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新加坡为什么能(上下卷)》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新加坡为什么能(上下卷)》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2-03-29 03:32: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新加坡为什么能(上下卷)》经典读后感有感

  《新加坡为什么能(上下卷)》是一本由吕元礼著作,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469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007-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加坡为什么能(上下卷)》精选点评:

  ●多维度

  ●认识新加坡

  ●对儒家文化圈的执政传统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介绍,在这个圈子里,西方文化没有适合生存的土壤,中国要立足自身、延续历史、兼顾现实、借鉴他国才能有好的发展。

  ●这绝对不是一本可供消遣的书,相反,是一本很严肃的著作,作者倾注了许多的心血。需要我们怀着一丝激情一丝理想去读的一本书。读完后,我认识了吕元礼教授。目前只看完了上卷,一党长期执政何以保持活力、廉洁。我们需要这样的深度思考,需要有这样的幕僚指引我们的官员放眼看世界。单...

  ●随手一翻

  ●呃,写的读后感不知道得了什么奖

  ●清晰,有力,可资借鉴。

  ●不好对比,一党执政的成功范例。

  ●好枯燥,完全的教科书式的风格。只好买了李光耀回忆录接着深入了解新加坡“为什么能”,对这个国家太感兴趣。没读下去不好评分。

  ●-2013.3.29。推荐大家看~ 讲求实效、单刀直入,作者和李光耀本人一样富于魅力。(虽然 保留鞭刑 这件事是完全的耸人听闻吧。。)

  《新加坡为什么能(上下卷)》读后感(一):如果它存在,想办法让它和谐.

  《新加坡为什么能(上下卷)》读后感(二):沉潜力作 求实之篇

  去新加坡,当然要读背景材料。诸多大作,此书为优先者。

  其优处,一为详尽。二为识见。三曰比照。四曰佳图。

  详尽者,吕先生以浩荡材料,丰富实践,融新加坡国立以来诸种治政经验于一炉,备极详实清楚。诸种材料,条分缕析,井井有条,虽篇秩长远,而布局章节纹丝不乱,令人读之得新加坡立国治国大势,全盘在目,又得治政智慧,如在目前耳边。

  识见者,在于全书布局,全从大处着眼,所谓东南亚政治态势,华人立国之艰难,李光耀及其官僚团队目光极处,新加坡政治势力与影响人民之思想流变,清楚明了,而令人读之不厌不倦。凡大关节如处理种族暴动、与母文化及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之关系、改造国民精神与公共利益维护,皆有大处展开、详文昭明,实其内质而明起外章。干净利落,不失大家文风。其论治小国之术,于远交近和、阴备军事外援正奇之道,阐发未明。而治内政之心,全在于以人为人,勿用种族民族观念影响国民观念,遂一统华夏诸异族之心,尤其其立新加坡新国民观念之策略,消殆弱民之疑,壮大和合认同,所论所述,高明至矣。

  比照者。即中新之对比实无处不有,而藏于论述之中。

  《新加坡为什么能(上下卷)》读后感(三):上卷,一党执政的思考

  总结此书内容,一党执政下,如何成为一个高效和廉洁的政府。

  具体是用正确的方法选出贤能,贤能在法律和制度等的监督下,用正确的方法执政。

  正确的方法选出贤能在本书中式托管执政和贤能执政,民主选举产生的议员具有公信力和代表力,在中国对应人大代表,但这里不讨论人大的问题,而是讨论如何选出贤能的政府官员,这点新加坡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新加坡非常重视人才资源,用层层选拔的方法选出真正的精英,再由他们执政,这里的精英强调品德和能力并行,个人品德良好,有民本思想,同时能力素质出众。在中国,官员选拔长期以来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学习新加坡的同时,要有自己的特色,科学地选举贤能加上民意监督评价官员是两个重要方面,科学选举贤能是政府内部的方法,民意监督评价是外部的方法,当政府有一套科学的选举贤能方法时,当民意给政府官员评分,是官员离职、升职的重要考核因素时,相信我们已经高效、廉洁政府的基础。

  法律和制度约束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个是依法执政,另一个是廉洁执政。一方面,公民受法律约束,统治者更需要受法律约束,要依法治国。这一点在我国的突出问题是基层官员法律意识淡薄,不按法律执法和行政;司法独立性不足,党和政府对司法干预过多,使司法的权威性不足。另一方面是廉洁执政的问题,新加坡被誉为亚洲最为廉洁的政府,其廉洁用四个方面概括,以德养廉,不想贪“用儒家核心价值文化和建设廉洁政治文化做到这一带你;以薪养廉,不必贪,执政者是社会人,也是经纪人,既要有献身精神,也要养家糊口。而且高薪能导致精英执政,当然前提是选拔和衡量贤能的制度完善,最终通过投入产出比,发现便宜无好政府,高薪政府物超所值;以规养廉,不能贪:新加坡政府通过严密的规定,减少机会和设防漏洞,使公务员不能贪;最后以法养廉,不敢贪,通过严格的立法,如官员财产性收入超过其收入,而又不能解释,一律视为贪污,同时也通过执法必严和贪污调查局,大大减少了贪污。

  最后,用正确的方法执政,一是观念正确,为民执政,民本思想。二是理念正确,强人执政,东亚国家需要强势政府,政府要受人尊进,而不是受人喜欢,有时苦口良药。三是方式正确,理性执政,既要有变通力,立足实际,讲求效用,又要有稳定力,稳定中求发展,用渐进的方式执政,搁置一些暂时无法解释、解决的问题,全力解决实际问题。

  总的来说,此书对中国的政治实际有借鉴作用,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虽然有人反感中国特色这个词,但我觉得中国特色是必须的,是正确的,只是有时候我们生搬硬套别国的经验,或者是创造的东西不符合中国国情,才会导致问题。所以,辩证地对待一切知识、经验。

  注释:政党和政府在政治学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在新加坡和中国,很多时候政党政府很难分得很清楚,因此本文中也有这个现象。

  《新加坡为什么能(上下卷)》读后感(四):下卷:和谐社会建成的思考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是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他把中国的改革之路分为三个部分,经济改革,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改革在稳定中推进,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这一时期,中国以经济改革为主,社会改革和政治改革为辅,但随着经济改革到达了一定的瓶颈,若要继续改革需要触及社会和政治领域的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同时这一时期,社会矛盾日益严重,因此,党的十六大顺势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开启社会改革作为主体的新改革步伐,,同时深化经济改革,为了社会改革提供更强大的物质基础,以及进行政治改革(主要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如大部制,公务员管理制度、审批制度等)为社会改革和经济改革提供支持。至于下一步的政治改革主题,等到社会改革完毕,公民社会等改革动力和压力出现时候,自然会深入到政治领域改革。总的来说,中国式的改革是层层递进,每个时期会有一个鲜明主题,同时辅之以其余的改革,本书和本文主要针对社会改革中构建和谐(理想)社会进行一些思考。

  和谐(理想)社会的建成首先要观念,一方面是政党文化,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这点在中国体现的很明显,文革的阶级斗争是革命的遗留物,但经过了拨乱反正,进行改革开放,把共产党的文化从破坏转向建设,经过三十年的努力,党基本完成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另一方面是政治思维的转型,从两级对抗(有你无我)到中和思维,李光耀用阴阳太极图为例,阴代表平等合作的凝聚力,阳代表争强好胜的竞争力,过多的阴导致福利国家中的经济发展无活力,过多的阳导致赢家通吃,社会贫富分化。因此中和、平衡两者是一个重要问题,如党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现实是过于注重效率,社会不公现象频出。总的来说,党的观念基本形成。

  第二,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经济基础,经济发展是国家过去三十年的核心工作,毋庸置疑的是我们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但是这个成绩不足以支撑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一个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是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医,老者有所养,幼者有其教,但这些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社会保障、正好是国家和党面临的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社会改革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当满足了人民的这些生理需要,社会将会有稳定和谐的基础。同时,经济也为民主政治提供物质基础,民主中的核心妥协,尤其是中产阶级的妥协心态能为和谐社会提供政治基础。

  第三,文化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石,国家和党重视公民价值观的教育,以文化人,新加坡政府通过弘扬儒家价值观中的八德和倡导共同价值观等措施,构建和谐社会价值基础。在我国,党也认识到我们国家和人民需要有共同的价值观,于是提出了八荣八耻,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还是没达到其预期效果,归其原因是没经过广大人民的认同,不如采取全民投票的方式,选出广大人民能接受的核心价值观。之所以如此强调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是因为难以想象一个无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如何能取得伟大成就,如美国的自由文化,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而中华民族的文化也在实践中证明能取得伟大成就,如亚洲四小龙的发展,今天中国的发展都证明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但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去劣取优,选择久经考验的核心价值观;二是借鉴学习西方市场经济、竞争文化来更新中华民族的文化,两者的结合,将成为和谐社会的价值基石。

  第四,依法严管提供和谐社会的秩序保障,和谐社会追求有秩序的自由,追求讲求实际的法律。新加坡的经验是立法严明和严密,它立法众多,细密,但规定明确,同时执法严实和严正,公正执法,惩罚严厉和严峻,表现为其罚款、鞭刑和绞刑。这些让新加坡成为亚洲司法最好的国家。依法治国,是我们国家治理的基础,但要保持司法的权威,必须要司法独立,这是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总的来说,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人民在民生各方面都有保障的社会,是人民有共同价值观的社会,是一个法治、有秩序的社会~~~~~

  《新加坡为什么能(上下卷)》读后感(五):《新加坡为什么能》--我们慢慢能

  这绝对不是一本可供消遣的书,相反,是一本很严肃的著作,作者倾注了许多的心血。需要我们怀着一丝激情一丝理想去读的一本书。读完后,我认识了吕元礼教授。目前只看完了上卷,一党长期执政何以保持活力、廉洁。我们需要这样的深度思考,需要有这样的幕僚指引我们的官员放眼看世界。单位发了不少的书,歌功颂德,空喊口号的请统统丢进废纸篓。请换上这本书,静静的读一读。出于对吕教授的尊重,出于对他工作的敬重,出于对他文字、思想的崇敬,给这本书打10分。

  因为老婆计划去新加坡旅游,就买了不少关于新加坡的书一读,这本就是她给我推荐的。一开始看就吸引到了我,因为他难读好读。这本书理论性很强,文章如教科书一般严谨,许多的句子让我看得很吃力。因为一些概念的定义字句很严谨,需要很强的逻辑力去领会。而我,逻辑力又是很差的那种。就权当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吧。

  以前对新加坡的印象是,岛国,小,富饶美丽,富裕,亚洲四小龙之一,华人多,李光耀,法律严苛,廉洁的政府,八卦一点的还有,巩俐和李连杰都入了新加坡籍。看完后,开始崇拜李光耀,喜欢新加坡。多希望也能有一个国家可以让我无怨无悔去为他付出,多希望有一个这样的领袖可以让我心甘情愿为他赴汤蹈火,多希望有这么一帮人能一起不为私利,只为大家的幸福去创建一个梦想中的国度。只能说自己幼稚吧,这么复杂的世界,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让我继续梦想吧。

  我学到了什么呢?1、我看到了一种可能,新加坡和中国一样也是一党长期执政,中国也可能有一天和新加坡一样好。2、(渐进理性、实践理性)渐进的修正的制度是一步步演化进化而来的,一定会比全新的纯凭设计的制度来得好,哪怕这新的制度看起来多么合理美妙。3、新加坡政治的灵活性,他是在变动的,顺应时代发展在改进变动中的,不拘泥于意识形态,更注重对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4、精英政治,好领导才有好政府。好政府不便宜。政府网罗了最优秀的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5人们的天赋各异,尊重这个事实,追求机会的平等,不是只顾结果的平等。(前天刚好看到了社会博弈这个理论,里面有讲到同一个社会里的人遵守的是同一套游戏规则,这套规则里的强者只是相对于这套规则而言,如果换一套规则,说不定原来的强者就变成了弱者。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点和弱点。所以这里所说的强弱只是相对于当下社会的游戏规则给你定义的强弱)6儒家思想的价值。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制定了许多的制度,定下了很多看起来完善的规则,实际上越到最后,规则的约束力总会有穷尽的时候,其实也就是所谓的科学法制。我国历来的儒家思想注重的是人治,看起来很落后,其实有许多有益的思想在里面。忠、孝、廉等等都是儒家所强调的,对于制度,儒家思想是很好的一个粘合剂,可以做到最理想化的状态,外在的制度和内心的道德约束的结合,会是最完美的制度。西方国家有宗教来调整内心,我们东方文化圈靠的是道德修养。儒家思想实在是可以大做文章的,应该让他重新发扬光大。7君子,孔子对君子的道德境界规定得很高,认为仅次于圣人。而孔子自己也不敢称自己是完美的君子。君子,是一种修养,内在修德,外在修礼。德又分为文和质。文是文化,质是品质。所以我的追求应该定义为成为君子。君子的修养应该是一生都不可放弃的事情。

  还有一些是书里很给力的句子和概念。

  民有恒产,实现时间意义的扎根力。基层组织,实现空间意义的扎根力。

  渐进理性,实践理性。

  以德倡廉,使人不想贪;以俸养廉,使人不必贪;以规固廉,使人不能贪;以法保廉,使人不敢贪。

  邓小平在访问新加坡时曾和李光耀交谈,感慨称中国太大了。李光耀很不以为然,说新加坡这么小,没资源,没人才,顶尖人才都在大陆,新加坡可以做到的,中国应该能做得更好。小学里优秀的篮球教练到中学里去不一定教得好,大学里优秀的篮球教练到nba去也不一定能成功。所以,我是能理解邓小平的。可是,各省市就不能多出些李光耀式的英雄人物吗。什么胡长清之流,他们不是没有才,他们的监督何其少,道德沦丧绝不是某一个人的错误,绝不是某一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杀几个贪官解决不了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制度。好在,国家总是一步步在向好的,至少,社会没有出现大的动荡,我们生活在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里。我们不是不能,只是慢慢能,慢到大家无法觉察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