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与刀》经典观后感集
《少年与刀》是一部由王姜永执导,王姜永主演的一部剧情 / 短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年与刀》精选点评:
●刀子!
●师兄加油
●
●
●你别以为看了金庸的小说就变成了侠客
●哈哈哈
●很现实的题材和事件 其实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 少年的无助和彷徨 进而铤而走险 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一时的冲动无助
●校园霸凌暴力事件题材,大有故事可说。暴力镜头还可以更灵活。
●不能苛责太多,已然不错,真实
●混混一旦非主流起来,眼神都是呆滞的
《少年与刀》观后感(一):遗留在青春伤口上的刀
每个人都有两把刀,一把在身边,一把在心底。
年少,我们是那样喜欢刀,那嗜血的锋刃,那冰冷的犀利,那寒彻入骨的光芒,让我们软弱的心渐渐强大,带给我们一丝丝自欺欺人的安全。我们攥紧手里的刀,忍受着成人眼里对玩具刀的不屑,狂妄的叫嚣着我们的强大,心虚的显摆着我们的英雄梦,与根本幻想中的魔幻风车周旋。
在现实中,我们的青春在刀子带来的自欺欺人般的强大中,我们手握一把成人眼中的玩具刀,抵死维护我们的敏感、我们的尊严、我们的弱小,刺伤、误伤了别人,也刺伤、误伤了我们自己,那是青春与现实的两败俱伤。在成长的阵痛中,我们渐渐长大,带着刀伤的领悟,走向世俗,走向光怪陆离的成人世界,手中无刀,心中有刀同世界周旋,那是真正的刀与刀的自相残杀。
多年之后,珍藏在我们虚弱记忆中的刀子已经生锈,我们抚摸着斑斑的锈迹,闻着那锈迹之后的淡淡酸味,才豁然明白,其实这把年少时心目中无比强大的锋利,何曾刺穿过那重重壁垒的体制,何曾刺穿过人世中的虚伪,何曾刺穿过丑陋不堪的现实!
唯一洞穿的是我们的青春,那遗留在记忆中青春伤口上淡淡金属酸味,犹如阴霾的雨季,沉湿淋漓,久久不散……
《少年与刀》观后感(二):少年无刀
这是一部我身边的电影:导演是我朋友的朋友,是我同学的朋友,是我朋友的同学,演主角母亲的是我的邻居,所讲的故事就发生在我身边。学校、街道、演员、情节、口音——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导演王姜勇,比我高一级,和我相同的初高中。个子不高,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会二胡,跳街舞。知道他被导演专业录取的时候我正在朋友家,些许失落。回家的时候不知道出于什么动机,我突然说了一句“好导演都不是学导演出身的。”
那时候我丝毫不去掩饰自己想要成为一名导演的是的理想,虽然我知道可能性非常有限。父母对我的选择没有很多干涉,但是对我的建议是:去学手艺更加靠谱。于是在填写志愿的时候中国传媒大学被现在的学校所代替。
大学开始的时候我还在努力,加入了校电视台,学习更加专业点的剪辑软件,在各种机会中担任摄影和剪辑,只是时间的推移让我渐渐有些放弃了——有人因为在电视台而转专业去了传播学,而我却没有,而我甚至连传播学的第二学位都没有申请。
回到《少年与刀》,除了熟悉还是熟悉。故事情节让我几乎掉下泪来,年少的岁月里,那是何其相似——受人勒索,寻找靠山,交保护费,不可终日的恐惧,在家里的无数次演练“勇敢”却在外边依然害怕着——只是和主角不同的是,我手里没有刀。
《少年与刀》让我看到我的少年,让我回想我成长的环境与状态。那时候不去反抗只是拥有逃离那里的信心——那些看着《古惑仔》长大的混混们,能够打打杀杀一辈子吗?那些自称“山鸡”、“陈浩南”的混混们,你们现在又在哪里?那些四处勒索钱财装狠的混混们,你们收的保护费加在一起有多少?那些下课就去厕所抽烟打架的混混们,如今抽的什么烟?
没有鄙夷,只是会想到那时候的幼稚——你幼稚,我幼稚,我们大家都幼稚。或许那时候想成为导演的想法也很幼稚吧,虽然这团小火苗在我心中越烧越小,但我会努力保护。如果很多年后有人在某个电影的字幕里看到了我的名字,那也许就是我,哪怕不是导演,电影也会是我的一个情结。
少年与刀,题目不错。我还在网上找到了小说原著,颇费了一番周折。我这样子就算是少年无刀了,若有至多也是手中无刀心中有刀。而导演王姜勇,则是手中有刀心中亦有刀。
刀可刀,刀可道。王导,看好你!
《少年与刀》观后感(三):痛苦的黑板 画着灿烂的睑
“你到底要我怎么样 是该坐着 还是该站着 你到底要我怎么样 是该站着 还是该坐着”
片尾曲的惊艳不亚于题材的异曲同工。
虽然刚打开一看,人物表演略显僵硬,拍摄方面也不算十分优秀,有一种还未逃离学生作品的错觉,但是很快就能摆脱这种感觉,让你觉得这部片子的与众不同。
没错,就是那种与众不同,我所能感受到的,就是复杂和交织的冲突,暴力与息宁,乖戾与妥协,现实的粗糙砥砺与侠客梦的快意,友情与磨难,父母与孩子,社会、学校教育等等冲突,不仅仅是在用心捏造让观众窝心的压抑感,也是映射那种无可奈何的现实。
现实就是,“血海堕落方可自由”,就是善良又懦弱的人拿起刀,才会得到“挥刃向更弱者”的自我满足的迷醉,然而对于强权,也只能拿着利刃偷偷地意淫。
这个窝心的经历,我相信有相当部分的人,尤其是生活在普通的乡镇农村的青少年学生,都会有类似的经历。虽然刻画手法略显生涩,粗略,但是一点也不影响那一片断的叙述能力,使人们引起共鸣的能力。也就是说,这个略显丑陋的“针”刺得正是地方,所以见了血。
附上瘦人乐队的《老师,我想对你说》,硬摇,可以试试听,
别忘了听完它,也是对作品的一种阐释和总结
你到底要我怎么样
是该坐着 还是该站着
你到底要我怎么样
是该站着 还是该坐着
你到底要我怎么样
是该投降 还是该反抗
你到底要我怎么样
是该反抗 还是该投降
你到底要我怎么样
是该坐着 还是该站着
你到底要我怎么样
是该站着 还是该坐着
你到底要我怎么样
是该投降 还是该反抗
你到底要我怎么样
是该反抗 还是该投降
不在 不在 不在 呀嗬
不在 不在 不在 呀呀
不在 不在 不在 呀嗬
不在 不在 不在 呀呀
真无奈 没期待
美好的时光被你们破坏
真感慨 没关爱
你们的压力无处不在
眼前那道厚厚的墙
推不开 实在推不开
墙外那些那么美丽的花儿
看不到 也许不存在
别拔掉我那棵心爱的大树
有一天我会爬上来
别绑住我那想飞的翅膀
这样会让我摔下来;
别让我摔下来 别让我摔下来
别让我摔下来 别把我摔在幸福凉台
不在 不在 不在 呀嗬
不在 不在 不在 呀呀
别让我摔下来 别让我摔下来
别让我摔下来 别让我摔下来
别把我摔在幸福凉台
别把我摔在幸福凉台
别把我摔在幸福凉台
别把我摔在
痛苦的黑板 画着灿烂的睑
痛苦的黑夜 孤单的少年
痛苦的黑板 画着灿烂的脸
痛苦的黑夜 孤单的少年
痛苦的黑板 画着灿烂的睑
痛苦的黑夜 无眠的少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