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课》的读后感大全
《身体课》是一本由秦巴子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身体课》精选点评:
●无趣。
●这样拆分器官来写情欲的真的毫不性感,无情无欲,你写生理课教材呢?而且专注于皮囊之外的器官,生理课都不是,人体写真绘画教材
●生动的语言与独特的结构演绎着寻常的故事。
●图书馆无意看到,写作的视角很独特~~
●很一般,太多的巧合,更要命的是巧合得太假
●原本抱着性教育的目的阅读,不想此书完全超越性话题,对身体部位进行物理历史心理情感等各方面剖析。描写较为生动细腻 ,就是有点闷。
●形式很新颖,也许由于过于新颖有的地方有些牵强禁不住推敲。不过还是一本非常好的小说,只是在看到最后一段之前分不清是小说还是故事。
●保守与开放。女人浑身都是宝。
●一般,读的不温不火,说怪不怪。很细腻
●很喜欢这种叙事风格,将小说手法融入性教育的主题中,拿捏得当,看得出作者不俗的艺术涵养。艺术和性的源头似乎指向同一。
《身体课》读后感(一):诗人的狂热小说家的定力
田小爽这话说的。跟你是这本书的第二责编一样。
是一本严肃的、严谨的小说。
可以读一读。
很喜欢作者对整部事件的把握和作品的切入点。
从书中能看到一位小说家的定力和诗人的狂热。
(我的评论还段?豆瓣你怎么回事儿啊。。。。。。。。。。。。。。。。。。。。。。。。。。。。。。。。。。。。。。。。。。。。。。。。。。。。。。。。。。。。。。。。。。。。。。。。。。。。。。。。。。。。。。。。。。。。。。。。。。。。。。。。。。。看你还说不说短)
《身体课》读后感(二):《身体课》在各网上书店有售,各地书店也已经上架,喜欢的朋友可以去买本回来上课了
小说虽然径直命名为身体,但这身体却与时下那种只是意味着物欲泛滥的身体无关。作者的本意并非只是到欲望的表现为止,而是把欲望也当做了自己的审视反思对象,把包括肉身在内的身体纳入到诗学表现的范畴,而且这身体的出场显然已经构成了对既往禁欲主义氛围的强烈挑战,但却并没有简单地矫枉过正似的把身体肉身化。而是在充分强调身体肉身化特征的同时,把身体作为肉身之外的复杂精神特征也呈示出来。小说《身体课》的叙事试图对精神与肉体的二元对立进行形象的文学反驳:人的精神世界和人的肉身世界,实际上往往是以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式互相紧密地缠绕在一起的。
《身体课》读后感(三):秦巴子:关于身体的诗学
秦巴子:关于身体的诗学(刊于《文艺报》)
■周语
身体课,这本书是关于我们身体、情感、记忆的追溯。身体作为自我、个体欲望的居所,它所呈现的存在:如生命的迷惘、青春期的焦虑、家庭生活的机械化是这部书的重心。诗人秦巴子从都市生活、家庭生活的夹缝里往时间的深处追溯,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位叫做康美丽的女子内心秘密。
在秦巴子的小说中,康美丽的秘密是指她在1960年代偶然遇到的雕塑家那里看到的一件裸体雕塑。秦巴子赋予陶纯的神秘身份,暗喻那个时代的文化压抑感以及它对身体本位的否定:如此,秦巴子在小说中谈到了1960年代的言论、运动等方面。进而展开了身体社会学的层面的描述,康美丽在插队的时候在磨坊经历的爱情,当她回归城市,在家庭系统中所扮演的完美角色,以及身体层面,都是如此的完美。
小说中对身体作了各种角度的解读,政治学意义上的身体,它指向1960年代的文化压抑感,以及康美丽内心汹涌的青春荷尔蒙,但是这种青春期的冲动也包含了诗人对个体本能的解读:比如林茵男友的窥伺极其在成长年代中对作为身体一部分的乳房的迷恋。个体的成长与政治环境、生存环境融合在一起,秦巴子从身体诗学的角度来完成了小说叙事,可称为这部小说最大的特征。
上海学长葛红兵在《身体政治》一书中,认为:中国先秦思想中的身体哲学观念非常丰富,“以身为天下贵”、“推己及人 ”是贵身论哲学的一体两翼,贵身说、赤子说、修身说、舍身说等则构成了其完备的概念系统。身体的存在诗学,在秦巴子的笔下,则体现为康美丽的焦虑、瞬间坠入空洞与挣扎不断涌动的非理性,她对自身生活价值的怀疑。
秦巴子对权力与欲望这对范畴,作了很多分析,落笔之处的承担者就是——身体。康美丽、林解放或者林茵等人的身体,秦巴子都做了描述。身体是一个象征符号,也是一个物化的符号,康美丽对林解放的感觉,婚姻、物质生活、日常生活的刻板化背后,她已经稳稳地保持一种微妙的完美形象,直到她的回忆被林茵带回的图片打破。身体的解读、生理学、生物学、诗学的解读,秦巴子这部小说在技术层面的尝试已经相当成熟。他熟悉生活作为一种体制,对身体的规训、惩罚,对身体的引诱,然后细致而冷静地书写。
我们对身体的理解,大多无法抵达秦巴子的视角。这是这部小说的意义所在:康美丽的意志和回忆是这本书的展开线索,秦巴子这部书像是身体词典,然后用康美丽来走案例,分析人世间的各种欲望,它们来自身体的形或神:手、嘴巴、眼睛、生殖系统。在社会学意义上它们用来握手、亲吻、窥伺、建立地位等功能。这是小说的第二层阅读意义,它以主人公的人生故事来对身体作社会学意义层面的解读。
在技巧上,这部小说的情节极其简单,放弃了人物关系的缠绕,只设置了一个但线索,这使得小说本身成为关于身体的知识学探讨:关于身体,我们能够从哪些角度去认识它。
在巴赫金的著作《论行为哲学》中,他从存在的角度论述身体;在奥威尔的《1984》中思想警察奥布林呈现的则是人身体肉体与精神的辩证法;人的身体构成了康美丽对自己生命意义展开回忆的中心与基石,以及围绕这份记忆中闪现的各种情感,以致他开始怀疑自身存在的完美是虚无和空洞的。秦巴子对古城这一城市不经意的描述,表明的是技术和商业,不断在消解这个本体的同时,一个诗人的个体努力。
《身体课》读后感(四):从认识身体到认识世界:读秦巴子的小说《身体课》
从认识身体到认识世界:读秦巴子的小说《身体课》
侯磊
刚刚读完陕西诗人秦巴子的小说《身体课》,以往的印象中,诗人的小说往往都是诗意的、浪漫的、不着眼于现实的,而这一部却是描写日常生活,并以深邃见长的作品。小说可以重讲故事,也可以重场景描述,如果读者看过几页就会发现,很显然,本书属于后者。
《身体课》中的人物不多,用一个家庭就能概括了:祖父陶纯(林佑已)、父亲林解放、母亲康美丽,女儿林茵,和并没有确定关系的“女婿”冯六六等。书中并没有讲述什么复杂的故事,提前剧透一下并不会减弱这部小说的魅力。书中主要的剧情就是在建筑工地挖出了一个由已故雕塑家陶纯创作的裸女题材的陶瓷雕塑,康美丽把它买回了家。当康美丽发现这个陶瓷雕塑是以自己为原型,并且陶纯是丈夫林解放的父亲时,就因为心理的障碍而毅然离了婚。而盘绕在这个故事主干上的,是林家三代人中两性关系的描写,比如林解放和他的两个情人模特郝媛、教师刘苗苗之间的关系,女儿林茵和她的男友与情人之间的关系等等,而这些并不复杂的关系中,还夹杂了作者关于人之身体的大量议论和说明。
来说一个概念:身体。《尔雅•释诂》中说:“身:我也。”中国古典哲学中多是以“身体”、“两性(阴阳)”、“家庭”、“血缘”、“亲情”、“体知”等为研究对象。在本书中,作者不仅大胆地放弃了众多小说中以故事发展为线索的讲述方式,而且重新拾起了中国古典哲学中更为直接的思维方式,把人体作为小说的线索。作者在小说中,依次通过讲述人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乳房、手、性器官、脚等器官,来分别讲述林氏一家人对于这些器官的认识,以及他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最终在众多器官合成一个完美的人体时,完成全书故事的结局。仿佛是作者带着我们,逐个器官地鉴赏书中的那尊人体陶瓷雕塑,并且从这个雕塑上来反衬出林氏一家,乃是那些时代中的人们对待身体的态度,并最终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身体课。
在鉴赏作品的时候,我们往往在说要关注人性,进而到关注人生,关注社会。而人性的出发点恰恰是人体本身,人类的种种行为活动很多都是人体本身欲望的表现。记得著名作家余华曾经讲过,二十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开始“向内转”,即不再着眼于描绘宏大的世界,而是把着眼点转向人的内心世界。无疑,《身体课》恰恰是一部成功的“向内转”的作品。当我们低头凝视自身的时候,不能直接看到自己的思想,却能直接看到自己的身体。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其实不仅如此,人体的众多器官的表现,恰恰就是人内心世界的表现。作者从身体入手,去讨论每一个时代人们对于性、爱情、婚姻的态度,不能不说,是走了一个巧妙的捷径。
一部不重故事而还能让人读得津津有味的书,肯定有它独特的地方。而在小说《身体课》中,还隐藏着一个人物,那就是作者——诗人秦巴子。他恰恰在本书中发挥了自己的所长:在章与章之间插入自己的诗歌,并且不惜破坏剧情地跳出来,诗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从文艺理论、生理卫生到两性之间的私房话,小说发展到哪里,作者就聊到哪里。也许读者不同意他的见解,但书中所写的确实都是一些很精辟的论述,包含着作者五十年的人生阅历和他对人生的态度。可以说,作者是带着读者,从认识身体开始来认识世界的。
总的来说,《身体课》是一部具有诗意的语言,细腻的描写,还有着先锋式叙述的小说。不过经历过先锋派大行其道的时代,《身体课》在形式上并算十分新鲜,但它却是一部用独特的视角,来解构现代都市生活的精彩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