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清兴六十年读后感精选
《明亡清兴六十年》是一本由阎崇年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56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明亡清兴六十年》精选点评:
●袁崇焕的死绝不是因为反间计,也不仅是因为党争,主要因素是袁崇焕的力量太强大以及崇祯帝多疑乖戾的性格。
●儒家的止戈思想真是害死人啊,洪武永乐时的武力到了经过区区两百年就成了这个样子,再看这会清兵这么牛,两百年后。。。。。唉,为啥大英帝国就能牛这么多年不腐化呢
●胡说八道
●我对明史感兴趣才开始读的。讲得很清楚令人受益很多。尤其是袁崇焕的经历,令人不禁掩卷痛哭。
●普及读物
●看书比听他讲要好
●老头的历史书没点水还是读天书
●阎老师有许多理论观点我是不敢苟同的,其对史料的引用和理论的分析较之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国》仍是略逊一筹,不过这不妨碍我对此书的喜爱。这个经典珍藏版真是包装精美优良,再贵的钱都值得收藏。
●进行比较浅显的归纳和总结。还凑合。不如《万历十五年》讲得透彻。
●文字描绘比较乏味
《明亡清兴六十年》读后感(一):一段值得深思的历史
明清因为离现代最近,成为各种影视剧胡编乱改的焦点。但明末清初这段历史,似乎并不太关注。在民间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特别是最近几年一些公知愤青带动的一些错误思想。欲求知识,则须亲为。让污浊的思想玷污自己而不知真是一种悲哀。抛开历史的客观,而执拗的维护某一种观点,是不可取的。阎老师对这段历史讲的很好,我读后算是对《万历十五年》的进一步补充。晚明史是值得人深思,希望以后时间还能再读一读相关书籍。--2017年12月23日于北京
《明亡清兴六十年》读后感(二):敛财 卑鄙 该打
书归书,你第一次出版就弄好了,刚刚结束上下集。还没有捂热乎你就修改,珍藏,彩图的弄。然后宣传如何如何的多加了多少字的增补,你以为读者都是财神爷吧。天天没事就收藏你的书啊。
我鄙视你的敛财行为,你拿大家对你的尊重换钱花。
要是我见到你本人,不一定打你,但是一定鄙视你的行为。你和当年进城的满人鞑子一路货色,满口仁义处处是男盗女娼。
刚刚看到你的康熙大帝又出彩图珍藏版了,你就死前好好的为自己准备买墓地的钱吧。
《明亡清兴六十年》读后感(三):何计身后评
它是封建王朝中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王朝,历经二百多年兴衰存亡,是封建王朝盛世繁华的尾音。其间不乏滚滚浓烟遮天蔽日,不乏苦恨哀鸣震天动地,不乏枯木朽梁摇摇欲坠。我不喜欢朱元璋,或许是受《倚天屠龙记》的影响,他不磊落。我不喜欢朱允炆,恶奴背主,叔夺其位,他太软弱。也不喜欢朱棣,他并不名正言顺。可我深恨朱由检,他太暴戾。尽管,他曾期望中兴穷途末路上的明王朝,他也奋力企望力挽狂澜,可他不谙用人之道,致使几十名朝中官员命殒刑场,终是自毁长城,将大好河山拱手让与他人,将哀怨的灵魂束于西山枯木上。
我所崇敬的是袁崇焕,一个令人除了钦佩与惋惜再无其他字眼可以形容的辽沈总督。
他走了,走得很远,走得很悲。从忠君爱国到通敌叛国,从守边英雄到刑场囚犯,谁可曾一夜间从山巅跌入万丈深渊?我为他伤痛,为他苦悲,却也为他欣慰。他是英雄么?也许有人说不。可他使得一位部将冒险将他的尸骨埋葬,为他守墓,世世代代为他守着那凄冷冰凉的墓。三百年,佘义及他的佘家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与中华文明五千年相比,三百年太短,可美国也仅二百余年。而这区区三百年,又需要多少代人坚定的信念与执着的情怀。物质的终归走向消亡,精神却可以穿越千年时空,历经沧海桑田,砥砺着人们追求生命的重量。
《明亡清兴六十年》读后感(四):万历皇帝的自暴自弃,自毁江山,源于明朝以道德和祖宗家法治国
这时,万历皇帝的长期怠政和派出矿监税使任性妄为搜刮钱财成为了历史的注定,并一步步地掏空这个国家,离散君臣民心,最终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