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悦无处不在读后感100字
《喜悦无处不在》是一本由(美)拜伦·凯蒂著作,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80元,页数:2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关于心灵方面最简单的开启方法,大智慧化繁为简,如果有禅宗等教义基础更易开悟。一切法皆由心造,去掉挂碍,自解脱!
●像朋友一样地迎接每一个念头,爱世界如爱你自己,你即可照料天地万物。 世上不存在错误,抛弃神圣和智慧,人们会百倍地幸福。 恐惧是世上最大的幻觉。
●读完,明白了一切。
●生活是简单的,一切为你发生,而不是发生在你身上。对抗现实是令人痛苦的,因为在与现实的对抗中,你对抗的恰恰是自己。只有全然地接纳了现实,才能随性自在地拥抱喜悦之心。
●一本看的还蛮开心的书~但和《道德经》联系应该不太大吧,哈哈~
●最爱的一本,喜欢随身带。让我看到自己给快乐设置的重重关卡,其实喜悦无处不在。
●借题发挥,不适合作《道德经》的一手解说读物,但书中描述的貌似确实是那种境界。
《喜悦无处不在》读后感(一):很好的书,从另一角度理解道德经。
很好的书,从另一角度理解道德经。Vimeo上面有一长段的关于本书内容的英文深度访谈,果冻慢慢翻译出来,边学习边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果冻出品:凯蒂 "跟上现实(catching up with reality)”深度访谈(连载1),呵呵。
https://www.douban.com/note/689962031/
《喜悦无处不在》读后感(二):不带这样的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凯蒂应是开悟了的人,但可惜的是人这本书不是她一个人写的,总是发现那些经由录音而来的文字总是比作者真正写出来的文字要差很多,而且有时前者会让人心里产生反感,因为你无法得知对方说话时的表情跟语气,即便是如克里希那穆提,他的谈话集有时也会让人看了不太舒服,另一点是这本书跟道德经捆绑在一起,我实在没有看有任何相关性,有一些强加附会之感,而且无法得知经过老外翻译后的道德经是何文体了。
如果一个人真的可以做到如书本所说的那样生活,那的确是致福了,不但是活在当下,而且美感与喜悦信手拈来,那才是人类的终极目标。我现在相信,开悟的人西方会越来越多过东方了。
《喜悦无处不在》读后感(三):爱真相,即爱一切!
买了一段时间,但最近才开始真正地看, 但是一拿起,就放不下手了。
如果说真理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所以,你大概也可以理解,如何在一位仁慈的西方“大师”眼里解读那言语道断的“道”,而从这本书里,你甚至可以一览凯蒂如何开创她的“功课”以及她是如何通过“功课”而活出“道”的。
世界上语言有千万种,但在所有东西方,无论古今的圣人或得道者、开悟者面前, 他们眼中的“道”都是那同一个“东西”,而凯蒂正是活在“道”中,她甚至没有感觉到有自己,而是那个东西通过她的身体在活动、在呼吸、在喝茶,在吃饭。而“功课”,也只不过是她知道她内在的那个喜悦存在于每个人那里,不是用说的,而是用问的,用“功课”来唤醒每个人内在的那个头脑故事存在之前的那个存在。
在没有你的头脑故事情况下的那个你,在每一个内心故事开始升起之前的那个你-----那个觉知一切的觉知------所以在凯蒂而言,并没有你,我,或他、她们; 所有的这些都在它内在;这本书是凯蒂的口述,用“我”来写的,所以在她眼中,没有什么不是我,也没有什么不在我里面。凯蒂像道,像水一样,无形地活在我们每个人真正的内在之处。书里一个很形象的描述,“圣人”在你的头脑思绪的间隙间存在,如果你愿意质疑你头脑里不断上演的故事,在质疑的哪怕一丝片刻之间,此时,圣人便有机会进入你那个短之又短的头脑暂停片刻,哪怕仅仅只是片刻,你都会改变-----这就是道的力量,圣人的无形的力量。
所以,在看过《一念之转》之后再看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就像辽阔的背景板一样,可以让你一览那“道”。
《喜悦无处不在》读后感(四):一个活出来的真相。
任何实相在真正被你活出来之前,都只是别人的实相,不是你自己的。
本书作者未阅读过任何灵修类的书籍,她只是籍由对自己的勇敢和真诚,找到了内心的真相。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完美的真相。关键是,你有靠近她的勇气吗?
真相永远比你所想象的要仁慈。真相才是最最最最不会伤害人的。这是我自身深刻的感悟。来自于多年前对自己的紧紧逼问。当你以为面临了绝路,其实没有,你只是陷入那份恐惧,那份恐惧中,你暂时还舍不得放弃你那些错误的念头,而之所以称之为错误,仅仅因为那不是真相。
任何一个你和自己作对的念头,都不会让你愉悦。人是至美的性灵,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如此神奇的能力,至少以我最最真实的体验,能让你发自内心快乐、轻松、自在,无边无际的自由的事,或念,一定是真相。
真相来去如风。真相来去自由。真相没有边际。真相是你,真正是你。
阅读本书我被深深地感动。仿佛照镜子。你可以通过凯蒂,看到你自己。
活着,不需要智慧。因为你本已具足。活着,以我的感受,唯一需要的,是诚实。对自己,永无休止,永无限度,最最最最深刻的,诚实。你知道你自己是谁么,你知道自己的每一个动机么,你知道自己真正的愿望么,你知道自己生命的目的,或者意义么。你知道自己在此时此刻,为何被呼吸,为何,活着么。你知道么。
凯蒂用四个提问,来将你引入你与自己的对话,让你能够面对真正的你自己。破除你对自己的错误感知,从而破除你对这个世界的曲解以及由此带来的痛。
对自己,要勇敢一些,再勇敢一些。不要害怕。——真相永远比你所想象的,更为仁慈。这真的是真理。至少,是我在久远以前就所体悟的,永不动摇的信念和真理。
最后说一句,凯蒂并不是在跟道德经对话。她根本没有看过道德经。她只是与她自己对话。每一个回归了真我的人,都是一部活生生的道德经。她是,我是,你也是。我们都是。只是或许有人已经发现了自己是,有人还没有。但这并不妨碍“你是”这一永恒的亘古的真相。
《喜悦无处不在》读后感(五):愿你有个好心情
抗疫期间读的,对治疗新冠恐慌症有一定的疗效。
(我们任由一切事物来去,不费力气,一无所求。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因为我己经把我的一切都毫无保留的献给了真实。当我的眼里只有真实,放弃徒劳的思考,你的世界就能充满宁静和喜悦。) 1、质疑你的信念 当你把一些看成好的,剩下的就是坏的。如果你认为只有莫扎特的音乐次啊优美动听,那么你的世界将永远容不下说唱音乐。心的本性是无限的,一旦它开始质疑它的信念,世界就会豁然开朗。 一颗不会质疑自己的心,让世界变得狭隘又危险,他必须不断用坏人坏事来填满这个世界,这样做时,它制造了自己的痛苦。发生过的最糟糕的事仅存在于过去,这意味着它根本就不存在,此刻,它仅是你脑海中一个焦虑的念头。事情似乎发生,圣人将他们放下,因为他们已经消失。 2、痛苦、焦虑都来自精神 所有的痛苦都是精神上的,不来自你的身体和个人境况无关,你可以完全没有痛苦的接受疼痛:假设你正在被疼痛投射,当你没意识了,你还会痛吗?忽然电话铃响,你接到了一个让你欣喜若狂的好消息,它转移了你的痛苦。 焦虑的念头没什么新意,他们都是些重复的东西,全世界不同的语言和人种都在焦虑一些相同的东西。头脑中的念头不会停止,但是他们都是从无中来,到无中去。不要为大脑里不断冒出的念头而烦恼,你可以通过质疑它来让自己获得平静,也可以带着有趣的心情观赏那些让你窘迫、焦虑的念头。将你脑海里的念头写下来,有助于你理解他们。 3、隐匿在世间的鬼怪 隐身在人群中,没有责任,没有工作,我们是观察人间万象的灵怪。 规矩、计划和宗教只能让我们获得短暂的安全感。人世间有他自发的美,它不断给予,满怀善意的把爱献给人间。 4、我们总是成功的 当你抛弃你必须要成就什么的念头,你就会幸福很多。抛弃神圣和智慧,人们会幸福百倍。 我们认为的世界上那些可怕的东西,是我们最伟大的老师,不存在错误,也不缺任何东西,我们需要的是认清楚现实。回想一下我们做过最糟糕的事情,按照你当时的想法尽可能的去思考一下,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是不是已经尽全力了?我们总是成功的。 5、爱与悲伤 你的悲伤是相信了前一个念头的结果,发现那个念头,把他写在纸上,再出于对真相的热爱去质疑他,把他反过来。 永远不会有人完全理解你,意识到这点你就是自由。如果你不爱他人,你会难过,因为爱是一种本能,你不爱别人也就不会爱自己。我应该爱我,我应该爱他,至于他,就让他去爱他爱的人吧。你应该爱我、我会引诱你爱我,这种傲慢的念头完全不是出于爱。对于爱,我们无法通过做什么去改变它,我们能做的只有细心体验、用心感受。 爱是安详,她毫不畏惧,而悲伤是一个信号,它表明你在相信一个对你来说不真实的焦虑的念头。悲伤是非理性的,它会带来一种收缩感。悲伤表明你已经脱离了现实失去了感知爱的能力,你是在和现实起冲突。 同情不是一种行为,你不需要通过感觉很不好来表现仁慈,痛苦越少,你越仁慈。 6、完美与无所畏惧 现实是完美的,真正的完美好像并不完美,然而他们是完美的自己。(所谓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实质上还是在说你不完美,但你是完美的)。 恐惧是最大的幻觉,当你学会了质疑你自己的想法,你自然就无所畏惧。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因为我己经把我的一切都毫无保留的献给了真实。当我的眼里只有真实,就没有了失败、窘迫、死亡之类的字眼。 你无法放下一个有压力的念头,比如吃罚单或者丢了钱,因为这些念头不是由你创造的,你应该正面的去理解这些念头。我们任由一切事物来去,不费力气,一无所求。 计划是多余的,现实永远都以一种比你认为的更清楚、更仁慈、更有效的方式,让你看到下面将会发生什么。 7、心中装满爱 行对人们有益之事,信任他们,别打扰他们。
其实书里的内容是挑着读的,毕竟我们的目标不是做个神经兮兮的灵魂导师。