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谁在拍卖中国》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谁在拍卖中国》读后感100字

2020-11-13 02:29:4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谁在拍卖中国》读后感100字

  《谁在拍卖中国》是一本由吴树著作,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谁在拍卖中国》精选点评:

  ●利益链·文物·冠冕堂皇

  ●文物代表着的是历史 是过往 以前对于买回中国流失的文物 自己是一直表示支持的 看完这本书 发现自己浅薄了 文物本是自家的 买了不等于承认是他人了吗? 而且这样也造就了更多的文物流失 本来对各家拍卖机构和中国的文物拍卖业不太了解的 看完了 就明白了 有些事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不如第一本好看

  ●这两本都超好看的 哈哈

  ●敢于直面国人的丑陋,敢于揭去国际拍卖行的神圣光坏。不过民族主义的烙印和狭隘不绝于耳

  ●感觉没有第一部精彩

  ●啰嗦了些

  ●拍卖界,没好人了。哈哈哈。

  ●水太深的收藏江湖。警惕拍卖行。警惕艺术品投资。

  ●吴树老先生《谁在收藏中国》的姊妹篇,更加深刻的剖析富人收藏热的根源,看完后。看完后的心情比前作更沉重……这片土地这个国度的子民是不是真的都已经彻底沉沦无可救药了?

  《谁在拍卖中国》读后感(一):作者其实就一混子,这本书奇烂无比,忽悠毫无收藏知识的小白

  此书写的真神,什么英国走私贩子,盗墓造假的高手都是作者臆造的东西,史树青的那把越王剑在收藏届都是一个笑话作者反而拿来说事,24亿金楼玉衣骗贷自己百度,宁志超那什么元青花也是可笑之极和那个村长办的博物馆冀宝斋里的东西一路货色,总之忽悠忽悠小白骗骗钱的书,很多人评论里说现在中国人没文化,其实此书就是忽悠没文化的你

  《谁在拍卖中国》读后感(二):本质是中国的财富掌握在少数权贵手里,自然现象。

  优点:

  作者至少敢于揭露,让民众知道内幕,这就是伟大的,至于动机如何就没有必要,难道好心办坏事就不是坏事了吗?同理也是。

  本质:

  表现是古董泡沫,本质是财富大量掌握在少数人权贵手里,这也就是自然现象了。日本比中国好点,但也是大权贵手里,但他们比较爱国而已。要改变就要分配,这样让财富流入更多行业,让民富国强。

  缺点:

  本人没能力去说,因为是空谈,感觉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也是看了一遍而已。

  《谁在拍卖中国》读后感(三):一本收藏界的“警世恒言”

  虽然中国近几年已经进入了“全民收藏”的疯狂年代,但作为收藏二级交易市场的拍卖行业还只算是一个边缘行业。在体制上,在实际的操作方式上和人们对这个行业的认识上多少还保有些不同的“边缘认识”。

  而吴树先生倾其余力,以抱病之躯,历时数年完成了这本敢于直言的“警世恒言”。全书通过对形形色色拍卖与古玩界的从业人员的采访,对整个拍卖行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尤其是对国际拍行的血腥内幕和国内利益集团的幕后推手发出了深恶痛绝的谴责。同时,吴树先生对中国文物非法流失的痛心疾首和对相关法律的滞后与不作为,也充分的表达了一个真正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读书人的担忧!全书在对整个行业的解读上眼光独到,一针见血,尤其是某些概念上的提出颇具新意,比如“文物私生子”等。

  总体上来说,这是一本对从业人员和普罗大众都有裨益的好书。

  《谁在拍卖中国》读后感(四):小行业的大特写

  谁在拍卖中国

  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也就是当年日本豪买全球艺术品破灭的时候,这个故事被作者头引述,贯穿到尾。这也就是作者的立论之点,作者从今天的中国,看到了过去的日本。

  这本书详述了随着中国经济腾飞,中国买家豪买散落全球古董的故事。全书分别从买家、卖家为切入点,再延伸讲述了走私贩、盗墓者、玩家的故事,最后,剖析了制度层面上的缺失和不作为。

  买家方面,讲述了江浙富豪、山西煤老板冲进世界拍卖市场,一掷千金,让欧美为之一振,这一振既是震惊于中国买家的迅速崛起,同时也是为有了新的客户而激动不已。

  中国买家们横冲直闯,在世界拍卖市场上斩获颇丰,但是买家们不纯的动机,让他们日后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国的买家们大部分都是一夜暴富,缺乏对艺术的专业训练,他们更多是出于投资的意愿而跟风进入了拍卖这个市场。

  在面对国际上已经将各种潜规则、明规则玩透了的各大拍卖商面前,花了大价钱,还得被人背后戳着脊梁骨奚落。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众多原先的投资客突然发现自己手里的各种古董原来都是有价无市,才发现自己原来完全是被绑在了爱国的火箭上,才发现原来真正好的东西欧美人都留在自己手里。自己手里的只是一些别人玩剩下的,和不要的。

  作者还从卖家角度上,记述了国际拍卖商的各种手段,包括串谋、以爱国的名义刺激国人的神经、购买假货等,国人则对各种手段照单全收。

  对于走私者、盗墓者、玩家,作者揭露了其中各种的内幕和伎俩,特别是中国文物流失的最大源头就是中国人自己这一最大的事实。

  通过以上事实,作者最后从政策层面解读了文物流失的问题。

  在后序里,作者以与一名遭受过艺术品泡沫破灭而带来灭顶之灾的记者的对话为结尾,表达了希望中国文物市场能够避免重蹈覆辙,稳步发展的的愿景。

  一个稳定向前发展的行业是所有人的期望,但是在现今的中国,有哪一样玩的不是过山车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