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印度:绝望与惊喜》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印度:绝望与惊喜》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26 04:4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印度:绝望与惊喜》读后感精选10篇

  《印度:绝望惊喜》是一本由吴志伟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9,页数:26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印度:绝望与惊喜》读后感(一):印度的文明

  每一副图,都能映射出“印度”这个国度文化蕴含。吴志伟的这本《印度:绝望与惊喜》让我领略到了印度是一个与我的印象中大有不同的国度。这是一个追求信仰民族,文明在破坏修复中不断地发展,但是信仰者却从没有质疑过他们的“神”。对于每一个去印度的外国人来书,这就是一个绝望与惊喜的国度。

  在《印度:绝望与惊喜》这本书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滴爱的眼泪”之称的泰姬陵。泰姬临终前,希望皇帝为她建造一座能和她的容貌匹配的最美丽的陵墓,悲痛的皇帝答应了爱妻的请求痴情的皇帝招来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工匠,证照两万多名印度民工历史二十二年,用印度西北的纯白大理石、斯里兰卡的蓝宝石、伊拉克的月长石、阿拉伯的珊瑚、波斯的紫水晶、俄国的孔雀石、中国西藏的翡翠······耗资千万,建成了这个世界奇观

  阿拉哈巴德的恒河朝圣,是我以前所没听说过的,或许是因为我很少关注印度。但是看到这里的“恒河朝圣”,让我不得不相信信仰的力量。为了纪念一个远古的传说,每隔十二年,在依行星排列的方式而选出的最吉祥日子里,超过7000万的朝圣者便像候鸟一样不远万里,不惧艰辛,从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不约而同地汇聚到一条普通河流的岸边,风雨无阻。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坚信,在这些吉祥的日子里到河里沐浴,就能洗清自身的罪孽,断除生死痛苦,并找到涅槃的捷径。在印度眼里,河流是非神圣的,河流是他们的生命源泉。他们对于河流的崇敬或者是信仰或许,不是我们这些外人所能理解的。但是,他们对于河流的信仰,使我们能够切身体会到的。

  沙督,是印度“圣人”的意思,他们放弃世间财产享受,平日里住在山洞或是森林里。蓄百结发,身上摸着炭灰,只靠树叶植物为生。沙督通过苦苦修来达到心灵解脱。有时候感觉,像他们这种苦行僧的修行,真的可以追求心灵的宁静。这也照应了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现在的生活环境下,这种苦行僧式的修行真的是有必要的。我们不追求做“圣人”,只求能得到心灵的解脱。

  印度的文明,不是这几百字就能说清楚的,他们的文化,节日······有时候真的需要好好解读一下。

  《印度:绝望与惊喜》读后感(二):一本生活化的文化旅行散文

  说起我们的邻国印度,众多国民会不由想到,中印之间的关系可谓剪不断,理还乱。

  印度和中国同为人类文明起源最早的古国,同时,印度还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滥觞地。早在汉朝,佛教就已经传入我国,唐僧玄奘历尽艰难险阻西去天竺取经,更是把佛教的要义带到了中国,并由中国传到了东亚邻国。今天,佛教在滥觞地已经式微,反倒是在我国经过本土化和世俗化的历程兴旺发达起来。因此,中印文化的交流影响不可谓不深。

  虽同为亚洲的大国,但是由于众所周知原因,现代中印关系经历了一个冰河期。但是,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在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合作共赢才是国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保障国家人民的利益的最大化才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基于共同的利益和发展的要求,目前,两国高层频繁的互访,正推动着两国关系向前发展。

  作为一个重要的邻邦,国民对印度这个神秘国度还需要更多深入了解,本书的出版可谓应时而生。

  本书全彩印刷图片主体文字诠释。读本书时使我想起了幼时看《人民画报》的感受,只不过本书的开本比《人民画报》小一些而已。本书堪称一本生活化的文化旅行散文。如果说余秋雨的文化旅行散文是阳春白雪,那么吴志伟的文化旅行散文就是小家碧玉。前者多的是对文化的深度解读和思考,读者会获得对历史、文化和哲学认识提高。后者多的是对当地民风民情记录,大量的图片直接给人以视觉冲击震撼,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诠释的文字生活气息浓郁,读起来相对轻松

  作为“中国当代徐霞客”,作为一位资深旅行家作者吴志伟对旅行是这样认识的:“旅行应该是换个地方,以当地人消费水准模式去生活一段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切身体会当地的文化,才能体会一种不同于常住地那千篇一律的生活。”“换个地方暂时生活一段时间,带上心去旅行,就会有意想不到收获”。作者之所以足迹遍布中国、东南亚、中亚、非洲以及欧洲部分国家与地区,是因为他想真真切切地感受本地生活,而不是外国游客眼中的该地生活。

  因此,作者的旅行愿望是源于内心呼唤,这与旅行社的组团旅行有天壤之别。随着旅行社旅行只能说到过某地,是蜻蜓点水式的经过。是上了车就睡觉,下了车就尿尿,到了景点就拍照,回家一问啥也不知道。而作者是由着自己性子,听从内心深处灵魂召唤,慢悠悠地品味旅行,享受旅行。作者在旅行中心智是开启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融为一体,互相补充,因此,作者是用“心”在旅行。所以,作者能够拥有这么多带着自己独特体验美轮美奂镜头,来记录当地的人、事、物、景;能够写出这么多独抒性灵的文字,来诠释与作者灵魂契合的见闻感受。

  虽然,本书不像教科书那样,从各个角度解析印度,也没有对印度的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的梳理。但是,作者完全是对自己的游踪所及,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灵魂去体悟,用自己的语言去诠释。因此,才使本书更为真实,才会使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真切的生活气息,进而领略其独特的文化。

  《印度:绝望与惊喜》读后感(三):印度无佳丽

  印度的纱丽很美,但是印度的美人儿,你只能从屏幕里或是印刷品上看到_(:зゝ∠)_日常生活中,你是绝对找不到的。反正,看了众多在印度“街拍”“实拍”的图片,就没见那里面有几个印度女性是水准以上的。个人感觉,想在印度街头找个漂亮小孩容易,但找个漂亮的印度女性却比登天还难。所以说,印度无佳丽……至少,你在印度的街头是绝对看不到佳丽的,就算有些酒店接待电信客服之类的能让你感觉“还好”,但也只是“还好”而已。满大街走着的,就算不是印度大妈,也都是平均值以下的。约莫着,印度的美人儿都是不能或者是不用继续上学的,不是在家待嫁,就是都奔着宝莱坞去了。 在作者的镜头里还真看不着几个水准以上的女的,不知是作者只去了印度的首都德里?还是全印度都不安全到了平头正脸点儿的女的都不敢上街的程度了?o( ̄ヘ ̄o* )[握拳!] 不管怎么说,印度的美人儿是决不会在印度的街头出现的。如果你想要看印度的美人儿,大可以自己到豪华酒店、高档社区或者是宝莱坞之类的,其它的上档次场所去蹲点儿。浪费工夫质疑这些美人儿的深居简出,不如诅咒印度这该死的治安状况吧!新德里的治安能比旧德里强点,但也强不了太多——整个印度的治安对女性的威胁举世公认的,注意了,这个“举世”不是全国或者全亚洲公认,而是全世界的公认! 其实,看这类的旅游书,大多数的时候,我只是在那羡慕嫉妒恨着作者作为男性身份在出游中的便利。同样的,这本书里长得一副海堂蛇模样大叔,既没有一副土豪金的打扮担心人劫财,也没长得好看男女不分担心人劫色,男性的身份在一些女性的地位较低的国度,还更加容易获取到当地主流社会认同感。要知道,我虽然长得走夜路不用担心人劫色,可惜也没到大妈的年纪,还没能自觉安全到能一个人不跟团,当个背包客独自跑去国外。 翻开书页,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那张——从两侧衣袂扬起的纱丽间看去,晨光熹微中的泰姬陵。浓艳的纱丽,反衬出白色建筑素净端宁,有种沉静美感。似醒非醒的。又看到了倒映在一池浅水上的泰姬陵,涟漪间的似真似幻…竟像是心上的一滴眼泪了……有种令人动容的美。突然有种不解涌上心头,话说,当年德国能把一整座大厅琥珀屋拆箱装走,咋的英国竟然会放过泰姬陵哟? 看着作者在书里叙述,再看看那些图片,默默吐槽了:是个女的就是漂亮、是个男的就叫英俊,也未尝把这两个词变得太廉价了。再看了作者在印度的觅食经历,总给我一种不妙的联想。也许,不只是现在风靡世界的“咖喱”是英国本土化后才风靡世界的,就连所谓的“印度抛饼”的起源也可能是在英国? 通篇读下来,印象深刻的地方很少,也就是那么三两处。就算是游记,也不能只给人种走马观花的感觉吧?虽然理解,想要真正的体会一个地方的好,需要充裕的时间和大把的金钱。这可不是轻易就能兼备的。可这些外在的条件纵然是重要的,但也不是那么的不可或缺,真正必须的还是作者的用心……要敞开心扉的接纳与付出! 或许是生活已经将作者心灵磨钝,大叔写的东西总有一种隔着玻璃看世界的感觉,但是那种随波逐流味道,可能他自命这叫是漂泊,但是,就旁观者来看、应该说根本是还没有真正融入其中吧?当然,这也不过是我的一家之言书本沉甸甸的,拿在手上非常有质感纸张印刷都不错。说实在的,这书能打四星,完全就是冲着书的装帧印刷。书中根本没有提供多少有用的印度旅行信息,更偏重的是当地传统人文的解读。当地生活状态、人文习俗思想观念等,在书中都有所涉及,有深度又不乏可读性。当然,作者也相当关注当地华人的生活现状,就是还是脱不了报喜不报忧的新闻联播套路。中平的说,内容还好,虽然不能作为印度游的旅游攻略,但作为了解印度文化的读物还是不错的。相信对于那些对印度的人文感兴趣的人,多少会有帮助的。 依旧是文字平平,对比起《这个世界,随他去吧》里图片下方的那画龙点睛般的短句介绍,只能说这个作者在这方面全无灵气。多年下来全无长进。不否认作者的拍摄很用心,图片的颜色那么的艳丽张扬,有种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可问题是,图片大都是整页整页的人物特写,与文字所描述匹配的风景照不多,文字与图片往往无法对应。可能是特别想看印度的古迹图片的关系吧,总觉得这书越看越让人失望照片确实充分体现出了印度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可惜,那完全不是我想看的东西欸—— 关键是男性视角与女性视角的不同吧,两者的关注点也不可能一样。所以在作者的镜头里,我们能见到的只是被一带而过的古迹街景建筑物,既见不到高档场所里那些身着华丽纱丽的印度美人,也见不到那些充满着异域风情精美工艺品……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破破烂烂的旧城,只是大都一副下里巴人扮相的印度大众,只是当地普通百姓的“穷开心”。仔细看的话太伤眼,略翻翻倒还可以。 实在是不知道这些有什么好看的,这个世界上已经有太多太多的不尽如人意了,何苦自寻烦恼?也许是我比较鸵鸟,但我实在是缺乏直面这些不美好勇气,——所以,恕难奉陪了! 其实,市面上各类的游记层出不穷,我读了也不少,但是真正好的游记却是凤毛麟角。或许是自己对这类旅行书籍期望值太高了?既希望能看到大量的精美图片,又希望作者能有着动人文笔,还希望书能富有知识性。如果把这些期望降低的话,随便翻翻这本书,还是可以看的。不过,就个人而言,我看书喜欢慢慢的反复咀嚼文字,但是这本书的吸引力明显不够,属于被我快进翻看完打发掉的书。 或许是养活了太多的人,印度,一个本来算不上贫瘠的地方,又是如此的贫穷落魄。就像是一个曾经的旧时王公,已经因为无以计数嗷嗷待哺儿女后代,被敲骨吸髓到了一无所有地步,更别提,还有着不省心兄弟阋于墙……虽然靠着变卖剩的那点子家底,还能勉强度日,却已然是欲振乏力了。 印度,既不是像他们宝莱坞的浪漫剧中上演的那样,出了洋房进公司,家家有小车;也绝非是像我们从新闻里获得的印象那样,破旧城市可怕的贫民窟,人挤人人摞人的人肉山。“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哈姆莱特”,所以,每个人的心中也有一个印度。……认同生活的不完美,就像是认同旅途的不完美一样,没有哪一条旅途是完完全全的美景不断的,在没有风景的地方,我们一样要走下去的。 最后,附上本人根据书中内容整理出的【个性印度旅游攻略】 到孟买中心的塔拉维贫民窟,去参观世界上(?未必)…但绝对是全亚洲最大的贫民窟,进行忆苦思甜教育; 到恒河旁的瓦腊纳西(完全按书上的翻译),去欣赏那些堪比瘾君子般骨瘦如材的裸体,顺便观摩下上下游各一座的火葬场,以感悟人世无常的生命可贵; 到印度的公立医院走访,去看看那些关在铁笼里的医生,目睹下医生地狱的实况,更深刻的体会到我们国内的医患关系之和谐融洽; 到克久拉霍最大的性庙,去蹲守日本旅游团,看那些猥琐的小鬼子,抱团来happy的猴戏哟*罒▽罒*! PS.【】内的或摘自原书,或来自网上,非原创。

  《印度:绝望与惊喜》读后感(四):彩色印度

  知名旅行达人吴志伟的行摄之书,我曾看过《缅甸的微笑》,很人文很微笑,至今还记得的,除了缅甸那林立栉比的佛塔,回忆起来的缅甸大多是与人相关:在脸上涂“白粉”作美妆的缅甸小女孩,在乡村教书的老师,帮家里卖头巾的小男孩,成群结队的小沙弥。。。这个文字像圆圈一样的国度里,还有缅甸的素山季昂,缅甸的纪念碑。。等等都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翻开《印度:绝望与惊喜》时第一印象非常惊艳,这本册子里是鲜活,鲜亮,艳丽无比的印度。关于印度的旅行类图书,市面上相当多了,断断续续也看过好几本了。这类图书,大多聚焦在恒河、泰姬陵等知名旅行景点上,或书写自己的心语,或描绘一路的景致,自然也有人有物,关于自己。但吴志伟的这趟印度之行,让我们看到一个色彩浓艳的,热烈奔放的印度。

  阿格拉的泰姬陵美丽两位姑娘的美丽裙角,蓝色飘逸,红色端庄,与素净的泰姬陵遥相呼应。

  第一次看到印度的洒红节,原来是印度的新年。在这个特别日子里,人们彼此互相泼撒彩色粉末以示庆祝,满脸浑身彩色的油彩,欢快的人群,是新年也是狂欢。据说,在这场彩色战争里,满身挂彩,意味着招满祝福。我还听说,在印度,旅客会被印度的过分热情弄得精疲力尽,那么从这张照片上,是不是也感染到了几分挥撒不尽的热情?

  一位带着小孩走在安静的欧恰乡间小路上的印度妇女。小径安祥,几乎只有这对母子的身影,妇女身上是鲜亮的橙色沙丽,脚上着一字鞋,而孩子则是暗色的时装裙,光着脚板,对比强烈。有人说,印度会让人去了还想去,除了“过分热情”的招呼,除了纯朴的原生态生存环境,再就是这些无论何时何地都撞进眼里的鲜艳色调的着装,五彩斑斓闪人眼的漂亮,想必这些也是让人欢喜的原因之一。

  图书冠之名绝望和惊喜,原因也是在作者眼里,这次印度之行,是一次深度体验之行,是一次零距离与当地人生活的特别旅途。这一次也是意外里有惊喜,遇到过“天使”也遭遇过“魔鬼”。。。这些各种具体故事也不多说了,照片真不错,让我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真实又深刻的印度。

  《印度:绝望与惊喜》读后感(五):《印度:绝望与惊喜》全景透视矛盾的聚焦

  喜爱旅游的我除了自己抽出时间游山玩水,更钟情于寻觅他人的游记类旅行随笔。前者是一个直观的自我旅行感受;后者则是站在他人的肩膀上足不出户地欣赏各地的风土人情。自我感觉这样的两种方式相辅相成,畅游和分享结合,着实丰富着我不少的闲暇时间。

  在读到过的众多旅行类随笔书作中,最新由电子工业出版社推出的行摄的灵魂系列丛书着实让人值得称道。手头最近就一直在津津乐道地阅读着这套丛书的《马来西亚:爱上迷路》和《印度:绝望与惊喜》。不同的景致,绝对地迷人,让人流连其中,念念难忘。

  《印度:绝望与惊喜》作为一部当当全国首发,一双人字拖,一个大背包,七次深入印度,全景透视神奇国度的书作自有着其独到的展示面,带领着书外的读者共同一睹印度这个神秘国度的矛盾所在。尽管未曾去过印度,但是我却在读这本书的同时对这个国家有着一个很是细腻入微的感触。走山玩水,印度迷情-----它的异国风情,它的独特人文特色,它的宗教文化,它的一花一草皆是一道特色的景致!因为这部书的最大特色就在于精美绝伦的实景照片写真,着实深刻形象地揭示着一个属于印度本身的独到所在。这里有着如此直观的视觉冲击;这里有着如此让人惊叹的印度遭遇;这里更有着一个个关于走入印度深处的文字描述。一切看似如此不经意,一切却又在这不经意间显现着。难怪乎这本书会被定义为是行摄的灵魂系列丛书。以灵魂作指引,不加以任何虚浮的装饰点缀,唯有那源自于内心深处的那份旅行规划和追逐,走入那片陌生的土壤,感受那个以往未曾真正感应到的异地风情,欣赏其中的善恶美丑,感知那份最为原始状态国度的呼吸之声。这只有一个真正属于用心灵去感应的人才能做到的奇迹;这也正是如此的奇迹带给我们无限关于印度的深入认知和感受。绝望与惊喜并存,分享与探索持续,在如此的背包之旅中,有着无穷的乐趣和征服-----

  在闲暇之时一读这本《印度:绝望与惊喜》,我仿佛也在不知不觉中走入这个矛盾的国家。全景透视矛盾的聚焦着实闪亮着我的双眼,蠢蠢欲动的内心早已经按耐不住地期盼的旅行步伐。假如有机会,我也希望可以亲身踏上印度这片国土来真正用自己的双眼感受这个古老的,而又矛盾的组合体。

  《印度:绝望与惊喜》读后感(六):行走在印度

  说起印度,第一次的记忆应该还是在教科书上,记得小的时候家里的黑白电视机只有2个有限的频道,想要看的和能看到的内容是极为有限的,由此可以说教科书是我获得更多额外知识的必备渠道之一。

  印度,作为我们的传统邻邦,近,又远的模式一直吸引着我,怎么说呢?对于印度的许多,我好奇,却没有更多的方式和方法去了解,去深入,而这本书《印度:绝望与惊喜》却给了我一个全新的机会和方法。

  作者作为一个更专业,也更职业的行者,用他的视角和方式给我们展示的绝对是不一样的印度,全面,而不繁琐,也并不单一。

  关于印度的所有,没有亲历过的,没有深入过的,可能如我一样,都是简单的几个名词印刻在自己的脑海里:恒河,泰姬陵,曾经的殖民地,神秘的火葬,人物甘地,如此几个名词就将一个古老又神秘的国度进行了粗略又不准确的概括,似而了解,实质却是极为的粗略和不熟悉。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自己的经历,用自己的独特视角为我们展示的绝对是一个不一样的印度,也许之前我对印度的很多还有太多太多的好奇,而读过这本书之后,好奇可能就被一个又一个比较真实的照片和故事所压制而下了,很多内容变得真实后,美妙感也就不能那么强烈了,也许,这是真实的力量,也是真实不令人感觉美幻,而会有不同拒绝或抵抗的原因吧。

  最深刻的是文中关于泰姬陵的文字介绍,与此相并列的是作者和两位美籍印度裔少女如何拍摄泰姬陵照片的文字介绍,如果说泰姬陵是爱情的一滴泪的话,那么当你知道这滴泪的缘由后,就会觉得这不仅仅是爱情的眼泪,更是众多劳苦之人的辛劳之泪,甚至有可能是血汗或生命之泪,当君王与女人,当愿望与现实并排出现在人世间的时候,多少会有让人有些不堪面对的现实,当美妙爱情的故事和更难堪的缘由在一起的时候,做怎样的心里判断是个人自由的选择,我想我选择相信爱情,但却不喜欢用如此的防水表达着似有沉重的爱恋。

  关于火葬,我没有想过印度人民对于尸身与我们有着这样的巨大差异,神圣的仪式,所相匹配的的结局却是那么令人难以接受,也许神秘揭开后,便是血淋漓的现实了,虽然有些夸张,但对于此我能做的可能只有理性的支持,不反对,而没有感性的接受了,也许这就是习俗和习惯造就的不同民族的差异所在。

  一本书《印度:绝望与惊喜》,让我足不出户的了解了另一个神秘古国和它的现在,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也会行走在这个国度,虽不知长久的那一刻,那一天,但时至今日,我已了解了它,即便不那么强大。

  《印度:绝望与惊喜》读后感(七):行摄印度

  quot;对于行摄类的书籍我一向是没有任何抵抗力的,基本上是看到了就会入手。因为自己除了也爱游山玩水外也爱瞎拍些东西所以对于这类书向来是喜爱非常的。而作为普通学生党既非官、富二代也不是什么非常有理想有毅力的青年,平常也就是在国内一些地方兜兜转转的穷游一下。因此对于国外的一些行摄书籍就更加爱不释手了。

  关于印度,最初的印象是历史书上的描述:与中国同属于四大文明古国之列,然后就是名胜有恒河、泰姬陵,再之后就是沦为英国殖民地。而这些印象可谓是抽象的一塌糊涂。再后来看小说多了,知道了印度神秘的火葬,作为恐怖小说痴迷者,对于印度的向往可谓是至此达到了巅峰,心心念念的想去印度看火葬。然而去年那一系列关于在印度妇女性侵的新闻“砰”的一声击碎了去印度的念想,并且发下了打死也不去印度的恶毒誓言。因此,作者这本《印度:绝望与惊喜》就算是间接圆了我曾想的念想吧。毕竟此书作者用自己的经历,从自己的视角来来为我们全面展示了自己眼中的印度。

  作者图片拍得不错,整体感觉比较大气,只某些细节有待斟酌完善。着重提一下,书中的几幅剪影拍得真心赞。作者文笔也不错,图说故事本就是我最喜欢的写作形式了。

  从本书中不仅可以近距离了解印度,还可以从图片中学习一些作者的摄影技巧。比如第一张泰姬陵的照片,作者以两位姑娘作为边框从两人中间去定格泰姬陵,两位姑娘亦如两边守护着泰姬陵的钟塔一般伫立,静静守护遥望。这个构图的思路很赞,但是个人觉得美中不足的一点是,姑娘们大可往前走两步,以背影的全身照入镜,这样遥望伫立守护的那种意境当可展现得更加淋漓。还有一张女童和警察的照片印象也极为深刻。照片是站在屋外正对门口拍摄的,左右门框将照片均分成了三部分,左右是坐在门外的警察,中间是手握棍子走向门口的小女孩,三人脸上都溢满笑意。焦点锁定女孩,她才是今天的主角,洒红节也是女人打男人节。『在节日期间,地位底下的印度妇女终于可以扬眉吐气随便打男人了』,作者这句关于图片的解说以及联想到近来频发的印度妇女性侵案,图片本身充溢的和谐与温馨便愈发的刺眼与讽刺。

  作者序里有段关于旅行的解读,我极为赞同:

  『旅行,不是暴走,而是生活。正确来说,旅行应该是换个地方,以当地人的消费水准和模式去生活一段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切身体会当地的文化,才能体会一种不同于常住地那千篇一律的生活。』

  旅行的意义也正是在于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体会不一样的人生,在行走中收获自我,完善自我。旅行,不只是走过,还有收获。

  quot;

  《印度:绝望与惊喜》读后感(八):鲜衣怒马,还原一个真实的印度

  鲜衣怒马,还原一个真实的印度

  ——读吴志伟《印度:绝望与惊喜——行摄的灵魂系列丛书》有感(951字)

  作者:苇眉儿

  旅行,不仅仅是走在路上,而是一种生活的闲适散漫,亦是一种心灵的放松和休憩。当震撼成为心底最真实的声音,那一刻,是真正的行走,游走,一场与心灵的无声交谈。而用手中的相机,拍下那些眼睛触到的惊喜与绝望,表现独一无二的思想,让灵动和清晰打造生活中每一个相遇的惊喜和诧异。

  是独行独往的侠客,是来去无踪的旅者,也是我眼懂我心的智人,这就是吴志伟。曾经的某英资公司中国区的CEO,现如今的知名摄影师、作家、人文旅行家。他在这个广袤无垠的世界纵横驰骋,以自己独有的眼光和犀利的镜头,表现这个世界的美丽或是惊讶,曼妙或者震撼。他做到了,七度深入探访,全景透视神奇国度,不愧为印度国家旅游局“最佳海外传媒”大奖得主。

  很多人的心目中,印度是一个古老又神秘的国度,也是很多人梦迷以求想要去走一走看一看逛一逛的地方。有人说,地球上如果只有一个地方是人类理想的家园,那无疑就是印度,可见,印度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和地位了。在作者吴志伟的镜头中,我们看到了想要看到的东西,也找到了心灵的归属地和皈依感。印度毫无疑问属于治愈系的国度,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和迷恋这里古老又新鲜的一切。

  以作者的观点看来,旅行其实就是换个地方,以当地人的消费水准和模式去生活一段时间。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切身体会当地的文化,才能体会一种不同于常住地那千篇一律的生活。于繁冗中找到惊喜,于绝望中得到震撼。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食物,不同的建筑,不同的习俗,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带上心去旅行,换来的,绝对是值得一试的惊喜和洗涤心灵后的焕然一新。

  人们之所以这样膜拜和钦怡印度,实在是因为这里有许多人类历史上不可磨灭的故事和传说。在这里,人们可以与神最近距离地沟通和亲近,藏传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给了人们实实在在的信仰力量。就算这里的一粒沙,一朵花,一株草,都散发着神奇的魔力,引发人们不可思议的想象和向往,摄取无穷无尽的能量。来吧,跟随作者吴志伟的镜头,触摸一个真实又生动无比的印度,解读历史的沧桑和现实的震撼。

  有些,不仅仅是鲜衣怒马;有些,不仅仅的心灵震撼。走在印度的每一寸土地上,获取老鹰一样的飞翔高度,拥有像风一样的自由,心底的歌泛滥成恒河的水,悠悠向前,向前……

  《印度:绝望与惊喜》读后感(九):跟着镜头看印度《印度 绝望与惊喜》

  跟着镜头看印度《印度 绝望与惊喜》

  拿到这本书第一个感受就是很重,纸张的克数挺高,纸张不错,印刷也不错,里面都是精美的图片。因为作者就是一位摄影师,名字叫吴志伟,同时他也是一位旅行家,去过世界很多国家旅行,出版的书也有很多,都是同样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而且图片是最大的亮点,拍摄得非常专业,感觉都可以当做画册来看了。

  吴志伟的旅行多数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印度,马来西亚,埃及,在这些国家里旅行,其实花不了多少钱,人民币的汇率不断上扬,让我们出国花钱的感觉越来越好了。在印度旅行一个月,竟然只花了3500元,平均一天只有一百元,在中国就是在三线城市,都很难找到这个价位的旅店了,出国才知道我们中国的经济的确进步不少。这样看来出国从经济上就贵在机票上了,还有就是语言的障碍。

  作者的旅行并不是专门挑那些风景名胜,当然到了印度,也不能不去泰姬陵,但是更关注的是印度当地的风土人情。作者背着大旅行包,乘坐当地的交通工具,慢悠悠的在异国他乡去旅行,真让人羡慕死了,而且比较一下物价,印度真是便宜死了。即便存在对外国人的价格歧视,也比国内便宜多了。

  书名中的绝望,作者指的主要是几次语言的不通,遭遇碰壁,在购买火车票的时候,印度实在是很繁琐,和我们一样也是实名制,排队,买票,找火车站,加尔各答竟然有十多个火车站,上火车以后还要找自己的座位,如果遇不到懂英语的,真的会让人抓狂。不过每次绝望之后都伴随着惊喜!不是遇到好心人,就是遇到好运气,总是所有的绝望都在最后一刻迎刃而解了。预定的旅馆没有了,可是却住上了免费的,找不到路,有好心人带领,连机票火车票都有人帮着买,在印度旅行,外国人也挺幸福啊,其实在世界各地都是这样,到处都有善良的人,只要你离开旅游区,你遇到当地的老百姓,一般都会帮助你。

  作者在最后的旅行秘籍中介绍说,当你求助十个人的时候,会有三个人免费帮你,有一个人会提供有偿帮助,四个人无能为力,只有两个人不肯帮你。的确是这样的,我也曾经找不到旅店去民宅投宿,也曾经在旅行的路上结交很多朋友,人多数都是善良的,都是喜欢帮助别人的,尤其是外地的旅行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