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潮浪王子》观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潮浪王子》观后感100字

2020-11-20 23:25: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潮浪王子》观后感100字

  《潮浪王子》是一部由芭芭拉·史翠珊执导,尼克·诺特 / 芭芭拉·史翠珊 / 布莱思·丹纳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潮浪王子》精选点评:

  ●应该是尼克诺特巅峰期的巅峰作品吧,时而躁时而混时而暖,不变的是一直很土、、表演很扎实,独自担起一部电影

  ●不能更丧了,浪潮王子,最终如同惊涛的海浪,渐渐退去,带着一身无解的创伤,同大海融为一体。

  ●13年前看过的,从这部片子,我认识了芭芭拉,那时候我第一次读到《飘》,也是我第一次知道心理治疗和童年阴影,印象太深刻。

  ●很多年前看过。

  ●年轻时候的芭芭拉·史翠珊

  ●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可是,难道这是移情嘛?

  ●都在电影里。我如祷告般(天使),似悲叹(爱情),似赞颂(爱情+家庭),“露温斯丁,露温斯丁”。都在这一句话里了。

  ●本片获第6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男主角、女配角、改编剧本、摄影、艺术指导和配乐提名。这到底要治愈的是谁的心理疾病啊?这个心理医生为了治病,还顺带把他亲戚的病一块治了?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童年的阴影 长大后足以改变。(电影……也就那样吧 结局什么鬼)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甚至可以说是延续几代人的。无论怎样,人总是要和自己和解,和过去彻底说再见的。

  《潮浪王子》观后感(一):“完形”人格

  很多电影都在鼓励人们,要撑起勇气的帆乘风破浪;但《潮浪王子》却通过“完形”的方式,展示了如浪潮本身存在的一种人格——“完形”人格。故事的时空关系依靠观众的“完形”心理组装完整,而影片主人公的“完形”人格,也在故事的推进中得到救赎。

  《潮浪王子》讲述了美国南方青年汤姆到纽约后的故事。汤姆有个性格乖戾的父亲和努力在不安中寻找幽默的母亲,父母的常年不和与自己童年的意外遭遇,使得汤姆成为愤世嫉俗的人。汤姆与妻子无法继续使彼此快乐,在感情破裂之际,汤姆听闻远在纽约的妹妹莎瓦娜自杀未遂,住进精神病院的噩耗。汤姆赴纽约帮助莎瓦娜的精神医生苏珊了解妹妹,逐渐将莎瓦娜和自己一直躲避的往事慢慢倾诉出来。

  影片采用了插叙的方式,以汤姆帮助医生苏珊寻找治愈妹妹的方法为主线,穿插讲述汤姆曾经的童年经历和当下的情感问题。在电影心理学领域,闵斯特堡说:“影片只是存在于通过赋予一系列无生命的影子以运动、注意、记忆、想象和情感而使影片得到具体实现的心理中,存在于把它实现的思想中。”在插叙的过程中,时空关系被打破和重组,和人意识流的乱序有了相似之处。观众需要通过“完形心理”将时空和人物发展按照逻辑重新排列,并加以解释。

  电影开篇,镜头扫过浓浓余晖中的潮浪,依水而生的和睦一家映入眼帘;但一片祥和画面的尽头,是一个反叛正常价值观的成家的汤姆。这种不适和疑惑,直到汤姆和医生苏珊第一次交谈时才得到解答。苏珊说:“我需要你告诉我她的过往,填补她遗失的生活细节。”“我这辈子一直努力想忘记那些遗失的生活细节。”汤姆喃喃的这句抱怨,揭示出他颓靡的背后是童年的那些“细节”,并点燃了观众探索人物内心的参与冲动。

  观众通过意识中自觉的“完形”心理,对自我产生的疑惑进行解释和疏导。“逼供”汤姆深藏内心的痛苦的心理医生苏珊,也代表了观众的好奇和对于“完形”的刺激——努力让对象说出缺席的故事。

  在后来汤姆陪小女儿过生日的段落中,制作生日蛋糕将当下的幸福和过去的暴力再度缝合。如果没有观众心理的参与,这只是两个场景的拼贴;但在“完形”心理的作用下,汤姆回归当下时的怅然、仇恨和无奈,便能引发深深的共鸣。

  “完形”不仅潜藏于银屏外的观众心中,还充斥于影片中的人物心中。汤姆在初见苏珊时,遭遇她反复追问莎瓦娜自杀次数时,转而问苏珊咨询如何收费,这种用一种逃避的姿态填补内心的懦弱恐惧的方式,成为汤姆一家的“完形”通病。汤姆曾住在“潮原地区”,称潮水“代表一切”,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每当汤姆兄妹几个需要逃避时,他们都会穿着衣服跳进水中,在“没有痛苦,寂静又能抚慰心灵的世界”中,憋到肺受不了才会回到那个需要他们面对的真实世界里。这种仪式慢慢成为了一种处世心理。在他们遭遇强暴、不公、亲人离世、家庭破裂等痛苦时,他们选择各种方式等回避或大笑,以此麻痹自己。而汤姆在和苏珊逐渐深入灵魂的对话中,汤姆逐渐学会鼓励自卑的人看镜中美丽的自己,告诉苏珊儿子可以成为最好的选手,敢于抵抗偏见……在用假笑、玩笑和脏话掩饰了一辈子痛苦后,汤姆终于鼓起勇气直视痛苦,并通过苦难看到人的完整性——既强大,又脆弱。

  解救汤姆旧有回避型心理的钥匙,正是这种“升级版”的“完形”心理,它如同潮浪一般有涨有落,却从不用逃避去假装填补。平静面对涨潮,勇敢接受退潮。潮浪不是逃避的地方,而应是人心本体。

  《潮浪王子》观后感(二):生命的成长需要脱轨!——影片《岁月惊涛》心理解读

  撰文:北京慧泽心洲心理咨询师 叶艳

  4月1日晚电影赏析会,和几位朋友一起观看这部长达130分钟的影片《岁月惊涛》(英文名:The Prince of Tides 另译:潮浪王子)。影片放映完后,大家围坐一起热烈讨论,原定九点结束的活动,一直到十点半我才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宣布“活动必须要结束了”。感谢朋友们的分享、感谢朋友们的真诚敞开自己,这些交流都是如此宝贵,彼此的思想、情感在空气里相互连结、碰撞,激荡出美妙的火花,让我这个主持者也深感获益。一直想把感受写下来,分享与大家,今天终于可以静下心来细细回味,像老牛反刍一样。

  影片一开始,呈现一个简单粗暴的父亲,敏感、温柔、看似柔弱的母亲,三个孩子的家庭,每当父母亲发生冲突争执时,“每当我们兄妹需要逃避时,就会进行一套仪式,我们找到一个没有痛苦、寂静又能安抚心灵的世界……”三个孩子总是会不约而同跑到湖边,一头跳进湖里,手拉着手躲在湖面下。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安全的地方。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跳进水里,意指躲回母亲的子宫,影片通过这种方式,暗示孩子们对母亲的过度依恋,缠结。在家庭发生暴力时(简称家暴),我们的善良往往会让我们同情那位受暴一方,谴责施暴者。然而在家庭治疗中,我们却发现受暴者却常常是肇事者,看似应受谴责的另一方,在家庭中常常是被迫施暴。一个受暴女子,她的第一任丈夫、第二任丈夫、第三任…,你会发现,她是多么可怜,所嫁总是非人,总是遇不到一个真正疼惜、爱她的男人,而她所嫁的对象在结婚之前曾是多么富有爱心……这个很有意思,如果我们来看一下受暴女子的原生家庭,你会发现,她往往有一位家暴的父亲。生活总是在很可怕地重复,尽管你很痛苦,想要摆脱,活在无意识中的我们,被无形的绳子绊倒,一绊再绊。

  扯得有点远,再回到电影。看似被父亲暴力、美丽柔弱、总是哭泣的母亲似乎很可怜,然而她却是这个家庭中最强大的,她控制着一切,她激怒父亲,她用爱来温柔地控制着她的三个孩子:把每一个孩子叫进房间床边,母亲贴近孩子耳边告诉他:“三个孩子中,你是我最疼爱的,我爱你远超过他们,我最爱你,你也爱我么?不要告诉任何人,这是我们俩之间的小秘密,你能保密吗?说你爱我。”就这样,母亲用温柔的爱死死控制着每一个孩子,保持着对她的忠诚——做她永远忠诚的孩子。而童年时的一次性创伤事件,三个越狱犯人在父亲外出捕鱼时闯进他们家,强暴了母亲、汤姆和妹妹莎瓦娜。这个看似悲惨的创伤事件,却成为母亲更好地控制三个孩子的手段,她要求忠诚、保密,用这种方式也更加成功地攻击父亲,把父亲排斥为家庭局外人,最后导致婚姻的解体。

  20年后的汤姆已经结婚生子,然而他还依然保守着和母亲的小秘密,保持着对母亲的忠诚——做母亲的好儿子。在女人面前,他只是一个儿子。这是一种变相的被阉割。这种与母亲的过度缠结,使得他无法行使做一位丈夫、做一位父亲的职责。他和孩子们在一起,像一个大孩子。他没有办法和妻子发生亲密关系,他说“抱歉,我没有感觉”。成年后的汤姆和母亲的关系,一见面就会争吵,他充满愤怒地直呼母亲的名字,拒绝承认她是母亲。他就像一只笼中困兽一样,内在一种力量呼唤着做自己,渴求独立,却依然被母亲无形的、温柔的绳子缠着,无法摆脱。成年后的汤姆为与母亲的过度缠结、依恋而充满着仇恨。无力摆脱的他能做的只是回避、回避。母亲的到来,让他感觉到的是窒息,“我妈正在逼近,你没有感觉到空气都凝结了吗?”再来看20年后的母亲的形象,儿媳妇接到母亲的电话后,对汤姆说“妈妈在电话里哭”,汤姆愤怒地说:“我不记得她有哪天不哭!”母亲刚进儿子家门的第一句话是:“灌木该浇水了”。控制的性格依然如故。

  影片从第三个孩子莎瓦娜再一次自杀,作为二哥的汤姆为了帮助妹妹,接受咨询师的约见开始有了突破。很多时候,问题“说出来就好了”,当汤姆对咨询师充分信任后,严格保守了20多年的秘密,他开始一一倾诉,忠诚被瓦解,自我开始从母亲的牢笼中慢慢解放出来。

  当汤姆说出“我想我喜欢通奸”时,他完成了从一个听话的好男孩到一个敢于做自己的男人的蜕变。看似有悖伦理道德的一句话,对这个多年来一直忠于母亲的汤姆来说,却是“成为男人”的标志性事件。它标志着儿子与母亲的成功分离、脱轨!这个时候,他开始拥有足够的力量做成年男人、有能力去做一位丈夫、一个父亲。于是,汤姆离开咨询师,回归到濒临瓦解的婚姻中。影片中,他拥着咨询师,和她一起共舞,旁白道:“我拥着她,一边告诉她是她使我能够回家。6周前我准备离开妻女,我想摆脱这一切,但是她改变了我的心意,她改变了我。我第一次感觉,自己能对生命中的女人有所回馈……”他回到了他的家庭中,面对他的工作、生活、婚姻,一切都不同于以往。

  在影片赏析活动中,有朋友问:“严格来说,汤姆和这位咨询师发生性关系,是不允许的吧?”是这样,在严格的咨询中,这是不允许发生的。影片用汤姆只是帮助妹妹进行心理咨询的辅助家庭成员,与咨询师不算真正的咨访关系作了一个看似说得通的解释。撇开表面的发生情爱关系,汤姆和女咨询师间的互动更像是一个相互疗愈的过程,就像跳了一段慢双人舞。汤姆从这位女咨询师身上完成了从一个男孩到一个男人的蜕变,这位女咨询师也完成了一些情结的处理。

  影片放映完时,大家都陷入一种沉思之中,陷入波动的情绪之中。而此时,当我再一次回顾影片,反刍整个活动过程,我再一次陷入波动的情绪中。影片中,汤姆用了六周的时间完成了成人蜕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成长是漫长的,让我们用一颗勇敢、无畏的心,陪伴着慢慢成长。

  用影片的最后一段话作结束语:“我在纽约学会爱父母,尽管他们有缺陷、愤怒的本性。在家里,没有不可原谅的罪行,但如今是生命之谜支持我,我再度期望每个男人和每个女人都能有两段人生。”祝福每一个男人和每一个女人!

  《潮浪王子》观后感(三):案例分析——潮浪王子

  本文是在学了客体关系理论之后做的浅层的观影分析,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剧透慎入)

  -大四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课后作业-

  文/叶秋雕

  一、基本信息

  男主汤姆,中年男性,再婚,有三个小女儿。父母健在且离异,父亲是捕虾工,有暴力倾向,母亲再婚;家中排行第二,哥哥卢克被政府击杀,妹妹瓦莎娜在纽约谋生且有多次自杀行为。汤姆抽烟喝酒,情绪不稳定,易激惹,易狂躁,焦虑不安,与妻子生活不和谐。因为妹妹瓦莎娜自杀被抢救入院治疗,她的心理咨询师为了帮助妹妹的病情,将汤姆请到纽约了解瓦莎娜的家庭,汤姆跟咨询师路温斯汀展开了相互治愈彼此的故事。

  二、养育环境

  从汤姆家的养育环境来看,从小在一个被家暴的家庭里长大,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出现了严重问题,这种亲密关系之间的身体攻击对儿童的人格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儿童对于亲密关系会不知道怎么处理,怎样才为止一种好的家庭氛围。而母亲对于父亲的家暴则是能忍就忍,忍不了就用其他方式报复,并且这个家还不允许释放愤怒和悲伤的情绪,不然会被斥打骂。另外还有一件对汤姆影响很深的事是母亲曾经让他单独跟她在房间说在三个孩子中最爱是他,觉得最聪明最有前途的也是他,还让他保守秘密。直到后来跟兄妹谈及的时候知道了母亲跟每个人都是这么说的,还给他们笑话了。也让汤姆耿耿于怀,这其中母亲对自己的赞扬和期待,自己的信守承诺被一击击破,信任关系也从此难以建立,特别这个破坏的人还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第一个亲近的人——母亲。温尼科特的客体关系中强调环境早期的重要性,表明环境时早期发育的决定性因素,儿童依赖成长环境成长,然后逐步减少依赖,并且这个决定因素是母亲——促进性环境。这个促进包括两点,第一满足孩子需要的照顾,第二给予孩子全能感。汤姆的母亲只是在食物上满足了孩子,但是情感满足是匮乏甚至是没有的,在汤姆跟同学打架母亲强迫他去道歉还被同学父亲打了一巴掌,母亲还笑脸相迎,完全没有保护到孩子的自尊,只顾着跟有钱人聊天。然而,汤姆还小,为了维持跟母亲的关系,迫不得已顺从环境,此时母亲这个角色已经不能够满足孩子的全能感和安全感。以致于成年之后跟母亲的关系恶劣,一见面就争吵。

  三、创伤事件

  在路温斯汀和汤姆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汤姆表现得很抗拒,一秒都不想呆在咨询师里。路温斯汀也本着对瓦莎娜的不放弃治疗劝说了汤姆,加上汤姆在医院看到自己的妹妹变成这样,也非常想要帮助妹妹脱离困境,于是汤姆答应了下一次的咨询。在路温斯汀和汤姆一次又一次的咨询中,可以发现汤姆家藏了很多秘密,而这些秘密影响对他们家庭成员影响很深。从创伤事件来说,最严重的就是下雨天那晚三个从监狱逃出来的犯人性侵犯汤姆的母亲、妹妹和他,幸亏哥哥卢克回来及时并将其中两个杀死,母亲也杀了一个。事后母亲让所有人当做没发生过这件事情,把犯人埋了,地上的血清理干净,父亲回来吃放又一家人整整齐齐坐在饭桌上吃饭。性侵犯事件发生的很快,结束也快,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创伤就停留在了那一刻,没有被谈及没有被处理。

  四、诊断: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1、患者直接经历创伤性事件:汤姆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暴力倾向的家庭中,研究表明,家暴更容易使患者换上PTSD。

  2、回避性症状:PTSD患者会尽可能避开一切与引起他们创伤性相关的因素,比如类似的环境,当时在场的人等等。汤姆很害怕,很避讳见到自己的母亲,当听见自己的母亲要来自己家的时候,表现惊慌失措,无处可逃。

  3、情绪以及思维的负面变化:PTSD患者常会精神不佳,认知能力也有所下降。汤姆本来是个老师,但由于自己的情绪问题不能再工作,只能在家里闲着。

  4、唤起状态与反应度的变化:PTSD患者长期处于高度“唤起”的状态。他们会长期紧张的情绪,并且容易受到惊吓。这会导致他们很难建立起正常的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缺乏也会对PTSD的治疗产生负面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汤姆的人际只剩下家庭成员,与家庭成员的相处也不太亲近,特别适合跟莎莉的相处,长时间没有肢体接触,性生活也不和谐。

  5、闪回:患者脑海中会多次出现创伤事件。汤姆在生活中时不时就会想起童年时候,当他的小女儿生日的时候,想起自己小时候生日的情况是多么令人痛苦。

  五、治疗方法

  1、理论:自体心理学(来访者字体结构缺失的自恋需求记忆被激活,他并非由清晰意向性,而是无意识地开始一种过往需求与作为字体课题的治疗师做连接。治疗师成了来访者自体的自体客体,此时治疗师就开始包容、笑话、以神入的方式去理解和反馈来访者。经由恰好的挫折,来访者逐渐去幻想化而发展其自体,通过转变的内化作用而达到健康自体的重建。)

  2、技术

  lt;1>阻抗:来访者的自我为了逃避痛苦而产生的自我保护策略,反应了来访者心理的某种冲突。汤姆是由于害怕童年时期所遭受的创伤性挫折会在分析情景中重演,担心本已脆弱的自体会重新遭受伤害,主要是为了保护其残存的自体。此时治疗师路温斯汀一开始会让来访者有种被逼的无处可逃的感觉,使汤姆摔门而去;在他们生活中的产生交集后,路温斯汀开始理解汤姆的阻抗,汤姆也尝试去了解信任治疗师让自己感受到安全,直到汤姆可以说出一直以来深藏在内心里多年的秘密——“凯伦沃特”。

  lt;2>移情:在克服了阻抗之后,来访者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得到满足的自体客体需要就会被动员起来,从而形成自体客体移情。在治疗的过程中,汤姆对路温斯汀有着镜映移情(此时此地的处理)、理想化的移情(全能感的满足)。路温斯汀充当着一个过渡性客体的存在,并将这种成人之间的爱放在了治疗关系当中,提供给汤姆一个安全柔软的支持和依恋,主动地区协同汤姆追求改变的需要。以便汤姆可以退行到心理发育阶段的幼年,重回那些遭受创伤的情景时获得支持,重组和拼装那些生命中的碎片化的自体体验和感受,最终使本来阻滞的客体得到新的发展和充盈。

  lt;3>神入和替代性内省:治疗师把来访者复述的心理活动转化为心理图像,感受其心理活动并进入其内心世界加入体验,然后做出情感反馈,这也就是的“共情”。路温斯汀一步步地帮助汤姆寻回碎片化的记忆,在这个过程中,治疗师真切地体验汤姆感情,特别是那句反馈:“童年的汤姆很悲伤”,让一直隐藏悲痛的汤姆终于卸下了伪装,不由自主地哭了出来。

  lt;4>重建: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就像在诉说着同样一句话:在生命长河中,每个人都有其让人珍惜或者厌恶的部分,但并不妨碍他们成为自己的家人,朋友,爱人,没有什么是不可原谅的罪行。日出日落,生活即使充满很多困惑和挫折,生活还有另外美好的一部分,生命还在继续。汤姆的生活也重回了正常的轨道,内心依然会想起曾经的治愈——路温斯汀。

  【最后:探索过去发生的一切,是伤害也是治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