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白冥途》经典读后感有感
《苍白冥途》是一本由(爱尔兰)约翰·康纳利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406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01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苍白冥途》精选点评:
●历史背景味道太浓,推理不知道在哪里
●啰里八嗦
●虽然情节比前几作略平淡,但作为脑残粉还是必须果断给五星。唯一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封面的风格到了这本突然变了!!!!!新星要接受审判!!!2013-02-18——2013-02-20
●当初赶着促销9元钱淘的,开心死
●依旧是康纳利惯常的絮叨风格,不过节奏要比前两作好得多,把福克纳扯进来估计是为了延续帕克系列的设定和风格,但明显和本作主线不搭,因而整体显得有些散。种族仇恨这个点切入得不错,拿社会派当正统小说去写,怕是也没谁了
●下次再读,我就列个人物详单。
●我非常不喜欢帕克的故事中总是如影随行的那种超自然隐喻,但这样的手法确实给故事增添了层次感;喜欢的是种族主义这个社会派天赋树;最不能忍的是啰嗦。
●虽然套路是犯罪小说与同类影视作品的老套路,但写得还算是吸引人。另外作者写作还有个特点就是一本书里面会加入多个矛盾冲突或故事内核,从最早的《夺面旅人》开始就是这样,这本里面则加入了《蜘蛛杀阵》的情节,等于是提前泄底,没读过前作的最好从前作读起。
●可能有希望开始一个新系列
●我有多喜欢那对黑白双煞!!!
《苍白冥途》读后感(一):从文学与历史的角度来看:
我认为其实还好啦,只要你耐心读下去,你会发现比那些完全没有文学描写,只是一堆日常景物叠加的小说强多了。或许本书推理感不强,但是其节奏变化之快,情节设置之复杂,绝对是推理爱好者手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现在是2020年,目前的美国形势还真映照了作者约翰康纳利在书封上的那句话:今天带着白色头罩的3k党或许已经消失了,但种族间的暗流依然涌动。
《苍白冥途》读后感(二):换棵树,继续晾晒内衣,我就不认识你了?
换棵树,继续晾晒内衣,我就不认识你了?
坚持一套书的风格不难,不停地改变风格也不难,难的是在同一个负责人的总策划下,无一幸存的、不断的、越来越差的改变着风格,力图做到没有一个系列是完整的!这就是午夜文库的功绩!
奎因、岛田、苏.格拉芙顿、雷克斯·斯托特... 无数死去的和还活着的推理大师,会因为午夜文库曾出版过关于他们的如此“始乱终弃”的大师系列而永不瞑目!
《苍白冥途》读后感(三):黑暗的故事,可喜可贺的结局
查理•帕克系列的第四部,也是我读过分第三部约翰•康奈利作品。借用豆瓣读者的点评,康奈利的书中总是如影随形着鬼魂等超自然隐喻,一方面加深了情景的恐怖气氛,另一方面看多了难免给人以故弄玄虚的感受。开头用了不少笔墨描写走失女儿的夫妻的痛苦,结果全书后面对这个小姑娘的命运一点没有多费笔墨,直到结尾才用一句话带出她已经被塞勒斯杀害,让人不禁为其抱不平。叙述上时间轴是不是有些错乱:帕克先接到小姑娘父母的委托查找其女儿的失踪一案,随后前往监狱探视福克纳,再然后塞勒斯出狱杀人。难道作者是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可能是我看书不仔细漏掉了。书中福克纳神棍与伪哑巴塞勒斯的心灵电波交流简直匪夷所思。更匪夷所思的是,这么厉害的神棍结尾却死的这么随意和屈辱,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还有书中另一反派的角色转化也有些突兀,这么多年的好朋友说卖就卖,而且卖的并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帕克被牵扯到主线案件里的理由也很牵强。书中描写了黑白杀手组合的不幸往事,让人心痛。不过最后安吉尔成功干掉福神棍,实现了对自身灵魂的救赎,还是很让人为他感到高兴,希望他在今后的生活中摆脱童年阴影,活出精彩人生。
《苍白冥途》读后感(四):社会系与技术流
以前很少读社会派推理小说,相比较来说,更偏爱技术流,谜案之下的抽丝剥茧,重重推理,耗掉人大量脑细胞,到最后真相大白那一刻才觉酣畅淋漓。虽然其中也批判某种不良社会现象,但大都比较浅显,不是作品的着力点。
这本书与其他社会派一样,篇幅较长,啰嗦至极,像一个碎嘴的老太太,一个普通的沼泽场景能用两页来描述,翻到几十页甚至上百页你都不知道谁死了,读来甚为无趣。
但被封面吸引,只能硬着头皮读下去,到最后,一桩多年前的命案真相大白,因为种族歧视、黑奴制度,造成两大家族的世代仇恨,酿成种种悲剧。
没有经历过的人,只能从文学作品或史料中回忆那段残暴的历史,美国立国时间不长,历经南北战争、独立战争到现在的繁荣强大,白人、黑人间的种族歧视已基本不存在,书中的那种景象早就不能想象。记得看过一篇文章,现在在美国你可以开总统的玩笑,可以开政府的玩笑,但是不能拿种族开玩笑。
生活在继续,旧时的流血抗争大部分人多半会在看到这种作品时啧啧称奇两句,然后就又抛出脑后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