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印度》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印度》读后感锦集

2020-11-12 02:25:5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印度》读后感锦集

  《印度》是一本由吴志伟著作,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2 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印度》精选点评:

  ●作者在网上拿此书做悬赏奖品。我符合他的悬赏条件之后给他留言,每留一句他就像自动转发一样,把我的留言转出来附一句“请到微博问答提问,让知识回归“商务”价值人人有责”,是个正常人都看得出我并不是在问知识性的问题。根本无法交流。

  ●很男性化的一本旅游日志。文字的逻辑精炼又不失真诚,图像的叙述方式相当精准而优美。欣赏他旅游的态度,愿意用当地人的方式和当地人共处,也很喜欢听他和当地人相处的故事,他总是不带偏见地走近并了解当地人的思想和感受,他的旅行是用心的旅行。也由此感受到作者的大气宽容,同时独立自若的人生态度。不同内心的人即使是去同一个地方看到的东西也还是不同的. 略微遗憾的地方是关于景观的客观介绍稍微多了一些,而主观感受层面的东西相对较少,所以缺乏一些更感人的局部。

  ●去印度前的阅读吧,入门级的旅行随笔。

  ●大学胡乱看的众多游记的一本 忘了

  ●文笔一般。。。

  ●照片和文字都太潦草。

  ●很真实实用

  ●普普通通,比“还可以”要强一点,但是远远没到“推荐”

  ●按照作者行程来写 有各种趣味 不过只有北印度部分

  ●拍的不咋滴,写的更不咋滴。。

  《印度》读后感(一):叫他斯文败类都侮辱了这几个字!

  贱字如贱人!恶心至极!

  竟是自掏腰包找书托来自我炒作!!!!

  实属文人中的伪文人!!

  男人中的阳痿男!!!!

  偷人照片的贼子!!!

  说他是斯文败类简直是侮辱斯文败类几个字!!!!

  力荐大家不要上当受骗去买这本书!!!

  否则,会百花冤枉钱!!

  上当的!!!

  《印度》读后感(二):中规中矩略显生硬

  之前在首图借阅了作者的另外一本书《尼泊尔:与天堂的约会》感觉很不错,恰逢春节要去印度,于是很自然地又借阅了《印度:绝望惊喜》这一本。

  说实话,这本没让我绝望却也没给我很大惊喜。和《尼泊尔:与天堂的约会》那本相比,它的笔调有点生硬,里面无形涉及到对很多印度人的访谈,笔调很像新闻记者的例行采访,比如与恒河边烧尸人的、对印度人妖的,那些人和作者的侃侃而谈缺乏事先的铺垫,这让我很困惑这些人是作者上去聊就被他们打开心扉相谈的?可能是作者习惯的语气吧,比如:塞拉西说“河祭发自内心,只要虔诚,即使简单,万能的恒河都能感受到”。作者后来不断出现的“XX说”这种通过别人的嘴巴出来的话语,却总是不能还原原话者的当时状态,文笔略显生硬。看着看着,某些片段,总让我以为是一位记者在采访印度街头巷尾的百姓。只有少数的内容,比如遇见沙督(Sadhu)的内容,可以看到他们有趣的招呼以及拿着小DC对作者拍摄的镜头。

  所有和后面的这些人的遭遇,远没有像对德里火车站的主管巴拉那段有所描写那样生动,这导致了这本书的苍白。坦率地说,书中所有的内容,并不是没有用,至少对于我们了解印度的社会现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缺少的,就是打动读者内心的真实故事。

  当然,也有出彩的一些地方,比如加尔各答华人艰辛的生活等。这些都给我们打开了一面了解印度的窗户,但也仅此而已。

  结尾的拍摄技巧等,还是比较凑数的。虽然作者有说自己穷游印度,并且给很多读者穷游的信心,但如果能有一个花费表就更好了。可惜。

  再啰嗦几句,豆瓣上这本书的评论后面的大部分都是书托。书托的典型特征就是用户主页除了点评这本书或者这系列书籍或者这一个出版社的书籍之外,就没有别的书籍内容,并且注册时间集中且有可能很多没有头像。如此拙笨的书托,真是给这本书脸上抹黑。

  《印度》读后感(三):为何绝望,为何惊喜

  印度真的是一个“治愈系”的国度吗?它的神秘包围着它,令人向往,它是人类的一处理想的家园,但是它既带给人自豪感,又带给人自卑感。其实我生活中接触到的印度电影其实也是很多的,都是带着歌舞表演的,色彩浓郁,非常漂亮,《三傻大闹宝莱坞》《偶滴神啊》都是非常地好看的,而王志伟的这本书里面,记录了印度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德里、阿姆利则、阿格拉、阿拉哈比德、瓦拉纳西、加尔各答、印度华人和孟加拉湾等。

  生活需要准备吗?作者的回答是,“于我来说,旅行,不是暴走,而是生活”,作者不是匆匆地一笔带过,而是按照当地的生活去生活一段时间,体会当地的文化,从生活中去欣赏美景,这样子的话,更能过体会到良辰美景,甚是仰慕。

  我觉得可以用恒河沙数来形容作者所说到的恒河的水和拉吉斯坦沙漠的沙,于他们来说,每一滴水,每一颗沙子都具有无限的魔力。而正是这种魔力,让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拥有着无限的想象力以及美妙的魔幻世界。行走的魅力,也许就在于每一次新的行走都有新的体验,其实脱离的就是我们日复一日的单调的生活。

  对于书里面描写到的“洒红节”挺喜欢的,颜色非常鲜艳,印度喜欢大红大紫等大胆的色彩,说明他们的性格也是非常开放、开朗以及阳光大胆的,彩色的战争,满身挂彩,就是招满幸福啊。而想到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有点过于细腻,性格也变有些腼腆而内敛。

  旧德里展现了印度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文化,而新德里则是印度近代摆脱贫困、独立前进的影子。而印度几乎没有交通规则便让作者遭受了惊奇的遭遇,而平民区的天使与魔鬼则展现了印度人民的生活。不过满怀绝望地寻找厕所就比较搞笑了。

  阿姆利则呢,则有着王者风范,作者在黎明前黑暗的圣城独走,真的非常有感觉,其实尝试下印度的就餐习惯应该还是非常不错的,用手吃饭,分享食物,一同进食,现实锡克人的自负与骄傲,并得到神的赐福。

  阿格拉则是泰姬的爱与哀愁,一直以来,泰姬陵就是印度的一大象征,而阿格拉是一座印度古都,虽然历史已经黯然失色,但是追寻着景点以及人们的精彩生活,以及泰姬陵美丽的风景,这也便已经足够了。如此美妙的爱情故事,只为一滴爱之泪存在。

  阿拉哈巴德,朝圣的恒河,其实我一直对恒河有莫大的兴趣,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众放弃一切社会活动,过着最刻苦的方式生活,真的是地球上最大的宗教庆典。

  瓦拉纳西,神光照耀之地,印度文明的开始与教徒生命的结束,就在永恒之都——瓦拉纳西,个人觉得有宗教信仰的人是挺不错的,因为他们对生命一直怀抱希望。

  印度风情,所见所闻,深入当地生活,既是旅行,又是一次探秘与揭秘的过程,生命在于行走。

  y当当特约评论员 江焕明

  《印度》读后感(四):绝望时因为这写的是印度,惊喜是因为作者写的真不错~

  上次去书店本是想买《佛祖在一号线》,

  但是最终还是被手边的一本《背包十年》给吸引

  最终纠结,还是选择了后者。

  或许是那段日子过得很闷

  所以看到那种一个人背着背包站在夕阳的余晖的沙漠里的书皮

  就马上改变主意买单走人。

  昨天又一次想去唐宁书店买《佛祖在一号线》

  结果又看到了这本《印度:绝望与惊喜》

  起初只是好奇的拿起来看看

  因为我的工作和生活圈子,围绕着各式各样的印度人

  在试着与他们日常接触以了解他们的文化习惯的同时

  也想看看真正去过那个国家的人是这么描述这个不可思议的神国的

  结果我真是放不下手,

  只是随便翻翻看,却发现很多解释了我的同事们一些奇怪的举止行为

  于是我决定带他回家好好琢磨联想一番

  当然这次,我终于顺手拿了那本《佛祖在一号线》

  然后手捧着《印度》去乘坐一号线回家

  作者的文笔还是客观的,但是也很幽默

  有时候看的我震惊的要把他描述某件事的那几行

  或者那几个字眼瞪大眼睛读出声来

  有时候又因为某些幽默的描写而不禁笑出声音

  我觉得就我在翻了几页之后

  最肤浅的感觉就是

  之所有绝望是因为这些的是印度

  之所有惊喜是因为作者的叙事风格的确是让人在愤怒,纠结,不可思议的时候

  又觉得有点小幽默,黑色幽默

  最终我坐错了线

  换乘之后我有坐过了站

  朋友说你今天没带脑子回家么

  我说那是因为我脑子被这本书占据了

  看到了凌晨2点,最后强迫自己去睡觉

  做了一晚上的梦,全都是公司的印度同事

  早上来看到他们就狂想笑

  而且凑巧公司那聪明的不行的computer guy也叫巴拉。哈哈

  我有很多的问题想问他们

  是不是真的是这样

  我知道应该是在这样,但是我就是想看到他们脸上的表情

  印度文化真的是不难理解,但是还是很难接受的

  但是他们有很乐意别人去了解

  几遍知道有分歧,他们也不会为了你而改变

  还是守着他那一套让人无语的思维处事方式

  还有那让人抓狂的印度英语

  在我老板问前台可以给他做一只“奔色”(pencil的印度英语发音)

  在前台重复发问了3次后

  她很大胆的说:“Can u speak Chinese?"

  才解决了这样一个简单而又又很能说明问题的问题

  哈哈。

  我对印度这个神国的猜想,在这本里基本都能共鸣

  所以我个人觉得还是蛮好的

  当然对于复杂的文化来说只是小小 的一个版块

  但是能学到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