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红裤带的女人》经典影评有感
《系红裤带的女人》是一部由罗嘉勇执导,蒋林燕 / 段斌 / 谢正洪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系红裤带的女人》精选点评:
●乡村爱情故事 女主身材挺好…
●“我的命好苦啊”。好人总是命苦的。非常写实,结局其实不算结局吧,毕竟生活还在继续。
●桥贵这样的人,很熟悉,身边就遇到过这样的人,好感动!太善良、太纯朴,以至于让人心痛,不忍心看他那样沉默地离开。
●狗血而真实,质朴而无奈。
●活着为什么?为别的谁?为没有流言蜚语?为贞洁牌坊?谁的生命都只有一次,除了自己的心,不应该有别的主宰自我的选择,自我的幸福!女人,有主见,才有命运,才能谈爱与幸福。云秀大婶,你的心呢,你的主见呢?
●还以为结局是从此公主和王子过上了性福的生活,万万没想到,女主死鬼丈夫居然活着。。。。“我的命怎么那么苦啊”女主说了几遍的台词。用这句话形容女主真是太恰当不过了:人生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看
●现实版农村女人的……
●题材很好,拍的不好!
●还可以
《系红裤带的女人》影评(一):原生态的女人,原生态的村落,原生态的调调儿~
被青山绿水深埋的小村落,原生态,淳朴,简单,安静,真实,不做作。云秀每一次捧起她的红裤带,二胡那甜美愉悦的小调调儿一下子走在了心弦儿上,多么温柔贤惠孝顺可人的姑娘呀,优美的身段儿,惹人怜爱的声音。只是命苦,婚后等待杳无音信的丈夫8年,生育孩子,伺候生病的公婆,下地干农活儿,忍受着流言蜚语,忍受着身体的寂寞。电影方言和音乐插曲都特别有味道。
《系红裤带的女人》影评(二):这是我对农村恐惧的原因之一
很抱歉,只看了影片的故事梗概和侧面评测。所以不评分,只说事儿。但是那种农村女人被压迫和诬陷的情节真的让人汗毛倒竖,男人出去打工,村里的媳妇是你的吗,好看点的媳妇,全村的闲汉都在垂涎,强奸、污蔑、泼脏水,软硬兼施,无所不用其极,你害怕吗?村里的老少爷们家庭妇女每天最喜欢的就是八卦,人言可畏在闭塞的乡村达到了最恐怖的效果。
或许你可以想象经大人的口入了孩子的耳,成群的孩子经过你的身边大骂你婊子、妓女、母狗,对你的孩子大骂杂种、野孩子、野种……这是活生生血淋淋的现实,而你的娘家和婆家人会保护你吗?不会,村里的长辈多数把面子看的比命重要,他们不相信理性,只相信流言蜚语,而私刑也是农村更恐怖的潜规则,君不见,东北人在南方被当地人暴力胁迫,偷狗人小偷被绑在村口致死,全村人围捕买来的女人,我不愿相信这是今天的中国,可是往往现实都如此残酷。
你觉得你活在阳光下,但是当你离开繁华的都市和熟悉的城镇,朴实的基层民众会给你展示真正的丛林社会,什么是宗族械斗,哪个是土皇帝,什么叫吐沫星子淹死人。不相信的可以去知乎搜“农村什么让你感到恐惧”。
原来未知让我好奇,现在未知让我惊惧。
我不敢像文艺女青年一样一个背包入藏,我也不敢像浪漫男青年一样带个钱包去丽江,我更不敢像作家采风一样带个本子去乡村常住。在诗里,村里永远是长河落日,袅袅炊烟,可是我知道,平静的生活中暗流汹涌,他们像老虎,温顺时像一只大猫,可以尽情抚摸嬉戏,一旦他厌烦,摔碎你也只是分分钟的事情。
我只敢匿踪于城市,在陌生人的世界里玩耍,不用出门进门被村口的大爷大妈指指点点,父母也不用因为我还是单身而被村里的流言中伤,我也不用担心被人羡慕日子过的好而被人暗中使坏,我也不用担心媳妇长的好看被觊觎已久的闲汉强奸泼脏水,换句话说,哪怕我做了再见不得人的事,只要我搬个家,我的世界就会重归寂静,网络时代的浮躁让我们很好的隐藏自己,现在还有几个人在关注沈巍大师了?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现代化都市和生活离不开每一个基层的村民,是他们种的粮食和蔬菜、还有输送城市的低价劳动力成就了我们生活的美好和舒适,甚至有时我们还会因为外卖送的慢了对人家破口大骂,投诉,因为农民工公共场所的低素质而鄙视,我们在享受他们带来的文明,却又有时反感他们的污浊。
当你舒适的前进时,总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部电影里的血与泪,就是他们生活里为你的负重,他们或许也想像我们一样坐办公室朝九晚五,有着文明社会的生活,她们也想穿着性感暴露在步行街上逛街说笑,她们也想回家坐在电脑前抨击男权社会,说着“我可以骚,你不能扰”、“没房没车,凭什么跟着你受苦?”、“女人就是用来疼的”……这些话。文明世界里的安全,别以为世界都是这个样子。
每次我看类似题材的电影,我总能想到电影《大鸿米店》里结尾的字幕:这是整个旧中国一个毛孔里滴出的血。
其实,现在亦如是。
《系红裤带的女人》影评(三):转发一条导演影评,另外标记一下女主角蒋林燕
一曲直面人性的婚姻挽歌
——电影《系红裤带的女人》导演阐述
◆ 罗嘉勇
一
这是一个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关于“留守女人”的真实故事。
中国西南边陲的某大山深处,新婚不久的女人云秀为让丈夫阿旺放心外出打工还债,将一条红裤带系在身上,以示对婚姻的忠贞。没想到丈夫一去不返,杳无音讯。青春漂亮的云秀在一条红裤带的束缚下,默默坚守为丈夫“看好家”的诺言,可最终历经煎熬等回来的,却是一个离奇的命运安排……
当时任某山村小学教师的马应富老师给我讲述完这个故事的原形后,他再次对我说:“像这样的‘留守女人’,在偏僻的农村,特别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真的不鲜见,男人回不来的原因很多,加之信息闭塞,交通落后,有的女人一辈子就这样在守望中过去了。”于是我便有了种迫切的冲动,想为这些大山深处的“留守女人”们拍部电影。虽然我不认识她们,但我能从马老师的讲述中,依稀感受到她们情感深处的炽热呼吸,以及她们对不幸婚姻的内心呐喊。希望通过电影让外界了解这些“留守女人”的婚姻情感生活,并期待有一天能在大山美丽的风景里,看到她们与常人一样幸福的身影。
中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进程,急促而剧烈地催化着这个时代的一切。物质生活的相对富足,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领域。作为维系社会发展的婚姻家庭,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婚后情感的出轨和高离婚率,似乎已司空见惯。影片《系红裤带的女人》将我们带回了那个纯真的时代和落后闭塞的小山村里,去感知一个既充满人性情愫而又凄惋忧伤的婚姻情感故事。如果电影能在讲述人物命运的过程中,让观众拾撷到一些随着时代变化而远去的关于婚姻、家庭以及伦理道德方面的点点滴滴,也许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珍贵和需要珍惜的东西。
二
影片的女主人翁云秀是一位漂亮的村妇,新婚不久,就因丈夫外出打工一去不返而沦为“活守寡”的女人。从她嫁到村里的第一天被债主张二“惦记上”开始,似乎已经注定了她的婚姻是多舛的。为偿还因结婚欠下的债务,一条象征对婚姻忠贞的红裤带,随丈夫的远走而成为捆绑在云秀肉体和精神上的枷锁,同时又是云秀骨子里坚守婚姻道德的底线。在漫长而艰辛的“守寡”日子里,云秀一方面要信守她为丈夫“看好家”的承诺,一方面还要与债主张二的性骚扰周旋。当张二强奸云秀未遂而怀恨在心并散布她与村里的单身男人桥贵好上的谣言后,村妇们的舌头可不是闲着的,更有婆婆的厉声呵斥和公公的无声责难,让云秀有口难辩。还有,与这种外面压力随之而来的,是来自己身体和情感的煎熬,这种煎熬只要是一个正常、健康的女人都能体会。云秀是一个年轻健康的女人,她和正常人一样,需要有情感的慰藉,也有性的需求,长达八年多的“活守寡”日子,她不是没有出轨的机会,但传统与现实都不允许她去逾越这条婚姻道德的红线。张二的数次利诱甚至强暴,还有她在危难之中与前来搭救的桥贵产生的短暂迷情,即便她有意或无意的出了轨,也许都能够被人性的宽容所接纳,可长年系在她身上的那条红裤带,每每都在关键时刻成了婚姻道德的“保护神”。夜深人静,难以忍受性饥渴的云秀,一个人悄悄跑到村口的小河里宣泄情欲,发出了歇斯底里般的对男人的呐喊。然而,世俗的小山村并没有因此而理解云秀的不易。自古寡妇门前是非多,一个“活守寡”的女人,在外人眼里,从头到脚也许都是问题,她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村里长舌妇们闲言碎语的话题。到头来,除了云秀自己,竟然没有人相信她是清白的。
与云秀朝夕相处的婆婆似乎感到儿子回家的希望已经渺茫,同为女人的婆婆终于理解儿媳做女人的不容易,主动提出让云秀改嫁长期照顾她们家的桥贵,这种人性的光芒让云秀感到心里很温暖。然而八年的煎熬和守望,云秀盼来的却是丈夫“已不在人世”的消息。云秀向丈夫“亡灵”倾诉自己的清白后,终于烧掉了束缚在身上八年的那条红裤带,从心里结束了这段不幸的婚姻,并决定跟桥贵一起过日子。当所有人都认为云秀终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的时候,就在一夜之间,命运又给她开了一个惊天的大玩笑——她的“亡夫”突然回来了!是喜是悲?苦命的云秀必须得在两个男人中间做出一个选择,神情恍惚、面无表情的云秀终于扛不住命运的沉苛,一下子瘫软在公婆的坟头。
如果说,云秀以系红裤带的方式坚守八年的婚姻是因为有“爱”(或者说是遵循一种传统婚姻道德观念)的话,那么当她烧掉那条象征婚姻的红裤带后,标志着这段“有爱无性”的婚姻实际上已经结束,她过去天天守望的丈夫在她的内心已然死去。然而丈夫的死而复生最终导致桥贵的不辞而别,云秀将要面对的又是另一段接踵而至的“有性无爱”的婚姻生活。云秀拼命地往当年她送别丈夫的那个山垭口跑去,想追望一眼她重新爱上的男人——那个八年来同样饱受误解且婚姻不幸的桥贵。空旷的山垭口,无情地定格了云秀孤怜的身影和那双无奈的眼神……
影片最后字幕显示:三年后,云秀在政府的帮扶下脱贫致富,成立了全村第一家专业养殖场。阿旺与云秀离婚,再次外出打工。桥贵暂无音信……
云秀终于直面人性,对她的不幸婚姻做出了一次重要的决定——离婚,可这曲婚姻的挽歌并未因此而画上休止符。一个女人与两个男人,还要继续在这场了犹未了的不幸婚姻中,扮演各自的悲剧角色……
三
面对这样一个诞生在乡间泥土里且让人有几分忧伤的故事,影片的拍摄决定摒弃浮华,采用简约叙事手法,只有这样才能让影片更好地贴近真实、贴近人物、贴近生活。如果非要说影片有什么风格和基调的话,那么这个风格就是清新质朴的原生态,基调就是在田园牧歌般的氛围里,吟唱一曲直面人性的婚姻挽歌。基于这样的影片风格和基调,在演员选择上,除女主角云秀的演员外,其他演员都是在拍摄现场找来的当地村民,这些“演员”与影片里的故事人物几乎可以划等号,尽管他们的表演不专业,但都是原生态的,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还原艺术的真实。
虽然是悲剧故事,但影片并不刻意去追求表现激烈的冲突、荒凉的气氛、萧索的画面、凄惨的音乐。相反,拍摄中,影片还适当多增加一些美丽的山川风物,让故事人物在山村美景中出入、留连、生息、劳作,竭力多表现一些“田园牧歌式”的氛围,让云秀的悲剧婚姻,如同“梦境里的噩梦”,缓慢而有条不紊地展开,让发生在山乡田野里的忧伤故事,像暗流一样浸润并最终撞击观众的心扉。
为让电影更好地融入现实生活,拍摄场地我们选择在离故事发生地不远的一个小山村,场景、道具、服装以及当地人的生存状态等,都没有经过人为的修饰,一切皆顺其自然、顺理成章。为增强某种特定效果,影片还特意安排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和道具反复出现在镜头里。如债主张二身边有条秃尾狗,张二只要一出场,那条狗总跟着,这也是一种反派角色的象征物;那条系在云秀身上的红裤带,多次伴随着低回婉转或者轻松愉悦的音乐出现在云秀不同的情绪里,使人物命运与这条红裤带紧密相连,起到了强化主题的效果;还有云秀对丈夫的送别、守候、倾诉以及最后对桥贵的追望等情节,都发生在同一个场景山垭口,这个给云秀以希望和绝望的山垭口,反复出现在晨光、逆光、霞光和雨雾中的镜头里,特别具有象征意义。
此外,画面还有几处采用长镜头拍摄,保持了故事人物情绪的连贯性。音乐也是轻缓而抒情的,没有刻意营造太多的悲情色彩,特别在影片开头、结尾以及中间部分的关键情节,以别致的原生态女高音咏叹长调出现,突显了影片的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原生态电影艺术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