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28岁女子被未婚夫杀害抛尸鱼塘:有暴力倾向的男子,都有哪些共性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28岁女子被未婚夫杀害抛尸鱼塘:有暴力倾向的男子,都有哪些共性

2020-10-28 12:00:34 作者:唤醒疗愈创造 来源:张德芬空间 阅读:载入中…

28岁女子被未婚夫杀害抛尸鱼塘:有暴力倾向的男子,都有哪些共性

  点击音频,即可聆听

  本期主播 | 山茗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我们的文章,记得读完点一下“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不要忘记“在看”!!!

  

  最近江西南昌市市民张某,称自己的女儿小易在举办订婚宴前联系不上了。她开始给小易的新婚丈夫王某打电话,可是一直打不通。

  后来又联系了王某的母亲,才知道自己如花似玉的宝贝女儿被其丈夫杀害,并抛尸鱼塘。

  事后,其丈夫王某就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若无其事,还用小易的手机给她的单位请假,并用女儿的口气跟家人们说话。

  小易跟王某已经在一起3年多,小易的妈妈感觉女婿王某性格古怪,也不太爱说话,还比较懒惰,很不支持两人在一起。不过小易却执意要跟王某结婚,背着父母偷偷领了证,现在就差举办个订婚仪式了。

  原以为遇上真爱,可以携手开启幸福的一生,哪曾想,却跨进了地狱之门。

  与之前被前夫烧死的拉姆一样,今年似乎这种杀妻案格外多,也格外刺眼。这让一众姐妹们本来有些恐婚的心更是雪上加霜,她们居然发出了这样的宣言:不婚不育保平安。

  遇人不淑,对身体上相对处于弱势的女性,真有可能会毁掉一生。就像拉姆一样,她勇敢地离婚,对丈夫拿孩子做威胁也无所畏惧,她自立阳光,努力想要与那个糟糕的男人划清界限,可是,这种男人就像橡皮糖一样,甩也甩不掉,最终仍然难逃厄运。

  身为女人,在现在复杂的社会,寻找另一半时,的确要擦亮眼睛。

  其实这些杀妻的男人,或多或少都有着某种反社会的人格特征的典型共性,我们需要仔细分辨,一探究竟。

  性格偏执、自卑、焦虑

  小易的妈妈在见到女婿王某时,有一种过来人的直觉:这个人性格古怪。通常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非常偏执,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也不具有反思的能力。

  王某曾经做过辅警,后面又转作销售,工作上的不顺利,其实与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他可能会认为别人总是会针对他,自己从来就没错。

  小易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长得也很漂亮,一看就是很招人喜欢的那种类型。与王某相比,小易大学毕业,工作单位也不错,这会让王某感到非常自卑。

  越自卑的人,就越容易贬低别人,也对拥有一段情感没有信心,这往往会引发猜疑与嫉妒,对伴侣极度控制。

  据说,二人在订婚宴前因为琐事发生争吵,具体争吵的内容我们不得而之,但是从他们这种偏执、自卑、焦虑的性格来分析,当小易不认同他时,就可能引发他的暴怒,进而对小易下了毒手。当然,我们不知道他是否是失手杀害了妻子,这个部分留待警方最后的调查结果。

  不善言谈

  小易的妈妈说王某不太爱说话,这个背后,一方面有可能是为了隐瞒什么,因为言多必失;另一方面可能是本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弱,那么他可能更多地会用行动去表达情绪,比如直接诉诸武力,而不是用语言表达愤怒。

  当然,这个不能绝对化,不是所有不善言谈的人就有反社会人格。相较于男性,女性的语言表达能力确实更强一些,而那些会说话的男人真的是凤毛麟角,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女性会被某些花言巧语所蒙蔽。

  这里需要甄别的是,他说的与做的是否一致,他的表达是否透着真诚。所以言语与非言语背后,我们可以看到非常复杂的个性特点。

  情绪、行为控制能力差

  当愤怒冲上脑门,理性就完全退后。就像拉姆的前夫扬言要杀死妻子,他就直接付诸了行动,这可以说是一场有预谋的谋杀。

  其实,一次次的家暴也恰恰说明了他的这种特征。他会把自己对于社会、对于他人以及对于自己的诸多不满,一股脑地撒到软弱的妻子身上,施以拳脚。而在事后,他也有过后悔,也会道歉,但是最终,仍然无法拦住自己冲动的魔鬼。

  当他们情绪激动时,要尽量避免火上浇油,如果有条件,应赶快远离冲突的现场,比如关上房门,或者逃出家门,给他一个降温的时间与空间。

  缺乏同理心

  能将自己同床共枕的妻子杀害,这类人是相当冷血的,他们缺乏同理心,或者说人类的情感。从小事上来看,比如喜欢虐待小动物,对他人的苦难表现冷漠,缺乏同情,甚至不把人当人,都是缺乏同理心的表现。

  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曾经做过“人类邪恶精神科学”相关研究,他在论文《社会冲突的阴暗面》中提到,那些反社会人格的人往往会“去个性化”和“去人性化”。

  简单来说,“去人性化”就是把人当作物品。比如战争中,士兵在用大炮远程射杀普通平民时会完全没有感觉,但在近距离刺杀时,他可能会有些不忍心,在机械执行命令时,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都不会被当作生命体。

  “去个性化”就如《乌合之众》中提到的群体思维。在某个群体中,个人不再将自己视为个体,那么他就勿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正如在电影《浪潮》中的青少年群体,他们霸凌其他的同学,并以此为乐趣,却没有感到任何的内疚,正是源于此。

  自恋

  正如前面提到的王某,内心极度自卑,需要用极度的自恋来保护他脆弱的自尊。他不允许别人说他不好,不允许别人有任何看不起他的行为,其表现为对自我的过度吹嘘、夸张、虚荣及自大。

  自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浮夸型,就是喜欢炫耀,自负且“自信”;另一种是脆弱型,他们往往面带愁容,防备心很强。相比较,脆弱型的自恋者更具危险性。因为你一旦触及他脆弱的自尊,会激起他婴儿式的暴怒,从而一发而不可收拾。

  

  这样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呢?

  研究表明,这与基因与环境都有关,而环境更为重要。

  实际上,每一个性格残缺的人,都有一个可悲的童年。他们大多数都有着非常糟糕的早年情感体验。

  曾经被虐待、被忽视

  从小被父母虐待或者忽视的孩子,内在会形成一个迫害性的自我,他的自我意象也是,我是糟糕的,我是不好的,我是有害的。

  早年经验中,他可能会把迫害或者忽视他的人视为敌人,但那又是他的养育者,让他无法表达愤怒,只能压抑在内心。

  在成年后,他会把自己内化的这一对客体关系,也就是施虐者与受虐者的关系模式带入到他的人际关系中,会制造出一个假想敌,去报复他曾经受到的伤害。

  曾经在身体上或者情感上被抛弃

  比如父母感情不好,母亲在生下他之前想过堕胎;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了了家乡;孩子在多个家庭中寄养,无法与他人建立稳定的关系等等,这些场景都会让孩子体会到被抛弃的感觉。

  这样的养育结果是,孩子无法信任这个世界,也不会信任任何人,他会认为这个世界是危险的,所有的人都是充满敌意的,这也是他将自己内在的敌意投射到外部的结果。

  可以想象,假如一个人无法获得安全感,他觉的周围的人都是不怀好意的,他为了保护自己,可能就会先发制人,先灭掉假想中的敌人。

  缺少社会支持系统

  在缺少爱与关注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很难形成社会规则意识。因为他没有从父母的经验中获得这种心智水平。正如美国前精神分析协会主主席杰瑞姆.布莱克曼教授所说,他实际上是没有形成“超我”。超我就是我们在后天习得关于规则、道德等约束我们行为的内化了的准则。而这类反社会型的人,即使通过心理治疗,愈后也是不容乐观的。

  

  因为他没有一些好的客体,比如父母、老师、或者其他的重要养育者给他情感上的滋养,内在的匮乏造成了他人格上的缺陷。

  如何远离这些具有反社会性人格的人?

  第一步:识别

  我们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可以从多个方面去考察。

  成长经历:他是否曾经被父母虐待,是否曾经被严重忽视,他的经历中是否还有重大的心理创伤事件,比如遭遇到不公平的对待,以及他的反应模式等等。

  父母关系:他与父母的关系是否是冲突的,冷漠的,或是隔离的?

  人际关系:他是否有要好的朋友?朋友是怎么评价他的?是否之前谈过恋爱,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分手的?

  价值观:他对于婚姻是怎么理解的?他在面对不公平时会用什么样的应对?他是怎么看待各种关系的?

  正如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通过他的这些背景信息去做比对,看看他是否具有反社会人格的特点。这样做,至少可以让我们不会被爱情冲昏头脑,而是保持警觉。

  第二步:远离与切断联系

  当我们意识到潜在的危险性后,我们必须要做出选择:那就是远离他们,并切断联系。这类人当然不会轻易放弃,就像多年前16岁的女孩,因拒绝富二代的求爱,仍然被多次纠缠最后被泼硫酸,所以在切断联系上绝不可心软。

  第三步:寻求保护

  必要时,要寻求家人的保护,或者报警求助。虽然我们国家没有限制可能给当事人造成人生伤害的人,不得靠近当事人的规定,但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还是需要报警,毕竟还是有一定的威慑作用的。

  生命只有一次,值得好好珍惜。

  参考资料:

  《社会冲突的阴暗面》菲利普.津巴多

  《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

  《生而有罪——深度剖析犯罪心理与暗黑人生》茱莉亚.肖

  《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机制》杰瑞姆.布莱克曼

  主播 | 山茗,主持人,用心的朗读者。愿我的声音,可以伴你同行。微信公众号:山茗为你而读

  策划 | 辛怼怼

  编辑 | 辛怼怼

  今日话题

  你觉得什么样的男人不可交?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