办法》
第三章:亲子关系
《我爸爸》
《我妈妈》
《大猩猩》
《妈妈你好吗?》
《长大做个好爷爷》
第四章:同伴关系
《我爱交朋友》
《威利和朋友》
《烟花》
《我有友情要出租》
第五章:童年愿望
《莎娜想要演马戏》
《小恩的秘密花园》
《大脚丫跳芭蕾》
第六章:中华传统文化
《迷戏》
《Ruby's Wish》
互动分享式阅读
互动分享式阅读1
《绘本是最好的教科书》读后感(二):教会你如何读绘本
教会你如何读绘本
——读《绘本是最好的教科书•跟着儿童心理学家读绘本》by烟波浩渺1980
说实话,在没读本书之前,我没看过类似的图书,对于绘本也就是买买买、读读读。自家里有了孩子之后,童书绘本没少买,也没少给孩子读。但总是感觉读完之后,少点什么?少点什么呢。为什么绘本这么薄还这么贵,到底应该如何读绘本?买了众人推荐的所谓的好绘本,我又该怎么读?图案漂亮、文字简洁,其内涵意义应该有所指吧?这些疑惑一直持续到我读到这本书。
当读过本书后,我把这本书当作读懂绘本的工具书,既有基础的绘本知识,又有20本经典绘本“带读”实践案例,本书是通过多年教学试验后,汇编成集的成果。
这是一本教给你如何读懂绘本的书。
它教给读者将绘本阅读的最大值发挥到实处的指导手册。即是经典中外绘本的推荐书单,又是延伸阅读的经验感悟。读者们可以借由书中的案例、知识、经验,举一反三,将其他绘本的用处发挥出来,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好的绘本从来都不是一次性的读物,虽然价格不菲,可是值得拥有。本书用大量的彩图配合文字讲解,从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角度讲述了儿童思维的特征和经典绘本的特征。书中用彩图加文字的形式科普了经典的20绘本阅读案例和阅读方法。教会家长和孩子如何发掘绘本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并一点点之处绘本中值得注重的地方,还同时不忘记指导观察绘本中细节部分。并把选读每本绘本理由列出,把作者的来历和创作理念作为导读部分帮助家长理解。最后在书中每一绘本的阅读案例后还设有思考问题和总结。以此帮助读者们思考阅读绘本应该达到的目的,既不能加深更不能离题。
本书主编吴念阳是自身儿童心理学教授,她的爱心和耐心被熟知的人称道。她倡导的理念就是本书的题目:绘本是最好的教科书。她认为绘本的重要性目前我们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或许我们要改变教育理念了。
“互动式分享阅读”的第二本成果。
在上海师范大学百人阅读推广队伍,推广的一种全新的阅读模式——互动式分享阅读。本书主编吴念阳便是这支队伍的领队者,他们通过这种阅读方式为孩子们创设了轻松的阅读氛围,“带读者”引导孩子们围绕这书中的图画、文字,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围绕着问题思考,孩子们学会了倾听了解其他人的视角,同时在长时间的带读活动中观察不同孩子的表现,为读者,展示出孩子们对同一本书,做出不同的表现。
我想就这一点来说,对绘本讲解书持怀疑态度的家长很有启发意义。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性格和脾气,他们跟着“带读者”,与跟着家长阅读时,呈现的是不一样的学习状态,家长们尽管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但是通过此书可以观察到孩子们的表现,书中出现的哪种孩子的状态比较像自家的孩子,从中可以学习一二,方便日后亲子阅读延伸,家长们借助书中的案例,模仿带读者专业的手法,更好地引导孩子们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评价鉴赏能力等等。
简单说说书中的内容:【P7】什么是绘本?
绘本也称“图画书”,图画和文字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图画不是对文字的简单图解,不是可有可无,对于儿童来说,它具有更大的阐述意义。
好的绘本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绘本画面精美,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绘本内容具体生动,符合儿童的形象思维特征;绘本要是真正的儿童视角,主题贴近儿童真实的生活。
例如书中说,什么是拥抱,就讲了【英】杰兹•阿波罗的绘本《抱抱》,图中全部是各种动物的抱抱,都是妈妈抱着宝宝,意思就是告知拥抱不只是一个动作,还懂得拥抱里包含的温暖亲情。
例如书中借着关于图书馆主题的绘本,从开始启发接触图书馆的气息,从“大狮子”和“狼”的身上,一点点了解图书馆的样子:要办理借书证、每次只能借一两本书、阅览室里不得大声说话、可以做图书馆义工等等。
书中最后部分介绍了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绘本,我感觉很有味道。一本是姚红《迷戏》:纯正中国味道——京剧主题;一本是《Ruby’s Wish》带有西洋画风——民国女子大学梦(这种画风感觉就像动画电影《花木兰》,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以前我们阅读得传统文化的儿童读物上多数是文字多,孝亲尊老以及各种传统美德为主,比较刻意看重书本的说教意义。本书中也看重从小培养传统文化意识,只不过选用的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绘本形式:用一个短小的故事,带有中国元素的画风,完成对孩子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增加文化认同感。京剧、战争、书法、大家族、旗袍各种元素糅合在一起,这一种新式的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绘本,让人越读越感觉意味深长。我想这些绘本的文字作者和绘画作者的作品,不仅仅是给孩子读的,也是要求家长们一起陪读的。
其实阅读的好处,从来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看到,就如水底下的冰山,就如腹中诗书,从幼时积跬步,日后成千里,读书多且深,下笔如有神,想来这是所有人的愿望,每个人都毫无例外的期盼着。我们从阅读中寻找改变命运的航线,虽然命运不可捉摸,我们从书中汲取养料,扎根心灵之土,不为浮华所蒙蔽,不为虚荣所迷惑,路漫漫,一生修得爱读书。
如此便是本书中所讲阅读从绘本开始。阅读从父母陪伴讲解做起。言传身教,来日可期。
我之所以打五分,是因为它科普了阅读绘本的意义和方法。
2015年3月23日星期一
如需转载请豆邮联系笔者2933702061@qq.com。
《绘本是最好的教科书》读后感(三):读绘本的指导思想和操作指南
一直觉得自己还算会讲故事的妈妈,不过一些书读下来,逐渐发现自己的不足,也逐渐的弥补和矫正,看《绘本是最好的教科书》触动要更大一些,把感想和所得写出来,和妈妈们一起分享。
关于为什么读绘本?读绘本的目的和意义:
本人以为关于绘本阅读的意义,可以分两部分讲,一部分为“有用”,一部分为“无用”:
关于“有用”就很好说了,比如看了这本书,宝宝认识了几个数字,几个汉字,会背了某首诗,认识了颜色,或者通过某种习惯养成绘本,知道了怎么去洗手间,知道要刷牙要洗手,知道问“你好”说“谢谢”等等等等。这都是短期的可以看得到的成效。是谓“有用”。
关于“无用”不太好讲,但其实这“无用”才是最长远的和益处更大。绘本的无用,就像是我们上学时候的教科书和课外书的分别一样。教科书可以使我们考上大学获得文凭。在那个阶段重要性要远远大于“课外书”。可是“课外书”可以使我们获得阅读的愉悦,陶冶情操,拓宽眼界,甚至重铸我们的价值观感情观,恰恰这些当时在高考面前不值一提的东西,塑造了陪伴我们一生的品行和格调。所以绘本阅读的“无用”就是可能暂时它没有教会孩子什么看得见的知识和技能,可是它可以使宝宝沉静,获得了阅读的愉悦,培养思考的习惯和锻炼了孩子的想象力,并且相信我,一个爱阅读的宝宝,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长成一个爱阅读的大人,他有足够丰富的内心世界供自己寻求快乐和愉悦,使自己的宝宝成为一个丰富而快乐的人,是每个妈妈都不会拒绝的吧。
补充一点,有人说,小孩子看过的书也会忘记的,为什么还要看呢,前几天在豆瓣上看到的一句话特别适合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的疑问,这是我看过的最巧妙的一个回答: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了很多的食物,大部分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且被我忘掉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你的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
也许是因为作者是心理学家的缘故,本书关于阅读绘本意义的阐述和阅读绘本的切入点要更加专业和目光长远,更关注儿童的认知、推理过程,概念形成过程,更关注儿童智商、情商发展的内隐过程,更关注儿童眼睛里的作品人物,更关注儿童的终身发展。
关于如何带孩子阅读绘本,关于家长的阅读观,本书的意见非常有参考意义,试着总结如下:
1、 不要过于执著于“识字”,尤其对于小孩子来说,不要刻板的拎出某字出来,从而打断和拆分孩子对句子的整体印象,要知道从“识字”到读懂“由字组成的句子”还有一定的距离,读绘本要要注重潜移默化和熏陶,渐渐培养孩子的语言和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2、 注重体验,轻忽目的。不是说每个故事都要明白一个道理,把我们成人想让他们明白的道理作为隐形目标,不要逼着孩子总结和提炼,单单形成阅读体验就好了,还是那个“慢”字,尊重小孩子的理解能力,要知道到了青少年时期,他们才会在大量阅读和社会交往的基础上,慢慢悟出一些“人生道理”,在此之前,都是观察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不能直接学习“道理”。
3、 尊重孩子的“读图”需要,不要破坏孩子的观察力。很多家长不懂读图的重要性,反而希望孩子“专心”听故事,很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其实读图才是儿童发展观察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儿童审美情趣发展的必经过程。
4、 注重互动,引发想象力。在陪孩子读绘本的过程中,多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对于孩子天马行空的问题要配合,给予回应,记得以前有个妈妈总结陪孩子读绘本的要素三点“爱孩子、爱绘本、有点二”,爱孩子才有耐心,爱绘本才有兴趣,自己有兴趣更加可以引导孩子的兴趣,有点“二”便是能和孩子一起发疯一起想象一起天马行空。
本书关于理论性的东西约占篇幅的四分之一,其他四分之三都是带领孩子看绘本的真实案例,里面详细介绍了绘本和“大带小”活动中,怎么讲绘本给孩子,如何引导孩子一起玩,一起思考,一起快乐的想象,所以说,关于读绘本这是一本既有指导思想又有操作指南的书,对妈妈们帮助一定会很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内容尽在绘本妈妈,微信号:huibenmm
《绘本是最好的教科书》读后感(四):给孩子买100本绘本,不如这样给他读一本
读书与不读书有何区别?98版《三国演义》中有一个片段给出了回答。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一见如故,刘备感慨自己半生飘零,表示愿与关张结拜为兄弟,此生荣幸。
关羽答道:“关某虽一介武夫,亦颇知忠义二字,正所谓择木之禽,得栖良木;择主之臣,得遇明主,关某平生之愿足矣。从今往后,关某之命即是刘兄之命,关某之躯即为刘兄之躯,但凭驱使,绝无二心。某誓与兄,患难与共,终身相伴,生死相随。”
一番话,慷慨激昂,说得刘备涕泗横流,一旁的张飞干着急,也想表表自己的忠心,奈何胸中无墨,只能在关羽说话停顿时,不断的说“俺也一样,俺也一样!”。让人忍俊不禁!
网友纷纷评论:心疼张飞,这就是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
读书与不读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与人生意义,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了从小为孩子读绘本。
一本一本的绘本买回家容易,一个一个的公众号收听朗读音频也很容易,可是,怎么给孩子读绘本,还是让很多父母觉得为难。
照着绘本读字吗?二三十元一本的绘本,几分钟就读完了不说,有的绘本“嗯嗯、啊啊”的,还真不好读。自己发挥吗?口水话一堆,孩子还不怎么爱听,要么中途走神了,要么反复指着书中的某个细节,笑嘻嘻的不让翻页。
上海师范大学吴念阳教授说:“假如绘本30元,您只带孩子读了文字,没有欣赏画面,那么您只实现了5元的价值,还有25元被您浪费了。”
那要怎样才读好绘本,充分发挥绘本的价值呢?我向你推荐《绘本是最好的教科书:跟着儿童心理学家读绘本》这本书,这里就有好方法。
这本书的主编吴念阳教授带领了一支百余人组成的阅读推广队伍,这支队伍的主体是上海师大的大学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他们在上海的幼儿园和小学里推广互动式分享阅读,这是这支队伍的第二本成果,他们的第一本成果是《让孩子爱上阅读——互动式分享阅读指导手册》。
吴教授是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拥有与其他阅读推广人不一样的视角,他更关注绘本对于儿童认知、成长过程的作用,他认为绘本符合儿童的视觉特征,恰恰是儿童最好的教科书,儿童可以从书中获得非常丰富的经验和认知,从而加强对生活的理解。
《绘本是最好的教科书:跟着儿童心理学家读绘本》这本书共分为了“理念篇”和“实战篇”两个部分。
“理念篇”部分主要论证了为什么绘本是最好的教科书,也介绍了如何选择绘本、如何欣赏绘本、如何进行互动式分享阅读等,还解答了父母们关于阅读的常见误区,比如很多父母认为读书就是认字,其实对孩子来说,读图的意义远胜于读字,因为孩子对于视觉图像更敏感,更喜爱,这也为什么孩子要读绘本的原因。对于像“阅读能提高成绩吗?”等家长们常有的疑惑,吴教授也在书中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实战篇”部分是20本优秀绘本的带读案例,这20本优秀绘本根据“亲近图书”、“趣味阅读”、“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童年愿望”、“中华传统文化”六个主题精选出来的。每个案例分别从谁创作了这本书、这本书讲的什么故事、我们为什么选这本书、我们是如何互动式分享阅读的、带读者手记、绘本活动六个方面进行了介绍。看完这些案例,更能深入体会互动式分享阅读的方式,家长们完全可以学习过来,用同样的方式给自己的孩子读绘本。
接下来我主要介绍一下吴念阳教授提出的互动式分享阅读。这是一种全新的阅读模式,和普通的父母朗读、孩子被动的听不同,这种阅读方式更注重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提倡阅读时,成人儿童之间随时互动,儿童与儿童之间自由地分享自己的任何瞬间感受。
具体的说,就是阅读过程中,父母通过开放式提问引导孩子阅读绘本,积极的体验书中人物的感受,揣摩故事发展的方向,阅读的过程就是互相讨论的过程,儿童可以随时向父母或是伙伴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读后,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以复述、表演、绘画、写作等多种形式回顾所阅读的作品,从而更深刻的理解故事,并从中学到生活经验。
互动式分享阅读有很多好处。大量优秀绘本的朗读,给孩子输入了标准的语言,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过程中的讨论,促进了孩子与人交流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倾听;没有标准答案的约束,孩子们可以自由表达,他们对阅读的参与感更强,积极性更高,注意力也能保持得更久。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互动式分享阅读是怎样读绘本的。
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一、用开放式提问推荐阅读的进程
妈妈:小熊是不是很高兴啊?宝贝:是啊。这是很多父母给孩子阅读绘本时常用的提问方式,这种提问方式叫封闭式提问。封闭式提问的答案是唯一的,是有限制的,回答者只能在被限定的范围内进行回答。
比如这个问题,孩子就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这样的回答孩子基本上可以不用动脑筋,对他们来说也就没有太大的意义。并且,这样的问题也很容易把天聊死,因为问完之后就没有下文了。
那开放式提问是什么呢?
开放式提问的答案是没有限制的,也不存在标准答案,回答者经过充分的思考,可以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开放式提问最大的作用是要引导孩子观察现象,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刚才的问题如果换成开放式提问,就是这样的:“小熊看起来怎么样啊?”孩子就会去看,去思考,小熊现在是什么表情呢?如果看到小熊在笑,他就会回答,“他很高兴。”如果他的词汇更丰富一些,他还可能说“他很愉快。”,甚至回答“他简直兴奋的快要上天了。”这就是孩子通过观察,自己体会到故事主人公的感情,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能力。
开放式问题是不会把天聊死的,因为接下来还可以问孩子,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啊?这就能进一步引发孩子的思考,要么回忆小熊之前做的事情,要么思考接下来小熊可能会有的经历。
一个好问题,是能引导孩子进行主动思考的。在绘本阅读中,多问开放式问题,就能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图片,并且主动思考,从图片中读懂故事,那么绘本中字太少的问题也就迎难而解了。
当然,还要注意,不要给孩子提太有压力的问题,比如:看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啊?这虽是开放式问题,但是难度太大,会让孩子有压力,从而影响阅读兴趣。
二、阅读的过程就是互相讨论的过程
既然叫互动式阅读,那么互动讨论当然是这种阅读方式最重要的部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填鸭式教育在中国教育中都占着主导地位,仔细想想,在给孩子读书的过程中,你是否也在进行填鸭式教育呢?
什么是填鸭式教育?填鸭式教育就是一味的把书本知识灌输给孩子,只告诉孩子“是什么”
,而不告诉他们为什么,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动用的最多的是记忆的能力,没有或很少运用思考的能力。他们就像鸭子一样被扯着喉咙灌下了大量的食物,根本来不及咀嚼,就咽了下去。
填鸭式教育被诟病已久。这样的教育下,孩子们不能主动思考,只能被动接受,久而久之,他们的思维力得不到训练,想象力和创造力也都会大打折扣。
看一本绘本,如果全程你只是告诉孩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虽然整本书看起来丰富多彩,但看完之后,孩子却只记住了书上有什么,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与填鸭式教育相对应的是启发式教育。吴念阳教授的互动式阅读就充分体现了启发式教育的精神。
吴念阳教授认为阅读最好是七、八个孩子在一起进行,阅读者和孩子之间,孩子和孩子之间,都要进行充分的讨论,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讨论书中人物的感受,讨论故事的发展情节,讨论阅读后自己的感受等等。
讨论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只有经过了思考,才能说出自己的意见。
讨论的过程也是启发的过程。一个人的发言,就是对其他人的启发,可能引来相同的意见,也可能引发不同的意见,在不同的意见中,通过讨论,更能加深孩子对绘本的理解。
孩子的讨论可能天真童趣,给你无数的惊喜。孩子的讨论也可能天马行空,不知所踪,没关系,引导回来就好了,重点是体现孩子阅读的主体性,让他们自由的讨论,他会理解到更多。
所以,父母如果能邀约几个孩子一起阅读,给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讨论的环境,阅读的效果会更好,如果只是在家阅读,也没关系,只要在阅读过程中放低姿态,保持和孩子平等的关系,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很好的讨论。
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三、通过各种体验活动表达阅读感受
风靡全世界的蒙特梭利教育非常注重孩子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活动。创建人玛利娅·蒙特梭利博士说过这样一句非常有名的话:“我听过了,我忘记了;我看见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通过大量的教具,蒙特梭利创设了以孩子体验为主的教育环境。来培养孩子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
在中国,荀子也在《儒效篇》中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可见体验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阅读一本绘本,除了看它本身的故事外,如果能拓展更多的体验活动,那么书中的内容自然就能成为孩子生活的经验,并且内化为孩子认知的一部分。
比如阅读《云朵面包》这本书,如果读了之后,还能和孩子一起亲手做一次面包,那么,制做的乐趣、面包的香味,这些快乐的体验都会和阅读的体验混合在一起,成为孩子美好的记忆。你也可以选择和孩子一起用纸、用布料,就像作者一样,剪成小小的家具,布置出一个小小的温暖的家,那一定是孩子最想要的家。
不同的绘本,可以延伸出各种类型的体验活动。复述、续编、表演、绘画、手工等等,都是很好的绘本体验活动,将绘本改编成舞台剧,是很受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方式,现在也有很多艺术家在这么做,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陪孩子去艺术中心观看绘本舞台剧。
如果每一本绘本,都能这样和孩子一起读,那么30元的绘本能读出300元的价值,甚至毫不夸张地说,孩子获得的阅读体验与生活经验,是无价的。
美国图书馆学会倡议“从出生就阅读”(born to read)日本提倡“亲子阅读”运动,要求父母每天最少陪伴孩子看书20分钟。越早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就能越早的向他们注入生命的养分。
孩子是一颗种子,需要精心的浇灌;生命是一种体验,需要用心去感受。父母能做的,就是打开一本好绘本,陪孩子一起阅读,用最优质的亲子阅读时光,为孩子打开这个精彩的世界,体验更丰富的人生。
人生很长,也许小时候读过的书,孩子最终都会忘记,但书中的精髓,读书的感受,终将进入孩子的灵魂,成为孩子成长的力量,支持他们面对生命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