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苏东坡这个人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苏东坡这个人读后感100字

2020-11-14 02:53: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苏东坡这个人读后感100字

  《苏东坡这个人》是一本由史钧著作,24.00元出版的2009-8图书,本书定价:253,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苏东坡这个人》精选点评:

  ●买这本书还经历了一波三折呢。虽然这边书相对《千古一相王安石》有所不足,不过逆流而上的精神实在值得鼓励!

  ●其他不说了 用词也太粗鄙了 实在看不下去

  ●黑子,不客观。作者那所谓“诙谐”的口吻,读起来非常讨厌。弃。

  ●。。。。

  ●这个年代真好,傻逼也能出书。

  ●根本就懒得说他~神马东西!

  ●哈,为批评而批评。不过也算搬出来了一些东东,立了一个角度,吸引到了眼球。

  ●哈哈哈哈哈 换个角度 也很搞笑

  ●差评滚粗

  ●。

  《苏东坡这个人》读后感(一):苏轼不是党员

  作者评价苏东坡这个人,其实就是给读者一个选择题,是相信王安石在朝野木秀于林,而苏轼以及稍早些的司马光,欧阳修等都是朽木不可雕;还是要相信苏等的人品,因为历史上王跟同时代几乎所有人都是对立的。作者书中的标准答案是前者。

  从现代革命角度上来说,王是先进性的代表,而苏吃喝嫖赌或许都沾了,纨绔大少一个,所以组织上一声叹息,"苏东坡这个人啊",夹杂着不屑。

  但是这是1000年前的事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是苏东坡,王的接班人个个小人;只可惜王投胎太早,又可惜(为作者)苏东坡木有看过党章。。。

  苏东坡这个人,就是一个封建老文叟嘛。

  《苏东坡这个人》读后感(二):不明白为何如此贬低苏东坡

  我真的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要如此怀有个人偏见的贬低苏东坡,难道一味地贬低他人,贬低历史名人,就能够衬托你人品的高尚吗?作者将苏轼的文章说的一无是处,难道你的文章写得比他好吗?你说苏轼只会在百姓间博取好名声,一味地向政府要钱,难道赋税取之于民,就不该用之于民吗?苏轼比那些只知道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要好无数倍,我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百姓的爱戴是一个人人品的最好体现。也许苏轼属于保守派,反对变法,但是完全不顾百姓死活,不顾社会环境实际情况地变法,就真的正确吗?

  我真是不知作者如此抹黑苏轼是何居心,不知作者是否读过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真正的大师应该客观公正的评价人和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苏轼固然存在一些错误观点和行为,但不可一味诋毁他。这种完全带有个人偏见的文章会带给一些不明真相的读者错误的影响。在我看来,这是对自己言语不负责任的行为。希望不要再看见这种通过贬低他人来哗众取宠的文章,这并不是真正的另辟蹊径!

  《苏东坡这个人》读后感(三):这本书当个帖子看看罢了,作为一本书实在是不太适合

  之前看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本书与一般东坡的传记完全不同,基本将东坡批评的一无是处,同时书中对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司马光一干人等全批评一遍,甚至怀疑所有人人品。这让我觉得有点过了,有点故意博眼球的意思。作者的观点以及支撑观点的很多结论都有问题。举个例子:书中说在苏家兄弟进京赶考及第之后到处拜访名流(比如欧阳修、比如梅尧臣)说成“巴结”、“讨好”(可以对照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对应章节,林先生写的清清楚楚,当时主考官是欧阳修,按照当时习俗,苏轼在欧阳修主考时及第,欧阳修其实算是他的恩师,他去拜访是起码的礼仪。结交其他人也很正常,毕竟都是名人,而且纵观苏轼一生,他最喜欢结交朋友,上至宰相下至平民,这个反倒成了缺点了??)足以见得作者本身是带着个人偏见去写的,而且似乎偏见相当深。各位想了解苏东坡的还是看看林语堂先生的吧。这本书完全会把人带偏。

  当然要是你想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看苏轼也不妨读一读,你可以知道不同人对一个人评价到底能相差有多大。

  《苏东坡这个人》读后感(四):作者只是想COS一下他笔下的那个苏东坡

  买之前看过史钧在天涯的一贴——“乌台诗案”看苏东坡名士嘴脸。

  想必此书必异于同类苏轼传记,作者逆流而上的精神实在值得嘉奖,当即买下一本收藏,并本着给五星的态度,认真读完。

  但无奈只能做三星评价。

  一分减给史料论据纰漏过多。

  一分减给有史料引用断章情况,只说对自己有利的论据,对同时发生的不利论据却只字不提。

  另外有部分段落用词实在粗俗,露骨,肮脏,不严谨的态度致使这本书最后只能变成一个小品,逆大流,搏眼球,调侃调侃而已。

  从这个角度看,“史教授”的治学为文态度到像极了他笔下的“苏大学士”——论据多纰漏,一己好恶,独断强辩。只是人家苏轼比他更善文辞而已。

  而正是因为此书对论据过于挑选,导致诸如“阿q”这种帽子很多时候站不住脚,非得等到如荆公样功成名遂了还乡才不是阿q么,何况荆公也不是那个状态,诸如此推,所有告老还乡的都可以带个阿Q的帽子,陶渊明那就是阿Q之神~

  史教授只是借着苏轼,喷一喷中国的腐儒文化罢了。

  但一会说苏轼见荆公无礼,一会说苏轼喷程颐繁文缛节太狂妄。到底不知道作者是想讲”礼“否?

  或许作者只是想设身COS一下他笔下那个苏轼,唯独是在文辞上欠了火候!

  另外作者把苏轼字画古来评价高的原因归结到名气大,捧臭脚的络绎不绝。实在是把自己”生物医学“研究者的身份暴露无遗……

  当然凡事不要太矫情认真,茶余饭后黑一黑还是挺欢乐的,也算是对林语堂等热血苏粉宣传小册子的一些补充。

  这里摘抄两段,供大家一乐:

  ——“苏轼酸酸地说“彼徒辛苦吾差乐”,京官有什么了不起,还要辛辛苦苦地搞变法,哪有我们玩得开心呢?这样一想,心理也就平衡了许多,一个劲地劝欧阳修喝酒,“不辞歌诗劝公饮”,结果把欧阳修灌得摸不着船帮,险些跌入水里去淹死。

  苏轼走后不久,欧阳修就一病而逝。”

  ——“苏轼问,是谁吹笛子惊醒了我的绿窗幽梦?抬眼看看那“新月与愁烟”,江天相映,尽是离怨。我心里也填满了忧伤。

  柳子玉“欲去又还不去”,到明天有落花飞絮会陪着我一道送你东行,但见江水悠悠,载满新愁。

  一个男人能把对另一个男人的离别之情写得如此缠绵悱恻,如昭君般怨尤,非绝代奇特高才而不能为之。苏轼诗集中,写给柳子玉的诗不下八首,几乎首首皆有此风。

  故垒西边,果然趴着一位千古风流人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