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前沿》的读后感大全
《法理学前沿》是一本由於兴中著作,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1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法理学前沿》精选点评:
●对思想的前沿概览,但无法作为详实的资料阅读,可以作为扩展视野的闲看。
●介绍了当前法理学最新的发现状况~有助于法理学认识超越德沃金和哈特之争
●於兴中教授自己都说本书是论文演讲以及会议论文汇编,封底还好意思说是教授首部著作。文章基本上是导引性质的,宏观全面,不够细腻。前三篇和第五篇值得重点对待。可以看出於兴中教授似乎喜欢理论,对于很多思想流派的批评都是细碎不够整体。
●1/2019 激发兴趣的书单书!
●於兴中教授国内讲座“巡演”集,涉及很多典型教科书不包括的内容,适合开拓眼界,但不深入。
●我觉得有志于法理学研究的同学还是应该看看的,虽然讲得基本上比较浅显,不过视野上确实是非常广阔,便于我们了解后哈特-德沃金时代的一些法理学学派的了解。是我们了解当代英美法理学的钥匙。
●第一章有助于开阔视野,了解国际法理学研究前沿的宏观概况。剩下的部分打算当工具书用。
●远超预期!
●2018年8月2刷:本书在首章总结了传统法理学进路(哈特德沃金之争)的讨论情况和问题,其他篇章分别介绍了法理学研究中比较前沿的讨论,书末附有各个主题的研究书单。总有一款适合你。
●视野极其开阔,难得一见的法学著作。
《法理学前沿》读后感(一):《法理学前沿》自序
於兴中
如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研究生打下扎实的学术基础是每一位导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在过去十几年的教书生涯中悟出了一点心得。我觉得从教材的角度来看,一个研究生至少应该读与他专业有关的四本书。第一本是该专业的基础理论。第二本是该专业基础理论学说发展史。第三本是有关该领域的研究方法的著作。第四本是该领域中的前沿问题的简述。基础理论可以给学者提供该领域的基本面貌、基本轮廓、和主要问题。学说史告诉学者基本理论的来龙去脉。方法论有助于学者准确的理解该领域研究的特点。而前沿问题使学者了解该领域中现阶段人们关心的最重要的问题。读了这四方面的书之后一个研究生对他所研究的专业不仅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基本把握,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的研究事业的起点是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研究者同步的。
就法理学而言,关于法学基础理论的书虽然说不上是汗牛充栋,但也确实是比比皆是。学说史方面的书也不在少数。有关于法理学研究方法的书虽然没有前两种丰富,但近年来陆续也有不少出版。但是,关于前沿问题研究的书却至今尚未问世。我的这本小册子旨在填补这一空缺。本书共有十五章,内容主要涉及一些新兴的法理学和法理学中的热点问题。这些内容大体上是基于我近年来在国内法学院校讲座或参加会议提交的论文,有些内容曾在不同的地方发表,收在这里是因为我认为这些内容仍然是法理学的前沿,比如社会理论与法的研究和人工智能与法的研究。也有一些是首次进入国内的学术界,比如愈疗法理学。还有一部分是我以前曾经多次提到过的,比如大地法理学。这本书并不是对法理学前沿问题的系统而全面的论述。我把他们发表出来算是一个开端,希望引起学生、学者们的注意。各章后面附有精选过的参考书目,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就自己喜欢的问题和学说进一步研究。
本书主要是写给法理研究生的,但我相信它对部门法学的研究生来说也不无参考价值。它也有可能是教授法理学的老师的参考书。对于优秀的本科生来说,本书也是值得一读的辅助读物。本书想要集中呈现的不是某一法学流派的观念,或某一法学思想家的完整理论,而是全球化之后法理学界的现状。在这里既有传统主流法学的痕迹,又有标新立意的理论探究。它是指向未来的,而不是对成熟理论的复述。职是之故,各章之间可能并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但合而观之,本书是一部探讨当代法理前沿的专著。
《法理学前沿》读后感(二):读了自序,你就知道是否值得阅读本书
《法理学前沿》自序
於兴中
如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研究生打下扎实的学术基础是每一位导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在过去十几年的教书生涯中悟出了一点心得。我觉得从教材的角度来看,一个研究生至少应该读与他专业有关的四本书。第一本是该专业的基础理论。第二本是该专业基础理论学说发展史。第三本是有关该领域的研究方法的著作。第四本是该领域中的前沿问题的简述。基础理论可以给学者提供该领域的基本面貌、基本轮廓、和主要问题。学说史告诉学者基本理论的来龙去脉。方法论有助于学者准确的理解该领域研究的特点。而前沿问题使学者了解该领域中现阶段人们关心的最重要的问题。读了这四方面的书之后一个研究生对他所研究的专业不仅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基本把握,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的研究事业的起点是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研究者同步的。
就法理学而言,关于法学基础理论的书虽然说不上是汗牛充栋,但也确实是比比皆是。学说史方面的书也不在少数。有关于法理学研究方法的书虽然没有前两种丰富,但近年来陆续也有不少出版。但是,关于前沿问题研究的书却至今尚未问世。我的这本小册子旨在填补这一空缺。本书共有十五章,内容主要涉及一些新兴的法理学和法理学中的热点问题。这些内容大体上是基于我近年来在国内法学院校讲座或参加会议提交的论文,有些内容曾在不同的地方发表,收在这里是因为我认为这些内容仍然是法理学的前沿,比如社会理论与法的研究和人工智能与法的研究。也有一些是首次进入国内的学术界,比如愈疗法理学。还有一部分是我以前曾经多次提到过的,比如大地法理学。这本书并不是对法理学前沿问题的系统而全面的论述。我把他们发表出来算是一个开端,希望引起学生、学者们的注意。各章后面附有精选过的参考书目,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就自己喜欢的问题和学说进一步研究。
本书主要是写给法理研究生的,但我相信它对部门法学的研究生来说也不无参考价值。它也有可能是教授法理学的老师的参考书。对于优秀的本科生来说,本书也是值得一读的辅助读物。本书想要集中呈现的不是某一法学流派的观念,或某一法学思想家的完整理论,而是全球化之后法理学界的现状。在这里既有传统主流法学的痕迹,又有标新立意的理论探究。它是指向未来的,而不是对成熟理论的复述。职是之故,各章之间可能并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但合而观之,本书是一部探讨当代法理前沿的专著。
《法理学前沿》读后感(三):目录
◎ 第一章 二十一世纪初法理学研究大势撮要
·哈特德沃金之后的主流法学
·英美法理学:从经验到身份
·戴着镣铐的舞者:系统概念话语
·步入正统殿堂的法律的经济分析
·法理学中“北强南弱”的现象分析
·法律的文化生命
·法律与社会研究:走向政策研究的致用之学
·法律与推理、人工智能、新技术、互联网等系列研究
·走向平庸的共识:法律实用主义
·利益时代的自然法学:人类向善的永恒追求
·批判法学的力量
◎ 第二章 全球化、全球法与世界政府
·全球化概述
·全球法与一般法理学
·世界政府与世界法
◎ 第三章 反阿基米德-笛卡尔点-线思维的认识论
·法理学界“无王期”的到来
·从西伐利亚二重奏到法律多元
·从点线思维到多元认知方式
·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
·普遍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
◎ 第四章 英美法理学与经验主义
·英美法理学简介
·经验主义:英美法理学的特点
·实证主义与经验主义
·实用主义与经验主义
·现实主义、批判法学与经验主义
◎ 第五章 具体正义
·正义的观念
·在个例中实现正义
◎ 第六章 社会理论与法学研究
·社会理论的若干特点
·社会理论与法学研究的基本路径与范围
·研究现状及值得注意的重要议题
·话语理论与法律的沟通之维
·面临的困难
·欧美中心主义
·宏观社会理论的式微
◎ 第七章 批判法学的解放精神
·批判法学
·批判法学与身份法学
·批判法学的最新发展
·威廉·推宁对西方法学的反思与批判
◎ 第八章 科学方法今昔
·格劳秀斯:普遍命题
·培根:归纳推理
·普芬道夫:几何方法的运用
·莱布尼茨: 几何、公理、自然法
·“世界一、二、三”、系统论和格式塔
◎ 第九章 人工智能与法学研究
·引言
·人工智能与法律研究简介
·人工智能与法律研究的若干目标
·人工智能与法律推理研究的几个重要里程碑
◎ 第十章 法律进化论、法律移植与模因学
·法律进化论
·法律移植
·模因学
◎ 第十一章 新自然法学
·新自然法学概述
·对新自然法学的批判
◎ 第十二章 大地法理学:王者归来?
·引子:土狼的故事
·大地法理学的起源
·什么是大地法理学?
·大地法理学的核心原则
·权利径路与关系径路
·关于大地法理学的几点思考
◎ 第十三章 法律地理学:法的空间维度
·法律地理学简介
·法律与空间的研究历史
·当下研究困境以及研究存在的问题
·空间中的法律
·法律下的空间
·法律与空间
◎ 第十四章 愈疗法理学
·愈疗法理学的历史
·愈疗法理学的特点
·在整个法学研究领域的拓展
·愈疗法理学面临的问题
·关于愈疗法理学的几点反思
◎ 第十五章 身份、德性及协商性民主:发展中的法理学
·身份法理学
·德性法理学
·民主的非政治化
·法本体论问题
·立法法理学
◎ 代结语 走向法治 超越法治
什么是法治?
走向法治
超越法治
◎ 附录一 延伸阅读
◎ 附录二 法理学研究生参考书目
《法理学前沿》读后感(四):引用的推荐
《法理学前沿》:一座丰赡的法学富矿
《法理学前沿》出自於兴中先生之手,这本包罗当代法理学前沿各种思潮、大小流派,主流和非主流、边缘和中心异彩纷呈的杰作,或许也只能且只会在他手上诞生。
很难想象,主要居住在国内的学者具有如此宽阔的视野、切实的感悟以及足够的耐心,得以完成如此简洁精悍却又气势恢弘的著作。那是不可能的!苏力教授的背后总是隐隐约约地站着个波斯纳;高鸿钧教授“这些年开的分店”的主要“商品”是哈贝马斯;许章润教授的至爱是萨维尼和历史法学派以及所谓的“汉语法学”;舒国滢教授除了翻译、研究拉德布鲁赫之外,只是再加上阿列克西;已故学者邓正来教授闭关研究的也只是哈耶克。与以上学者和法学界那只著名的“刺猬”德沃金相反,於先生是法学界的“狐狸”,是能产生、将产生众多刺猬的狐狸。他在书中提及,国内已经有人在他的启发下研究莱布尼茨的法学思想了。
他和国内那些非常关注时事、政局的“公共法学家”以及微博上针砭时弊评头论足的“大V”也是两路人。他是一位纯粹的学者,他是一位著作“不等身”的法学家。他与江山教授、梁治平教授等自成一家的严肃学者也很不一样,他不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也没有一贯的学术方向。这可能与他的谦虚有关,他认为许多东西已经说得很透了,他只能添加一点点;也可能与他的自信有关,说出那么一点点,已经够了,无须再多。谦虚和自信两种品质很自然地在他身上融为一体,形成他独特的气质。
欲知其书,必先知其人。知其人,我们在书中读到那些平实、简洁、精到的字句,感到他表达或流露的思想之光,以及那毫不隐藏的直白——才会毫不吃惊,顺其自然,一切明了。这是一本站在法理学殿堂最高层俯瞰、平视、解读当代法理学思潮全景的书,自然顺畅、逻辑谨严的背后是作者深厚的功力和卓越的智慧。不过,这座法理学殿堂完全是西方的(主要是英美),英美法理学是这本书的主角,虽然阿玛蒂亚·森正义的理念、哈贝马斯协商性民主、阿列克西法律论证理论等法学思想也有浓墨重彩。无论是新的法理学还是旧的法理学,无论是主流的法理学,还是边缘的法理学,都得到了全面系统、深刻且清晰的阐述。此书中,关于中国法理学的研究,仅附带一说,只提到苏力、高鸿钧、许章润、舒国滢寥寥几位。这当然是源于我们法理学的贫困和幼稚,她还在蹒跚学步,还未走上世界法理学的舞台,更不用说前沿了。
在一定程度上,这本书也叙述法学思想史,但它显然不是一般的纯粹纵向的描述;在适当的地方,这本书也涉及哲学、科学、社会学,但她的旨归是法学,中心始终是法学。她是一本纯粹的法理学专著,也可以说,是一本法学专著。语言简洁,思想精到,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处花哨,没有藻饰,没有故弄玄虚。但是要注意,这不是一本一览无余的书,而是一本需要时不时返身回头重读的书。读过一遍之后,或许你觉得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视野顿时开阔,但是不久你会觉得,你陷入了更多的迷惘,生发了更多的疑惑。因为她提出的问题已经开始纷纷钻出来打扰你,她启迪的思想开始缠绕你,逼迫你重新思考、更新思考,再次出发、再次廓清。你不得不重看一遍或再阅读相关篇章,以让被撕开的、被割裂的貌似完整以为自洽的知识思想体系重新回到完整——实际上,是重新完整——以让自己的心和脑重回到安宁之境。毋庸置疑,第二遍之后,还有第三遍……这本书提出的问题、启发的思路实在是太多了。她是一本常看常新的书。
没有广博的知识,没有敏锐的思想触须,没有纯正的学者之心,没有独特的方法,没有十数年的积淀之功,完成这本不厚的重磅大作是不可能的。法理学的前沿问题和各种先锋思想在於先生的笔下融会贯通了。
这本书告诉我们哈特-德沃金“二王”一统江湖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无王期”已经来临。重新梳理了各大流派,比较分析了一些重要术语,澄清了法学界概念上的混乱,呈现了社会理论与法的研究、人工智能方法的研究,首次引介“愈疗法理学”,深入介绍“大地法理学”。除了理清那些主流法学的来龙去脉之外,还引介阐释了非主流法理学或“小法理学”的兴起和最新动态。其中,有我们法学界耳熟能详非常熟悉的哈特、德沃金、波斯纳、哈贝马斯,有我们比较熟悉的菲尼斯、阿玛蒂亚·森,还有我们可能很不熟悉但非常重要具有代表性的法学家威廉·推宁、布莱恩·莱特、加德纳,以及那些特殊词语:反阿基米德-笛卡尔点-线思维、愈疗法理学,还有那些身份“特别”的法学家及其古典却依然富有创意的研究方法:普芬道夫,格老秀斯,莱布尼茨,以及格式塔等。
舒国滢教授评价此书将推进中国法学二十年,诚非溢美之词。这种从根本上洗礼我们的思想之水实在是太少。可以说,这本书是一座丰赡的法学富矿,而不仅仅嘉惠于法理学,虽然入读的门槛较高,但毋庸置疑,只要准备栖身于法学,你,我,这本书绝对不能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