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以箭为翅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以箭为翅读后感锦集

2020-11-22 01:50: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以箭为翅读后感锦集

  《以箭为翅》是一本由简媜 / 徐学 编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3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以箭为翅》精选点评:

  ●高中时代最喜欢的作家。那时不知有淘宝,只能在卓越买选集……

  ●1.可能最近读不了简媜了。2.我曾经很喜欢她的文笔。3.这是一个水做的女人。

  ●相当不错的一个合订本...

  ●高中时被书面迷住赶紧买来。而后沉浸在她美至极的文字中无法自拔,弄的后来写字都文绉绉的。现在我不大喜欢这种奢华的用词方式了,但是文是好文,偶尔看看会觉得心静。她的文字大概是戏曲一类吧,华而远,不宜常伴,但可赏玩。

  ●这么好的汉语都上哪学来的

  ●其实大家不大家我还真没觉得有什么,低端黑一下巴金冰心之类。 认识字当然就能写作,也能进小学课本。

  ●美

  ●文字极美极华丽,但读起来感觉过眼不过心,可能我不太喜欢这种文风吧……#杜厦打卡#

  ●一路文字,堆积成诗,不可久居

  ●简阿姨教我写情书系列

  《以箭为翅》读后感(一):从图书馆买回来的书~~

  我一直想买它,却怎么也找不到.

  最后终于见到,却是在图书馆.应该是唯一的一本,被我霸占了两个星期后终于不能再续借了,于是决定告诉图书管理员我把它弄丢了.花了两倍的价钱把它带回家,撕掉收据与它身上的图书馆印记,放在床上.然后舒一口气.

  虽然有些内疚,不过我终于拥有它了!

  这是我第一次从图书馆买回来的书.

  后来我在书城频频看见它的身影.但仍不后悔.

  自此,我开始阅读简媜.

  《以箭为翅》读后感(二):一碟流星

  我有本市几乎所有有名书店的打折卡,独万象没有。

  我依然记得,三年前,憋在万卷旧书店对面的万象打出了比较傲气的广告,本科以上可办卡,硕士的卡折扣更低。我一不是本科,二不是硕士,碰了个灰头土脸,也没好意思再进去。

  前几天又到青岛路,万象早搬到那儿了,又打出来广告,说是免费办卡。也不再问身份。不办卡就买100送40。终究为五斗米钱折腰,进去了。

  正巧看到这一本。翻着看看,凤凰集团稍尽搜罗之功,将散见报端杂志的文字搜集了一些,还有部分是从前看过的,这个本子好比新歌加精选,奈何是偶像所唱的,没理由不买。

  第一章是寻根的文字。从台湾到福建,从我大清到国朝,辗转求索,抽丝剥茧,找到简姓一族的流浪史。这文字,王安忆也做过,进江南记就是。后者的小说有板有眼,前者倒比小说好看。

  至今看过简媜的不少集子。四月裂帛、渔父似乎全部入选。前次,九州曾出了几个集子,得窥全部。文字之美,美不可言。不知为什么,至今记得一碟流星的意向。这个本子所选的,篇篇如流星。

  《以箭为翅》读后感(三):裂帛

  简桢文笔清新俏丽,洒脱而又不失精致···这都不必说。

  最喜欢的还是那篇读过数遍的《四月裂帛》,有时的确觉得这样的文字有种发人深省却又引人迷恋的力量,后来开始收集她的书,心里也清楚优秀的作者不一定每篇作品都让人全然满意,但她无疑给了我很多很多惊喜。

  现在这样的文字已经不多了,这种将美与哲统一在一起的风格却一直广受人们的喜爱,可惜市面上大多都是写生活小品文,文笔虽也风趣幽默,深刻悠远,却难以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那种印象。

  我本身也是俗人,写生活,写乐趣,写欲望,每每提笔都希望那些从笔尖流淌出的文字能带有一丝禅意,能有几分哲学的味道,能够给我的读者带来一些感悟,可我还是年幼,还是朴拙。

  我相信缘,所以我相信我于简桢的喜爱也是因为一种缘分,每个女子心里都有一湾弱水,却也有一隅波涛汹涌暗潮起伏的深海。而简桢在文字将将他们肆意挥霍,就那么简简单单地摘了华冠,弃于脚下。那种随性和洒脱。让我再微微愕然的同时,又忍不住艳羡。

  看过她的文章后,总会觉得,人苍茫一生,为的,或许也就是一瞬的绚烂,一霎的醒悟,一次至情至性的裂帛。

  《以箭为翅》读后感(四):死在二月的路上

  在学校图书馆借到她的书,江苏文艺出的文选版,睡前躺在床上慢慢的读,历史课上塞着耳机看,看到喜欢的文段会大段大段的摘抄,并不急着看完,断断续续的拖了将近一周。

  你还记得高中的时候在网上找来她的文章,一篇篇的复制粘贴,自己做成电子书。后来生日的时候朋友送你她的繁体书一直没能看完。现在再看到她的字,好像已经过了很久。

  这样冷决的字,有时会让你凉到心底。她写山川,写河流,写荒园,字里行间带着一股茕茕孑立的壮美,清丽却大气。完全不似女子的细腻柔和。风景在她笔下有了魂,有了情。

  繁复辞藻的铺陈,隐秘的意象,虚实交织的描摹,她试图勾起你大脑的一切细胞随她舞动随她牵引,游弋在她创造的文字世界里。她毫不吝啬的把她的抑郁付之笔端,她痛,就要你也跟着一起痛,一字一句,一不小心就被击中。

  她不像三毛。宜兰山水孕育的她锋芒韧砺,决绝执拗,曲折恣虐。性格里也夹杂着这样的豪情。她乐于把这世间的烟火炎凉摹下,绘成一幅工整的画卷,却又在你面前固执的撕开,让美梦一点一点的破灭。

  她不厌其烦的写生活的困厄,命里的缺憾,青春的渴慕,甚至写死亡的纯洁。浓重的笔墨下是理智的剖析。正是因为这样,她不经意间流露的温柔才显得更为动人。偶尔的纤细词句在你心里涓涓的流淌,盛着丰溢的生息。

  她是简媜,以箭为翅,飞行隐伏于文字间的快意独她一人知晓。

  《以箭为翅》读后感(五):以箭为翅

  散文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优点,简媜在我眼中的最大亮点乃是“赤子之心”。她的许多文字不得不说是辞藻成堆,用她自己的话说,也是重度文字爱好者褪不去的病了。所幸一书中多数文章言之有物,不是为了玩文字而玩文字,而是情感之丰沛实在需要那么丰厚的文字来承载。

  一下子便吸引到我的是原乡一章的所谓“寻根文学”。从对明清历史的回溯(她对历史上有些细节的描写也让我难得在读散文时也获得干货),到逐渐聚焦到跨海来到宝岛的那一位简姓先人。我看到她真的仿佛站在时空的交汇处,像一个小女孩。知道自己从何而来,以后不管去哪里的路也都走得更坚实些。看她重走寻根路,让我都一时心痒:生下来这么久,作为一个姓氏算是稀少的人,却从未想过我的祖先来自哪里,因为什么机缘走过哪些平凡与不平的道路;也许那些道路无论走岔哪一个,现在的我也就都化为空气了。

  另外印象深刻的是对好友交往的回忆。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好像但凡回忆录里才华横溢的好友总要身患绝症难以善终。 套用一点“疾病的隐喻”里的思维叙事,过于璀璨的人生总像烧的过旺的火堆,总会更早烧到灰飞烟灭。简媜年轻的时候身边一定聚集了一群这样痴迷文字的朋友。年轻的编辑们,在灯下、想象中、辩论里撞击思想与文字,真让人想往。不过简媜倒是没误了凡俗人生,三十几岁的年纪嫁了中研院的学者。后来写生子、养娃的文章里早期那种抑制不住的热情也消了大半,在她而言也是条更好的路了吧。

  生于宜兰的简媜在她的文章里明白无误的显示了她万物有灵的感受,因河水欢喜,因大海悲切。我生长于大城市,最近几年生活的地方虽离高楼远些,毕竟也不是花草山河云集之地。说喜欢自然,更多的其实是想逃离生活逃离喧嚣,而不像她有天然的对自然的熟悉与亲切。于是对她又多一重羡慕。

  “梦土”一章她的一段话尤其适合留给现在的自己好好品味,就录在这里吧:

  “年轻时,我们自以为有大气力与本领搜罗奇花异卉,饱经风霜后才懂得舍,专心护持自己院子里的树种,至于花团锦簇、莺啼燕啭,那是别人花园里的事,不必过问。”

  舍是一定要学的,然而如果是自己真正想得的花团锦簇,也不要用这话圈住了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