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活于世,要修善行,更要修心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人活于世,要修善行,更要修心

2020-11-17 22:00:21 作者:蓝心觉 来源:师父曰 阅读:载入中…

人活于世,要修善行,更要修心

  上星期,跟大家分享了“敬法”这个题目,主要是围绕法的来之不易、取经的艰辛和求法的至诚来组字编文。

  以《西游记》来引入,引用了玄奘法师、法显法师以及佛陀因地作菩萨时舍身求法这三个故事来体悟法的珍贵。

  我写的时候是挺激动的,还真是把自己感动了。

  时隔一周,再来读文章,觉得意犹未尽,不是激动未过,而是平静后,觉得还没有说完。

  上星期的分享,只是在理体上展开交流。

  很多时候,理体上明白了,但不知道怎么做,会生起担心,害怕自己会做错,不知道如何是好,所以理体上明白后,事相就要跟上了,理事相通,才能达到事事无碍。

  如理作意,敬法爱法

  还是先说个故事吧。

  有一天,舍利弗尊者在鹿母讲堂说法,与会大众无一不安静聆听。

  这时候,佛陀与阿难尊者从外面弘化回来,他们走到讲堂门口,佛陀为了不惊扰讲堂的学修氛围,就站在门口,直到法会结束,才走进讲堂。

  阿难被感动了,感慨说:

  “世尊!您为了不惊扰舍利弗尊者说法,竟然在门外驻足那么长时间,您对弟子的慈悲、爱护,真是无微不至啊!”

  “阿难!我这么做固然是对舍利弗的爱护,但更重要的,是为了尊敬法啊!”

  说完,佛陀还举了一个譬喻,说明法的无上甚深。

  如果把一块石头投进大海,石头一定会沉下去的;

  如果把石头放在船上,石头虽重,因为有了船的运载,石头就不会往下沉。

  佛法的力量,就如慈航,能运载众生度过生死大海。

  众生虽然业障深重,但是只要登上佛法的舟航,就无一不能得度。

  末法时代,众生障深福薄,生不逢佛世。

  但是,法宝是佛陀所宣说的真理,只要我们依法修行,跟随佛法的道理去做,终会解脱得度。

  由此可见,佛法不是一般的重要,我等众生应当如理作意,敬法爱法。

  法随法行,净化业行

  

  从因果上看,不尊敬法是要损坏我们的智慧的。

  我们现在学法感到困难,修持上不去,总是在烦恼、习气里绕圈圈打转转,很大程度上是智慧不够,福报因缘还不具足。

  如果再去种愚痴的因,将来岂不是更笨了?

  好不容易得到了人身,还有幸闻到了佛法,如果再去做那些不敬法的事情,那么以后的智慧更差,那就太可怜了,所以要提高警惕。

  应该很多读者都像我一样,是个居士吧!

  我们作为居士,不上座说法,但是我们也要继承如来法,把她发扬光大,那么我们可以做个影响众,做个好榜样,做出好样子,用生命影响生命,用心灯点亮心灯,因此,我们要做到“威仪有则”。

  用自己的生命存在来演示法的作用,不谤法,那也起到护法的作用了。

  那么,该怎么做呢?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在《坛经》上谈到“三皈依”时,没有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而是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因为“佛者,觉也;

  法者,正也;僧者,净也”,所以大师用“觉”“正”“净”三个字以通俗易懂地阐释“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学佛,要修心,从心的源头止住业习出现,则恶行不会发生,但是修心不是一时半会能修净的,所以需要依靠戒律行仪来规范。

  愿意学习佛法,也有自由的时间去学习,其实求法心都是很勇猛、很纯净的,这很值得随喜赞叹,但是于行仪有不如理如法或者模棱两可的行为,也难以获得真实利益。

  学佛是超凡入圣的事业,一分恭敬,一分功德,十分恭敬,就十分功德。不学习行仪,以自己的凡夫心胡乱猜测,盲修瞎练,想要深入法智是不可能的。

  而学习了,就要去实践行持,如果只是学习,只停留在知识层面,那也不能从内心深层净化业行,就是还没到家,只是在门外探视的人。

  学而习之,久而成性,达到知行合一,方能深得佛法宝藏。

  敬法如敬佛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以“不着相”为借口来轻视法宝。

  其实,都是没有生起恭敬心罢了,一旦生起恭敬心,就会毕恭毕敬,也就不会考虑着不着相了,就是要这样子做,佛说的都对,只管听话照做。

  没有慧根,也得会跟吧,跟着跟着,就有智慧了。

  下面就以“诵经”为例,跟大家分享几点行仪做法。

  1. 凡读佛经律,净手,焚香,正坐,就像见到佛一样。

  2. 准备读经,先静坐一会儿,然后念《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声)。”

  3. 念完,舒经。

  读经要收摄身心,这样才能字字理会义解,与心相应,不会草草读过。

  4. 读完或者休息,就要将经籍关合,端正放好。

  读到哪里,用纸条作书签,夹入经内,露少许于头,不得屈折经角,不得狼藉。

  读着读着,如果生起了杂念,也要将经关合,等待杂念过去再舒经。

  5. 读经的时候,要是有老师、同学来找,要回应时,也要将经关合,然后言谈。

  6. 有经在案,不得谈世谛语言,不得笑,不得高声,不得涕唾。如果咳嗽,应以袖掩口。

  7. 如果读经时有心得体会,等读完后,再用另外的纸笔记录,不得记于经书上。

  8. 经上有尘,要用干净的纸来扫干净,不得口吹。

  还有“十种法行”,就是十种有关受持经典的方法行仪:

  1. 书写,书写经律论,使其广为流通。

  2. 供养,尊敬有经典或有佛塔之所在。

  3. 施他,为他人分享正法,并赠送经典,令其得以教化。

  4. 谛听,专注聆听他人读诵经文。

  5. 披读,自开经典读诵。

  6. 受持,受纳教法,忆持不忘。

  7. 开演,为他人交流演说教法,使其起信解。

  8. 讽诵,讽诵、宣扬经文,使他人产生喜悦。

  9. 思维,思维佛陀所说的法义。

  10. 修习,修习佛陀所说的法。

  话说回来,不只是经书才是法,锡杖、钵盂、僧衣等等都是法。

  凡敬法,不仅仅只是敬经,无形无相的法还多着呢!

  如果在哪个地方,看见有佛像、佛经、或者带佛的字,在不洁净的地方,应该两手捧持,安放到洁净的地方。

  又如果看见有人对佛经像有不恭敬的做法,在两个人共处时,本着尊重心耐心地以正确的法义提醒劝说。

  凡是佛经像,不可以安放在卧室或者洗手间。

  在《学佛行仪》《南山律在家备览》都有详细的教授教诫,文繁不在此处多述,若想深入研习,请翻阅典籍。

  我也是读了这两本书,深受感触,便跟诸位分享交流,期共沾法益。

  在寺院里,很多地方都设有“三宝字纸箱”,就是用来存放书写佛菩萨名、寺名、经文偈句等等含着三宝字的纸张,每每看到师父师兄们恭敬地往里面存放字纸时,我都会被触动。

  要是以前不知道,有做得不妥的地方,也不必闹心,知道了不复更作就好了。

  毕竟,能生起忏悔心,是因为恭敬心在起作用,有忏悔心和恭敬心,就能够越来越好。

  学人才疏学浅,恐有未尽或差误之处,还望看字的诸位慈悲指示及海涵,望具众善法,至法彼岸。

  ©文|师父曰原创

  图|源于网络,侵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