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上帝的指纹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上帝的指纹读后感1000字

2022-05-29 02:07:1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上帝的指纹读后感1000字

  《上帝的指纹》是一本由[英] 奥斯汀·费里曼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80元,页数:2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帝的指纹》精选点评:

  ●似乎不是這個版本?情節好評 科學好評 翻譯和眾多錯別字差評

  ●长久的对话,找不出很有新颖的地方,感觉一切都分外的平淡。

  ●啰嗦冗长,情节拖沓,更不用说译本里海量的错字,shit

  ●啰里啰嗦大段的对话,浪费纸……

  ●作为一部推理小说而言,它的案件设计与推理几乎无可挑剔;不过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来讲,它的文字渲染与表达能力简直差得一塌糊涂。一个词:干硬。不知道是不是医生出身的作者过于强调理性与科学求证的态度,即便是作为推理小说的作品如果这样写也未免有些乏味了。本书最大的贡献就是让世界的名侦探之林里又多了一对搭档:侦探桑戴克医师与助手里维斯——尽管他们的文学形象远远没有福尔摩斯与华生那样耀眼。不要小看这个听来平淡无奇的“侦探桑戴克医师”系列,因为它的出现,甚至可以说推动了美国警察科学探案体制的问世,这是福尔摩斯、波洛以及金田一耕助们都没做到的事情。

  ●两个小时看一本系列,挺一般的……

  ●只能说还行,越看越觉得像福尔摩斯,多了一个助手的时候,里维斯便是华生,宋戴克就是福尔摩斯~~看到最后还是没有说明是谁偷走的钻石,只是帮博诺洗清了罪名,只有有一小段说霍比先生冒汗,看过的各位,求真相

  ●天哪,到底有多少书被翻译成了这个名字= =

  ●坐火车时一口气看完的,是我之前看的都是谋杀案的原因导致我重口味了么,对这个盗窃事件导致的冤案什么的总觉得无关紧要,重点在指纹的伪造这件事上,对真正的罪犯本人或者犯罪动机过程什么的反而描写甚少,最后被揭穿以后也只是脸色惨白地走掉,原名是The Red Thumb Mark,翻译成上帝的指纹也莫名其妙,打发时间还不错,不费脑就是了。

  ●好浪费时间

  《上帝的指纹》读后感(一):真理需要推敲

  以往的印象会让我们陷入死角,有些事实不是理所当然,需要仔细的推敲与事实的依据,故事很好,只是过于平淡,只有后期法庭的辩论部分比较精彩,而且也得到了很多关于指纹的知识,还是不错的!

  《上帝的指纹》读后感(二):敢于挑战权威的人任何时候都是勇者

  也许是看多了太多CSI,如果用现代法医学和其他学科的先进眼光来看这本书会觉得将平淡无奇。但是读完后可以仔细回想一下其中的细节,在指纹认证刚刚推出并视为鉴别罪犯的铁证的时候,有人敢公然站出来挑战所谓的铁证,而这一切不是基于莽撞而是基于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仔细的观察,这种精神无论何时都是值得学习的。

  《上帝的指纹》读后感(三):抹不去的趣味

  我是在学校图书馆偶然间发现这本书的,当时是被书名所吸引,便看了简介,觉得不错便借回来看了,当我看了前面的部分的时候,便已经猜到了答案,就像是书中说的那样,何为‘猜’。就是在已掌握的事实依据的情况下,进一步假设。作者就是在你已猜到答案的基础上,一点一点的向你述说着,没有让你对这本书的好奇心死掉,一层一层的让故事结局浮出水面,看完之后觉得自己好像轻松了许多,结局留下了疑问给读者,’猜‘一下,华科是否会出现在里维斯与朱丽叶的婚礼上呢,有时间在慢慢想吧,吃饭去了。。。

  《上帝的指纹》读后感(四):天哪,好多错别字

  14:“,就保了案。”——————应该是“报了案”

  29:“,而不是像他们提供资料。”——————“向他们”

  44:门来了——————门开了

  72:“我从来也去过那里;”——————“也没去过那里”

  92:“这也太夸张的点吧?”——————“了点吧?”

  109:他葫芦里到底买得什么药。————买的

  130:“怎么回呢,”——————“会”

  131:当时根本不没有想到要——————当时根本不会想到(当时根本没有想到)

  136:一定是病的不清了————病得不轻

  137:于是我俩忙跑去把门打开————我连忙

  148:两天前封信其实就应该寄到我手里了————这封信

  149:将这个东西检查一边——————检查一遍

  180:“没有,就着一个。”————就这一个

  211:才再废纸上盖了下去————才在

  214:那些指纹的的的确确是伪造品————指纹的的确确

  唉,好想大家消灭出版物的错别字

  欢迎来“大家一起来找茬”小组

  《上帝的指纹》读后感(五):不完美

  The Red Thumb Mark(《上帝的指纹》)

  给一个朋友发过邮件说过,世界总是很奇妙,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给你惊喜。刚在网上看到这本书,接着又在图书馆发现。

  自从一个科学家发现了不同人的同一根指头,相同率为六十四亿分之一;全人类的总人口数为十六亿;所以,任何一个人,在茫茫人海中与另一个人的指纹相同率也是六十四亿分之一。并发表了专题论文后,指纹似乎就成了办案判罪的,不容置疑的不二证据。

  小说正是抓住这样一个科学上的漏洞展开丰富的想象,将一起钻石盗窃案与指纹联系起来,开始了它引人入胜的情节。

  《上帝的指纹》是英国作家R .Austin Freeman “侦探宋戴克医师系列”的第一部。作者追求的是“试验精神”,文中主人公总是以科学的精神看待一切实物,相信科学证据的力量。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富有洞察力的人,并不是有什么特意功能,而是他时时刻刻都会留心身边的人和事;而所谓的洞察力,对我来说,也只不过是一种毫不间断的注意”。

  不记得在哪看过一句话“你不应该躺在书上看书,而应该站在书上看书”。看书一直以来追求的是速度,是每看完一本书后的快感。还好,越来越会用心看了。

  为什么警察在拿到那个带有血渍的指纹印的时候,不检查血液属于哪个人?这点一直到故事结束都没有提到。而仅凭着那个指纹就断定凶手是谁。

  还有故事最后给了读者一个可喜的结局,好像童话故事里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为什么不给读者留下更为深刻的记忆,来一个略带悲情色彩的结局,像《小世界》的那个追寻了全世界,最后还是不能得到心爱的女人,而突然却发现原来幸福就在身旁,只是曾经不经意的错过。喜剧总是给人短暂的欢愉,而悲剧则给人更为深刻的印记和反思。乐观的人总是喜欢看点悲剧。

  2/29/2008 7:33 PM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