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陈旧人物》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陈旧人物》读后感锦集

2020-11-29 00:39: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陈旧人物》读后感锦集

  《陈旧人物》是一本由叶兆言著作,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00元,页数:18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陈旧人物》精选点评:

  ●休憩90th,三星半,短篇小文一篇写一人类似作品太过泛滥,本书不精不透亦不特别出色,作者不时有些观点令我喜悦。另外我都想发起个募捐给出版社请校对,这样的书印出来自己不难受吗?

  ●读书的至高乐趣,就是以八卦的心态,凭凑出当年的文化圈生活态。张爱玲说:“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历史已经翻页了,也许不是岁月的意思,更多是整个精神构架的崩塌。我常常遗憾这十年未看过什么近代大家文章,有的只是书商的起哄。也许只有通过叶老的回忆,才能重回盛世般的复兴过往。

  ●真是好八卦

  ●那些老知识分子的下场看的人心酸

  ●小文章,小文章。

  ●要有照片就更好了。

  ●2008年8月 WH

  ●世家子弟自然有门道,王伯祥到吕叔湘六位世交的故事还有趣。另,刘呐鸥是昨日的郭四娘一类人物。

  ●还是喜欢叶兆言

  ●还不错,如果你对近代文人有兴趣,不妨可以读读。

  《陈旧人物》读后感(一):几句摘抄

  “奇迹在中国算不得稀奇,可是都没有好下场。”

  一个人之所以成了应该成的样子,首先是因为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用天才来解释永远是个偷懒的办法。

  能否静下心来做学问,从来就是一种缘分,不是什么人都能获得这份荣幸。

  《陈旧人物》读后感(二):印象-人物

  写到王伯祥时,作者描述了一个祖父叶圣陶和王伯祥的故事。在文革中后期,叶圣陶每周都挤公交去看望老友,在王家做两个小时,谈天说地,作者也认为现代人不会再有这种闲情了。想想这个故事,让我十分感动,两个经历了严酷时代的老一辈学者,都遭受过朋友先自己而去的痛苦,这两个孤愤老人,仍有机会每周见见面,聊聊天,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啊。所以这种友谊,就让人更加珍惜,更加感动。

  《陈旧人物》读后感(三):陈却不旧

  这样一本书,配上这样的装帧,有一种要读儒林外史的错觉。

  一本书一共介绍了二十多位旧社会成名的作家、学者们。篇章都不长,没写成传记的模样,作者捡着自己熟悉的内容写了,清清楚楚的到是挺好。

  写人物最好的散文我个人偏好汪曾祺,他的人物个个都跃然纸上,那些西南联大的教授们,都是鲜活的。因为同时代,所以汪老的文字好像是有个摄像机把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录了下来,就那么静静的。

  事实上,旧式人物,一般人最好别碰。以散文的形式去写一个没实际接触过的人,简直有些匪夷所思,不自觉的容易开始堆积感情。因此这些活一向都归于了旧式人物的后代们。孤陋寡闻的我不知叶兆言是何许人物,百度之后发现时叶圣陶的孙子,难怪在书中常看到“祖父如何如何”的字样。

  突然生出了些感慨,人家的孙子成了著名作家,自己的孙子却跑到纪念碑前泼油漆,不知冰心老人家泉下有知,作何感想。不过,世界之大,本就无奇不有。

  《陈旧人物》读后感(四):轻阅读

  许多人对这本书评价不错,便买了。上下班的路上,在公交车上,就翻阅完了。并没有给我太多的惊喜,大部分篇目太浅,典型的轻阅读。

  与作者的祖父叶圣陶先生有交往的人物,作者描述起来就有一种特别的味道,有些细微处不是其他人能感觉到的。其他的篇目则是水平一般。

  在书中发现几个错误,《俞平伯》章中,第106页,“名列第三的探花”,应该是重复了;第107页,“俞先生生于上世纪的千禧之年”,难道俞平伯先生生于2000年?显然不可能。而且,千禧,千年一回,怎会又是上世纪呢?很明显这是作者不理解千禧一词的含义造成的。作者在书中说,由于他祖父和父亲的关系,他们一家人对错别字都特别敏感,虽然这不是错别字,但也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错误。

  第120页“吴芳吉在清贫中英年早世”,“早世”明显应该是“早逝”。

  2008年5月12日23:25:09

  《陈旧人物》读后感(五):伟大时代,尽快过去

  张爱玲说:“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不知道这是否是先知的预言,也不能肯定这是否是破坏,看《陈旧人物》,显然的,历史已经翻篇。

  上个世纪初,还没有影视明星、体育明星,那年头粉丝崇拜追捧的对象是有学问根底的角儿,比如康有为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叶兆言感叹,“五四时代的人物,怎么都那么厉害,博古通今,要什么有什么。”原因很简单嘛,时代追捧什么,大家就往那个方向奔,如果奔的方向是错误的,那时代就是堕落的。

  还是叶兆言的感叹:“那一代人喊断裂,手上多少有些断裂的本钱,是看透了旧的把戏,不像今天的人,肚子里空空,声嘶力竭要断裂,至于真想断裂什么,心里一点谱都没有。”这点我倒不同意,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乐趣,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孩子,不具可比性,人之渺小与无用,根本不是时间的对手,所以即使五四时代的人,也不算太厉害,博古通今,却未必能了解100年后的变迁,当然我们不能要求他们这么厉害,所以也不能用他们的特征来苛刻我们的堕落。

  所以,要做就做时代的骄子(这好像是哪个产品的广告词),在陈旧人物中,要说真正的大师还是张爱玲,因为她说:“出名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她了解世事。

  毫无疑问,那是一个光辉的时代。我们现在是不是呢?音乐人张亚东接受《城市画报》采访说:大家都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但尽快过去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