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经济发展理论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经济发展理论读后感精选

2020-11-26 01:07: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经济发展理论读后感精选

  《经济发展理论》是一本由(美)熊彼特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元,页数:3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发展理论》精选点评:

  ●熊彼特

  ●在“双创”时代的中国,书中很多思想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发展生产力是重要目标,技术革新是关键步骤。

  ●大一读的,但基本上忘完了....

  ●企业家是实现“新组合”的人,只有在此时他才是企业家,当他稳定下来经营企业时,他就失去了这个资格。由此,社会上对企业家就像对“大师”这个称呼一样,胡乱使用。这种戴高帽的谄媚作态败坏了正事,只要有一个称呼即可,只要具体的本源,一概可以不思考不梳理,只要一个词就可以实现所有

  ●内容了不起,但是翻译真是不易读。熊彼特的企业家精神在当代已成共识,创新则是企业家的本质。“企业家并未积累任何种类的商品,也未首创任何独特的生产手段,他们只是与众不同的,更有利的利用了现存的生产手段,他们实现了新的组合”;“创造一种新的产品,开辟新的市场,都是企业家变革行为的体现。”对于“剩余价值”,他认为:“利润,并非简单的余额,它是企业家对生产所作贡献的价值的表现,恰如工资是工人产出的价值的表现。利润同工资一样,并非剥削。”关于经济周期的理解也是别开生面,“经济周期的原因,是企业家因模仿而周期性出现,创新形成的繁荣必然带来萧条,而萧条后的出清又会使得市场重回景气通道。”

  ●google翻译扣一分

  ●一般。很多看结论和简介就好。

  ●不管叫增长、发展、创新还是演化,一个无止境否定自身的世界,本身就应该毁灭

  ●从经济形势到国企改革,从社会主义前途到如何炒股票,很少有著作能在当下的中国热点问题上给人如此多的启发,何况还是一本百年前奥地利人的著作。

  《经济发展理论》读后感(一):到底是年青时写的啊,感觉不如经济分析史

  有点逻辑不通的感觉

  可能还是不太清楚那时的经济学常识吧

  熊彼特在这本书首次提出企业家精神

  个人感觉没什么

  创新

  也算是另一视角吧

  问题量化至今没看到多好的

  听说有几个人量化过

  很有成果的样子

  有机会看看吧

  《经济发展理论》读后感(二):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

  这本书让我对经济发展、创新、信贷、利息和利润的本质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泉,信贷创造的本质需求在于创新,利息来源于利润,利润是企业家创新价值的报酬。

  美中不足的是,即使悉心研读了译者特意添加的附录——经济变动的分析,还是没让我明白经济周期的根本原因。真是遗憾^^

  《经济发展理论》读后感(三):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社会现实是人类行为的结果,而经济事实是经济行为的结果。 有因必有果,今日中国之美好结果,必然源于1978的改革开放,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改革开放无疑就是一种创新,使中国经济得以腾飞,使得我们享受来自于21世纪生活的美好。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

  《经济发展理论》读后感(四):仙豆

  读《经济发展理论》有感,其实《经济发展理论》就讲两个字“创新”。关于创新,关于熊彼特的“创新”。

  书中关于创新的内容,首先让我想到的却是我的初中的一位化学老师。关于创新的全部内容,我所联想到的也是那位化学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课的内容。例如书中说到“创新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是打破原来静态均衡的动态过程”.这毫无异于初中的那位老师给我讲述的关于化学反应和催化剂中的内容。熊彼特讲到企业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收入等于支出,没有利润但循环还是可以进行。收入大于支出就会产生利润。收入小于支出就会破产。化学反应其实也是一个动态的正反应,逆反应循环过程。如果正反应大于逆反应,就会产生许多的正反

  应产物,正如熊彼特说的利润。如果逆反应大于正反应,就会产生许多逆反应产物,正如债物。为了得到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即正反应产物,我们使用催化剂,催化剂可以加快正反应,抑制逆反应,从而得到更多的正反应产物。化学家们把这种过程叫“催化剂”,这是化学家们的术语,不过经济学家熊彼特称之为“创新”。也许我也可以给它取个名字,这个名字必须表达这样一层含义:一种发自内部的动态循环,一种

  物质或能量能够改变这种动态平衡。

  好吧,让我好好想一想。······

  小时候看的动画片《七龙珠》里有这么几个人胖子亚奇罗北,悟空

  ,酷林,他们吃了一种很小很小的豆子之后力量就会大增,体力也就恢复正常,这个豆子就叫“仙豆”,“仙豆”,没错就是“仙豆”,仙豆能够很好地表达我想要的那一层含义。哈哈,终于被我找到

  了。

  《经济发展理论》读后感(五):《经济发展理论》——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定义在此

  熊彼得的经济思路介于凯恩斯和哈耶克之间,应该来说是相当中和的路线。仅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来说,他这一派的经济观点显然还是比较理智地偏向于市场。唯独在扶植新技术产业和国内企业家的问题上,他的态度是出人意料地左倾的。觉得政府干预经济派和完全自由市场派都不怎么可靠的人,完全可以通过熊彼得的观点整合这两套不同的思路。、

  《经济发展理论》似乎是熊彼得理论的集大成者,详细地解释了从经济增长、企业家精神到借贷本质的一系列概念。同样运用了类似“剩余价值”这样概念的熊彼得并没有像马克思一样认为剩余价值是剥削出来的,而是明智地推断出来剩余价值是通过新的组合释放了原本不存在的生产力才获得溢出的。普通的经营手段并不创造溢出价值,而只是在原有的经济循环中不断轮回自己的位置。只有新的组合才是创造价值的利器,而新的组合一定诞生于老的组合。所谓企业家,正是具有独特慧眼发现这种新的组合可能性并且组织资源完成新组合市场化的人。除此之外,任何名头再大的执行官、董事长、老板,都不能算是企业家。而企业家的名号,其实能够保留在一个人头上的时间也相当短。一旦项目成功落地进入守成阶段,企业家的身份就取消了。所以我觉得,熊彼得口中的企业家,不如说是现代社会中的创业者。

  一个企业家想要实现这种新组合的动机有三:财富带来的准贵族地位;战斗的渴望和创造的乐趣。前者和经济地位有关,后两者则是比较高级的精神动机。不过观察现在市面上的成功创业者你会发现,这些人往往片面强调创业路上的后两个动机,对金钱鼓励常常避而不谈。这不是一个好现象,会让围观者产生基本归因错误。熊彼得把经济刺激放在第一位是有道理的,这种原始的冲动最强烈、最持久,创业者不可抗拒。

  由于是不断变化中的创业者,企业家在定义上实际上是没有自己的前期投入的,他也不是利润的收获者。信贷存在的意义就是帮助企业家从生产的现有循环中解脱出来,开发新的流程;收取利润的也应该是为企业家提供信贷的出资方。即使是自己拿积蓄创业的企业家,放贷和收取利润的行为也是由他本人扮演的另一个角色做出的。然而商业社会的一个残酷法则是,人们对远期收益的评估值很低。空有想法无法行动的创业者大有人在,可能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为了提供高瞻远瞩的贷款给靠谱的企业家,政府的介入不可避免。但是值得警惕的是,熊彼得的这个论调很有可能成为很多人给政府扩大权限做开脱的话柄。即使是有前途的高科技产业,政府还是能少干预就尽量少干预吧。幼稚的成长性产业如果夭折,说明她的长势不见喜,不应该让全部纳税人为止买单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