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出路》读后感1000字
《困境与出路》是一本由(美)克里斯坦森等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2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困境与出路》精选点评:
●想起刚工作那会还真是努力看书呀
●读书笔记:1 R-P-V(资源配置之成本结构-持续改进和突破创新的不同流程-价值观之激励机制),2 一体化和专业化如何选择
●很不错的一本书,第一章是全书的重点。值得一看!
●重新认识了"破坏"真正的正面意义
●对于创业者很值得一看
●破坏性
●翻译不忍卒读。环境。
●可以和蓝海战略对比着来看
●以实例来解企业的发展之道~值得一读
●企业高管和欲将成为企业高管的人士必读。
《困境与出路》读后感(一):让你眼前一亮的话,往往不是来自名人之口,而是我推荐的
一个企业家,他之所以成功,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经营方法只是他成功原因的一部分,而为人更是他成功的一小部分。我们在憧憬成功企业家时,千万不要忘了他们都是凡人,都是时代和市场的产物。如果一个人不去磨练自己,你读的书越多包袱也就越多。如果你勇敢地实践和承担,你就会遇到许多书上找不到答案的烦恼和痛苦,那时你会自然地发现,那些让你眼前一亮的话,往往不是来自名人之口,而是我推荐的。
《困境与出路》读后感(二):破坏性增长与差异化市场细分有关
那年,我所在的企业面临很大困境,无意间购买。所知其论证结构为破坏性增长,依我看实际上大体与差异化市场细分有关。本书除了讲述围绕产品周围的,诸如市场,价格,服务的差异化以外,还重点说明了企业的竞争力远不止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而是做客户看重的事情。它还以鲜明的手法判断性提出组织结构对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以及企业优质资本与不良资本的利用区别。正如作者阐述的——假设你是一个行为驱动的管理者,那你很有必要反思如何使用本书中理论体系。若想获取管理理论架构的系统思维,推荐一阅!
《困境与出路》读后感(三):一本真正切中企业持续性发展之路的书
本书的目的性很明确,不同于其他畅销的管理类书籍,这本以战略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书从时间和空间上给与读者一个系统的战略设计思路,并且给出了设计战略所需要的工具和模型。
以专业的角度分析了各种案例所带来的启示,更适合具有一定管理理论基础的人群阅读,如果对管理理论不甚了解可以先读一下蓝海战略,这样更有利于理解这本书所叙述的理论。
但是此书与蓝海战略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在执行面讲授的方法还嫌少。尤其是蓝海战略中所提到的更多的组织内部在执行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没有涉及,反而是蓝海战略有所提及,不过言之却步甚深。
不过仍然不失是一本真正的战略设计者应该读的好书。对于创业和二次创业者以及公司高层管理者来说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
不过我对其中有些地方仍然不是很了解希望有兴趣的朋友给我启示。
先谢过了。我的邮箱swearer23@163.com
《困境与出路》读后感(四):读《困境与出路》,企业如何实现破坏性增长
“股票市场残酷地惩罚了那些让增长停滞下来的公司”。增长的停滞直接导致股票市值大幅缩水,也直接表现为投资者账户回撤,而超预期的增长会带来市场的亢奋和巨大的收益。因此,增长成为企业家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为什么强大的公司会发展停滞甚至走向失败?新公司如何颠覆并取代目前该行业内的霸主企业?为了找到答案,克里斯坦森与雷纳研究了企业增长的路径,《困境与出路》这本书提炼了两个人的研究成果。
书中的重点是创新性增长,它被进一步划分为维持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维持性创新以挑剔的、高端产品消费者为目标,这些消费者要求要求得到性能更好的产品。为持续创新更多发生在市场地位强大的公司,它们延续原有成功路径,退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比如更好的手机、更大的销售网络。
与此相反,破坏性创新是指引入与现有产品相比尚不够好的产品和服务,他们破坏并重新定义了这一轨迹。
破坏性创新有两种:新市场破坏和低端破坏。
“新市场破坏”推出的产品使用更简单或是价格更便宜,面对的是新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没有使用或拥有过原来的旧产品。智能手机就属于新市场破坏。当年的诺基亚手机,质量可靠、价格便宜,人见人爱,看上去市场地位无比稳固,可是当智能手机面世并不断发展,诺基亚的大厦轰然倒塌。诺基亚CEO奥利拉在记者招待会上说过一句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说完,连同他在内的几十名诺基亚高管不禁落泪。令人悲凉的是,市场竞争不相信眼泪。
“低端破坏”没有创造新市场,代表了低成本的商业模式。沃尔玛就是典型的低端破坏,其商业口号是天天低价,商业模式的核心就是低毛利率、高周转率,传统的西尔斯百货毛利率是40%,存货一年周转3次,沃尔玛毛利率降为25%,存货周转竟提高到一年5次,总收益美美哒。面对沃尔玛这样的竞争者,西尔斯百货大势已去。
通过对维持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的分析,作者的观点是:破坏是增长的主要源泉。
创始于1987年的国美电器,与成立于1990年的苏宁电器,曾经是家电零售领域的竞争对手,当年江湖地位十分风光。2006年在上海市场的争夺战中,国美收购了永乐电器,而苏宁则在上海连续开出多个门店,“美苏争霸”双方的举措都是维持性创新。
破坏者来自电商,阿里和京东利用互联网,消除中间商,降低交易成本,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电商是一个混合型破坏者。它采用降低交易费用的方式从美苏那里抢夺了部分顾客,又通过网络,覆盖了美苏市场以外的消费者。目前的国美营收连续3年下滑,苏宁奋力转型追赶,前景仍难言乐观,“破坏性创新”的威力可见一斑。
这本书更像是写给投资者看的,对于把握成长性投资机会还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