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波兰!波兰!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波兰!波兰!的读后感大全

2022-04-12 03:03: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波兰!波兰!的读后感大全

  《波兰!波兰!》是一本由郭大成 / 金孜虞著作,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28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波兰!波兰!》精选点评:

  ●哎,这个倒霉的国家

  ●语言通俗、幽默、给力,对历史的叙述又不失严谨,史实详细丰富,很适合给我这样的历史菜鸟扫盲!

  ●基本上是用通俗的语言过了一遍标准的波兰大事史。有些时候视角并不是从波兰出发的。胜在选材和角度。

  ●波兰史的扫盲书,不太欣赏作者爱发旁议的写法。另外一些事件和人物的承接交待得模糊,缺乏整体性。

  ●掩卷长叹一声波兰人

  ●奇葩,难道波兰不逗逼就不会被瓜分?侵略别人责任还推到波兰逗逼去了,看来中国逗逼不承认为满洲国才导致侵略

  ●实事求是地说,了解欧洲,波兰真心不是一个好的切入点。虽然波兰对于17、18世纪的欧洲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它纷乱的政局和多变的宗教信仰,加之周边各国的复杂局势,都让读者如同走入米诺斯的迷宫,加之作者“说”历史的叙述风格,不但没让表述更加清晰,反而有首尾不相顾的弊病

  ●茶馆讲故事集锦,资料出处wiki, 各人态度明显——做为欧洲历史了解的辅助资料,略翻下可以,不适合精读。

  ●历史知识匮乏让人头大,满篇都是夫斯基让人头巨大。

  ●深入浅出,作为一本历史读物,深度和生动兼顾了。

  《波兰!波兰!》读后感(一):读着读着就像在听评书

  前前后后,断断续续,用了将近两个月才把这本书看完。

  坦白讲,这书的文笔很幽默,很像是某人在跟你讲故事一样,也或者是说相声,中间夹杂了很多调侃式的语言。

  这本书没有非常严谨的时间轴,基本就是一个正序,然后在其中穿插了一些相关的其它国家的同时代的历史,比如瑞典、乌克兰、立陶宛、德国、还有俄国,哎,想不提也不行,谁让波兰就卡在欧洲那个死人位置呢,谁想强大都得揍它,强大了的就想吃掉它。历史上三次亡国真不是盖的~

  最后以一部经典电影的台词作为结束语:波兰,欧洲门前的擦鞋垫,不是德国人的,就是俄国人的。

  《波兰!波兰!》读后感(二):作者没资格写一部半通史性质的作品,该书立场太过于强烈

  文中字里行间无处不是对波兰的嘲讽,可以说,作者在下笔的那一刻,其目的就已经不是去撰写一部国家的历史——而是嘲讽一个国家。至少,波兰在欧洲从来没有过“欧洲垫脚布”的称呼(“欧洲墨西哥”倒是有,不过是英国人讽刺波兰移民多的。垫脚布嘛……真没有)。

  你可以说,作者幽默啊,写的很有趣。不错,但是这是历史类作品——除非你把这东西当小说。在这里我要和另一本奇书对比——《二战意大利爆笑史》。《波兰!波兰!》和这本书一样,都是很“幽默”“有趣”的。但是这是历史书!国内多少抹黑,诋毁波兰和意大利的段子因这两本书而起,作者可曾想过(不得不说,书中还专门整理了很多原有的段子,辛苦了!)?

  希望作者明白,它写的是一部历史书——不是小说,更远远谈不上“从这里读懂欧洲历史”。这是彻彻底底的误人子弟的行为。

  :如果想要了解波兰,建议阅读《波兰史》

  《波兰!波兰!》读后感(三):您到底想写啥?

  从这里读懂欧洲历史?那应该是写历史的,定位为历史,那么应该有写历史的底线,文史社会学的研究,至少应该遵守理性,中立的底线!作者忽视中世纪末期欧洲整个社会结构的改变,忽视启蒙运动带来的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发展状况和地缘政治影响,一味以讽刺波兰为目标,实在有失偏颇。

  主观不断攻击波兰,却对地缘政治因素和社会结构无客观详细的论述。如果说此书要讨论的是波兰民族性的话,那么大部分流水账未免太长。

  既不中立,又不断改变立足点并且浅薄的评价可算失败。历史社会政治观局限,输出一种中学课本那样的强暴性观点。

  《波兰!波兰!》读后感(四):《波兰!波兰!》读书笔记

  ** 从王国到亡国

  波兰位于德俄两国之间,地处东欧平原要冲。在中世纪本是欧洲强国,曾经建立过从海到波澜壮阔的海(波罗的海到黑海)的庞大国家。占领日耳曼人的东普鲁士、占领俄罗斯人的莫斯科。翼骑兵驰名欧洲,在杨三世的带领下击败奥斯曼人、解维也纳之围。中世纪以来,经济上受限于大庄园农奴制,政治上受限于“自由选王制”、“自由否决制”、国力分散,无以成军。与此同时、三大邻国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通过实行中央集权改革,进入开明专制阶段,国力愈发强大。与此对比,波兰贵族阶级内斗不休。最终“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遭到了被瓜分的命运。

  1772年,俄罗斯、奥地利、普鲁士第一次瓜分波兰。1793年,三国第二次瓜分波兰。1795年,波兰灭亡。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完,德意志、奥匈、俄罗斯三大帝国崩溃,波兰第二共和国成立。波兰借“民族自决”和“欧洲均势”两大潮流,重回欧洲民族之林。

  可惜复国之后,波兰统治阶级还是想要“从海到波兰壮阔的海”的庞大国土。于西,借助巴黎和会,取得但泽港、形成波兰走廊;于东,挑起波苏战争,想重夺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结果法、英、美不可恃、德、俄不可欺,二次大战的序幕就是波兰再次亡国。

  ** 从亡国到复国

  可是诚如波兰国歌所言——“波兰没有灭亡”。在西波兰流亡者参加盟军、在伦敦、在北非浴血奋战;在东波兰人组织波兰第一军,在苏军效力;在本土,更是组织了可歌可泣的1944年8月1日华沙大起义。二战期间,除了死于种族灭绝的300万波兰犹太人,信仰天主教的波兰人死了300万。同样亡国的捷克斯洛伐克死亡10万人。什么叫英勇不屈的民族?这才叫英勇不屈的民族。

  在雅尔塔会议上,“欧洲均势”和“东西对立”又一次主宰了波兰的命运。波兰太重要了,它的领土不能交给波兰人决定。波兰领土依据1919年边界整体西移。——我总觉得,这就是为什么“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这句话特别显得没有知识。在威斯伐利亚体系下,哪有什么自古以来的领土。

  幸运的是,这个领土划分保持到了现在。有了核武器和全球化,世界终于进入了稳定时期。和平终于属于了英勇不屈的波兰人民。

  由于本书杀青之时,正是“新欧洲”、“老欧洲”论甚嚣尘上之际,作者从局外人的立场,也指出了波兰的一点隐忧。在东向衰落的俄罗斯耀武扬威,在西又不和德国一条心,却去结交美国大佬。“远交近攻”那是大国的策略。作为小国,还是睦邻友好为佳。否则的话,既容易成为邻国忌恨的对象。(捷克斯洛伐克也被波兰趁火打劫掉切青地区),又往往会被大国当枪使(拿破仑就挟持波兰人为其火中取栗)。从自身利益出发,好像得不偿失。

  ** 除了政治、军事与外交外的其他内容

  由于本书是西西河(cchere.cc)两位历史爱好者的作品,侧重于政治史、外交史和军事史。在文化方面,本书重点谈了天主教的巨大力量,比如在123年亡国期间保存民族特性。比如波兰籍教皇成为团结工会的精神支撑。其实,波兰人作为一个民族,除了上马打仗、下地耕田、向上帝祷告,还有很多长处。比如说,数学特别好(当然俄国人和德国人的教育体系起了很大作用)。出过极其有名的钢琴家和化学家(当然,法国的培养不可抹杀)。是有长处,值得自豪的。

  但波兰杰出人物最为显著的特点性格比较耿直,而且比较骄傲。经常为不靠谱的朋友两肋插刀,结果被不靠谱的朋友两肋插刀。比如读完本书,我最敬佩的人物是东布罗夫斯基。他本是波兰贵族,最终走上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道路。1871年积极参加巴黎公社运动。在革命开始他就指出,要紧的不是选举之类的工作,要紧的打败梯也尔的马赛军。作为客将,他没有“不用己言、一走了之”,最后担任了巴黎公社的武装力量总司令。期间法国人质疑他的忠诚、多方制肘,他最终以牺牲回答了这样的侮辱。确实称得起英雄。

  ** 两个历史问题的解释

  本书介绍了作者对于卡廷惨案、苏联人未曾援助1944年华沙大起义的看法。

  对于卡廷惨案,本书描述了苏共当局从收编不成到屠戮精英的政策转变。在1943年,屠戮现场被德国人发现后,从匆忙抵赖(“此处本是考古队发掘现场”——“是德国人干得坏事”)到无动于衷,最终承认罪责的全过程。并且从苏共政权属性,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波兰统治阶级的仇恨入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要的对立面就是波兰人),解释了为什么苏共会采取这样的行动。可惜的是,MH17航班失事事件上,我们又重新看到了这样的路数。可见哀悼历史容易,接受历史教训困难。

  ** 进一步阅读的想法

  本书简要介绍了世界岛理论,而中东欧平原上纷争不断,也往往被认为是地缘政治学的重要课题。我现在感兴趣的是,处在德、俄两大强权之间的民族还有一些,比如芬兰、匈牙利、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从17世纪到20世纪中叶,这些国家是怎么熬过来的?作为中国盆地的居民,我很想学一学。落后就要挨打是不错,但打轻打重还有周旋余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